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受母語的影響不可避免。本文探討了母語介入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意義,以及如何正面積極“借用”母語,使之對初中英語教學產(chǎn)生正效應。
一、母語影響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不可避免性
探究母語對初中英語教學的影響,我們必須清晰地辨識“語言學習”和“語言習得”的區(qū)別?!罢Z言習得”是指人如何具備語言能力的。語言習得的過程需要穩(wěn)定及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通常情況下,幼兒在2~3歲開口說話,這是幼兒智力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chǎn)物,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語言習得近乎于人的本能;而“語言學習”的過程完全不同,它通常是針對非母語而言的,是指在個體頭腦中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語言體系后,再接觸新語言的過程。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新的語言和母語體系會產(chǎn)生不可避免的沖突。因此,在學習新語言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困難,并且習得的語言不可能超越個人掌握母語的程度。
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母語對學生的影響可謂根深蒂固。如:許多學生都習慣將“王老師”稱為Teacher Wang,而很少有學生意識到Mr. Wang或Miss Wang才是正確的叫法。很明顯,Teacher Wang這一稱呼是受到了漢語的影響。這種影響也體現(xiàn)在學生的口頭表達中,如學生想說“我已經(jīng)竭盡全力了”時,常脫口而出“I’ve tried my best”?!皌ry”本身就包含竭盡全力嘗試的意思,所以只要“I tried.”就能表達出竭盡全力的意思??梢钥闯觯苤形乃季S先入為主的影響,學生容易出現(xiàn)大量中式英語的表達。
二、母語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學生的母語意識以及形成的語言體系真的對學生習得新語言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嗎?也不盡然。如果教師能善用母語,讓母語合理地介入初中英語教學,往往能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母語介入的一個很大作用在于能提高學生的語言差異意識,這有利于學生認識到兩種語言的不同,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新語言時思維更清晰,掌握語言更準確。
在表達方式及思維模式上,英語與漢語有著明顯的差異,學生很容易混淆。如果教師能讓母語有效地介入,就能夠形成直觀的對比,有助于學生準確記住教學要點。如“反義疑問句”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難點,因為在回答時,英語的思維邏輯與漢語相反,使很多學生在處理類似題目時經(jīng)常出錯。以下列對話為例:
A:Don’t you want to go to the museum with us this weekend?
B:No, I don’t. I’ve got other things to do.
按照中文思維的回答是“是的,我不去了”,但英語表述為“yes, I don’t.”所以很多學生不能理解“yes”在此處的意思。為了糾正學生的錯誤觀念,筆者以該例句為參考,對比了中英文的思維邏輯,并強調(diào)反義疑問句在英文中,應對事實進行回答,即“去”就是yes,“不去”就是no;漢語的邏輯在回答這個問題時,通常是對句子本身的回答。通過對比,學生能感受到兩種語言在使用上的不同,加深了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
三、在英語教學中有效運用母語遷移的策略
母語遷移策略是母語介入英語教學的有效實施方法,在正確策略的引導下,通常能對初中英語教學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鑒于初中生語言掌握程度不深,母語的介入有助于新語言的學習。作為學生英語學習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教師應鼓勵學生使用雙解詞典,它對一個單詞既有中文解釋,又有英文解釋。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一個詞匯,而且能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以“clothes”這個單詞為例,如果只使用中文解釋,學生通常只能記住“衣服、服裝”這一個釋義,但是通常一個詞匯有很多種意思。如果有英文釋義,學生就能看到這個單詞更多的含義,通過中英文釋義的對比,就能加深學生對這個詞的了解。
母語介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著深遠的影響。雖然傳統(tǒng)觀念認為母語對學生學習新語言會造成不可避免的阻礙,但是如果教師能夠給予恰當?shù)囊龑?,合理利用母語,那么母語就能對英語教學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黃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