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語小說《桌子就是桌子》講述了一位老人自行改變事物稱謂與事物之間的關系,結果造成了他與社會的隔絕。從普通語言學的角度觀察,這實際是語言符號約定俗成性的體現(xiàn)。此篇文章分為三部分。首先筆者介紹了自己的寫作動機以及背景文學材料;其次筆者介紹了語言符號的組成部分和基本特性;最后簡要聯(lián)系一下語用學中與之相關的知識。本文是作者在學習普通語言學后自己對例文小說的一個新的理解。
關鍵詞:語言符號;語言符號的任意性;語言符號的不變性;語用學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03--02
1. 寫作動機及文章背景信息
筆者在學習德語過程中曾閱讀過德語作家彼得·比克塞爾寫的兒童小說《桌子就是桌子》。在學習了普通語言學這門課程后再讀這個這個故事發(fā)現(xiàn)其中體現(xiàn)了許多語言符號的特性。故事梗概如下:一個不擅長社交的孤獨老人在一成不變的生活壓抑中,希望找到一些變化。他思考為什么特定的社會對象會有特定的名稱。例如, 為什么一張桌子被稱為桌子(Tisch) ,而不是稱為地毯(Teppich),他認為他的想法非常有趣并且開始給各種對象重新命名,并造就了許多聽起來非常有趣的句子。這種變化讓他心情非常愉快,不斷地替換著概念。但他的快樂并沒有持續(xù)多久,幾個月后,他開始忘記這些對象最初的名稱,他無法聽懂周圍人說的話——而且更糟糕的是,周圍人也聽不懂他說的話。盡管他們說的是相同的語言,但是根本無法溝通,因為他們針對同一對象使用不同的名詞。他最終變得比以前更孤獨,更憂郁了。
本篇小說中,作者對這位老人“造詞行為”描寫如下:
于是,他起身穿上衣服,坐到鬧鐘上,胳膊支著桌子??墒亲雷蝇F(xiàn)在不叫桌子了,它現(xiàn)在叫椅子他叫鬧鐘,地毯。那么,清晨他下了畫,穿上衣服,坐到地毯旁邊的鬧鐘上,思忖什么東西該怎么命名。
床他叫畫,
桌子他叫地毯,報紙他叫床,
鏡子他叫椅子,
鬧鐘他叫照相機,
柜子他叫報紙,
地毯他叫柜子,
畫他叫桌子,
照相簿他叫鏡子。
老人自造詞庫迎來的結果是:“穿灰大衣的老人再也不能理解旁人了,這還不算太槽??莞獾氖牵匀瞬辉倮斫馑??!?/p>
作者彼得·比克塞爾描寫老人近乎怪誕的行為主要是想揭示老年人與現(xiàn)代社會隔離這一主題。在此筆者不想以此角度分析這篇文章,而是從普通語言學中語言符號的特性,尤其是其約定俗成性來分析一下老人為什么會落得“旁人不再理解他了”的結局。
2. 語言符號
2.1. 語言符號的結構及其基本特性
首先筆者想簡要介紹一下語言符號的定義。瑞士語言學家費爾迪南· 德· 索緒爾認為語言符號是 “一種兩面的心理實體,即概念和音響形象”1。學術上將這兩者的結合稱為 “符號”。但在日常交流使用中,人們常常忽略概念這一心理作用,而將符號等同于音響形象。因此,為了避免混淆,索緒爾又提出了“所指”與“能指”來代替前文提到的兩個術語。對此筆者的理解是,所指就是符號的意義,而能指則是符號的形式。如果我們拿“樹” 這個詞來舉例的話,那么所指就是當我們聽到樹這個詞時腦中所呈現(xiàn)出的那個事物,而樹這個單詞就是能指。(至少樹在中文里的漢字能指是這個詞,在其他語言中對應別的音響形象,如拉丁語:arbor)。作為符號的兩個基本功能所指與能指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組成完整的語言符號。無論我們聽到還是看到樹這個詞,都會自然聯(lián)想到這種植物,這個一個心理過程。
2.2. 符號的任意性
索緒爾在普通語言學中明確指出: 語言符號中能指與所指的關系是任意的??梢愿喕恼f: “語言符號是任意的”2。關于語言符號的這一特性很好理解。如果我們還拿樹這個單詞舉例的話,人們?yōu)槭裁捶Q這種綠色植物叫做樹而不是天或者花,這是誰也無法解釋的。此篇小說《桌子就是桌子》有老人的一段內心獨白,實際上也顯示了語言符號的任意性。原文如下:
“永遠是這張桌子,”老人說,“這兩把椅子,這張床,這幅畫?!?/p>
“為什么床不叫畫呢?”老人想著
能指與所指之間的聯(lián)系是由先輩定下的,對于我們來說是不可論證的。所以說,語言符號具有任意性。最好的例子就是:對于同一事物不同語言中有不同的音響表達方式。如中文里的 “樹”,英文里的tree,或德文里的Baum.小說中也有如此描寫:
“對這桌子我叫它桌子,對這畫我叫它畫,這床就叫床,這椅子人稱椅子,到底是為了什么擴法國人管床叫”立,管桌子叫 “櫥婆兒,管畫叫”梗不落,管椅子叫\(zhòng)"謝死,他們彼此都明白。同樣,中國人講話彼此也明白?!?/p>
還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一的嬰兒剛出生的時候,父母完全是按照自己的主觀意識給孩子取名字的,這也是隨意的。
2.3. 語言符號在社會中是約定俗成的
既然任意性是語言符號的“第一個原則”3,那么小說《桌子就是桌子》中老人自行命名事物的做法為什么行不通呢?
這是因為,語言符號的任意性僅指一種語言社會集團的人們,最初用什么樣的語音去標記客觀事物,從而指代該事物獲得意義。不是指人們對語義內容的可以任意改變。索緒爾在普通語言學中將符號的不變性形象地稱作“強制的牌”4。這就是說,語言符號的能指與所指之間的關系一經(jīng)社會約定而進入交際之后,它對人們就有強制性,每一個人都只能乖乖地接受它,絕不能隨意更改。所以,我們可以將語言符號的任意性和約定俗成性看成是對立的統(tǒng)一的關系,符號的任意性只是就創(chuàng)制符號時的情形說的。符號一旦進入交際,也就是某一語音形式與某一意義結合起來,表示某一特定的現(xiàn)實現(xiàn)象以后,它對使用的人來說就有強制性。如不經(jīng)過重新約定而擅自變更,就必然會受到社會的拒絕。語言符號一經(jīng)置于社會領域,作為人類社會的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如果個人將語義內容隨意改變,那么個人與其他社會成員便沒有了共同的理解基礎。如同小說中老人的結局:思想交流就成為不可能的事,語言也就喪失了交際工具的作用。
隨著國與國之間各方面交流的不斷深入出現(xiàn)了一些國際詞,這也是語言符號約定俗成性的體現(xiàn)。一些英語名稱在語音方面被直接引入漢語,如E-Mail 譯為伊妹兒,sushui 譯為壽司。同樣地,中文也對其他語言有著很大影響。例如中文里的“磕頭”在德文里對應的詞是Kotau.這些“拿來主義”體現(xiàn)了語言符號在國際范圍內的約定俗成,其目的也是不言而喻的:為了方便溝通與交際。
語言符號的約定俗成性還表現(xiàn)在一些專有名詞上,尤其是一些著名的人名及地名。例如:最初語言學業(yè)內人士將瑞士語言學家Saussure中文譯為“索緒爾”,這已經(jīng)是被大家所認定和熟悉的了。筆者曾有過在筆譯考試中將波蘭大作曲家Chopin(肖邦)譯為“卓斌”的經(jīng)歷。盡管其實“卓斌”在語音上更接近Chopin,但這個翻譯顯然是錯誤的,因為它切斷了在人們概念中與所代表人物的聯(lián)系。熟知一些專有名詞并尊其稱謂,這不僅體現(xiàn)了對語言符號約定俗稱性的尊重,也是一個合格的翻譯者應有的素質。
3. 語用學——語言與人的關系
語用學可追溯到莫里斯關于語言符號的三角模式模式。5莫里斯強調符號的意義受語境(符號使用者)影響。能指與所指在很多情況下并不是一一對應的。研究詞在語境運用中的意義就形成了語用學。索緒爾將這部分劃到了言語領域,研究人們在使用語言符號交際時語義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即語言符號的交際價值。符號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解釋首先可以在同一語言內得到體現(xiàn)。比如,當一位德語翻譯者在面對一個孤零零的德語單詞“stark”時,他是很難給出一個明確的翻譯結果(除非他將字典上stark這個詞的解釋全部背下來。但即使這樣,字典也不可能覆蓋一個詞的所有使用意義)。根據(jù)上下文的不同,stark可能有強壯的,強大的,猛烈的,牢固的等等許多意義。有些語言符號在某些特定環(huán)境下甚至是指向與其最為廣泛被認可的完全相反的意義。如“太好了”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一種贊揚,卻可能含有譏諷或幸災樂禍的作用??偠灾粋€詞要怎么理解,必須將其位于上下文中。
其次,符號與意義的不統(tǒng)一性也表現(xiàn)在大語境里,即不同的語言之間。這部分差異主要受各異的文化習俗,價值觀的影響。一個經(jīng)常被引用的例子便是我們中國人再請客吃飯時說的一句話:“您慢慢吃”。這個表達在我們的文化里只不過是一個禮貌用語,相當于德語里的Bedienen Sie sich bitte?。ㄕ埬M情享用)如果不考慮文化差異將“您慢慢吃”字對字地翻譯成德語,那勢必會引起對方的誤會。學習外語的人尤其要注意不同文化是如何制約語義的。
注釋:
[1] [瑞] 費爾迪南· 德· 索緒爾.普通語言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P101.
[2] [瑞] 費爾迪南· 德· 索緒爾.普通語言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P102.
[3] [瑞] 費爾迪南· 德· 索緒爾.普通語言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P102.
[4] [瑞] 費爾迪南· 德· 索緒爾.普通語言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P107.
[5]王京平.德語語言學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P130.
參考文獻:
[1][瑞] 費爾迪南· 德· 索緒爾. 普通語言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2]徐通鏘. 語言學是什么[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3]趙鑫珊. 人和符號[M]. 上海:文匯出版社,2011.
[4]王京平. 德語語言學教程[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5]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cn/
[6]知網(wǎng)空間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OZO201104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