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立足于“X不X”反復問句,根據(jù)具體的語言事實,結合語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現(xiàn)代漢語口語中否定副詞“不”的虛化現(xiàn)象,探索由否定副詞“不”到語氣詞“不”的語法化過程。語義方面表現(xiàn)為否定語義逐漸消失;句法方面表現(xiàn)為否定副詞“不”句法特征的衰減。
關鍵詞:X不XX不不語氣詞
一、引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在平時說話或網(wǎng)絡聊天時用否定副詞“不”代替疑問助詞“嗎”,并且越來越多的影視文化作品中也出現(xiàn)了這種用法的口語對話,例如東北話較多的《遠去的飛鷹》、以東北話為主的《櫻桃》、故事發(fā)生在山西的《喬家大院》、以北京話為主的《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等等,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小品中以東北話為主的小品對話也出現(xiàn)了此用法。好多方言中都存在這種現(xiàn)象,如東北話、北京話、山西話、山東話、黃岡話、湖南話等等。這種用法的使用范圍包括人們的日常生活和來源于生活的影視文化作品,已經(jīng)影響了普通話。所以我們有必要針對否定副詞“不”的虛化現(xiàn)象進行考察。
二、“X不”形式的使用情況
單說否定副詞“不”虛化為語氣詞,大部分學者①認為這種用法在中古文獻中頻繁出現(xiàn)。遇笑容、曹廣順主要運用“反證法”,同時結合了其他方面的證據(jù),證明中古“VP不”式疑問句中的“不”大部分已虛化成語氣詞(朱冠明,2007)。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討論的是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范圍下否定副詞“不”虛化為語氣詞的用法及其產(chǎn)生的原因、過程和具體情況,并非追溯否定副詞“不”虛化為疑問語氣詞的時間源頭和地域源頭?,F(xiàn)在我們來分析一些具體的語言事實:
1.當“X不X”在疑問句中單獨使用時,“X不X”簡化為“X不”,表示疑問語氣,“不”相當于疑問語氣詞“嗎”。例如:
(1)我們明天是不是準去公園?→我們明天準去公園,是不是?→我們明天準去公園,是不?
這個句子經(jīng)過語序調(diào)整可以看出,“是不是”的位置比較靈活,可以單獨使用,也適用上述用法。
(2)看不看?→看不?
(3)好不好?→好不?
(4)能不能?→能不?
(5)去不去?→去不?
(6)是不是?→是不?
(7)走不走?→走不?
(8)讓不讓?→讓不?
(9)知道不知道?→知不知道?→知道不?
(10)熱鬧不熱鬧?→熱不熱鬧?→熱鬧不?
(11)可以不可以?→可不可以?→可以不?
例(2)~(11)都是可以單獨使用的。分析影視文化作品或小品中的例子,會發(fā)現(xiàn)這種情形中“不”的發(fā)音與否定副詞“不”不相同,是輕聲②,類似聲母“b”的發(fā)音,音長較短,且發(fā)音十分干脆;但與口語情況下“X不X”中“不”的音長比較,會發(fā)現(xiàn)上面例子中“不”的音長要長一點。
2.當“X不X”用于疑問句、反詰句、祈使句中,有“誘答、誘哄、撒嬌、商量、建議、祈使”等語用意義時,“不”相當于語氣詞“嗎”“嘛”“吧”“唄”等。
A.當“X不X”表疑問,但疑問程度不及反問語氣,表達“誘答、撒嬌”之義時,“不”相當于語氣詞“吧”或“嘛”。如:
(12)你看我穿這件衣服美不?
(13)我想去公園散步,走不?
例(12)中“不”相當于語氣詞“吧”,說話人自我感覺良好,認為穿上這件衣服很美,有“無疑而問”之意,但又想使自己的想法得到認同。例(13)中“不”相當于語氣詞“嘛”,有明顯的“撒嬌”之意,誘哄聽者按說話人的想法去做。這種情況下“不”的發(fā)音與去聲“不”不相同,類似“波”,但是是輕聲,由于發(fā)音時間較長,聲調(diào)傾向陰平。
B.當“X不X”表示疑問程度弱到接近祈使時,有“商量、建議、誘哄”義,“不”相當于語氣詞“吧”或“唄”,說話人想讓聽者按自己說的做。例如:
(14)“你還進來睡不?”俗兒撒著嬌問。
(15)睡不?已經(jīng)很晚了。
例(14)、(15)中“不”有明顯的感情色彩,例(14)中的俗兒撒著嬌誘哄聽者睡覺,例(15)中的說話人用商量的口氣建議聽者睡覺,兩句中“不”都可以用“吧”或“唄”代替。這種情況下“不”的發(fā)音與去聲“不”有相同之處,即聲調(diào)都下降,但發(fā)音還是類似“波”發(fā)輕聲,由于感情色彩的原因,發(fā)音時間較長、聲調(diào)下降。
3.當疑問句中“X不X”不能置于句尾表疑問,只能置于句中,且后面有被“X不X”修飾限制的詞,是選擇問句時,可以選一種結果陳述,加“不”轉(zhuǎn)換為是非問句表疑問。這種情況下“不”基本相當于疑問詞“嗎”。“不”的發(fā)音與去聲“不”不同,類似“波”,但是是輕聲,聲調(diào)傾向陰平,發(fā)音時間長短應該根據(jù)抒發(fā)的情感、語境來定,大致比例(2)~(11)中“不”長,比例(12)~(15)中“不”短。例如:
A B
(16)你們種不種大麥???→你們種大麥不?
(17)土匪殺不殺你們?nèi)??→土匪殺你們?nèi)瞬唬?/p>
(18)你放暑假回不回家啊?→你放暑假回家不?
(19)你哥這么早在不在屋里?。俊愀邕@么早在屋里不?
(20)你們栽秧打不打泥黃豆?→你們栽秧打泥黃豆不?
(21)這個好不好種啊?→這個好種不?
例(16)~(21)中,轉(zhuǎn)換后“不”基本上已經(jīng)虛化為語氣詞。漢語詞類劃分的標準是語法功能,這個標準在名詞、動詞、形容詞等詞類劃分中得到充分貫徹,而語氣詞的語法功能具有獨特性,即不與其他成分發(fā)生結構關系。上面例子中B列的“不”,基本上已經(jīng)擺脫“X不X”形式的束縛,不與其它成分發(fā)生結構關系,在句尾表示疑問語氣,具有同疑問語氣詞“嗎”一樣的功能和性質(zhì)。也許有人會提出質(zhì)疑,如例(16)可以轉(zhuǎn)換為“你們種大麥不種”的形式,即“VP不V”的形式。然而根據(jù)語言的經(jīng)濟原則,人們說話時會盡量簡便,我們可以推測判定“VP不V”的形式是A過渡到B過程中的一種過渡形式。B列中例子里“不”和A列中“X不X”形式有一定距離,但又有一定牽連關系,而B列中例子里“不”可以說不與其它成分發(fā)生結構關系,基本和語氣詞“嗎”有相同的功能和性質(zhì),因此我們認為B列中的“不”基本上已經(jīng)虛化為語氣詞。
再例如:2011年兔年央視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小品《同桌的你》中:
(22)你就問你是桂琴阿姨不。
(23)能看不?
(24)那你讓我看不?
(25)大爺,你瞅這“爹”寫得像“琴”不?
(26)你讓我過年不?
(27)大爺,你說這孩子是我不?
(28)你聽我解釋行不?
(29)我求你了行不?
(30)今后這個家呢,就是你的家,是不?
(31)好好念書,是不?
(32)卡拉OK你會捅咕不?
《同桌的你》這個二十多分鐘的小品中出現(xiàn)了11處該用法,當然這個小品全部用東北話表演,更加說明了東北方言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該用法。但它在極具影響力的春晚舞臺上的呈現(xiàn),可以看出它對現(xiàn)代漢語的影響。小品中11處的使用,并不都像例(1)能夠完全分離出來單獨使用,也不都像例(2)~(11)能夠直接從“X不X”形式簡化而來,如例(22)、(25)、(26)、(27)、(32),這五種情況中“不”可以擴展為“不X”,即“VP不V”式,改變語序,可以回到最標準的“X不X”反復問句形式,即“V不VP”,并沒有完全擺脫“X不X”式,“不”沒有完全虛化為語氣詞,但具有語氣詞“嗎”的功能,此種情況可以認為是包含了“否定副詞”和“語氣詞”兩種功能意義,但語氣詞這種功能意義已經(jīng)比較明顯。這個結論同樣適用于例(16)~(21)。
“沈家煊在《實詞虛化的機制》中談到,按照推理機制,虛化是逐漸完成的,一個成分在由A義轉(zhuǎn)化為B義的過程中總是存在一個A義和B義共存的階段”(譚毅,2010)。上述這些情況中“不”同時具有兩種功能意義,即使其中一種功能意義較強,也符合沈家煊所提出的虛化語義鏈理論,“在漸變式語法化過程中,必經(jīng)歷一個兩解并存(兩可)的中間階段,以作為實現(xiàn)舊解向新解過渡的橋梁”。(譚毅,2010)
4.否定副詞“不”完全虛化為語氣詞,完全不與句中其他成分發(fā)生結構關系,在疑問句句末完全與疑問語氣詞“嗎”等同(除個別例子外),這也是“不”在當今社會現(xiàn)代漢語中除了否定副詞外使用頻率較高的一種功能意義。從歷史縱向來說,否定副詞“不”在句末完全虛化為語氣詞,這類情況在具體使用中較為常見。前三種情況是從詞法角度來分析,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否定副詞“不”虛化為語氣詞過程的初期情況,而此處是從句法角度分析,是前三種情況進一步語法化的結果,是否定副詞“不”虛化為語氣詞過程中的后期情況。例如:
(33)還有飯不?
這個例子如果從反復問句來推,應該是“還有飯沒有?”,可以縮減為“還有飯沒?”。而現(xiàn)在是“還有飯不?”。因此,我們可以說此處的“不”已經(jīng)完全擺脫了反復問句形式的束縛,不與句中其他成分發(fā)生結構關系,獨立充當句末語氣詞,完全等同于“嗎”(除個別例子外)。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可以用“嗎”的句子都可以用“不”代替。例如:2011年12月13日騰訊網(wǎng)新聞迷你版微博欄中有一句話,“你被生活奴役了嗎?”若這個完全疑問句中的“嗎”換成“不”的話,疑問程度下降甚至有“無疑而問”之意,不免有些幸災樂禍之感。
再如:
(34)用過不?
(35)飯好了不?
(36)這個節(jié)目播著不?
(37)這個款式去年就流行了不?
(38)這條路經(jīng)過那個縣了不?
(39)聽得懂不?
(40)你還在生我的氣不?
(41)那不要了命了不!
(42)這不是不!
例(34)~(42)句末的“不”獨立充當語氣詞,已經(jīng)完全從反復問句形式中脫離出來了。這時,“X不”形式不能擴展為“X不X”形式了。例(39)雖然形式上可以擴展為“聽得懂不聽得懂?”,但是擴展后的句子不被接受。其中例(34)~(40)中的“不”是語氣詞,表疑問,相當于語氣詞“嗎”;例(41)、(42)中的“不”,不是疑問語氣詞,相當于語氣詞“嘛”“啊”,表感嘆。
這些例子中的“不”已經(jīng)完全虛化為語氣詞,擺脫了反復問句形式??梢?,否定副詞“不”虛化為語氣詞這種用法,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趨勢。
三、例外情況
1.“X不X”在祈使句或陳述句中作小句賓語時能縮略為“X不”,這時的“不”換成“嗎”不符合說話習慣,所以不是語氣詞。這時的“不”仍然代表著正反兩種選擇的否定部分,可以說仍具有否定副詞的功能意義,但是簡化后否定副詞“不”在句末,相當于古代漢語中的否定副詞“否”,不符合現(xiàn)代漢語使用習慣,不宜再歸為“否定副詞”。我們認為這時的“不”可以看作助詞,表示正反對舉。例如:
(43)我去看看它行不行。 →我去看看它行不。
(44)我去照照鏡子看看美不美?!胰フ照甄R子看看美不。
(45)我不知道他知道這件事不知道?!也恢浪肋@件事不。
2.“X不X”作句子主語時不能縮略為“X不”。根據(jù)語感(即使這個原則主觀性強),縮略后“X不”有了疑問語氣,與原句語氣、表達的意思不符合;根據(jù)句法關系,縮略后由原句的一個單句變?yōu)閮蓚€單句。例如:
(46)去不去由你。→去不?由你。
(47)洗不洗都行?!床??都行。
(48)睡不睡沒關系?!??沒關系。
例(46)、(47)印證了以上觀點;例(48)縮略后不僅語義、句法關系改變了,語義邏輯也不通了:縮略前“沒關系”的是“睡不睡”這件事,而縮略后“沒關系”的就不一定是“睡不睡”這件事了,也可能是說話人針對聽者不回答的態(tài)度。
四、結語
現(xiàn)代漢語口語中,“不”除了充當否定副詞的情況外,使用頻率最高的情況就是充當句末語氣詞。本文立足于“X不X”反復問句,根據(jù)具體的語言事實,結合語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了現(xiàn)代漢語自然口語中否定副詞“不”虛化為語氣詞的用法。這種用法有待進一步考證,但這顯然已經(jīng)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趨勢。其原因?qū)⒘砦挠懻摗?/p>
注釋:
①如柳士鎮(zhèn)、趙新、吳福祥、武振玉、何亞南、遇笑容、曹廣順、
俞理明等。參看朱冠明《關于“VP不”式疑問句中“不”的虛化》,《漢語學報》2007年第4期。
②輕聲的原因可以從前重現(xiàn)象來分析。
參考文獻:
[1]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2]譚毅.“好不好”的虛化問題[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2010,(4).
[3]吳福祥.從“VP-neg”式反復問句的分化談語氣詞“么”的產(chǎn)生
[J].中國語文,1997,(1).
[4]俞理明.漢語縮略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2005.
[5]朱德熙.漢語方言里的兩種反復問句[J].中國語文,1985,(1).
[6]朱冠明.關于“VP不”式疑問句中“不”的虛化[J].漢語學報,
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