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主要圍繞著農(nóng)耕園展開了一系列的活動,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質(zhì);通過活動,讓學生收獲思想上的提升;通過比賽,收獲良好的行為習慣。
農(nóng)耕園 勞作 學生品德
緣起:
自去年學校獲得二十余畝耕地,并將這塊劃分給學校的二十四個班級,我們將它取名為“嘟嚕嚕農(nóng)耕園”。關于菜地,對于很多城市里生長、生活的孩子們甚至是老師們,都是陌生的。孩子們只認識擺在飯桌上的米飯、蔬菜在變成可口的飯菜后的樣子。對于在變成飯菜前,當它還是一粒小小的種子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它是如何生長的,就全然不知了。更不要談如何理解“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義。于是,我便思考,怎樣讓班級的這小小的菜地,成為班級里的一員?怎樣讓班級的小小菜地得到更好地開發(fā),讓它更好地帶動班級學生、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質(zhì)的作用呢?自此圍繞著農(nóng)耕園展開了一系列的活動,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質(zhì);通過活動,讓學生收獲思想上的提升;通過比賽,收獲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春之播種——帶著希冀的夢想
(一)成立農(nóng)耕社
剛開學,班級就以班名為主題,成立了“藿香”農(nóng)耕社這樣一個集體,得知了班級農(nóng)耕社的成立,班級里40個孩子個個歡呼雀躍,個個都要參加到農(nóng)耕社里,來當個小小社員。在開學的第三周,我們進行了本學期的第一次播種活動。首先,我先讓學生回家,咨詢有勞作經(jīng)驗的長輩,或者在電腦上查找耕作的資料。根據(jù)季節(jié)特點,查一查在春季最適合、最適宜下種的是哪種蔬菜類植物,怎樣播種耕種,耕種的順序是怎樣的。社團成員們從家里紛紛找來了資料,經(jīng)過分小組討論后,我們在班級的地頭上,就召開了“播種資料討論會”。
通過大家互相的討論學習,班級里的學生,了解了春季要播哪些種子和播種的流程,讓學生們在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與人交流中,去學習、了解到這些平時不會涉及到的課外知識。通過討論學習,班級里的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探索的良好氛圍更加濃厚了,班集體的凝聚力也逐漸增強。
(二)我的地盤我做主
接下去,我們在自己班級的土地上,給每個小社員,劃分了自己的“地盤”,確認了自己的領地,每位小社員為了更加明確自己的土地,自己動手,制作了寫有自己名字的“姓名牌”插在自己那塊地里,隨后,社員們確定了自己要種植的蔬菜,就直接帶來了種子,還帶來了鏟子、鋤頭等農(nóng)具和化肥。經(jīng)過了除草、挖土、平整土地、下種、覆土等一道道工序。我們的小社員們將第一批的蔬菜種子灑進了屬于自己班級的土地,灑入了屬于自己的那塊小小的“領地”。孩子們從此播種下了一個收獲的夢,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能收獲屬于自己的蔬菜。
學生通過自己親身的學習,投入自己的精力、時間,他們播種下的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顆小小的種子了,它是希望,是夢想,更是堅定的信念。
二、夏之照料——蘊著關愛的責任
(一)“澆水、鋤草、施肥”一個都不能少
經(jīng)過三月份孩子們的播種,農(nóng)耕園里被精心照顧的小苗已經(jīng)初長成了,甜玉米已經(jīng)茁壯發(fā)芽,無架四季豆小苗已長得婷婷玉立,另外小黃瓜、辣椒、黃金瓜等都已經(jīng)開始拔節(jié)長高了,目前的工程,播種已經(jīng)告了一個段落。但是這個時候,離收獲還有那么一段的日子呢,那么這段時間,學生們能為小苗們做些什么事呢?當然是田間管理了,即鋤草,施肥,澆水,松土。田間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下季的收成。每天放學,他們都會到農(nóng)耕園里照看一下自己播種的小苗,為小苗們澆水,鋤草。他們個個都把雜草視作天敵。每幾個同學在一起,還分了組,進行了拔草比賽,將這些拔下來的雜草放在一起,比一比,誰拔得雜草多,誰是雜草的大克星。雜草可是農(nóng)作物的敵人之一呀,它不斷要和農(nóng)作物爭養(yǎng)料、爭陽光、爭水分,只有雜草除掉了,農(nóng)作物才會健康成長。
(二)學生心尖上的牽掛
田里的小苗苗們正在茁壯成長著,為了小苗苗有更多的營養(yǎng),長得更高,學生們自己從家里買來肥料,灑在田間,為小苗苗們提供營養(yǎng),為他們的成長保駕護航。當看到田里的小苗苗有黃葉子時,學生們也會焦急地在地里走來走去。周末本應是學生們在家休息的日子,可是還有些孩子們會惦記著自己田里的小苗苗,周末也會來學校的菜地里瞧瞧它們。
很多同學知道下沙的本地土壤屬于堿性,土地營養(yǎng)不夠豐富。于是,同學們在暑假假期結(jié)束回來,都紛紛從自己的老家?guī)砹死霞业姆饰滞寥溃⑶覍⑦@飽含營養(yǎng)和深情的土壤撒在班級的耕地上,為班級的這塊耕地增添礦物質(zhì)、增加“味精”,讓生長在這塊小小土地上的農(nóng)作物茁壯地成長。可想而知,他們在假期里,心里都惦記著這小小的農(nóng)耕園,牽掛著這小小耕地上的植物呢!
正是這青青園中生長的小菜,像朝陽一樣伴隨著學生們成長,讓學生們心里有它們,懂得多為別人著想,懂得照顧的深刻含義。讓學生在做任何事情時,能夠更加得負責,更加有責任感。
三、秋之收獲——藏著喜悅的激勵
激勵教育,應用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管理學理論,激發(fā)和喚醒學生內(nèi)動力,使學生從“被成長”中產(chǎn)生生命自覺,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
秋季到了,農(nóng)耕園里一派豐收的景象。南瓜、四季豆成熟了,排列得整整齊齊的長豇豆也垂下了辮子,玉米拖著胡須筆直地挺立著,在綠葉底下,羞紅臉的西紅柿正藏在下面。這么多的收成,讓學生特別的開心。在分配上,我們采取了獎勵的措施。班級中經(jīng)過和學生的共同探討,我們將獎懲措施制定成班規(guī),張貼在班級的公示欄里。班規(guī)不僅張貼在班級公示欄里,還發(fā)到每個學生的手里,大家按照班級的規(guī)定,合理地進行獎懲。
通過獎懲激勵制度,讓學生在收獲著豐收的喜悅時,又能夠約束自己在校的學習、生活的行為。讓班級里的每個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成長、進步,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四、冬之鍛煉——盈著良好的體魄
孩子不僅要有聰慧的頭腦,更要有健康的體魄。學生每天都在上著五花八門的文化課和特長班,很少有鍛煉身體的時間。久而久之,導致了肥胖率、眼睛近視率等逐年上升。到了冬季,很多孩子都怕冷,不愿意動動自己穿得圓滾滾的身子。農(nóng)耕園的冬季,也是熱鬧非凡的,有了農(nóng)耕園,很多孩子愿意來這里舒展舒展筋骨。
農(nóng)耕園的冬季也自有一番勞作之樂。在陽光普照的日子里,學生們帶著農(nóng)耕工具,來到這里,給這片承載著他們夢想、希望的土地松松土。學生們自由分組,然后在分好的土地上翻土,在一舉一刨中,讓學生舒展了坐了一天的身體。在田間擔土的走來走去中,放松了孩子緊繃一天的神經(jīng)。在農(nóng)耕園中,孩子的眼睛能夠更多的接觸到綠色,很好地緩解了學生的視疲勞。
農(nóng)耕園里小小的一塊地,我們圍繞著它,做出四季的文章來,讓學生在這里體驗四季的變幻,讓他們的生活充滿了希冀。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自律性和結(jié)實的體魄。在德育的路上,這小小的菜地已經(jīng)成為了班主任的有力抓手。在不斷的思考和探索后,我們農(nóng)耕園里的故事將會更多更多。
參考文獻:
\[1\]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修訂版).漓江出版社,2002,(10).
\[2\]李春艷,梁斌.讓德育實踐充滿魅力.小學德育,2010,(4).
\[3\]金文斌.回歸尊重人性的本真.小學德育,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