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自主互助課堂顯示出了它的種種優(yōu)勢,但也存在一些弊端,而分層教學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關鍵詞:自主學習 分層教學
一、實施分層教學的背景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市大力推進以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為主的教學改革,旨在改變課堂結構,調(diào)整教學關系,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快樂地獲取知識,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從而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效、高質(zhì)的課堂。
二、實施分層教學的原因
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一般包括三個環(huán)節(jié):學生自主預習、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教學目標的反饋和矯正。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有一部分優(yōu)秀生提前完成學習任務,如果教師的課堂設計不到位,那么提前完成任務的學生就會無所事事。長此下去,他們可能會養(yǎng)成自由散漫的不良習慣,這與教學目標相悖。那么,教師應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學生的發(fā)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fā)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币虼耍處煴仨毭嫦蛉w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地制宜,因人施教。
三、分層教學的內(nèi)容
如果教師對所有學生采用“一刀切”方法,就不能適應所有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水平,更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甚至會導致優(yōu)秀生因“吃不飽”而難以發(fā)揮他們的潛能,后進生因“吃不了”而加重他們的學習負擔,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導致他們學習“掉隊”。為此,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層教學。
1.學生分層
學生分層是構建小組的第一步,不管是四人小組,還是六人小組、八人小組,都是按照英語學習成績來劃分的。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依據(jù)“串麻線”的原則劃分小組,即成績第1名、第20名、第21名、第40名的學生為一組;第2名、第19名、第22名、第39名的學生為第二組,依次類推,并根據(jù)學習成績將小組中4個成員編為1~4號,學生自然也據(jù)此分為A、B、C、D四個層次。這樣一來,每個小組都有一名優(yōu)秀生做組長,保證了各小組學生層次的均衡性。
2.教學目標分層
教學目標分層是指將班里的學生分為兩部分,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一部分是針對A、B、C三個層次的學生。在預習時,教師告訴學生課堂學習目標,并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學習。當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可以通過互助來解決。互助方式一般采用 “2-4-8-n”的方式,即先與同桌討論,再進行四人小組討論,最后由全班學生一起解決;第二部分是針對D層次的學生。由于這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所以教師應以表揚和鼓勵為主。只要學生記住了一個單詞、一個句子,教師就要及時鼓勵和表揚他們,給個人及其所在小組加分。
3.問題設計分層
自主互助型課堂主要是由學生自主預習,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在組內(nèi)解決,貫徹實施“一幫一”,努力實現(xiàn)“對對紅”,最終達到共贏的目的。問題的設計分層主要是檢測學生的階段學習能力,按照學生的號碼(1~4),問題也由難到易,依次遞減,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避免了回答課堂問題是“優(yōu)秀生的權利”的弊端。
四、結語
實施分層教學,最明顯的效果就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發(fā)展。特別是基礎較差的學生克服了自卑心理,重新樹立了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如A 層學生主要擔任組長職務,他們的責任感較強,改變了以往只顧自己學習的情況;B 層學生感到學有所獲,并嘗到了學習英語的甜頭,學習積極性高漲,改變了過去“要我學”的被動狀態(tài);C層學生覺得自己得到了重視,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D層學生努力追趕前面的同學,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前進。全班學生都投入到了英語學習的熱潮當中,他們爭先恐后地回答課堂提問,氣氛非?;钴S,課堂不再是個別優(yōu)秀生的舞臺。
(作者單位:江西省都昌縣任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