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代近東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fā)源地之一,古代希臘文化的發(fā)展,離不開近東文明的哺育,但希臘在其文化的成長和發(fā)展中,又發(fā)展了自己獨特的思想和文化,并取得了光輝的成就,從《荷馬史詩》到亞歷山大的科學,希臘文明在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大放異彩。希臘時代的文學著作,已然在西方文學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并為歐洲文明的發(fā)展起了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希臘文化;希臘文學著作;歐洲;思想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03-0-02
歐洲文化發(fā)源于古代希臘和古代羅馬,由公元前3000年代后半期出現(xiàn)的最初的愛琴文化發(fā)展到在近東文明基礎上發(fā)展的希臘古典文化,羅馬也承前啟后,在繼承希臘文化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自己獨特的文明,希臘——羅馬文化奠定了歐洲文化基礎,是現(xiàn)代西方文化的基石,為歐洲文明的繁榮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恩格斯指出:“沒有希臘文化和羅馬帝國所奠定的基礎,也就沒有現(xiàn)代的歐洲?!盵1]
一、希臘英雄時代
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代后半期到公元前12世紀,在愛琴海區(qū)域出現(xiàn)了歐洲最早的奴隸制文明,并創(chuàng)造出了輝煌的青銅文化——愛琴文化,這一文化先后為克里特島和邁錫尼城的中心,故而被稱為克里特——邁錫尼文化,邁錫尼文明是繼克里特文明后又一輝煌的文明,在公元前12世紀多利亞人向南遷徙摧毀邁錫尼文明,此后余年,希臘文明出現(xiàn)了暫時倒退,社會經濟文化處于落后衰退的階段直至公元前8世紀,史學家將這一公元12世紀至公元8世紀稱為希臘的“黑暗時代”。
從公元8世紀末始,希臘奴隸制城邦開始興起,此時的希臘開始從氏族公社制度向奴隸制社會過渡,于是,從公元12世紀到公元9世紀,也就是希臘第一個城邦的崛起和荷馬史詩的年代,被西方史學家稱為“英雄時代”,又稱“荷馬時代”。
二、希臘英雄時代文學著作的影響
黑暗時代時期伊始,隨著線形文字B的消失,希臘文化生活變得極為貧乏,這時候出現(xiàn)了一些吟唱詩人,他們從一個村落到另一個村落吟唱民謠、民歌和短詩,一直持續(xù)到黑暗時代晚期希臘人借鑒腓尼基人創(chuàng)造出字母文化,據(jù)說后來盲詩人荷馬將口頭流傳的詩歌編纂成冊,為《伊利亞特》和《奧德賽》,這兩部史詩就是著名的“荷馬史詩”, 不過目前更流行的觀點是《荷馬史詩》是包括荷馬在內的許多人集體創(chuàng)作并反復修改過的[2],雖然是否真有荷馬此人,史學界仍舊無法定論,但是在“荷馬史詩”中描繪的特洛伊戰(zhàn)爭卻已得到考古學界和史學界的證實。
史詩是一種的文學體裁,內容為民間傳說或歌頌英雄功績的長篇敘事詩[3],“荷馬史詩”中敘述了特洛伊戰(zhàn)爭的故事,特洛伊戰(zhàn)爭是由邁錫尼國王為統(tǒng)帥的希臘聯(lián)軍試圖征服小亞細亞城邦特洛伊的戰(zhàn)爭,結果是以特洛伊的毀滅結束。其實《伊利亞特》原來被稱為“伊利翁之歌”,是由于特洛伊城是為俄羅斯人所建造,當時被稱作“伊利翁”的緣故,全詩一共15693行,以希臘聯(lián)軍統(tǒng)帥阿伽門農和大將阿喀琉斯之間的沖突為焦點,描繪了特洛伊戰(zhàn)爭第十年最后51天發(fā)生的故事。故事描繪的是阿伽門農奪占了阿喀琉斯的漂亮的女俘布里塞伊斯,阿喀琉斯感到無比羞辱,于是決定不再參加作戰(zhàn),希臘聯(lián)軍因此連連潰敗,雖然后來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羅斯為他出戰(zhàn)打敗了特洛伊的進攻,但是卻被特洛伊的王子赫克托爾所殺,阿喀琉斯為了替好友報仇,重返戰(zhàn)場,親手殺死了赫克托爾。史詩最后在赫克托爾的葬禮中結束[4]。
《奧德賽》則講述了在特洛伊戰(zhàn)爭結束以后,伊大卡島的國王奧德修斯歷經艱難返回故鄉(xiāng)的故事。全詩一共12110行。在特洛伊戰(zhàn)爭中,奧德修斯因獻出木馬奇計,又刺傷了海神之子獨眼巨人波呂斐摩斯的眼睛,所以得罪了海神波塞冬,在返鄉(xiāng)途中的海上遇險漂泊十年,他的妻子一直耐心等待他回來,可是一些貴族王臣子弟卻為奪取王權,企圖逼迫他的妻子改嫁,最后奧德修斯回來后擊殺眾多求婚者,夫妻團圓,他又重新登上王位。
荷馬史詩深動刻畫眾多英雄形象,阿伽門農傲慢無禮,阿基里斯恃才自傲,赫克托爾愛國護民,奧德修斯聰穎睿智,潘尼樂普貞潔不二等等[5],并且同時描繪出了公元前11—前8世紀希臘從氏族部落時期到奴隸制萌芽之時古希臘的社會生活,是研究希臘“黑暗時代”的珍貴史料。由“荷馬史詩”可以看出,當時的希臘英雄時代正是希臘從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的階段,英雄時代的社會制度已經開始瓦解。這也是“荷馬史詩”能夠成為歐洲最早的文學巨著,并在西方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
一代又一代的希臘人都是在閱讀“荷馬史詩”中成長起來的,直到目前的今天,歐洲人在學習文學時,“荷馬史詩”仍是必修的第一課。正如馬克思在描述《伊利亞特》中所說,它“仍然能夠給我們以藝術享受,而且就某一方面說還是一種規(guī)范的高不可及的范本” [6]。
三、希臘英雄時代的宗教神話對歐洲文化的影響
神話傳說是“荷馬史詩”的一個重要題材[7]。黑暗時期的希臘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情況下產生了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等各種神靈信仰和神話傳說,由于當時希臘氏族部落分布比較分散,各地信仰不統(tǒng)一,到了黑暗時代晚期,公元前8世紀后半葉,希臘各奴隸城邦興起,隨著居民、部落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深入和城邦的產生,希臘名族意識才逐漸統(tǒng)一,期間,“荷馬史詩”和赫西俄德的《神譜》對希臘神話進行比較系統(tǒng)的整理,“荷馬史詩”第一次用詩歌的形式對希臘神話進行系統(tǒng)整理,適應了希臘民族形成過程中統(tǒng)一宗教信仰的需要,使各個城邦形成了許多希臘城邦共同信仰的奧林帕斯教。
繼“荷馬史詩”之后赫西俄德所著的《神譜》完成了對奧林帕斯教中諸神譜系的整理,提供了系統(tǒng)的教義,“荷馬史詩”和《神譜》都對希臘奧林帕斯教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此后余年,奧林帕斯教一直居于希臘正統(tǒng)地位,為希臘文學藝術作品提供了史料,古典時代希臘文學家也從希臘神話中吸取了豐富的人物形象,創(chuàng)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對后世歐洲文學的發(fā)展也有著巨大的影響。
四、結論
古希臘黑暗時代的文學著作,以“荷馬史詩”為代表,當時的文學著作往往具有宗教神話色彩,對戰(zhàn)爭本身很少有對正義與否的價值判斷,但是英雄時代的希臘,對神的信仰也融入了對英雄的膜拜。文學著作往往歌頌希臘民族的光榮事跡,贊美勇敢、正義、樂觀、勤勞、正直等高尚品質,謳歌克服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肯定人和生活的價值。希臘神話對西方的文化發(fā)展以及藝術文學、語言方面都有著明顯而深刻的影響,從希臘古典時代至今的許許多多詩人和文學家都從希臘神話中對神祗的描繪獲取靈感,并賦予自己的文學意義,創(chuàng)造出許許多多優(yōu)秀的作品。
注釋: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第524頁。
[2]馮作民. 《西洋全史》(三)希臘城邦. 第十一篇第一章第一節(jié)〈荷馬的批判〉. 1979. 775-776頁.
[3]馮作民. 《西洋全史》(三)希臘城邦.第十一篇第一章第一節(jié)〈敘事詩〉. 1979. 772頁.
[4]莊錫昌. 《西方文化史》第二章第一節(jié),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0.30頁。
[5]王尚德. 《希臘文明》第八章第二節(jié)〈英雄的史詩〉. 2010. 188-191頁.
[6]莊錫昌. 《西方文化史》第二章第一節(jié),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0.31頁。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第29頁。
參考文獻:
[1]古斯塔夫·施瓦布,《希臘神話故事 諸神的傳說》,當代世界出版社. 2009.
[2]馮作民,《西洋全史》(三)希臘城邦,燕京文化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3]Jan Sammer, New Light on the Dark Age of Greece. Immanuel Velikovsky Archive.
[4]莊錫昌,《西方文化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王曾才,《世界通史》,三民書局,ISBN 957-14-4602-5
[6]程志敏,《荷馬史詩導讀》,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