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人之模范也”。什么叫老師,老師就是榜樣,是模范。老師是非常特殊的職業(yè),要做老師,你的智慧就要像泉水一樣噴涌而出;你的思想言行要能夠做別人榜樣。這個分量很重,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德才兼?zhèn)洹?/p>
我想,做老師,首先是傳承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不管教什么學科,這都是非常重要的。中華優(yōu)秀文化有很多方面,但基本精神是“人文精神”。中華文化第一個特點是“尊重人”,受“急功近利”“立竿見影”思潮的影響,當代教師非常重視技能、技巧,而對“人”這個本體卻缺乏深刻的領會。
人為本體、核心,是我們中華文化十分重要的特點,這也就是“人文精神”。我當一輩子教師,最憂心的是只看到技能技巧,育分不育人,求學不讀書。
中華文化的第二個特征是重視人的修養(yǎng)。人成為“君子”是需要“修煉”的。中國的優(yōu)秀文化就是要重視人的修養(yǎng)。傳授知識是教師的應有之義,但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一定要融入做人的道理,這是中國教育的特點,也是中國文化的特點。
作為教師,必須清醒意識到,要傳承中國的優(yōu)秀文化?!兑捉?jīng)》中有兩句話很重要:第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道運行剛勁雄健,君子應自覺奮發(fā)向上,永不松懈;第二句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人要有寬廣的胸懷,厚德才能載物。
21世紀的教育變了沒有?教育的任務沒有變。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培養(yǎng)人,有時候我們就是把“人”忘掉了,只看到分數(shù),看到技術技能。知識、技能技巧只是攀登精神世界的階梯,不是終結的目的,終結的目的是人。
我是語文老師,我要感動學生,首先要感動自己,只有發(fā)自肺腑的感情才能感染學生。如教學課文《文天祥》,我要讓學生深深感到“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支柱”“民族氣節(jié)是民族魂”。人沒有脊梁骨就不能站立行走,如同動物,沒有精神支柱就不能成為真正的人。
三尺講臺,聯(lián)系著學生的生命,你講什么,教什么,傳授什么知識,培養(yǎng)怎樣的能力,給予怎樣的思想熏陶,給予什么價值觀,將來都會反饋給你。現(xiàn)在學習,會影響學生一輩子生活,所以,我一刻不敢懈怠,因為我的每一節(jié)課都會影響學生的生命質量。在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yǎng)中,融合了情感和價值觀,培養(yǎng)他學會學習,懂得怎樣求知,這是一種立體思維。
什么是成長,教師必須與學生一起成長。教育的生命力體現(xiàn)在教師的成長和發(fā)展,教師的真正成長和發(fā)展又體現(xiàn)在教師內心的深度覺醒。
休戚與共,血肉相連。今日的教育質量,就是明日的國民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