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親屬稱謂是表現(xiàn)交際參與人之間親屬關系的指稱言語形式,同時也是一個國家、民族所特有文化的縮影與反映 。本文以《紅樓夢》的中俄版為研究對象,分析俄譯版中親屬稱謂的翻譯方法,探討如何更好地翻譯漢語中的親屬稱謂。
關鍵詞:俄漢親屬稱謂;《紅樓夢》;翻譯對比
作者簡介:何嫻,女(1990.10.10-),湖北省武漢市人,西安外國語大學2012級俄語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7--02
前言: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在這部描寫封建社會貴族世家的鴻篇巨制中,大小人物達數(shù)百個之多。人物之間的語言交際過程中所使用的親屬稱謂豐富多彩,使用規(guī)則也極其繁雜。由于中俄兩國風俗傳統(tǒng)、社會背景皆大不相同,所以親屬稱謂間也存在著較大差異。本文以《紅樓夢》的中俄版為研究對象,探討如何更好地翻譯漢語的親屬稱謂。
《紅樓夢》主要描述的是一個生活在封建社會的大家族——賈氏家族,并且親朋好友生活在一起。因此,親屬稱謂的復雜性在小說中展現(xiàn)的是淋漓盡致,這也為其俄語翻譯造成了不小的難度。下面我們就對其進行舉例分析:
鳳姐兒想了一想,笑道:“一家子也是過正月半,合家賞燈吃酒,真真的熱鬧非常,祖婆婆,太婆婆,婆婆,媳婦,孫子媳婦,重孫子媳婦,親孫子,侄孫子,重孫子,灰孫子,滴滴搭搭的孫子,孫女兒,侄孫女兒,外孫女兒,姨表孫女兒,姑表孫女兒,……噯喲喲,真好熱鬧!”
Фэнцзе задумалась, потом лицо ее озарилось улыбкой, и она стала рассказывать:
– Некогда в одной семье, вот как мы сейчас, праздновали Новый год, все домочадцы были в сборе, любовались фонариками, пили вино, развлекались и веселились. Бабушка, мать, жены сыновей и внуков, племянники, внуки, правнуки по отцовской и материнской линиям, родные и двоюродные… Ай я й! Вот где было шуму!
在這段對話中,作者涉及到16個親屬稱謂。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如此錯綜復雜,就連中國人也難完全弄清楚其間的確切關系,所以這也增加了譯者在翻譯上的難度。首先,在長輩這一層面,譯者將“祖婆婆” (прабабушка)漏翻了;將“婆婆”直接譯成了“мать”,個人認為譯成“свекровь”更準確。其次在下輩層面上,譯者只翻譯了媳婦和孫子媳婦,將重孫子媳婦漏翻了,完整的應是“жены сыновей, внуков и правнуков”;原文中沒有提到侄兒、外甥這一輩的親屬稱謂,但在譯文中才出現(xiàn)了“племянник” 一詞,這是對原著中漢語親屬稱謂表達的一種誤讀。另外在譯文中并沒有照搬原文的順序將每個親屬稱謂對應地進行翻譯,而是將男女并在了一起,全部用陽性的復數(shù)代替,雖然這樣譯文顯得直接簡潔,符合俄語的行文習慣,但卻會給讀者譯者造成全是男子的誤解,個人認為還是男女分開各自用復數(shù)表示更貼切原文一些。
為了獲得一個更為清晰明了的分析,這回我們把親屬稱謂分成三組,分別是平輩中的稱謂使用、晚輩對長輩的稱謂使用以及長輩對晚輩的稱謂使用。
一、平輩中的稱謂使用
⑴寶玉因道:“可是我忘了,才說要瞧瞧三妹妹去的,可好些了,你偏走來。”
– Как же это я забыл навестить сестру Таньчунь! – воскликнул Баоюй. – Очень хорошо, что ты пришла!
譯者將原作中的“三妹妹”解釋性得譯成了“探春妹妹”,雖然可以讓俄羅斯讀者在如此錯綜復雜的人物網中一清二楚地明白寶玉究竟說的是哪個妹妹,但是還是在一定程度上丟失了中國親屬稱謂中家庭等級的特點,未能表明探春是家中第三個女兒。
⑵如海道:“天緣湊巧,因賤荊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無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來接”
–Счастливое совпадение, – сказал Линь Жухай. – Теща, когда узнала, что дочь моя осталась без матери, прислала за ней лодку.
“賤荊”是說話人對自己妻子自我貶低的一種稱呼,其目的是表達對聽話者的最高尊敬和禮貌。這也反映了在中國傳統(tǒng)封建禮教中男尊女卑的思想。但是在譯文中直接漏過這個稱謂沒有翻譯,從側面也反映了翻譯中文化層面的不可譯性。
二、對長輩的稱謂使用
賈珍又吩咐賈蓉道:“你跟了你叔叔去,也到那邊給老太太、老爺、太太們請安,說我和你娘都請安。
Тогда Цзя Чжэнь обратился к Цзя Жуну:
– Поедешь с дядей, справишься о здоровье старой госпожи, старого господина и госпожи и передашь от меня и матери поклон.
在這個例子中,當晚輩稱呼長輩時,有兩個不同的稱謂被使用:一個是簡單的親屬稱謂,“дядя”(叔叔);另一個則是代表社會地位的稱謂用語“старая госпожа”(老太太),“старый господин”(老爺)。在中國古代傳統(tǒng)禮節(jié)中,當晚輩稱呼長輩時,晚輩有時將會使用表示社會地位或者社會職務的詞語來稱呼長輩,以表示對其足夠的尊重。這個例子就是很好的證明,在譯者的翻譯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三、對晚輩的稱謂使用
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
В ней больше сходства с отцовской линией, чем с материнской!
眾所周知,受中國傳統(tǒng)“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漢語的親屬稱謂對家族內與外的確定,有著非常獨特的人物關系特征。即來自父親這邊的親戚為“內”,而母親那邊的親戚所謂“外”。所以譯者在進行翻譯時,也將“外孫女”和“親孫女”進行了進一步解釋性的自由性意譯。因為在俄羅斯人的概念中,無論是外孫女還是親孫女,都是一個詞внучка,沒有親屬關系遠近的區(qū)別,故俄羅斯讀者也很難體會此處王熙鳳在稱贊林黛玉時對“老祖宗”的奉承意味了。
結語:
因為漢語和俄語在歷史背景、社會系統(tǒng)、生活習俗等各方面都存在著較大差異,許多漢語親屬稱謂都無法翻譯成對等的俄語親屬稱謂。其中,漢語親屬稱謂的文化內涵很難得到體現(xiàn),也正好印證了翻譯中文化層面的不可譯性。稱謂詞的翻譯實際上就是文化的轉移。在文化的轉移過程中,譯者會遇到種種棘手的問題。翻譯的過程便是這兩種文化中尋找共同點的過程。如何尋求共同點,解決詞匯空缺、彌補差別,這需要譯者不懈的努力探索?!都t樓夢》這一鴻篇巨作中的人物關系尤其復雜,所以更是為其中親屬稱謂的俄語翻譯增添了不小的難度。本文只是節(jié)選了部分章節(jié)的親屬稱謂俄語翻譯進行相應的對比分析,旨在弄清俄漢親屬稱謂的差別,探討譯者的翻譯方法,探究其翻譯結果是否符合原著的精神等等,其中的一些觀點只是個人的初步探索和看法,如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指正。
參考文獻:
[1]曹雪芹、高鶚. 紅樓夢[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2]胡士云. 漢語親屬稱謂研究[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3]陳毅平. 紅樓夢呼稱語研究[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4]牟萍. 俄漢親屬稱謂詞比較研究[J]. 中國俄語教學,1995
[5]廖夢麟,余承法. 漢英親屬稱謂比較與翻譯——以《紅樓夢》的翻譯為個案[J]. 海南師范大學學報,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