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慧偉
摘 要: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應遵循七個原則:人文性、目標性、可行性、多樣化、開放性、生成性和激勵性;課堂活動可分為生活化的活動、情景化的活動、趣味化的活動等,在有效的課堂互動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課堂活動;人文性;目標性;生活化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構(gòu)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有效課堂教學成了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在“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它強調(diào)師生之間雙向的溝通與交流,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創(chuàng)新。通過創(chuàng)設(shè)有關(guān)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總之,互動是一個交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過程。
一、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應遵循的原則
1.體現(xiàn)人文性
教師在設(shè)計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體現(xiàn)人文性?!案母锏牡谝徊绞菑摹€字做起的,即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
新目標英語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單元教學時設(shè)計以下任務(wù):任務(wù)一:談?wù)撟约核矚g的學科,學習what引導;任務(wù)二:一分鐘演講,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某一學科的理由,學習why等特殊疑問句;任務(wù)三:寫信,掌握星期的表達方式。學會說出一周的七天;學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
2.突出目標性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它支配著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在設(shè)計課堂活動時要圍繞教學目標,并考慮所設(shè)計的課堂活動是否生動。另外,還要避免重形式、輕內(nèi)容的傾向,使教學效果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達到最優(yōu)化。
在教材Go for it!的Wheres the Post Office?單元教學中,教學目標是:(1)學會問路及給他人指路;(2)通過地圖指示建筑物的方位;(3)向他人介紹自己居住的社區(qū)。針對這些教學目標,設(shè)計了以下三個主題任務(wù)型活動。
任務(wù)一:來我家吧
讓學生邀請同學來家里玩,描述路徑的同時畫張簡單的路徑圖,標出相關(guān)標志性建筑物。
任務(wù)二:地圖不見了
接到邀請的同學應邀前往,但路徑圖不見了,讓學生憑記憶
問路。
任務(wù)三:描述一個地點
以組為單位,先由組里學生合作描述一個大家熟悉的地點,再讓其他同學猜出是哪里,猜的人可以提問,但回答只能是“Yes”或“No”。
3.遵循可行性
教學設(shè)計的可行性是教學能否順利進行的保證。例如,學習用when和what time引導的特殊疑問句詢問時間和時間的表達法。在導入新課時,可采取視聽導入法和認知導入法。出示幾幅反映日常事務(wù)go to school,get up,run,take a shower,eat breakfast等引導學生談?wù)撨@些日常事務(wù),學習有關(guān)的動詞短語。最后,出示一個可以轉(zhuǎn)動時/分針的自制鐘表,一邊調(diào)整時間,一邊說:I get up at 6:00.I go to school at 6:45.等;再詢問學生:What time do you
get up?引導學生回答,從而引出本部分的重點目標句型。
二、在巧妙設(shè)計的活動中看有效互動
課堂教學活動的設(shè)計在遵循上述基本原則的基礎(chǔ)上,還需要教師的別出心裁和匠心獨具,才能做到形式豐富,也才能牢牢抓住學生,在有效的互動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偟膩碚f,成功設(shè)計的課堂活動可分為以下幾類:
1.生活化的活動
“教育即生活”,意味著教育應保持生活的素材、樣態(tài),彌漫著生活的氣息,彰顯著生活的色彩。讓學生在一個簡約的、生活化的課堂中,學到直觀的、有真實感的知識。
如:在教材Go for it!的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單元教學時,先讓學生做一個熱身運動chant:
Banana,banana.
Peel,peel,together.
Peel it left.
Peel it right.
Peel it middle.
And take a bite.
在有趣的歌謠后,教師引入教學:
T:Do you like bananas?Do you like banana milk shakes?
Ss:Yes.
T:Great! Do you know how to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學生搖頭。)
(拿出做香蕉奶昔的材料,同時讀出這些材料的英文單詞。)
Now lets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First,peel a banana. Next, cut up the banana. Then, put the banana and two teaspoons of honey into the blender. After that, pour the milk into the blender. And then, turn on the blender.(攪拌機轉(zhuǎn)一會兒。)Turn off the blender. Finally, pour the milk shake into a cup and drink it.
這樣,整個過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就像發(fā)生在生活中的一個情景。
2.情景化的活動
交流是學習英語的目的,教師要創(chuàng)設(shè)真實的語言情景,讓學生易于融入活動。如:在教材Go for it!的How much are these pants?單元教學中,教師準備實物,變講臺為售貨臺,教授相關(guān)詞匯,詢問:Whats this?Whatre these?How much is this...?How much are these...?學生仔細觀察,并回答老師的提問:Its a/an...Theyre...
縱觀上述種種活動,無一例外地體現(xiàn)了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這種有效的互動式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教會了學生怎樣獲取知識并運用知識,更驗證了教師設(shè)計活動的成功。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庇行У恼n堂活動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認知需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要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性,這樣教學才能有序、高效地進行,才能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和諧與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葉瀾.新基礎(chǔ)教育實驗研究報告集.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馬忠學.新課程疑難問題解析與答疑.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05.
[3]谷蘭雨.師生課堂氣氛的營造:兼談英語教學中師生互動作用.教書育人,2002(12).
(作者單位 保定市淶水縣求成中學)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