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新的小班孩子就要入園了。孩子們來自不同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活動方式和人際交往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面臨新的環(huán)境、進入新的生活,一些孩子在入園之初會出現(xiàn)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適應困難。幫助孩子渡過這一適應期,將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孩子入園適應,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就是“分離焦慮”,那么教師應怎樣減輕孩子的分離焦慮情緒,如何幫助孩子盡快穩(wěn)定情緒,順利入園?
一、關注每位孩子,給予愛心教育
孩子剛?cè)雸@,情緒波動大,老師對孩子賦予愛心的同時、更應該對他們給予更多的耐心及細心。關注孩子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才能讓孩子感到安全,覺得教師是可信賴的。應注意以下幾點:
1.和孩子接觸中語言要溫和平緩,消除他們的畏懼心理;稱呼孩子小名,創(chuàng)造一種親切、自然的氣氛;經(jīng)常擁抱、親吻孩子,用身體語言去安撫他們。
2、對孩子提出的問題盡可能地回答,不要讓孩子感覺到被冷落;蹲下與孩子講話,使孩子覺得老師是愛她的、可信賴的;針對不同類型的孩子教師們還給他們適當宣泄的機會和時間、滿足其情感的需要。
總之,老師的熱情、微笑、愛心、關心會讓孩子脆弱的心靈倍感安全和溫暖。只有我們重視孩子的情感轉(zhuǎn)移,珍視孩子對教師的情感依戀,才能使孩子的情感逐漸從家庭轉(zhuǎn)移到幼兒園,從對父母的依戀轉(zhuǎn)移到老師身上,從而緩解心理恐懼、焦慮的情緒,逐步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二、針對孩子特點,實施放松教育
1.哭鬧是孩子們的一種發(fā)泄方式,有助于他們的心理平衡。認識到這一點,我們要做的就是輕松地對待孩子的哭鬧,輕松地組織活動,讓孩子感覺上幼兒園沒什么大不了的,而且很好玩兒,讓他們逐漸接受并參與到活動中來。
2.剛?cè)雸@時,在培養(yǎng)常規(guī)的同時,為使孩子能較快的順利入園,可以給孩子以多一些的自由。例如,可以帶自己喜愛的玩具、圖書和一些孩子較依戀的物品等來園,這樣有助于他們穩(wěn)定情緒。
3.多用肯定性語言,少用否定性語言,如:同一句話說成“你很乖,好好玩玩具,媽媽會早來接你。”孩子聽了會很高興,如說成“你不玩玩具,媽媽就不來接你。”孩子就會大哭,因為她還不能很好的理解兩句話之間的關系,而只注意了后半句,怎能不哭呢?
4.讓孩子從戶外活動中尋找到快樂。來到幼兒園,幼兒更需要的是寬松、和諧、自由、溫馨的精神環(huán)境。教師應認真分析2~3歲階段孩子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為了使孩子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在孩子們?nèi)雸@第二天,教師就有序地組織孩子走出了教室??梢詭麄儏⒂^幼兒園漂亮的環(huán)境,參觀大中班哥哥、姐姐的有趣的活動和游戲。也可以帶他們一起做游戲,一起玩玩具。實踐證明,這種開放的引導活動是積極可取、行之有效的。
三、巧抓教育時機,培養(yǎng)規(guī)則意識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規(guī)則是要告訴孩子做事情的底線和是非標準。小班是孩子跨入集體生活的一個轉(zhuǎn)折,也是進行常規(guī)培養(yǎng)教育的關鍵期。巧妙地運用幼兒園的各個教育環(huán)節(jié),把握教育時機,將幼兒園的常規(guī)、教學、習慣、規(guī)則、游戲等活動有機地融為一體,既有助于穩(wěn)定新入園孩子的情緒,也能幫助這些孩子初步建立規(guī)則意識。
(一)游戲活動法
孩子剛?cè)雸@,為了盡快穩(wěn)定孩子情緒,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孩子的特點,開展新奇而富有變化的游戲,讓孩子因好奇而投入。例如,請孩子們坐下來時可以用拍手的方法,邊拍手邊唱兒歌,還可以邊拍手邊數(shù)數(shù)或者變換拍法。有規(guī)律的拍手加上各種變化,會讓孩子們感覺非常有趣。
此外,老師還可以用幼兒熟悉和喜歡的玩具材料設計新奇而富于變化的游戲,牢牢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點。
(二)個別引導法
在組織活動中,教師要了解每個孩子的特點,注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剛?cè)雸@有的孩子比較任性,以自我為中心,很多時候不能按教師的要求做;也有些孩子不理解教師對大家說的話,聽不懂別人說的話;有的孩子在集體活動時總是東摸西看……這樣的孩子剛?cè)雸@時每個班都會有很多,不妨試一試用個別引導的方法來幫助他們。
(三)常規(guī)培養(yǎng)法
對待新入園孩子,為了讓他們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教師會有意的給孩子創(chuàng)設相對的寬松和自由,但這并不是說我們放松對孩子的常規(guī)的引導與教育。對一些常規(guī)性、原則性的問題遵循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從而加以培養(yǎng),細心引導,有助于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比如,為了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講故事時要求孩子們坐好了安靜地聽或等孩子坐好了安靜下來再講:集體活動或戶外活動外出時為培養(yǎng)孩子良好秩序,把一些相關的兒歌融入到日?;顒迎h(huán)節(jié)之中。
(四)談話兒歌引導法
遇到一件事情以談話的方式先請孩子們說:這件事怎么辦?有的小朋友這樣做了,對嗎?為什么?應該怎樣做?討論的活動,也是孩子自我成長的過程,大部分孩子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并能監(jiān)督部分自制力較差的孩子。例如,“來園哭、沒禮貌、不吃飯、不喝水、不睡覺、亂扔玩具好嗎?”接著就可以教孩子一些相關的兒歌如《寶寶有禮貌》:“好寶寶,有禮貌,進園就問老師早,回家問聲媽媽好,大家跨我是好寶寶?!?/p>
孩子的社會規(guī)則意識需要持續(xù)不斷地培養(yǎng),老師和家長應及時溝通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的表現(xiàn)。家長應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老師應把一些幼兒園教導孩子的方法教給家長。這樣能保持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之間的一致性和互補性,有助于孩子社會規(guī)則的建立。
四、利用多種方法,加強能力培養(yǎng)
(一)幼兒進餐時的組織與培養(yǎng)。
孩子進餐時掉飯粒、翻飯碗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老師可以建議家長給孩子準備了一件防濕的小罩衣,這樣可以確保孩子里邊的衣服不會濕,也易于清洗。由于孩子手部肌肉發(fā)展還不很協(xié)調(diào),有些孩子進餐需要成人的幫助。對于這樣的孩子,教師可以一邊喂飯,一邊適時教給他們正確的進餐方法。
逐步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進餐方法和習慣,還可利用飯前時間學習一些兒歌和手指游戲。例如,吃飯時唱《吃飯歌》:“坐坐好,手拿勺,碗扶牢,細細嚼來慢慢咽,一口一口全吃掉?!?孩子剛?cè)雸@這一階段,老師要用“心”解決吃飯問題,給孩子營造一個歡樂的吃飯環(huán)境是很重要。玩具,圖書等分散注意力的東西應該拿開或減少,關注并表揚孩子進餐的好行為。當孩子表現(xiàn)好時,我們要抓住時機及時表揚;孩子不好好吃飯時,老師要及時的給予提醒關注,同時要多與家長溝通,取得他們的配合。
(二、)幼兒午睡時的照顧及習慣的養(yǎng)成。
孩子剛?cè)雸@時往往會被新鮮的環(huán)境、玩具所吸引而暫時忘卻對家人的思念,但一到午睡時間又會情緒不穩(wěn)定,有的甚至哭鬧著要回家。針對這一情況,老師可以嘗試采用多種方法盡量使孩子在較短的時間適應午睡。
有的孩子不肯午睡,甚至連寢室也不肯進去。這時,如果老師強行把他抱到寢室,他會大哭大鬧,甚至“傳染”得其他孩子也跟著哭鬧,造成寢室哭聲一片。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允許個別哭鬧厲害的孩子在教室里自由玩耍,由另一位老師一邊陪著孩子游戲,一邊穩(wěn)定其情緒。等孩子有點困了,再由老師撫拍著使其入睡。老師可以將孩子從家里帶來的熟悉的、喜愛的玩具放在孩子的床上,讓孩子有種安全感。還可以輕輕撫拍孩子,幫助孩子放松情緒,從而讓孩子逐步養(yǎng)成午睡的習慣。
(3)幼兒入廁時間及習慣的培養(yǎng)。
孩子剛?cè)雸@容易出現(xiàn)尿褲子、尿床等情況,有的是因為貪玩忘記了入廁,有的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有的是在家用便盆到了園里不會蹲,還有的是睡得太沉……對于這些情況,老師應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培養(yǎng)。
教師一定要耐心、細致,不能著急,尤其要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特別值得提出的一點是,無論是接送、進餐、午睡,還是入廁等,這些習慣的養(yǎng)成一定要和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請家長了解孩子各種正確的作息習慣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周六周日對孩子繼續(xù)進行培養(yǎng)。千萬不能覺得孩子周末在家休息就可以讓其隨心所欲的放松,這樣不但影響老師在園一周的培養(yǎng)成果,而且對孩子行為的培養(yǎng)極其不利。這一點請老師和家長一定予以重視。
五、指導家長,家園同步,效果更佳。
孩子的入園焦慮很多是由家庭教育不當引起的,例如:關心孩子的吃穿問題,忽略習慣養(yǎng)成和能力培養(yǎng);家長發(fā)生“分離焦慮”,擔心孩子哭了沒有、吃飯了沒有、是冷還是熱等,焦慮情緒影響到孩子;采用嚇唬、欺騙等方法,使孩子缺乏安全感。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采取以下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首先,通過《致新生家長的一封信》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要求,簡單介紹新生入園的的一些表現(xiàn)及對策,使家長做到心中有數(shù)并按要求去做。
其次,通過個別溝通及時反映孩子情況,消除家長顧慮,并對個別家長的個別教育行為進行指導。例如,告訴家長有什么擔心隨時撥打電話詢問,適當放寬入園、離園時間以消除家長的緊張情緒。
最后,了解孩子的詳細情況,比如愛吃什么菜,睡眠有什么習慣等,對個別問題進行指導。另外介紹孩子在園的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問題,和家長共同尋找原因,制定措施,達到家園同步、教育一致。
總之,新生孩子入園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孩子分離焦慮情緒同時也考驗著老師、家長的耐心和毅力,相信只要家長和老師能細心觀察,密切配合、耐心解讀,付出真心,就能和孩子一起度過難關,使他們能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走進幼兒園,快樂起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