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漢語都存在一些只能用于否定結(jié)構(gòu),受到否定環(huán)境限制的表達式,被稱為否定極項。否定極限在英漢兩種語言中雖然屬于不同的語法范疇,但都有一定的共性。本文從語義的角度通過對比分析英漢語一些典型的動詞性、副詞性及限定性否定極項,發(fā)現(xiàn)英漢語否定極項都有著極性語義,都必須依賴否定算子而存在,且相較而言,漢語的否定極項較復雜。
關(guān)鍵詞:否定極項;語義;英漢對比
作者簡介:馬欣欣(1991-),女,安徽宿州人,華南理工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二語習得,認知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03--03
引言
在英漢語中,我們常常見到下列句子:
(1)a.I did not say anything.
b.*I said anything.
(2)a. John does not like drinking coffee at all.
b. *John likes drinking coffee at all.
(3)a.我從來沒去過法國。
b.*我從來去過法國。
(4)a.她根本不會在意這樣的流言蜚語。
b.*她根本會在意這樣的流言蜚語。
所有例句中a句都是正確的,而b句都是錯誤的。這些只能用于否定結(jié)構(gòu)中的詞匯短語結(jié)構(gòu),必須受到否定環(huán)境限制的表達式,如英語中anything,at all,漢語中的“根本”、“從來”等,被稱為“否定極項”。英漢兩種語言的否定極項雖屬于不同語法范疇,但都具有一定規(guī)律性。本文從語義的角度分析這種現(xiàn)象,旨在找出英漢兩種語言在否定極項方面存在的共性與個性,探索語言規(guī)律。
1、否定極項
Quirk (1985)稱否定極項為“非斷定項”(non assertive items)。Haegeman (1995)等學者根據(jù)這類表達項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其與否定算子之間的關(guān)系,把它稱為“Negative Polarity Item”。Hoeksema(2000)把否定極項定義為:Expressions with limited distribution, part of which always includes negative sentences.
關(guān)于否定極項的研究由來已久。Klima(1964)提出否定極項必須與否定算子“同構(gòu)”(in construction with);Linebarger (1980) 認為“否定極項的允準必須受到嚴格的句法結(jié)構(gòu)規(guī)則的制約,被允準的成分只能在算子的直接轄域內(nèi)得到允準”;Horn(1978)、Hoeksema (1994)就否定極項與否定算子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了研究,他們一致認為“一個表示數(shù)量最小的概念,以否定極小量的方式進行全量否定”;Fauconnier(1980)主張用語用層級理論(Pragmatic Scale)來解釋微量概念的否定極項的允準條件;Ladusaw (1980)則運用“向下蘊含關(guān)系”(downward entailment)解釋否定極項的允準條件,即:a is a trigger for negative polarity items in its scope if a is downward entailing.
國內(nèi)對于否定極項也有研究。沈家煊(1999)提出了“極性詞”。他認為否定極項形成的原因跟語用原則和認知規(guī)律有關(guān)。沈提出:“語義程度小于中等的詞語較多的用于否定結(jié)構(gòu),語義程度大于中等的詞語較多的用于肯定結(jié)構(gòu)”。石毓智(l992,2001)則“量”的概念出發(fā),認為:“語義程度極小的詞只能用于否定結(jié)構(gòu),相反,語義程度極大的詞只能用于肯定結(jié)構(gòu)中”,這就是“自然語言的肯定和否定公理”。石(2001)還認為否定極項的用法不受語法范疇的限制,語義程度才起到根本作用,對一個最小量的否定意味著全量否定。國內(nèi)還有學者對否定極項的允準條件及具體的一些典型否定極項展開了研究。
從目前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英漢語中的否定極項在一些概念及對允準環(huán)境的選擇上有相似之處,但是也存在著差異。本研究旨在從語義角度找出英漢語中否定極項的共性與個性,為英漢語對比研究提供依據(jù)。
2、英漢語否定極項語義特征
Fauconnier (1976)指出人們在表達最大量和最小量的句子時都含有極性意義,否定極項則會出現(xiàn)在表達極量的否定結(jié)構(gòu)中。英漢語中不乏這樣的例子:
(5)I cannot afford the cheapest apartment.
(6)他最簡單的題都不會做。
在例(5)中,通過對“the cheapest apartment”這一最小量的否定,從而否定了“all the apartments”,在例(6)中“最簡單的題”也屬于最小量,否定了“最簡單的題”也就達到了否定“所有題”的效果。石毓智(2001)也認為“語義程度極小的詞只能用于否定結(jié)構(gòu),相反,語義程度極大的詞只能用于肯定結(jié)構(gòu)中”。那么為什么表達“最小量”的詞會成為否定極項呢?
從詞語的語義特征上來看,量化詞可以分為全稱量詞和存在量詞。從邏輯角度看,否定極項是一個存在量詞,具有“最小量”的語義特征,用來表示量級含義中的最低值,所代表的是一個肯定程度很少的量,其自身的微量語義程度決定了它們進入句子后不以肯定形式出現(xiàn),而總是和否定算子相連。通過否定,存在量詞隱含了全稱量詞的意義,因此對最小量的否定意味著全量否定。
另外,從否定范圍與被否定范圍的關(guān)系來看,被否定范圍內(nèi)的量越小,否定的范圍就越大;被否定范圍內(nèi)的量越大,否定的范圍就越小,因此否定一個小量或微量就否定了一個較大的量,甚至極量。否定范圍與被否定范圍的關(guān)系如下圖所示:
雖然英漢語中大部分的否定極項都表達著“極小量”,但是我們也應看到英漢語中都有一些情況是通過否定“最大量”即語義程度大的詞來達到全面否定的目的,這些詞通常和感官動詞一起使用,如“看”、“聽”、“聞”等。例如:
(7)I cannot hear the loudest voice.
(8)他最大的那個字都看不到。(測視力)
在例(7)、(8)中,“the loudest voice”和“最大的字”都表示最大量。因此我們認為否定極項一般是含有極性意義的,不管是“極大量”還是“極小量”。但是無論否定極項由“極大量”還是“極小量”充任,在否定結(jié)構(gòu)中否定極項都不是理解否定含義所必需的,因為否定算子含有最基本的否定意義,否定極項只是作為搭配詞,處在附加語位置,其本身并不含有否定意義,但是否定極項的存在卻使得被否定語義內(nèi)容成為焦點,加重了全句的否定語氣。否定算子通過約束否定極項,構(gòu)成了一個穩(wěn)定的語法意義,用來表達全量否定,這也是一種質(zhì)的否定,是極性表達的一種方式。
鑒于英漢語中大部分的否定極項都是表示“極小量”,所以本文主要以英漢語中表示“極小量”的否定極項為基點,探討其與否定算子共存時的語義問題。
3、英漢語否定極項極性語義特征對比
英漢語中可以充當否定極項的詞有很多,有一些動詞、副詞、限定詞及情態(tài)詞和連接詞。本文主要對比一些典型的動詞性否定極項、副詞性否定極項及限定詞性否定極項。
3.1 英漢語動詞性否定極項對比
首先,我們來對比表示極小量的動詞作為否定極項的用法。先看下面的例句:
(9)a. 沒有人理睬我。
b.* 有人理睬我。
(10)a. He won’t budge on this issue.
b.* He will budge on this issue.
以上兩個例句中的“理睬”和“budge”一般只用于否定句。這是因為它們都表示了最小的量?!袄聿恰笔侵浮皩e人言行給以注意并表示態(tài)度”,“理”的本意是指“玉石的細小紋路”,所以“理睬”一詞表達了最小的量, 故一般用于否定句中。漢語中類似的詞還有“搭理”、“理會”“掛齒”“介意”等?!皰忑X”字面意思為掛在牙齒上,其實就是掛在嘴邊的意思,相比其另外一些近義詞如“提起”、“說起”“談論”“敘說”等詞,其語義程度明顯很小?!敖橐狻笔侵浮鞍巡桓吲d的事情放在心上”,“介”的本意指“兩者之間”,相比其近義詞“記得”“銘記”等,其表達的語義程度很小。
漢語中大概有5%的動詞只能用于否定結(jié)構(gòu),有91%的動詞既可以用于肯定結(jié)構(gòu),也可以用于否定結(jié)構(gòu)(石毓智,2001)。另外,我們還注意到漢語中還有一些“開口詞”和“閉口詞”,比如“吭聲”、“做聲”、“吱聲”、“啟齒”、“搭腔”和“緘口”、“住口”、“閉嘴”、“滅口”、“噤聲”等。一般而言,“開口詞”通常用于否定句,而“閉口詞”通常用于肯定句中。這是因為只是“開口”完成不了說話的動作,故語義程度小,而“閉口”卻終止了說話的動作,故語義程度很大。
關(guān)于“budge”,其本意是“move very little or sightly”,語義程度很小。英語中類似的詞還有care、mind、brook等。Care是指be worried,concerned,interested。 Mind是指feel annoyed。Brook的意思是to not allow or accept something。相比其近義詞like,oppose,tolerate,它們的語義程度小很多。和漢語一樣,英語中一般只出現(xiàn)在否定結(jié)構(gòu)中的動詞也很少。
3.2 英漢語副詞性否定極項對比
英漢語還有一些副詞可以充任否定極項,如英語中的“ever”、“any more”、“at all”,漢語中的“根本”、“從來”、“壓根兒”。相比較而言,英語中只能用于或一般用于否定句中的副詞很少,漢語則有很多,這或許是漢語的一大特色。由于英語中這些副詞只起到加強否定語氣的作用,并沒有實質(zhì)性的意義,不表示極性語義,本文就不一一贅述。然而,與英語不同的是,漢語中還存在一些表示“極小量”的副詞,如“絲毫”“一點”,并且一些“極大量”的副詞也只能用于否定結(jié)構(gòu),比如“萬萬”,“全然”等。
(11)a. 這么多年過去了,他絲毫沒有變化。
b.*這么多年過去了,他絲毫有變化。
(12)a. 我一點也不喜歡他。
b.*我一點喜歡他。
(13)a. 我萬萬沒想到他是這樣的人。
b.*我萬萬想到他是這樣的人。
(14)a. 對于此事,我全然不知。
b.*對于此事,我全然知道。
3.3 英漢語限定性否定極項對比
除了一些本身含有極性語義的詞外,英漢語中都有一些限定性否定結(jié)構(gòu)也表達著極性的意義。雖然英漢語屬于不同的語法范疇,但是在否定極項上面有很多結(jié)構(gòu)是對應的,比如限定性否定極項“a + NP”與“一量+NP”,“any +NP”與“任何+NP”。下面本文將一一對比分析這兩組結(jié)構(gòu)。請看下面的例句:
(15)a. John did not give me a thing.
b.* John gave me a thing.
(16)a. 老王不喝一滴酒。
b.*老王喝一滴酒。
在例(15)中,“John什么也沒給我”,通過否定“give me a thing”這一最小量達到了否定全部的效果。例(16)中,“老王不喝一滴酒”表明老王不喝酒,其對應的肯定句為“老王喝酒”(請注意“老王喝一滴酒”與“老王喝了一滴酒”的區(qū)別)。
在英語中還有一些a +NP和特定的動詞結(jié)合的,是否定極項的一種特殊表達。這些名詞短語有的可以自由地和不同的動賓搭配,比如a jot,a red cent等,有的必須和特定的動詞構(gòu)成動賓習語,如lift a finger,sleep a wink(Israel,2005:715)。例:
(17)Marry did not sleep a wink last night.
(18)He won’t budge an inch.
值得注意的是,漢語的“一量+NP”結(jié)構(gòu)有時會有賓語前置現(xiàn)象出現(xiàn)?!耙涣?否定”格式表示的是一種完全否定,而“否定+一量”格式通常也表示全量否定,但也可以是部分量的否定。比如:
(19)a. 他一杯酒也沒喝。
b. *他一杯酒也沒喝,只喝了一半。
(20)a. 他沒喝一杯酒。
b. 他沒喝一杯酒,只喝了半杯。
例(19)表示的是完全否定,通過否定最小量答到全部量否定的目的,而例(20)中既可以表示對全量的否定,也可以表示對部分量的否定。
此外,漢語中對進入到“一量+NP”結(jié)構(gòu)中的量詞有所制約。漢語中量詞可以分為個體量詞和集合量詞,都處于量級序列的最低級次位置。一般而言,個體量詞可以自由地進入否定結(jié)構(gòu)中,但是集合量詞能否進入否定結(jié)構(gòu)取決于它的級次位置。如:
(21)房間里一個人都沒有。
(22)桌子上一雙筷子都沒有。
(23)*這里一群人都沒有。
例句中“一個”是最低量級次,不可再分,因此例(21)成立。“一雙”、“一群”都是集合兩次,但是“一群”卻可以繼續(xù)下分,“一雙”筷子雖然也可以下分為“一根”筷子,卻失去了筷子“成雙”的屬性,不符合人們的認知方式,所以“一雙”作為量的最低級次可以進入到“一量+NP”結(jié)構(gòu)中。
漢語中“一量+否定”有著獨有的特征。很多成語是由這種結(jié)構(gòu)組成的。例如:一言不發(fā),一文不值,一塵不染,一竅不通等。
另外,英漢語中限定性否定極項結(jié)構(gòu)“any+ NP”和“任何+NP”其實也表達著極性語義。例:
(24)a. I cannot hear the loudest voice.
b. I cannot hear all the voice.
c. I cannot hear any voice.
(25)a. 他連最輕的石頭都搬不動。
b.他搬不動所有的石頭。
c.他搬不動任何石頭。
在例(24)(25)中,我們可以看到a句蘊含b句,b句又蘊含c句。所以兩個例子中的c句也隱含著極性的語義。
蘊含關(guān)系最早是運用在數(shù)學上的。定義為“如果p為蘊含式的先行條件(antecedent),q為結(jié)果(consequent),則要求p和q既有必然性又有相關(guān)性。”當p蘊含q,當p為真,我們可以推導出q也為真,數(shù)學表達式為p□q,這時p是q的充分條件,q是p的必要條件。當p蘊含q,且q也蘊含p,則p和q互為充分必要條件。
在例(24)中,“最大的聲音聽不見”□“所有的聲音聽不見”□“任何聲音都聽不見”,反過來“任何聲音都聽不見”□“所有的聲音聽不見”□“最大的聲音聽不見”,所以a、b、c三句都互為充分必要條件。同理,例(25)中的a、b、c也互為充分必要條件。因此英漢語中限定性否定極項結(jié)構(gòu)“any+ NP”和“任何+NP”其實也表達著極性語義。
4、結(jié)束語
本文主要探討了英漢語中否定極項語義的共性與個性,其中對比分析了英漢語中動詞性、副詞性及限定性否定極項的語義特點??傮w而言,英漢語中的否定極項都含有極性語義,大部分都表示“極小量”,不同的是漢語要稍微復雜一些,比如有些表達“極小量”和表達“極大量”的副詞都只用于否定句,英語“a + NP”結(jié)構(gòu)與漢語“一量+NP”結(jié)構(gòu)有一定的對應,同時漢語的“一量+ NP”要更加復雜。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所探討的否定結(jié)構(gòu)只局限于顯性否定標記,對于否定極項的語法范疇,本人也無法一一列出英漢語中所有的否定極項加以分析對比,只列舉了幾項典型的加以對比。本人關(guān)于英漢語否定極項的研究還有很多不足,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Fauconnier,Gilles.(1976).Polarity and the Scale Principle[J].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 11:188-199.
[2]Haegeman,Liliane.(1995).The Syntax of Negation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Hoeksema,J.(2000).Negative Polarity Items:Triggering, Scope and C-Command.Negation and Polarity: Syntactic and Semantic Perspectives [J].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15-146
[5]Horn, Laurence R.(1978). Remarks on Neg-Raising.Pragmatics of Syntax and Semantics [J] :129-220.Academic Press, New York, San Francisco.
[5]Israel M.(2004).The Pragmatics of Polarity. The Handbook of pragmatics: 701-723[M].Oxford: Blackwell.
[6]Klima, E. S.(1964).Negation in English.In Fodor J.and Katz J.J.(eds.)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J].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246-323.
[7]Ladusaw,.A.(1980).Polarity sensitivity as inherent scope relations [M].New York:Garland Publishing.
[8]Linebarger, M.(1980).The Grammar of Negative Polarity [D]. MIT.
[9] Quirk,R.(1985).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London: Longman.
[10] 陳曉湘,羅瓊鵬. 負極詞的極端敏感性及允準條件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5, (4): 8-13
[11]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 [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12]沈家煊. 不對稱和標記論[M].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13]石毓智. 肯定和否定的對稱與不對稱[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1
[14]石毓智. 肯定和否定的對稱與不對稱[M].臺灣:學生書局,1992
[15]王棟,盛玉麒. 漢語否定極項(NPI) 自動抽取研究[D]. 山東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