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利軍
在過去的一個時期的課堂教學中,學生都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通過自己的思想,把知識分解后,設計出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寫成教案,學生跟著老師的環(huán)節(jié)把課聽完,也就學完了,沒有學會的知識,再通過大量的練習和作業(yè)鞏固,最終學會知識。這樣的課堂,剝奪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因而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率低下,教師忙完了教案忙作業(yè),忙完了作業(yè)忙試卷,工作任務極為的繁重。 自從推行“生本教育”改革以來,雖然只是一年多的時間,我以校長的角色進行引領,不斷的深化改革,有了很大的收獲。
一、理解生本教育的含義
“生本教育”是真正的以學生為本,改傳統(tǒng)教學中以教師或是教師的教為主導,變教育教學應以學生和學生的學為主導。實踐的變革必須從認識的變革開始,李希貴先生《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讓我認識到了生本教育將會給我們所帶來的巨大收獲,書中對李希貴先生從一名普通的中學語文老師到當代教育的領航者的成長過和的詳盡闡述,對在高密四中生本教育改革所帶來的具大效益讓我振憾,一個個真實的故事讓啟迪了我。生本教育的基本理論,看著不難理解,可真正的做起來卻是那么的艱難,老教師的教育思路早已定型,上課沒三分鐘就又回到了原來的老路上去,新特崗教師連基本的常態(tài)課都不能把握,而中青年骨干教師又只有少數(shù)的六七人,難題接踵而至。是就此放棄還是迎難而上,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我們及時調整了工作思路,中青年骨干大力推進,老教師穩(wěn)步調整,新特崗直奔主題,積極打造幾位中青年骨干教師,使他們先一步上路,雖不完美,但已初步成型。我又趁熱打鐵,及時組織老教師和新特崗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觀摩,使生本教育的理念進一步深化,充分展示生本課堂的魅力,老教師自覺的改,新教師努力的學,生本教育的理念被深深的植入了學校教師的頭腦之中。
二、始見生本教育的奧義
教育要由啟發(fā)知識向著啟發(fā)學生的本能逐步蛻變,怎么啟發(fā)學生的學習本能?如何更有效的啟發(fā)學生的本能?成為了我們教師思考的問題,課改的型有了,質的變革如何深化?郭思樂教授《教育走向生本》一書給了我一些指導思想,教會了我一些方法?!耙磺袨榱藢W生”、“高度尊重學生”、 “全面依靠學生”,這是一種能讓師生產生快樂的“靈丹妙藥”,從而讓學生喜歡學習。在課堂教學改革中,讓每個孩子都“玩”起來、讓每個孩子都“動”起來,讓每個孩子都“說”出來。課堂上尊重學生的個性,挖掘學生的亮點,鼓勵學生的自信,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學生逐步的去學傾聽、學表達、學合作、學交流、學分享、學評價、學展示。教師也在輕松、活潑、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去指導、參與、組織。生本課堂在形變的基礎上開始發(fā)生了質的變化。
三、飽嘗生本教育的滋味
“幾分耕耘幾分收獲”,我雖然只是對生本教育進行了點滴嘗試,卻已有了豐厚的回報,具體表現(xiàn)為:(一)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知識面得到了極大的擴展,生本教育教學中,學生從課外搜集到的知識信息極其豐富。每一個學生所帶來的信息都是有意義的,是多樣、開放的,學生的經驗由扁平而立體化學生知識信息的獲取。(二)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被激發(fā),在生本教育課堂上,能夠看到的是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的情景。(三)學生的素質極大地提高。在生本教育的課堂教學中,學生都有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在小組間的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生都要參與到小組的全作學習中來,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小組分工,小組中有一個學生不能按要求完成學習或是探究的任務,小組的整體任務就無法完成,在怡當?shù)募顧C制之下,小組成員之間相互督導,共同學習,給每個學生在學習中參與的機會,在長期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素質會不斷的提高。(四)師生的負擔大大的減輕。在生本教育中,教師通過前置作業(yè)、課堂交流、鞏固練習、總結提升幾個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掌握知識。激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強調生生互動、組內互補,要實現(xiàn)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是學生更積極地學習知識,更透徹地理解知識,更牢固地掌握知識。這一轉變不是簡單重復性作業(yè),能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課堂上也不要老師再反復的解釋概念、講解理論,只是在難點處進行有效的點撥,指導小組間的合作即可。
生本教育是當前教育發(fā)展的潮流與方向,學校在生本教育的改革方面才剛剛起步,在探索本土化的生本教育模式上依然任重而道遠,做為校長更要不斷的用適合自己的方式、研究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的教育教學方法,走出一條適合學校實際的生本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