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波
[中圖分類號] S5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11-0053-01
一、板藍根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干燥根,別名草大青,葉稱大青葉,由鮮葉加工制得的深藍色粉末狀物為青黛,三者均為常用中藥,藥性類同。具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能。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二、選地整地
種植板藍根應選疏松肥沃的土壤。前作物收獲后及時翻耕,秋耕越深越好,因板藍根的主根能伸入土中50cm左右,深耕細耙可以促使主根生長順直,光滑,不分杈。種前每畝施農家基肥3000-4000kg,把基肥撒勻,深耕細耙整地作畦。
三、板藍根的繁殖
1.種子形態(tài)
角果長圓形,扁平,翅狀,長13.2-18.4mm,寬3.5-4.9mm,厚1.3-1.9mm,表面紫褐色或黃褐色,稍有光澤。先端微凹或平截,基部漸窄,具殘存的果柄或果柄痕;兩側面各具一中肋,中部呈長橢圓狀隆起,內含種子1枚。種子長橢圓形,長3.2-3.8mm,寬1.0-1.2mm,表面黃褐色,基部具一小尖突狀種柄,兩側面各具一較明顯的縱溝(胚根與子葉間形成的痕)及一不甚明顯的縱溝(兩子葉之間形成的痕)。胚彎曲,黃色,含油分,胚根圓柱狀,子葉2枚,背倚于胚根。千粒重10.2g。
2.采集
花期4-5月,果期5-6月,待角果表面成紫褐色或黃褐色時陸續(xù)采收,曬干脫粒,放干燥蔭涼處保存。
3.貯藏與壽命
在北京1977年收獲的種子放牛皮紙袋藏于室溫,1980年3月14日測發(fā)芽率為0.3%;1979年收獲的種子于相同的條件下貯藏,1981年2月12日測發(fā)芽率為30.3%;而在新疆1976年采種子放麻袋藏室溫下至1980年1月25日測發(fā)芽率為80%。
4.種子萌發(fā)
菘藍種子容易萌發(fā),溫度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見表2-1,由表可見,在15℃-30℃溫度下菘藍種子萌發(fā)均良好。生產上可春播或夏播,春播在4月上旬,夏播在5月下旬,先在畦面上按20-25cm行距劃出2cm左右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1cm,稍加鎮(zhèn)壓,每畝播種量1.5-2kg,為收獲種子也可秋播,于8-9月播種,播后4天即出苗。
板藍根用種子繁殖。板藍根種子發(fā)芽率約為70%,溫度在16℃-21℃,有足夠的濕度,播種后5天出苗。
播種分春播和夏播。春播于3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夏播不遲于6月。翌年3月開始抽薹、現(xiàn)蕾,4月開花,6月果實相繼成熟,全生育期約9-11個月。
板藍根多用條播法,按溝幅20-25cm開條溝,溝深1.5-2cm,將種子用水浸后瀝干,拌入細土,均勻撒入溝內,覆土1cm左右,稍加鎮(zhèn)壓。每畝播種量2.0-2.5kg。
四、田間管理
苗高7-10厘米時應結合中耕除草及時間苗,最后按株距6-8厘米定苗。定苗后,根據(jù)植株生長情況,適當追施1次人糞尿或化肥,平原多水地區(qū)或多雨季節(jié),四周應加開深溝,以利及時排水,避免爛根。如遇伏天干旱天氣可在早、晚澆水,切忌在陽光暴曬下進行。
五、板藍根的病蟲草害防治
1.霜霉病 3-4月始發(fā),尤在春夏霉雨季節(jié),發(fā)病嚴重,主要為害葉部。防治方法:①清潔田園,處理病株,減少病原;②輪作;③用40%乙磷鋁200-300倍液噴霧,隔7天噴施1次,連續(xù)2-3次。
2.菌核病 4月始發(fā),5-6月多雨高溫時發(fā)病嚴重,從土壤中傳染,故基部葉片首先發(fā)病,然后向上為害莖、莖生葉及果實。防治方法:①水旱輪作或禾本科作物輪作;②增施磷鉀肥;③施用石灰硫磺合劑于植物基部。
3.萊粉蝶 其幼蟲俗稱菜青蟲,于5月起為害葉片,尤以6月上旬到6月下旬為害嚴重,可用生物農藥BT乳劑,每畝200-250克,或90%敵百蟲800倍液噴霧防治。
六、采收與加工
春播板藍根,在收根前,可收割2-3次葉子,第一次在6月中旬,苗高20厘米左右時進行,留茬2-3厘米以利發(fā)新葉;第二次于8月下旬,伏天高溫季節(jié)不宜收割,以免引起成片死亡。收割后的葉子曬干,即成藥用大青葉。以葉大、少破碎、干凈、色墨綠、無霉味者為佳。板藍根應于入冬前選晴天采挖,挖時務必刨深,以防把根刨斷。起立后,去凈泥土和莖葉,攤曬至七八成干,扎成小捆,再曬至全干即可。以根長直、粗壯、堅實粉足者為佳。
七、留種技術
春、夏播種的板藍根于入冬前采挖時,選擇無病、健壯的根條移栽到留種地上,株行距3厘米x40厘米,留種地直選在避風、排水良好、陽光充足的地方。翌年發(fā)棵時加強肥水管理,適當施些磷鉀肥。于5-6月種子由黃轉黑時,全株割下,曬干脫粒。也可在采挖板藍根時留出部分植株不挖,自然越冬收籽。如茬口關系,還可采取秋播、幼苗越冬的辦法,促使翌年正常結籽。做過種子的板藍根已木質化,故不能作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