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俊
摘 要: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各方面積極互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生命體驗,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展,著力構建“動態(tài)生成”的數(shù)學新課堂。在這樣生動的課堂里,處處閃爍著思維的火花,學生的學習情感、探究方法、思維品質不斷得到錘煉與發(fā)展。
關鍵詞:預設;生成;思維品質;人才培養(yǎng)
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教師要把學生真正放在心中,精心教學,關愛學生,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學生進步了,教師才有成就感,才無愧于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這一榮譽。
我們皆知道,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要注意互動交流,在交流中學習,在交流中進步,在交流中成長。教育家布魯姆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chǎn)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币虼?,教師一定站在新時代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高度,關注學生的成長成才,引導學生主動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課堂的主角,而教師的角色近似于導演,要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演好主角,讓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去知識世界探索、發(fā)現(xiàn)、收獲,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在“新基礎教育”理論中指出:學生的成長,應該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應該關注的。在教學過程中,要靜下心來,關心“生命活動的多方面性和師生共同活動中多種組合和發(fā)展方式的可能性”。如此,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教學具有生成性的特征。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學從機械僵化走向靈活開放,從以教師為中心走向師生互動,從呆板地照本宣科走向依據(jù)學情主動構建課程,尊重學生的生命體驗,尊重教師自身的價值。不過,在有的學校,我們有時可能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個別教師奉教案為圣旨,不敢越雷池一步,也不敢讓學生離開教案去生動活潑地發(fā)展,一切皆圍繞著“死的”教案團團轉。于是,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極力導演一幕幕戲劇,那些考試成績突出的學生成為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數(shù)學生變成了“群眾演員”,默默無聞。從學生成長成才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教學,將我們學生的思維緊緊束縛,不讓學生張揚個性,不讓學生有各種新奇的想法。這樣的教學,非常不利于培養(yǎng)新時代的創(chuàng)新人才。所以,如何構建“動態(tài)生成”的數(shù)學新課堂,是我們當前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現(xiàn)以“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課堂教學為例,進行初步探索。
首先,教師請同學們將提前準備好的各種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拿出來,然后,可以隨意折出自己喜歡的圖形的1/2。同時,與同桌進行交流。這時,學生們小小的指尖上躍動著的不是簡單的紙片,而是生命的快樂,是心靈的智慧。在快樂中,學生們折出各種形狀。
生:我折出了圓的1/4!師:什么,你折出了圓的1/4,你能把你的折法介紹給小朋友嗎?生:我把它對折,再對折就得到了1/4。師:想法很新穎?。∮械恼鄢隽藞A形的1/2,你卻別出心裁折出了它的1/4。那么,你能告訴其他同學,1/4是什么意思嗎?于是,這位同學興高采烈地在課堂上講了1/4所表示的意思。其他同學聽了,非常高興,受到了啟迪。師:請問同學們,哪位還有其他的折法嗎?請大膽嘗試?。▽W生折出了1/3、1/6、1/12、1/16……)師:大家想一想,我們創(chuàng)造出這么多的分數(shù)應該感謝誰呀?看到這幅圖,你的心里想到了什么?生:我覺得,可用1/3來表示圓中的一部分。生:我還可以在這個圓中找到另外兩個1/3。生:如果1個1/3是1/3,那么,2個1/3又是多少呢?生:那么,如果有3個1/3,是不是就是整圓?生:如果我們從2個1/3中去掉1個1/3,是不是還剩下1個1/3?……師:同學們了不起,你們的聯(lián)想真豐富??!將一個圓分成2份,每份一定是這個圓的1/2。對嗎?
(這時,大家積極思考,充分釋放智慧,有的意見也不同。為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不要提前下結論,而可以讓持不同意見的雙方各派2名代表與同學商量后再上臺發(fā)表意見。經(jīng)過精心準備,小小辯論會就開始了。在辯論中,同學們明白了道理,增長了智慧,激發(fā)了更大的學習熱情)
生1:我是不是把這個圓分成了2份?生2:是。生1:這份是不是這個圓的1/2?生2:是,是??!生1:既然是1/2,為什么不同意這種說法?生2:這是分成2份嗎?(順手從圓形紙片上撕下一塊紙片)生1:是。生2:這是圓的1/2嗎?生1:不是。生2:既然不是1/2,為什么你要同意這種說法呢?師:祝賀你們,是你們精彩的發(fā)言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謝謝你們,正是因為你們問題的出現(xiàn),才給咱們班帶來一次有意義的討論。謝謝!師:同學們請看,像1/2、1/3、1/4、1/5、1/6、1/8這樣的數(shù),我們叫它分數(shù)。類似的分數(shù),你還能舉出幾個分數(shù)來嗎?生:1/7、2/2、1/10……師:假如大家一直這樣說下去,想一想,我們可以把分數(shù)說完嗎?生:不能,因為分數(shù)有無數(shù)個。師:對,分數(shù)的個數(shù)是無限的,永遠說不完。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描述分數(shù)的意義時常會忽略“平均”兩字,并以此為契機,將一個預設的生成性問題“把一個圓分成2份,每份一定是這個圓的1/2嗎?”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個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促使學生自主去討論、去論證這句話的對與錯。而大家所采取辯論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無論從哪一方來看,都是教學目標下學生理解的真實流淌。毋庸置疑,教師在設計這一問題時,對于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精彩了如指掌,不同的只是學生語言描述表達的方式及教師隨機靈活的教學點撥。在這樣生動的課堂里,處處閃爍著思維的火花,使學生的學習情感、探究方法、思維品質不斷地得到了錘煉與發(fā)展。
總之,我們要探索育才途徑,遵循生命發(fā)展理念,讓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預設時,我們要認真搭建可以讓學習活動順利開展的平臺,時刻關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在教學中,對各種教學資源要認真分析,依據(jù)學情,促進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這樣,學生的智慧才能在課堂上張揚,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也才能在有效生成中走向精彩。
(江蘇省金壇市唐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