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摘 要]二十一世紀,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社會也在不斷進步,人們對特殊兒童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在特殊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在任何方面出現(xiàn)問題,家長應該及時地采取措施,盡量從最大程度上改善孩子的身心健康,促進他們的健康發(fā)展。本篇文章主要通過對內蒙古自治區(qū)部分地區(qū)特殊兒童父母的調查分析,了解了特殊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一些常見的問題,通過分析和研究,從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社會支持;調查分析
引言
眾所周知,特殊兒童的發(fā)展跟家庭教育的程度是分不開的。我們必須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以特殊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為出發(fā)點,研究特殊兒童父母所受到的社會的支持情況,從而更好地開展相關措施,給予他們最大程度的幫助。
第一章 研究設計
一、調查對象
該項研究主要以特殊兒童的父母為調查對象。調查對象主要是來自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蘭察布市、鄂爾多斯市等不同地區(qū)的特殊教育學校和學前兒童康復中心的特殊兒童的父母。這些特殊兒童的身體障礙主要包括:聽力障礙、智力障礙、視力障礙、自閉癥等,正是由于這些障礙才使得這些孩子需要特殊的照顧。特殊兒童的年齡在4-12歲之間。
二、調查方法
從所有的調查情況中隨機選出20份調查情況表,與此同時,對調查表中所涉及的父母進行半結構化訪談,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更加清楚的了解作為特殊兒童的父母他們的看法。根據(jù)訪談的結果,加上一些調查清況,相關人員編制一套《內蒙古自治區(qū)部分地區(qū)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社會支持情況問卷》初稿。用編制的初稿對內蒙古自治區(qū)內的6所特殊兒童教育機構(3所公立,3所民辦)近100名父母進行測試,并及時的將問卷收回。通過對問卷的分析,刪除了部分題目,最后形成20道題的問卷定稿。問卷定稿共發(fā)放800份,收回745份(有效份為741,有效率約為93%)。
三、分析框架
通過專業(yè)人士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了解了社會的支持情況主要分為三大類。第一種是客觀的、可見的、比較實際的支持。第二種是主觀的、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勵,這能夠得到廣大社會認識到支持和理解。第三主要是個體對支持的利用情況。
第二章 調查結果
一、客觀支持方面
(一)微觀層面
特殊兒童的父母受到的客觀支持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經(jīng)濟支持,另一個是技術支持。特殊兒童在治療和康復期間花費的費用占了家庭總支出的80%及以上。約40%的家長認為在所有的費用中90%的經(jīng)濟支持都是源自于自己最親的人,另有10%的家長認為家庭的主要成員基本沒有提供任何的經(jīng)濟支持。在技術支持這一方面,技術支持比如為特殊兒童提供矯正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某一方面的能力,約20%的父母認為技術支持75%以上都是來自于家庭主要成員。約18%的人認為家庭主要成員沒有提供任何的技術支持。
(二)中觀層面
特殊兒童在治療和康復的過程中得到最多經(jīng)濟支持或技術支持的是教育機構的老師。36%以上的父母認為老師的支持在80%以上,16%的父母認為60%-80%的支持來源于教育機構的老師。只有約10%的父母認為沒有得到老師的支持。
(三)宏觀層面
宏觀層面的支持主要來自機構或團體。通過調查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約有45%的父母認為他們沒有受過來自任何機構或者團體的支持。在受到的支持中,主要包括有志愿者、家庭所在區(qū)的街道辦、媒體等。由此可知社會機構或團體對特殊兒童的關注遠遠不夠。
主觀支持方面
(一)殊兒童與家人在交流的過程中
能夠清楚地感受到家人對自己的期望和愛,家人對他們的康復情況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58%的人認為家人給予了很大的幫助。10%的人認為家人可以在精神方面給予一定的安慰和鼓勵,但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并沒有發(fā)揮太大的作用。20%的人認為家人僅僅只給予了一些粗淺的安慰。甚至約有12%的人對家人的表現(xiàn)很是失望。
(二)中觀層面
就中觀層面而言,給予支持的群體種類比較廣泛。孩子所在機構的教育老師是父母感受到支持最多的群體。他們經(jīng)常性的會與老師交流孩子的康復情況,老師能夠清楚地明白家長心中的苦,能夠盡可能的給予他們最大的安慰和支持。在朋友、親戚、同事、領導等不同的群體中,超過80%的人能夠感受到對方對自己的支持。
(三)宏觀層面
在所有的調查表中,可以發(fā)現(xiàn)特殊兒童父母與宏觀層面的機構、團體交流較少,這些機構或團體對特殊兒童的關注度也遠遠不夠。除了一些志愿者、高級行政部門進行過較少次數(shù)的交流外。
三、對支持的利用度
家長在照顧特殊兒童的過程中,常常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內心的苦不是一般人所能夠理解的。一般來講,家長在遇到問題時,會采取兩種普遍的解決辦法。第一種是向他人傾訴,第二種是向他人求助。在選擇傾訴的多項對象中,80%的人會選擇向自己的家人傾訴,72%的人選擇項教育機構的老師傾訴,48%的人選擇向同類患兒父母傾訴。也有少部分群體選擇向政府、媒體等其他群體傾訴。
在治療特殊兒童的過程中,會有極少部分的家長不愿意向他人求助,寧愿自己苦一點。在向他人求助的多項選擇中,80%的人選擇向教育機構的老師求助,畢竟他們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孩子的情況,也能夠深入體會家長的心情。62%的人選擇向家人求助,35%的人選擇向自己的朋友、同事、親戚請求幫助,約13%的人選擇向政府、媒體或社區(qū)人員請求幫助。
第三章 現(xiàn)代兒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特殊兒童家長對教育的信心不足
家長在特殊兒童的恢復情況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調查情況分析,大約90%以上的家長認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孩子今后的發(fā)展,但是仍有部分家長從來沒有對孩子實施過家庭教育??赡芩麄冋J為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足以幫到孩子。約有半數(shù)的家庭也是沒有經(jīng)濟條件,不能帶孩子到專門的醫(yī)院給孩子進行治療,只能自己摸索著訓練方法,而家長自己對孩子的訓練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久而久之,便會失去對孩子恢復的希望。
二、特殊兒童家庭教育情況的專業(yè)指導人士缺乏
根據(jù)調查情況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已經(jīng)對特殊兒童采取了各方面的治療,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這極大地降低了他們的自信心,主要原因是家長并沒有得到系統(tǒng)、正規(guī)、專業(yè)的指導和訓練,這也是廣大特殊兒童父母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同時也是他們內心最迫切的需求。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專家和專門的訓練人員數(shù)量是有限的,能夠投入到特殊教育中的專業(yè)人員數(shù)量就更少了,這極大地阻礙了特殊兒童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三、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獲得的社會支持少
社會支持少的主要原因還是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的重視程度不夠。比較常見的機構有“殘聯(lián)”、“民政”和“康復機構”等,就整體情況而言,這些機構的幫助還是微乎其微。社會對特殊兒童家庭教育情況的不支持,不關注,影響了特殊兒童的發(fā)展。
第四章 改善特殊兒童家庭教育情況的對策
一、加大社會關注和支持力度
跟現(xiàn)有的義務教育不同,特殊兒童的家庭教育在某一層面上來講,更加關鍵。改善特殊兒童的家庭教育情況,必須加大社會的關注和支持力度。為了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作為社會的代表,殘聯(lián)、民政、康復機構等部門的工作必須改進,加大對特殊兒童家庭教育情況的重視程度。特殊兒童由于先天的不足,受到的不公平本來就更多。因此對他們給予更加特殊的照顧也是理所當然的。其次,政府和教育部門應該加大資金的投資力度,專門用于特殊兒童的康復治療。
二、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
缺少健全的早期家庭干預的相關法律文件或法規(guī),也是制約特殊兒童學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一些規(guī)定只在其他領域的法律或規(guī)定中略微提到,但內容不夠詳盡,界定也相當局限,遠遠不能適應形勢的發(fā)展。沒有法律的保障,社會支持和教育服務的提供就缺乏了系統(tǒng)性和穩(wěn)定性,很難納入政府、殘聯(lián)部門以及相應社區(qū)的工作計劃。因此,完善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對特殊兒童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三、倡導、尊重特殊需求人士的良好風氣
在社會中,人人平等,每個人在法律面前享有同等的權利。對于特殊兒童,他們承受的更多,很多人對他們會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倡導特殊人士與普通個體在人格上的平等很有必要。只有在人格上平等,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尊重,只有發(fā)自內心的尊重,才能產(chǎn)生有效的支持,滿足特殊兒童的成長需求。
四、完善以社區(qū)為單位的管理體系和支持系統(tǒng)
就內蒙古自治區(qū)部分地區(qū)內的特殊兒童教育機構來說,數(shù)量很少。大部分兒童只能在家中得到教育。特殊兒童在社會中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需要更多來自社會各階層人士的關注?;純杭彝バ枰M行更多的交流和溝通,但是他們溝通的渠道和橋梁很少。為了進一步解決這個問題。政府部門應該以社區(qū)為單位,建立統(tǒng)一的管理體系。由每個地區(qū)的民政部門和殘聯(lián)機構對該地區(qū)的特殊兒童進行普查和登記,在了解情況的同時,對需要幫助的家庭給予適當?shù)膸椭1热缍ㄆ谂c康復機構合作進行訓練,統(tǒng)一請專家進行現(xiàn)場指導,并為不同的家庭搭設橋梁,以此開拓一個特殊家庭教育發(fā)展的新方向。
第五章 結論
總而言之,只有投入了、付出了才會有回報。特殊兒童的健康成長是對家庭、社會做出的一份貢獻。只有家庭、社會、和特殊教育領域的共同努力,給予適當?shù)闹С趾凸膭?,才能從真正意義上促進特殊教育兒童的發(fā)展。
參 考 文 獻
[1] 吳旻. 孤獨癥兒童父母社會支持與焦慮的關系研究[J]. 贛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0(02)
[2] 秦秀群,彭碧秀,陳華麗. 孤獨癥兒童父母的社會支持調查研究[J]. 護理研究. 2009(19)
[3] 丁紅兵. 河北省聽障兒童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J]. 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