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垚
摘 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語言藝術在教學中的分量與作用,使得教學重點局限于操練活動與技能訓練的設計,淡化了技能講解的藝術性與教學設計的流暢性,弱化了教學語言的藝術功效,影響了體育教學實效。
關鍵詞:小學體育;語言藝術;運動潛能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育家季米良捷夫也曾指出,教師不是傳聲筒,也不是照相機,而是藝術家和創(chuàng)造者。從中我們可以知道:教學不僅是一門嚴謹?shù)目茖W,更是一門精深的藝術;而教師的語言則是打開這門藝術的第一把鑰匙,它集中反映了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人格魅力,包含了精細加工化的教學內容與學科知識,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育機智與風趣幽默。然而,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不少教師往往忽略了語言藝術在教學中的分量與作用,使得教學重點局限于操練活動與技能訓練的設計,淡化了技能講解的藝術性與教學設計的流暢性,弱化了教學語言的藝術功效。基于此,我結合自身教學實際經(jīng)驗,就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重拾語言藝術這一教學利器,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挖掘學生運動潛能,規(guī)范學生體育訓練行為,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趣味案例作餌,點燃學生參與熱情
幽默是教師智慧美的集中體現(xiàn)。小學生缺乏穩(wěn)定的注意力,以風趣幽默的教學案例導入教學,滲透技能知識,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們在有意注意中自覺地加入到體育教學活動中。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yǎng),在日常生活過程中,積累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案例以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話題,以學生們感興趣的流行語、網(wǎng)絡語點燃學生們參與的熱情,引發(fā)學生們自主思考的積極性,讓體育課堂充滿歡聲笑語。
教學小學四年級壘球投擲這一課時,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壘球投擲打地鼠”的教學情境,并將這個情境貫穿教學始終。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我跟學生們吐槽了自己的苦惱,調皮的小地鼠們老是偷吃菜園子里的蔬菜,弄得一片狼藉,我們該怎么辦呢?以此,導入“打地鼠”的教學主題——壘球投擲目標物。通過這樣趣味的教學情境,我發(fā)現(xiàn),學生們“投球”的積極性很高,很多學生看到我事先準備好的地鼠模型,就想動手投球。因此,我就依照打地鼠——壘球投擲——慶功宴的教學主線,將“打地鼠”的活動情境貫穿于教學的始終。
二、形象類比為方,增進學生技術理解
小學生還不具備獨立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煩瑣、復雜的技術性講解對他們而言,缺乏吸引力,消化起來頗為吃力,往往會出現(xiàn)溝通失敗的尷尬局面。因此,我以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技能講解過程中,一定要講究語言輸出方式,關注自己的語言表達,嘗試結合生活實例,通過打比方、對比、形象化等語言加工方式,將抽象的技能講解轉換為形象生動的實例分析,并配合專業(yè)的動作示范、分解示范等,以此增進學生們對體育專業(yè)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們的運動能力。
教學小學六年級體育跆拳道啟蒙課時,我考慮到本課的教學能力目標主要在于幫助學生了解跆拳道的相關知識,學會跆拳道三種口令及一種基本腿法——前踢,技能目標并不難以實現(xiàn),難就難在如何生動形象地滲透跆拳道文化知識,在“以禮始,以禮終”的崇禮尚武精神中增進學生們對技術的理解,掌握前踢要領。為此,我穿一襲正規(guī)的教練服上課,把自己化身為跆拳道教練,而不是平時的體育老師,一開課,學生們就嘰嘰喳喳對我的一襲教練服討論了起來。我并不著急著打斷他們,整頓紀律,而是讓學生們說說,今天的老師有什么不一樣?哪里不一樣?有的學生說,老師穿了跆拳道服;有的學生說,老師今天更加帥氣了;有的學生說,老師今天變成跆拳道教練了……在學生的討論中,我開始滲透跆拳道禮儀的講解。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旨在以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與互動,為學生們拉開跆拳道學習的帷幕,引導學生們在親身的體驗中,感受跆拳道的魅力。
三、嚴明紀律,提升學生安全意識
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基礎學科,它的教學場所、教學內容以及開放靈活的教學方式?jīng)Q定了其隱藏的諸多不安全因素,也正是這些看得見、看不見的安全隱患時刻地告誡著我們,安全是第一要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以親和的教學語言,和學生們打成一片,又要適時地樹立嚴厲形象,以鏗鏘有力的教學言語規(guī)范學生們的教學活動,明確體育游戲規(guī)則,實現(xiàn)體育教學活動的紀律性、條理性與規(guī)范性。
教學小學五年級體育“跳躍:立定跳遠”這一課時,我考慮到,五年級的學生們活潑好動,主觀性強,他們已經(jīng)有著豐富的體育活動經(jīng)驗與較為獨立的活動能力,因此,跳躍這個技能動作對于他們而言,就仿佛生活中的家常便飯,并不陌生,而立定跳遠不過是跳躍中的冰山一角。再且,我發(fā)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不少學生,特別是男生,學習態(tài)度并不端正,在教學過程中嘻嘻哈哈,覺得不需要教,他們也可以跳得很遠。因此,在教學示范中,我一改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和藹可親”形象,搖身一變成為不茍言笑的體育教練,一板一眼地跟學生們講解并示范立定跳遠的注意事項與技術要點,尤其是上下肢的協(xié)調配合。在示范過后,我引導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慢動作回放活動,做到一擺二蹲三起跳,將動作做到位,做到安全。同時,在示范模仿活動后,為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我設計了“青蛙跳”的游戲比賽,在比賽中,我在操場上事先畫了一個大十字架,組織四個小組從十字架四個方向同時起跳,比比看哪一個小組最先達到十字架的中心點,以此豐富“跳”的形式與內容,將嚴格的技能示范與活躍的游戲實踐有機地融合為一體。
總之,言無止境。教學語言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它需要我們結合自身的教學風格,不斷去探索、不斷去揣摩、不斷去深化、不斷去創(chuàng)造。在體育教學中,亦是如此,雖說它以學生的身體訓練為主要教學目標,以游戲活動為依托,但仍以教學語言為媒介,以教學語言為知識輸出、信息交流、資源分享的途徑。由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根植于體育的學科特點,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yǎng),形成自己的語言魅力,感染更多的學生。
參考文獻:
[1]丁健.抓住課堂反饋,為思維釋放精彩[J].小學教學參考,2014(17).
[2]豐國富.評價工具視野的體育課堂有形言語評價技巧[J].體育師友,2014(1).
(江蘇省張家港市錦豐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