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維特根斯坦后期思想中的“語言游戲說”,采用調(diào)查觀察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與邏輯分析法,結(jié)合日常生活中兒童錄音語料,基于個案研究,聚焦考察說漢語兒童顏色詞習得。研究發(fā)現(xiàn):1.兒童在一歲半左右就已開始對顏色詞有了答對或答錯的結(jié)果;2.說漢語兒童在三歲前已至少習得六種顏色詞;3.顏色詞的習得順序存在個體差異,不一定遵循先是黑色、白色、紅色,然后是黃色和綠色,然后是藍色,最后是紫色和橙色的順序,中間色顏色詞的習得也不一定晚于單色顏色詞的習得。
關(guān)鍵詞:說漢語兒童顏色詞個案研究
一、引言
人類自誕生之日起,看見的就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對顏色的認知與利用遠早于顏色詞的出現(xiàn),因為顏色詞產(chǎn)生的先決條件是人類認知顏色并在頭腦中形成相應(yīng)的概念。人類在認知世間萬物的過程中必然要認知其顏色。無論是最初認知顏色,還是到后來利用和創(chuàng)造顏色,人類在語言應(yīng)用中都需要一類特殊的詞,即顏色詞,來標識、區(qū)分、形容和說明顏色。人類在生活、生產(chǎn)中從事顏色實踐活動是顏色詞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葉軍,2001)根據(jù)認知語言學的觀點,“語言的意義并不限于語言系統(tǒng)內(nèi)部,而是根植于人類與世界互動過程中形成的經(jīng)驗”(陳忠,2006)。本文基于維特根斯坦后期思想中的“語言游戲說”,主要研究兒童的早期顏色詞習得。
二、語言游戲說
(一)語言游戲說概述
“語言游戲說”是維特根斯坦思想的核心內(nèi)容,是他基于兒童第一語言習得過程的實際情況提出的?!罢Z言游戲說”(language-game theory)是維特根斯坦后期哲學觀的基礎(chǔ)。“語言游戲”是一種把語言比作游戲的隱喻,人們在語言中用詞語進行游戲,詞語的意義在語言游戲中體現(xiàn)出來,也就是在詞語的具體使用中體現(xiàn)出來。(劉林,2009)語言游戲?qū)W說的內(nèi)容包括語言游戲與生活形式、意義即用法、游戲規(guī)則、家族相似性等?!罢Z言游戲”概念強調(diào)語言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以及語言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的多樣性,要求從動態(tài)出發(fā)觀察語言意義。維特根斯坦說:“一個詞的意義就是它在語言中的用法”(維特根斯坦,1996)。
(二)語言游戲與語言習得
“語言游戲說”對二語習得有著較大的影響與啟示,而且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教授語言和學習語言的游戲,以及語言和活動組成的整體叫作語言游戲?!罢Z言游戲”這個用語強調(diào)用語言來說話是“某種行為舉止的一部分,或是某種生活形式的一部分”,語言意義就鑲嵌在生活中。不同語言類型對應(yīng)著不同的語言游戲,不同的語言游戲也決定語言的不同用法和使用規(guī)則(維特根斯坦,1953)。
三、相關(guān)研究
兒童出生后不久,就有分辨某些顏色的能力。W. Preyer認為,兩歲兒童命名顏色時還猶豫不定,三歲時才能較有把握地說出一些顏色名稱。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林仲賢等人曾對中國1.5~3歲幼兒的同色配對、顏色愛好及顏色命名進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1.6歲、2歲、2.5歲及3歲幼兒的同色配對能力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提高。120名1.6至3歲幼兒對同色正確配對的得分順序為:紅、白、黃、黑、綠、紫、藍、橙。都是紅色為第一位,橙色為末一位。3歲幼兒可以命名部分顏色,對8種顏色的正確命名率為:紅(93.3%)、白(90%)、黑(83.3%)、黃(63.3%)、綠(43.35%)、藍(26.6%)、紫(10%)、橙(6.7%),平均數(shù)為50%。
張積家等人對3~6歲兒童進行研究,考察他們對11種基本顏色進行命名和分類的情況。實驗表明兒童顏色命名能力的發(fā)展與語言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此外還和抽象概括能力的發(fā)展緊密相連。兒童對不同顏色命名能力的發(fā)展有先后順序:最先正確命名白、黑、紅,然后是黃、綠、藍和粉紅,然后是紫、橙、灰和棕。兒童顏色命名的發(fā)展趨勢反映了人類顏色認知的共性。
四、研究設(shè)計
(一)研究對象
本課題研究對象為妞妞(B)——兩歲零九個月兒童和胖胖(C)——兩歲零十一個月兒童。爸爸媽媽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對小孩的教育很規(guī)范。
(二)語料的收集與整理
1.每周錄音一次,每次錄音持續(xù)約一小時。
2.錄音內(nèi)容均是日常生活中照看小孩者(D)與兒童之間的對話。
3.活動環(huán)境有室內(nèi)、室外,活動內(nèi)容包括玩玩具、看書、交流、看電視等。
4.錄音結(jié)束后調(diào)查者(A)會對照看小孩者進行咨詢,以全面了解小孩平時的語言輸出情況。在妞妞的最后一次錄音中,針對顏色詞,我們還特意準備了10種常見的顏色卡片,即黑、白、紅、黃、綠、藍、紫、橙、灰、粉紅色卡片。
5.然后對每次的錄音材料作標音處理,統(tǒng)計每次錄音中顏色詞的運用情況;本課題研究語料來自錄音觀察點妞妞01; 10;03—妞妞02;09;12和胖胖01;05;21—胖胖02;11;25,共50個錄音段。
(三)步驟
1.在與研究對象胖胖玩耍時,采用命名法結(jié)合游戲的方式。
A:“胖胖,今天我們來做顏色的游戲,好不好???”
C:嗯。(點頭)
然后將八種卡片依次隨機地呈現(xiàn)給胖胖看,每張看15秒鐘左右,再讓他說出卡片是什么顏色??ㄆ瑸闃藴噬?,而不是兒童家中熟悉的物品,這樣可更科學地確認小孩是否真正習得這些顏色詞。
(例1)拿出紫色卡片
A:這是什么顏色呀?
C:白。(錯誤)(胖胖01;05;20)
D:紫色。
(例2)拿出卡片綠色
A:這個卡片什么顏色呀?
C:綠色。(胖胖01;07;18)
D:對,這個是綠色。
以此類推,與胖胖進行玩卡片游戲,并進行錄音標記。
2.在與研究對象妞妞玩耍時,采用命名法結(jié)合游戲的方式。
A:妞妞,今天我們來做顏色的游戲,好不好啊?
B:嗯。(點頭)
然后將八種卡片依次隨機地呈現(xiàn)給妞妞看,每張看15秒鐘左右,再讓她說出卡片是什么顏色??ㄆ瑸闃藴噬皇莾和抑惺煜さ奈锲?,這樣可更科學地確認小孩是否真正習得了這些顏色詞。
(例1)拿出黃色卡片
A: 這是什么顏色的啊?
B:這是黃色 。(妞妞01;03;25)
D:對的。
(例2)拿出卡片綠色
A:這個卡片什么顏色呀?
B:紅色(錯誤)。(妞妞02;04;10)
D:不對的哦,這個是綠色的。
以此類推,與妞妞進行玩卡片游戲,并進行錄音標記。最后,將對妞妞和胖胖日常生活中每周的顏色卡片游戲的錄音材料,進行分析和總結(jié)。
不同于林仲賢、張家積等人的兒童顏色詞的習得順序,本文做的是個案研究,按兒童第三次正確說出該顏色詞為習得該顏色詞的首現(xiàn)觀察點。
表1:妞妞顏色詞習得首現(xiàn)觀察點
顏色黃色綠色紫色藍色粉紅色橘黃色黑色
首現(xiàn)觀察點02;04;1002;06;1102;08;1702;08;1702;09;1202;09;1202;09;12
表2:胖胖顏色詞習得首現(xiàn)觀察點
顏色藍色黃色紅色白色黑色橙色灰色
首現(xiàn)觀察點02;00;0002;06;0302;09;2602;09;2602;09;2602;10;2202;11;25
通過收集與觀察兩名兒童有關(guān)顏色詞的錄音文字材料,表1表明妞妞至最后一次錄音觀察點(02;09;12)為止,已習得黃色、綠色、藍色、紫色、黑色、橙色、粉紅色,白色和紅色也已開始出現(xiàn),只是命名時還有些猶豫不決。表2表明到胖胖最后一次錄音,即觀察點(02; 11; 25)為止,已習得藍色、黃色、紅色、白色、黑色、橙色、灰色。
(四)研究結(jié)果
通過對妞妞和胖胖玩游戲顏色卡片的錄音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得出如下結(jié)論:
1.兒童在一歲半左右,對顏色詞的名稱有答對或答錯。
2.兒童在三歲之前已至少習得六個以上顏色詞。
3.兒童早期顏色詞的習得順序不一定遵循黑、白、紅→黃、綠→藍→紫、橙的順序,中間色橙色、粉紅色、灰色等顏色詞的習得也不一定遲于單色顏色詞的習得,兒童早期顏色詞的習得無固定的順序。
(五)原因分析
基于以上顏色詞的觀察結(jié)果,我們認為遺傳的、認知的、社會的因素都對兒童語言習得起了很大的作用。兒童對于顏色的認知和對其他事物的認知一樣,個體差異也很大。
1.影響兒童早期顏色詞習得順序的因素
觀察結(jié)果顯示,兒童顏色詞的習得順序存在個體差異,不一定遵循先是黑色、白色、紅色,然后是黃色和綠色,然后是藍色,最后是紫色和橙色的順序,且中間色顏色詞的習得也不一定晚于單色顏色詞的習得。這與社會生活環(huán)境、兒童喜好及性別差異、語言輸入頻度等因素有一定關(guān)系。
兒童喜好及性別差異也是影響兒童早期顏色詞習得順序的因素之一。性別對兒童語言影響最大的是習得的速度以及與性別角色關(guān)系密切的語言現(xiàn)象。一般來講,女孩比較喜歡溫暖、艷麗的顏色,相對而言,男孩更喜歡深色。因為他們各自喜歡的東西不同。這從表1和表2也可看出,女孩妞妞到二歲零九個月習得的顏色詞當中以溫暖、艷麗的顏色詞居多,而男孩胖胖到兩歲十一個月習得的顏色詞中卻有妞妞所沒習得的顏色詞,即灰色。
語言輸入頻度是指各種語言單位、語言規(guī)則和語言運用方式在語言輸入中出現(xiàn)的頻率。如上所述,輸入頻度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兒童語言的發(fā)展。例如,由于研究對象妞妞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以橘黃色的東西居多,照看者對研究對象的顏色詞輸入也相應(yīng)的以橘黃色居多,即顏色詞當中以橘黃色的輸入頻度最高。所以,較之白色,研究對象反而先習得橘黃色。
2.影響兒童早期顏色詞習得時間的因素
首先,這可能與語言輸入有關(guān)?!罢Z言輸入”(input)是指兒童所接觸到的各種語言素材。在語言交際中,它是觸發(fā)聽話人反應(yīng)的具體話語刺激。就語言學習來看,語言輸入是兒童學習的藍本,也是學習的起點。語言輸入對兒童語言發(fā)展質(zhì)量、速度和方式等有一定的影響。輸入頻度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兒童的語言發(fā)展。在與小孩照看者的訪談和整理語料的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妞妞的語料中顏色詞的輸入要相對多些。
其次,教育的差異也是造成兒童顏色詞習得個體差異的重要因素。教育的差異,會導(dǎo)致兒童語言發(fā)展的差異。加強兒童顏色詞的早期教育,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可以大大促進兒童顏色詞習得的發(fā)展。
五、結(jié)語
本文在維特根斯坦后期思想中的“語言游戲說”的基礎(chǔ)之上,集中進行說漢語兒童顏色詞習得的個案研究以及成因分析。發(fā)現(xiàn)兒童在一歲半左右就已開始對顏色詞有了答對或答錯的結(jié)果;說漢語兒童在三歲前已至少習得六種顏色詞;顏色詞的習得順序存在個體差異,不一定遵循先是黑色、白色、紅色,然后是黃色和綠色,然后是藍色,最后是紫色和橙色的順序,中間色顏色詞的習得也不一定晚于單色顏色詞的習得。觀察結(jié)果顯示,兒童顏色詞的習得順序存在個體差異,這與社會生活環(huán)境、兒童喜好及性別差異、語言輸入頻度等因素有一定關(guān)系。
參考文獻:
[1]Bomstein,M.H,Kessn,W Weiskopf,S.color vision and hue categorization in young human infant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76,(2).
[2]Preyer,W.The senses and the will[M].N.Y.:Appleton and Company,1905.
[3]陳忠.認知語言學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6.
[4]林仲賢,張增慧,韓布新,傅金芝.3~6歲不同民族兒童顏色命名發(fā)展的比較[J].心理學報,2001,(4).
[5]林仲賢,張增慧.3~6歲漢、維、壯族兒童顏色命名能力發(fā)展的實驗研究[J].心理學雜志,1989,(2).
[6]李宇明.兒童語言的發(fā)展[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7]劉林.維特根斯坦“語言游戲”的實踐哲學轉(zhuǎn)向[J].外語學刊,2009,(4).
[8]葉軍.現(xiàn)代漢語色彩詞研究[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9]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M].李步樓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6.
[10]張家積.3~6歲兒童對11種基本顏色命名和分類研究[J].應(yīng)用心理學,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