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寅菊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在教學中努力體現(xiàn)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可見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性,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教學的擴展和延伸,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下面談談我在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的幾點做法,與同行交流。
一、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激發(fā)學習興趣
語文實踐活動對豐富學生生活,開拓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語言體驗,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著重要意義。語文活動課內容要豐富,這樣可以讓學生有新鮮感、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1、熟知課文背景,增長閱讀知識
學習新課文之前,老師都要簡要介紹文章時代背景,學生往往對此索然無味。鑒于此我每學一個單元前開一次“時代背景交流會”。如學習人教版第九冊第八單元前,安排學生利用星期天查閱有關開國大典的資料、毛主席的資料、抗日戰(zhàn)爭的資料等。這種新穎有趣的活動,促使每位學生都積極行動起來,有的去書店、有的去圖書館、有的上網(wǎng)。星期一,孩子們把一張張圖片和一頁頁歷史資料都帶到學校,如數(shù)珍寶。星期一的第一堂語文課上,我就專門開辟一節(jié)交流會。會上,同學們爭先恐后,踴躍發(fā)言,爭相表白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氣氛濃烈,興趣盎然,既增加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又培養(yǎng)了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快樂的生活中積累了語言。
2、豐富假期生活,感受語言魅力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別是節(jié)假日,孩子們不知道怎么玩得有意義,教師可利用這一機會開展各種活動。教師節(jié)來臨了,我讓學生收集贊美教師的詩歌,舉行“獻給老師的歌”賽詩會。會上,學生嚴肅地走上講臺,激情地朗誦自己準備的作品。有的孩子飽含深情地讀著雙眼竟含滿晶瑩的淚花,師生感情在那一刻得到了升華,同時,孩子們在感知、認識、理解和誦讀的過程中,豐富了詞匯,增強了語感和表達能力。
3、舉行“詩歌展示會” ,感受古文化的精髓
詩歌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而我國正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如我在教學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六組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時,這次綜合性學習開展的活動有:通過多種途徑,搜集詩歌或記錄我們當?shù)氐拿窀?、童謠,以及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等;按照一定的類別,對搜集到的詩歌進行整理、歸類;欣賞自己喜歡的詩歌,大體把握詩意,體會詩人的感情;舉行詩歌展示會。舉行詩歌展示會時,我是這樣要求的:(1).各小組自己確定內容和形式,詩歌展示會朗誦的詩,可以是搜集到的詩,也可以是自己寫的詩。(2). 各小組開展比賽。確定朗誦的形式,要豐富多樣,可以個人朗誦,可以男女對誦,可以小組合誦,可以是詩表演,還可以配樂朗誦。(3).組織分工,力求小組內每個同學都有任務,人人為展示會出力。語文學科組長組織隊員背誦,一對一結對子互相檢查,互相督促,學生的熱情十分高漲。經(jīng)過充分的準備,比賽開始了,每個隊還給自己隊起了名字,編出比賽口號,比賽場上一對一對抗賽,咄咄逼人,互不相讓,大有“永不服輸”氣勢。有的學生背誦古詩時,帶著表情加上動作,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了古詩文語言的音韻美、意蘊美,在實踐中形成敏銳的語感?;顒拥拈_展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意識、進取精神及團隊精神。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合作精神。促使學生從課堂到課下、從校內到校外,廣泛涉獵,多方進行豐厚的知識儲備。
二、活動形式靈活多樣,培養(yǎng)實踐能力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生活是寫作之源,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能寫成什么樣的作文。因此,小學習作教學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參與社會,廣泛接觸大自然,儲存大量的習作素材,開辟習作之源,讓學生心中有所積蓄,有話可說,有情可抒。為此,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教材,不要把教材中的習作內容看成是固定不變的,應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生活經(jīng)驗,注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吸收時代信息,引導學生廣泛收集信息,大量儲存習作素材,習作話題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生活成為學生的習作之源。
1、“推銷員”競聘會,讓學生說真話
我在教學第九冊第三單元口語交際時是這樣設計的:一是激發(fā)情趣;二是精心準備;三是小組試買;四是班級特賣場;五是總結。
2、童話劇表演,讓學生吐真情
學習了第五冊第五單元童話后,我在班級組織了一次“童話劇表演大會”。 要求每組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我讓學生自由組合,然后申報確定參加的人數(shù)和劇本名稱。在準備過程中,學生讀了許多童話,創(chuàng)造性地編出自己的童話,并對制作道具、服飾、美工、配樂等都做了合理安排,匯報表演十分成功。在童話那扇神秘古老的門后,孩子們能夠找到一個奇麗的、神秘的國度,那里面有熊、小兔、小鹿、狼和樹洞,有魔法玩具,有豆莢公主,有想上學的小鋼蹦,有會咒語的巫婆……所有的故事,想象奇妙生趣,情節(jié)瑰麗奇趣,語言活潑優(yōu)美,孩子們的表演都能夠將我們的心深深地吸引過去,都能讓我們在徜徉這個美麗的世界時,得到美的感受和心智的啟迪?;顒雍笥肿寣W生圍繞這次演練進行習作,學生的寫作熱情高漲。較好地抒發(fā)了真情,表達了真意。
3、自編“習作集”, 享受成功的快樂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習作熱情,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班內倡導學生自編“習作集”。首先號召語文科代表組織同學,把自己在課內外寫比較滿意的作文搜集起來,在家里打印出來,再引導學生整理成按人、事、景、童話分類,并指導編寫目錄、序言,然后自行設計封面,并給“習作集”起一個喜歡的名字,最后裝訂成冊?;顒又谐浞职l(fā)揮了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自編作文集,既要寫,又要畫,還要裁剪、裝訂、粘貼,是一個涉及語文、信息技術、美術等多學科的綜合性的學習過程,也是個性化的學習過程。在自編習作集的過程中,他們動腦動手,將自己的想法、才氣充分地融入其中。用實實在在的“樣板”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露內心的真情實感,讓學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
三、 活動過程注重熏陶感染,體現(xiàn)語文學科特點
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罢Z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學生對教材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該尊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內容,在突出綜合性,強調實踐性的同時,還要體現(xiàn)語文的學科特點。語文教師應該努力挖掘活動中的“文化蘊育點”,在生活中營造文化氣息,通過語言文字向學生傳遞祖國的、世界的和歷史的、現(xiàn)代的多元化,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