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亞良
【摘 要】群眾路線的方法,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在領導方法上的生動體現(xiàn),是每個領導干部必須學習和掌握的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本文對領導干部踐行群眾路線的途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群眾路線;領導干部;能力;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zhàn)斗力的重要傳家寶?!绷暱倳浀闹v話對各級領導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群眾路線的方法,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在領導方法上的生動體現(xiàn),是每個領導干部必須學習和掌握的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一個動態(tài)的領導活動必然實現(xiàn)于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的相互作用之中,領導活動既是領導干部帶領人民群眾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也是改造自身主觀世界的過程,領導干部只有踐行群眾路線,才能提升領導工作的能力水平,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進程中建功立業(yè)。
領導干部踐行群眾路線,要注意樹立三個認識、培養(yǎng)三項本領:
一,樹立工作思路來源于人民群眾偉大實踐的認識,培養(yǎng)調查研究的本領。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和創(chuàng)造者,人民群眾的利益、意志和要求,從根本上體現(xiàn)了社會的發(fā)展方向,領導活動只有正確反映人民群眾的根本要求,才能切合實際,客觀有效。首先,要撲下身子,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每一個正確的思路、計劃、目標的形成,不是領導干部坐在辦公室里想來的,也不是從現(xiàn)成的書本上抄來的,只能來源于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生動的社會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更沒有決策權。”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把握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性,領導干部就必須走出去,扎下去,接上“地氣”,沾上“泥土”,做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的“學生”,廣納民意、廣聚民智,真正吃透情況,摸準實情,這是做出科學決策的前提和條件。其次,要胸襟寬闊,從善如流。人民群眾的愿望和意見,并不總是和領導干部的想法完全合拍,這就要求領導干部放下架子,有聽得進不同意見,甚至批評意見的氣度。古人說得好:“兼聽則明”,批評意見里往往蘊藏著改進和推動工作的動力和智慧,多聽聽來自不同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博采眾長,有助于我們少犯“主觀主義”的錯誤。而對批評意見動輒火冒三丈,只會“偏聽則暗”,使言路堵塞,讓自己成為“聾子”和“瞎子”,進而損害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在這方面,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給我們做出了榜樣,毛澤東就曾說過:“我就是這么一個人,要辦什么事,要決定什么大計,就非問問工農(nóng)群眾不可,跟他們談一談,跟他們商量,跟接近他們的干部商量,看能行不能行?!痹俅?,要綜合研判,集中智慧。人民群眾的意見往往是“片段”和分散的,領導者的思路來自人民群眾的實踐,但絕不是群眾意見的簡單相加,這就對領導干部分析能力、綜合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黨歷來重視學習型政黨的建設,重視學習型干部的培養(yǎng),學習不僅是領導干部修養(yǎng)身心的需要,更是提高領導能力水平的必由之路,各級領導干部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自覺學理論、學科技、學歷史人文知識,提高綜合研判能力,提高領導工作的本領。
二,樹立工作過程依賴于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的認識,培養(yǎng)組織帶領群眾的本領。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事業(yè)是多數(shù)人做的,少數(shù)人的作用是有限的。應當承認少數(shù)人的作用,就是領導者、干部的作用,但是,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作用,有了不起的作用的還是群眾?!敝袊厣鐣髁x是億萬人民群眾共同為之奮斗的崇高事業(yè),領導活動是領導者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是把來源于人民群眾的正確決策轉化為人民群眾自覺行動的過程。一是要善于做好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工作,把源于實踐的思路目標變?yōu)樽顝V大群眾的共同主張。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多元的時代,各種思潮、誘惑不斷沖擊著人們的思想和觀念,理想與現(xiàn)實交織,激情與茫然并存,如何為共同目標去奮斗?我們黨在90多年的光輝歷程中形成了許多優(yōu)良傳統(tǒng),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jīng)驗,思想政治工作就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當然,在新的時代、環(huán)境、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領導干部都要努力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善于運用新載體、新方式、新手段賦予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活力,用先進的理論、崇高的信仰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凝聚人、鼓舞人、激勵人,弘揚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正能量”。二要科學組織群眾。領導干部既要善于普遍號召,又要長于個別指導,要把溝通、協(xié)調能力作為一項基本功,抓點帶面,既要“鉆進去”,帶好頭,做表率,又要能“跳出來”,抓大局,抓宏觀。領導工作的學問歸根結底是“人學”,是一門充滿智慧的“人際關系學”,一個團體、一個單位,人們的思想認識、利益訴求總是千差萬別的,領導干部要努力成為“心靈工程師”,凝聚起方方面面的積極性,調動、激勵人們?yōu)楣餐繕藠^斗努力。三是領導干部要樹立求實清廉的新形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領導干部就是標桿,就是影響力,公道正派、清正廉潔應該成為領導干部的形象坐標,而勇于讓群眾“向自己看齊”,去影響和帶動群眾,應該成為新時期領導干部的精神追求。毋庸諱言,當前有相當一些領導干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嚴重扭曲,他們脫離群眾,高高在上,官氣十足,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這和黨的群眾路線的要求格格不入,必須加以反對。四要善于發(fā)現(xiàn)群眾實踐活動的“亮點”,不斷充實目標。人民群眾的實踐永遠是豐富多彩的,領導干部要培養(yǎng)“慧眼”獨具的本領,不斷發(fā)現(xiàn)新問題,解決新矛盾,推動工作向前發(fā)展。
三,樹立工作成效取決于人民群眾是否滿意的認識,培養(yǎng)善為群眾謀利的本領。一切為了群眾,是領導活動的歸宿。第一,要樹立正確的發(fā)展觀、政績觀。領導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少干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甘做為長遠發(fā)展打基礎、強內功的“潛績”工作。要處理好向上負責和向下負責的關系,把向下負責、向人民群眾負責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第二,要具有強烈的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領導干部要樹立一切工作的目的都是為了為人民群眾謀取利益的思想,離開了這一認識,我們的工作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工作就失去動力,失去人民群眾的參與和支持。我們講發(fā)展的最終目的是維護和發(fā)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而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總是由各方面的具體利益構成的,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就要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系,兼顧不同人群、不同方面的利益;要重視群眾個別的特殊要求,重視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的需求;要特別注意克服以服從大局為借口忽視人民群眾正當合理的要求和愿望,這樣冠冕堂皇的“借口”本質上是宗旨意識、群眾觀點淡漠,背離了黨的群眾路線的根本要求。第三,要胸懷感同身受的“親民情懷”。領導干部要設身處地把自己擺在一個“常人”、“凡人”的位置,明白自己來自于人民群眾,手中的權力出自于人民,肩負為人民服務的職責,常思群眾的念想,常想群眾的苦樂,立黨為公,情系百姓,時刻心懷對黨對人民感恩的情懷,真正帶著感情老老實實做人民的“公仆”,從而體現(xiàn)我們黨發(fā)展的成果由人民群眾共享的執(zhí)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