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慧
“興機惠民”工程開啟已經10年,為落實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我市農機局給各縣農機部門下達了“五個一定要”工作任務,其中的第四條,一定要堅持規(guī)范化管理,做到依法治機;第五條,一定要不斷提高農機隊伍建設的水平。是我們縣農機校的工作重點,如何完成此重任,對目前農機校的培訓工作做如下探討:
一、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第41號令,認真搞好拖拉機培訓機構資格認證工作
對拖拉機駕駛員培訓機構的資格認證,是進一步規(guī)范我省拖拉機駕駛培訓行業(yè)的管理,確保拖拉機培訓質量,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過去省農機局也曾為縣農機校頒發(fā)過指定辦學單位的牌匾,至今還掛在學校的門口。在當時不指定農機校也是獨家培訓單位,沒有競爭,而今是經濟社會,培訓自然被推向了市場,所謂“社會化”,我理解為誰有能力,誰具備培訓資質條件,誰就可以申請培訓資格認證,取優(yōu)淘劣,這就是無情的市場競爭。所以這次培訓機構資格認證,是對農機校師資力量、教學設備、教練場地、房屋土地產權等全方位的資質監(jiān)檢與考核,取得資格認證書,是對農機校辦學權力給予法律上的保護。面對改革和培訓資格認證的雙重考驗,我們必須審時度勢,在做好初檢的各項工作外,進一步完善教學設施、設備等建設,按農業(yè)部制定的新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組織好教學,編寫好教案,備好課。用實力爭取到永久的培訓資格。
二、創(chuàng)效益與為有機戶服務并行,要效益的同時更應要公益
我校從五八年建校至今已五十多年,最早培訓拖拉機駕駛員、農具操作手學校要給學員每人每天生活補助8毛錢,后來收幾十元學費到現(xiàn)在的幾百元。二十年來,我校一直堅持最低標準收取學費,包括免費的技術咨詢。因為我們服務的對象百分之百是農民,目的是為減輕農民的經濟負擔。所以農機培訓工作稱得上是公益性的,是專門面向農村,面向農民。國家的富民政策,給部分農民購買大中型拖拉機30%的補貼,部分收獲機械給38%的補貼,都是為農民減輕負擔,讓農民早日富起來,農民富裕了,觀念也改變了。現(xiàn)在田間運輸的馬車、毛驢幾乎都換了農用三輪車,原來的馬拉犁田間作業(yè)幾乎都改成了拖拉機作業(yè),既省時,又省力。據農機普查初步統(tǒng)計,農用三輪車幾千臺,拖拉機幾千臺,它們是農民手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農閑時它們也跑運輸,趕集賣菜,上公路,因為他們沒接受過培訓,不懂技術,凈鬧出許多笑話。例如:怕進沙土,將空氣濾清器用塑料袋包得嚴嚴實實,然后起動車,找不到不著火的原因:油底殼內的機油用光了,不知道添加造成燒瓦抱軸;手扶拖拉機下坡轉彎反向操作根本不懂,造成傷腿等事故屢屢出現(xiàn),舉不勝舉。如何把他們管理起來,并給予必要的技術培訓,減少農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不安全因素,保障他們的人身財產安全,這是急待解決的課題,怎樣構建起快捷、和諧培訓與安全的橋梁,就農機校本身很難解決。所以建議如下:
a上級政府部門,應指令地方鄉(xiāng)、村政府協(xié)調工作,幫助農民,由農機校利用農閑或晚上上門培訓。
b經考試合格后由農機監(jiān)理部門發(fā)給行駛證、駕駛證,讓他們有安全保障。
c用最低的收費或像種糧食一樣,由國家給予適當的農田作業(yè)補貼。先辦證、照然后給補貼,無證、照不予補貼。
三、加速培訓機構自身建設、培養(yǎng)年輕教師隊伍是當務之急
大數量分散的小型農機戶需要農機技術,新型農機具,高科技電子技術在大型拖拉機、收獲機械上的應用,需要教師的知識必須更新。老教師面臨離崗,年輕教師不能馬上勝任,這種新老交替青黃不接的現(xiàn)象,已成為我地區(qū)大多數學校共同存在的問題(有的學校不得已反聘已退休的老教師頂崗),這是必須盡快解決的當務之急,迫在眉捷。農機培訓事業(yè)的發(fā)展與農業(yè)機械化的振興,需要構建一支有實際經驗,有理論水平,有上進心和責任感的年輕的師資隊伍。
1、給年輕教師任務,讓他們有壓力感,提高他們自治學習的能力
現(xiàn)代的年輕人,沒有老一代人的自我約束能力和鉆研精神,加之老教師在崗,他們感覺不到壓力,也沒有緊迫感,為了讓他們早日擔起農機培訓的重擔,必須給他們任務,督促他們努力學習,刻苦鉆研農機技術,提高他們自治學習的能力。
2、培養(yǎng)年輕教師,是老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新老交替是自然的規(guī)律,而當年輕教師不能勝任,老教師就要提前離崗,無疑會造成青黃不接,這對農機培訓事業(yè)是一個嚴重的損失。所以老教師在離崗前,把自己積累了一輩子的農機教學經驗和技術經驗,留給年輕人,讓農機培訓事業(yè)后繼有人,是每個老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縣級農機校是國營事業(yè)編單位,由于編制限制,包分配時大專院校畢業(yè)生進不來,即使改革后實行聘用制,現(xiàn)代的大學生也不會來應聘,因為工作條件離他們要求的太差。所以培養(yǎng)年輕教師,只能從本單位做起,這是知識的接力,經驗的傳播,是師德,是奉獻,是老教師未來得及閃光的亮點,在年輕人身上的體現(xiàn),盡到了責任,才能安心說再見。
3、培養(yǎng)年輕教師與接受培養(yǎng),需要密切與默契的配合
培養(yǎng)年輕的農機教師,是知識的延續(xù),是農機事業(yè)的期望與寄托。但培養(yǎng)的過程中,需要年輕教師主動配合。假如年輕人沒有知識的渴求,那就傷掉了老教師的期望。其實培養(yǎng)年輕教師的實質,就是向年輕教師傾訴幾十年積累的教學經驗、技術經驗,甚至很多是書本上找不到的東西,既可節(jié)省學習時間,又避免走彎路,試問這樣的知識代溝有什么不值嗎?
四、規(guī)范學校的管理,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管理模式的需求
過去縣級農機校的管理,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模式。但受經濟社會效益的影響,管理水平也不盡相同,這限決于領導,領導機構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好的管理不僅能出效益,而且學校的工作會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會把握住很多機遇,創(chuàng)可觀的效益。
現(xiàn)代農機已進入了網絡信息時代,快捷的網絡信息,會提高人們的競爭意識,催人奮進,這就是現(xiàn)實的腳步。所以要求農機校的管理必須是適應時代的,上一個檔次的管理,才有實際意義。
教學設備的管理。淘汰舊車型、舊設備、購進新車型、新設備,包括新機具,設專人建立檔案管理。這要依學校的經濟條件,可逐步完善進行。
教學的管理。按農業(yè)部新頒布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建立新的教學檔案。教師要按新的教學大綱認真編寫好教案,同時要收集新車型、新技術、新資料,在暫時沒有新教材的情況下,講出農民有機戶所需的新知識。
學員檔案的管理。要按農業(yè)部新印發(fā)的表格設專人負責填寫,然后裝訂成冊,入專柜保管。
學校的資質管理。學校的資質包括人、財、物三個方面一律實行檔案化管理。除公開上墻的管理制度外,財務制度外,都要入微機實行現(xiàn)代化的管理,便于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