現(xiàn)代語言學家認為:口語交際是交際雙方為了特定目的,運用口頭語言和適當?shù)谋磉_方式,進行信息傳遞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種語言活動?!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界定了口語交際的概念,即“口語交際是聽和說雙方的互動過程”;強調口語交際不是“聽”與“說”的簡單相加,而是一個以聽說為核心的交際雙方互動的過程。這一過程還是一個既受主觀意識支配,又受客觀條件控制的動態(tài)過程,是一個是種互動的,充滿變數(shù)和應對技巧的過程。
1 口語交際在小學語文階段的重要性。
1.1 口語交際能力是社會進步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21世紀的社會是一個有強烈交往意識的社會,交往活動是新世紀人最基本、最經(jīng)常的社會實踐活動,口頭語言這一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際工具,擔負著每個社會人交際效率高低乃至成敗的重任,顯得更為重要。自古以來,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都極其重視人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古今中外的名人言行足以證明,口語交際在人類的發(fā)展和進步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
1.2 口語交際能力是學生必備的一種語文能力。
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的6年是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黃金時期,特別是語言訓練更是如此,小學階段是學生語言發(fā)展最快的階段,具有基礎工程的重要意義。如果在小學時期,語言能力得到很好的開發(fā),那么在今后的發(fā)展中將能以此為基礎,逐步形成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良性循環(huán)。
1.3 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是語文課堂改革的要求。
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tǒng)語文“重書面,輕口語”的“升學教育”束縛的嚴重影響,部分教師對“口語交際”這一新型課程認識不夠,單純重視閱讀與寫作,忽視甚至省略口語交際教學。2000年語文教學大綱把聽說訓練改為口語交際訓練,迎來了語文教育的一次新挑戰(zhàn)。2001年6月教育部制訂了《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口語交際”作了規(guī)定。2011版修訂課標同樣作了明確要求。但在現(xiàn)實教學中,口語交際課的課時往往被占用,即使不被占用,口語交際課也極為有限。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已經(jīng)越來越被重視,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語文課堂改革的要求,我們更應該把握住學生特點,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1.4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讀寫能力的提高
從教學過程來看,學習課文是在朗讀、復述、回答、討論之中進行的,閱讀能力是在口語交際過程中得到提高的。從作文教學的角度看口語交際水平高,效果好,有助于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發(fā)展,會提高構思能力,能有效地吸收和積累詞匯、句式,下筆更有力,寫出來的文章更豐富??谡Z交際是寫作的源,寫作能力也能使口語交際更加規(guī)范和簡練。
2 如何提高農(nóng)村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2.1 做好教師示范,榜樣模仿。
老師是學生最容易模仿,也是最常模仿的對象,所以教師做好示范作用,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正面的模仿有助于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老師應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除了在課堂之外還可以與學生友好親切交往,增加與學生的交流,培養(yǎng)學生大膽應對的表現(xiàn)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往往給人一種嚴肅的形象,而學生面對這樣的老師有時不敢隨意表達自己,所以老師在課后應該增強與學生之間的友好互動,與他們玩玩游戲,打打球,在一種放松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影響和指導學生進行交流。
2.2 選擇適合農(nóng)村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話題。
農(nóng)村的小學生,無論是知識還是見識,都與城里的學生存在很大的差距,教材中有些交際話題城市化,農(nóng)村的學生對那些話題不熟悉,不了解,這樣就使學生面對這些話題時無話可說,因此我認為教師在教學口語交際時不能死扣課本中的話題,而要靈活掌握,并整合農(nóng)村的教學資源,選擇一些適合農(nóng)村小學生的話題,便于他們“交際”。所以,當教材中的口語交際話題比較陌生時,教師可以把話題換一換,選擇適合農(nóng)村學生的交際話題。
2.3 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新課標中指出:交際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交際的重要條件,教師應在教學中有目的、有創(chuàng)造性地創(chuàng)設情境,整體性呈現(xiàn)情境,關注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興趣愛好,關照孩子的交際能力,充實學生的話題。根據(jù)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易發(fā)散、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的特點,課堂教學中,應依據(jù)大綱要求,針對教材實際,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參與,引起學生口語交際的欲望,激發(fā)他們口語交際的熱情。
2.3.1 語言描繪,使學生融入情境。
教師用富有感染性的語言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感畫面,使他們積極主動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鳴點,并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礎上做到言之有情。
2.3.2 利用圖畫,使學生想說。
小學生智能發(fā)展尚處于低級階段,他們觀察事物往往比較粗略,因此,在教小學生說話時,要教會他們觀察。直觀形象的實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易于學生觀察,引起學生口語交際的欲望,激發(fā)他們口語交際的熱情。教材中口語交際部分多數(shù)都配有生動的圖畫,這些圖畫與口語交際的話題緊密相關,是話題內容、形式的一種形象的呈現(xiàn)方式,可以給學生一定的引導。這些圖畫易于讓兒童接受,能喚起學生觀察思考、說話的興趣。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時,我讓學生弄懂訓練的要求后,在配有圖畫的情況下,再引導他們觀察旁邊的圖畫,看過之后,有的學生似有所悟,說話的興趣就來了。
2.3.3 開展活動,使學生能說。
孩子們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是“玩”,因為玩是兒童生活的主題。在教學中,組織一些適合學生的有趣活動,讓他們在一個愉快的活動中自然交際,讓他們有話想說,有話可說,如拔河比賽,故事會及各種小競賽等。往往在活動之后,學生還沉浸在活動的快樂之中,這時趁機組織學生把活動過程中自己最感興趣、最有意義或最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情節(jié)說給大家聽,這樣,學生說話興趣盎然,而且有話可說。這時,教師如果提醒他們注意自己說話的條理是否清楚,用詞是否恰當,語言是否流暢等,久而久之,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就自然得到了提高。
總之,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一項長期的教學實踐活動,讓我們時刻給孩子們一個全新的“課堂”。無論什么時候,我都會以滿腔熱情關愛學生,以和藹的態(tài)度親近他們,和他們交談,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口語交際的“魅力”,都能使自己的交際能力得到鍛煉、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