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張麗云
[摘 要]不可靠敘述是現(xiàn)代小說的重要的敘事策略,對塑造人物性格和深化作品主題具有著重要作用?!都t樓夢》中大量運用不可靠敘述,主要體現(xiàn)在敘述者的不可靠敘述和人物的不可靠敘述兩方面,對其英譯進行研究有助于我們超越傳統(tǒng)翻譯理論的局限性,從敘事學(xué)的視角探討《紅樓夢》的翻譯問題,為“《紅樓》譯學(xué)”的發(fā)展開辟新的領(lǐng)域。
[關(guān)鍵詞]《紅樓夢》;不可靠敘述;敘事學(xué);翻譯
[中圖分類號]I046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12 — 0112 — 03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藝術(shù)的巔峰之作,也是最接近于近現(xiàn)代小說形態(tài)的一部中國古典小說,特別是在敘事手法方面,與西方近現(xiàn)代小說有著諸多相通之處。因此,從敘事學(xué)的角度探討《紅樓夢》的英譯,將為《紅樓夢》的翻譯研究開拓一個新的視閾。不可靠敘述作為現(xiàn)代小說的重要的敘事策略,在《紅樓夢》這部中國古典小說中有著大量的運用,對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題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對其英譯進行研究將幫助我們超越傳統(tǒng)翻譯理論的局限性,從文本的宏觀層面探討《紅樓夢》的翻譯問題,為“《紅樓》譯學(xué)”的發(fā)展開辟新的領(lǐng)域。
一、何為“不可靠敘述”
不可靠敘述是現(xiàn)代小說的重要的敘事策略,也是敘事學(xué)家們爭議和研究的一個中心話題?!安豢煽繑⑹觥边@一概念是修辭性敘事理論的開創(chuàng)者美國學(xué)者韋恩·布斯在《小說修辭學(xué)》一書中首次提出的。他指出:“當(dāng)敘述者所說所作與作家的觀念(也就是隱含作家的旨意)一致的時候,我稱他為可靠的敘述者,如果不一致,則稱之為不可靠的敘述者”(布斯,1987:167)。布斯將這種不一致聚焦于兩條軸線:“事實”軸和“價值”軸。也就是說,敘述者在對事實進行闡述或在價值判斷時都可能出現(xiàn)偏差,從而導(dǎo)致“不可靠的”敘述。布斯的學(xué)生——美國敘事學(xué)權(quán)威詹姆斯·費倫——繼承并發(fā)展了布斯的理論,將“知識/感知”軸拓展到對“不可靠敘述”的定義中,并沿著這三條軸線區(qū)分出不可靠敘述的六種亞類型,即發(fā)生在事實/事件軸上的“錯誤報道”和“不充分報道”;發(fā)生在價值/判斷軸上的“錯誤判斷”和“不充分判斷”;發(fā)生在知識/感知軸上的“錯誤解讀”和“不充分解讀”。(Phelan, 2005:51)
韋恩·布斯、詹姆斯·費倫以及其他眾多學(xué)者將敘述者是否偏離了隱含作者的規(guī)范作為判定敘述者的敘述可靠與否的標(biāo)準(zhǔn)。值得一提的是,無論哪種類型的不可靠敘述,讀者在閱讀文本時都需要進行“雙重解碼”,既要對敘述者的話語含義進行解讀,又要超越敘述層解讀文本隱含的價值判斷。而當(dāng)讀者發(fā)現(xiàn)敘述者的敘述不可靠時,就會產(chǎn)生反諷的修辭效果,這對于刻畫人物性格、強化文本張力、彰顯作品主題都無疑具有重要作用。
二、《紅樓夢》運用不可靠敘述的時代背景和文化蘊涵
《紅樓夢》中大量運用不可靠敘述,是與作者曹雪芹的創(chuàng)作思想、藝術(shù)風(fēng)格、價值取向以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密切相關(guān)的?!都t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藝術(shù)的最高成就,它打破了中國傳統(tǒng)的文人小說與話本小說的界限,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部完全由文人獨立創(chuàng)作、并帶有作者自傳色彩的長篇白話小說,是我國第一部具有近代小說概念的著作。曹氏創(chuàng)作《紅樓夢》的藝術(shù)手法堪稱新奇獨特,他打破了中國小說的“史傳”傳統(tǒng)和虛妄傾向,在高度寫實的基礎(chǔ)上,融真實與虛幻、現(xiàn)實與理想、高雅與通俗、詩情與哲理于一體,詮釋了“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的真假辯證的敘述虛構(gòu)性質(zhì)。在敘事傳統(tǒng)上,《紅樓夢》繼承了《春秋》的“微言大義”和《史記》的“曲筆”,并將之運用到極致。這些敘述手法都與“不可靠敘述”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此外,《紅樓夢》運用大量不可靠敘述還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曹雪芹所處的時代雖然是中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康乾盛世”,但社會矛盾依然尖銳,曹氏家族的興衰歷史以及曹雪芹本人的悲慘境遇都促使他冷峻地審視和思考當(dāng)時的社會制度和倫理道德。盡管《紅樓夢》對當(dāng)時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持否定和批判的態(tài)度,但在當(dāng)時大興“文字獄”對人們實行思想控制和精神壓迫的時代背景下,曹雪芹不能直抒胸臆、借敘述者之口直截了當(dāng)?shù)乇磉_(dá)自己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而只能寓褒貶于曲折的文筆之中,通過“不可靠敘述”來表達(dá)自己對人物和事件的看法,達(dá)到深化主題的作用。
三、《紅樓夢》中的不可靠敘述及兩譯本對比
1. 敘述者的不可靠敘述及其英譯
《紅樓夢》在刻畫主要人物方面大量運用了不可靠敘述,如對賈寶玉、賈政、王夫人、薛寶釵等人物形象的塑造。賈政、王夫人、薛寶釵等代表著封建制度和封建倫理道德的維護者,盡管曹雪芹對他們持否定和批判的態(tài)度,但在敘事手法上則“明褒暗貶”,一方面達(dá)到反諷的修辭效果,另一方面也是特定歷史條件下不得已而為之的策略選擇。而賈寶玉作為封建禮教的叛逆者,是為當(dāng)時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所詬病和不容的,因此作者采用“明貶暗褒”的方式來表達(dá)對他的喜愛與認(rèn)同。譯者在翻譯時不但要像讀者那樣對敘述者的不可靠敘述進行“雙重解碼”,而且要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靈活的轉(zhuǎn)換和處理。
例1:
原文:原來那寶玉自幼生成有一種下流癡病,……及如今稍明時事,又看了些邪書僻傳,凡遠(yuǎn)親近友之家所見的那些閨英閨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 ? (曹雪芹,高鶚,1982:414)
楊譯:Now Pao-yu had always been deplorably eccentric... Thus now that he knew a little more and had read some improper books, he felt none of the fine girls he had seen in the families of relatives and friends fit to hold a candle to her… ?(1978: 434, vol.1)
霍譯:Bao-yu had from early childhood manifested a streak of morbid sensibility… Now that he had reached an age when both his experience and the reading of forbidden books had taught him something about “worldly matters”… ? ? ? ? (1977: 85, vol.2)
原文中作者對賈寶玉的評價就是一種不可靠敘述。賈寶玉靈性率真,厭惡仕途經(jīng)濟和功名利祿,敢于追求愛情,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叛逆者?!都t樓夢》的隱含作者對賈寶玉是認(rèn)同和贊賞的,但在敘事上則采用了“明貶暗褒”的策略。這里敘述者使用了“下流癡病”和“邪書僻傳”等帶有明顯貶義色彩的詞匯?!跋铝靼V病”指寶玉不屑結(jié)交為官做宰之士,卻喜歡親近女子的“怪誕”行為;而“邪書僻傳”指寶黛喜讀的《西廂記》等書,而非當(dāng)時讀書人求取功名必讀的“四書五經(jīng)”等正統(tǒng)書籍。通過上下文我們可以看出,表面上敘述者對寶玉是“貶”,而實際上隱含作者對寶玉是“褒”,對寶玉的真性情是贊賞的,對寶黛的愛情是同情的。在譯文中,兩譯本的處理都很恰當(dāng),依據(jù)敘述者的口吻采用了明顯帶有貶義的詞匯,楊譯將“下流癡病”譯為“deplorably eccentric”,霍譯為“morbid sensibility”;楊譯將“邪書僻傳”譯為“improper books”,霍譯為“forbidden books”,但讀者結(jié)合上下文不難體會敘述者的不可靠敘述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反諷效果。
例2:
原文:雖說賈政訓(xùn)子有方,治家有法…… (曹雪芹,高鶚,1982:67)
楊譯:Although Chia Cheng was known for his fine method of schooling his sons and disciplining his household… ? (1978: 65, vol.1)
霍譯:It was not that Jia Zheng was a slack disciplinarian, incapable of keeping his house in order… ? (1973:123, vol.1)
在《紅樓夢》中,賈政是封建家長制的代表和封建正統(tǒng)思想的維護者。但如同作者賦予他的名字的隱喻意義一樣,《紅樓夢》的隱含作者對這個人物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從小說中我們看到,賈政對寶玉的思想束縛和偏聽偏信、不問緣由的毒打?qū)嵲谒悴簧稀坝?xùn)子有方”,而不理家政、任由族人胡作非為也不能說是“治家有法”,可見此處對賈政的評價是敘述者的不可靠敘述。楊譯在翻譯中適時地轉(zhuǎn)換了視角,通過增加“was known for…”以他人的視角和口吻加以評判,削弱了敘述者的肯定性語氣,為讀者解讀不可靠敘述留下了空間。而霍譯使用了否定句式“It was not that…”以及“slack”、“incapable”等詞,更加強化了敘述者不容置疑的肯定語氣,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表現(xiàn)原文的不可靠敘述。
例3:
原文:王夫人固然是個寬仁慈厚的人,從來不曾打過丫頭們一下,今忽見金釧兒行此無恥之事,此乃平生最恨者,…… (曹雪芹,高鶚,1982:424)
楊譯:Lady Wang was generally speaking too good-natured and easy-going to beat the maids; but the shameless way in which Chin-chuan had behaved was the one thing she could not abide… ? ? (1978:445 , vol.1)
霍譯:Lady Wang was not naturally unkind. On the contrary, she was an exceptionally lenient mistress… But the kind of “shamelessness” of which ---- in her view ---- Golden had just been guilty was the one thing she had always most abhorred… ? ?(1977: 101, vol.2)
在《紅樓夢》中王夫人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她是榮國府的當(dāng)家女主人,賈寶玉的母親,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寶黛的愛情命運。王夫人看似“寬仁慈厚”,實則冷酷無情,小說后文她抄檢大觀園,驅(qū)逐晴雯、四兒、芳官等都是她本性的體現(xiàn)。該例中敘述者認(rèn)為王夫人本是寬厚之人,打罵丫頭是因為金釧太過無恥,教唆壞了寶玉。但讀者看到的卻恰恰相反,是寶玉主動與金釧調(diào)情說笑,而王夫人當(dāng)時在假睡,對事情的來龍去脈自然明了,卻袒護自己的兒子而歸罪于金釧,如此行事實在有失公允。敘述者雖然在為王夫人“辯解”,但《紅樓夢》的隱含作者對金釧是同情的,對王夫人是持批判態(tài)度的,因此該例明顯是不可靠敘述,通過敘述者和隱含作者在價值觀念和道德評判標(biāo)準(zhǔn)上的沖突和對立實現(xiàn)反諷的修辭效果,突出對王夫人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楊譯和霍譯對王夫人“寬仁慈厚”都采用了贊譽性的詞匯“good-natured and easy-going”和“not naturally unkind”、“exceptional lenient”,對金釧“行此無恥之事”采用了貶抑性的表達(dá)“the shameless way”和“shamelessness”,充分地傳遞了敘述者的意圖,也為讀者結(jié)合下文體會不可靠敘述留下一定的解讀空間。但霍譯將“王夫人固然是個寬仁慈厚的人”翻譯為兩個句子,先使用否定句,再加以肯定,突出和強化了原文的肯定語氣,不利于讀者解讀不可靠敘述。
此外,《紅樓夢》中對薛寶釵、襲人等人物的刻畫也都運用了不可靠敘述,由于篇幅有限,此處不做累述。
2. 人物敘述的不可靠性及其英譯
在不可靠敘述方面,敘事學(xué)界一直以來關(guān)注和研究的都是敘述者的不可靠敘述,而人物敘述的不可靠性卻始終未得到充分的重視。申丹教授(2009:75)指出:“無論在第一人稱還是在第三人稱敘述中,人物的眼光均可導(dǎo)致敘述話語的不可靠,而這種‘不可靠敘述又可對塑造人物起重要作用?!薄都t樓夢》中就存在著大量的這種不可靠敘述,由于篇幅有限,此處僅舉一例。
例4:
原文:(劉姥姥只聽見咯當(dāng)咯當(dāng)?shù)捻懧?,大有似乎打籮柜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 忽見堂屋中柱子上掛著一個匣子,底下又墜著一個秤砣般一物,卻不住的亂晃。 (曹雪芹,高鶚,1982:100)
楊譯:… Staring about her she saw a box-like object attached to one of the pillars in the room, with a weight of sorts swinging to and fro below it. ? ? (1978: 95 , vol.1)
霍譯:… Presently she caught sight of a sort of boxlike object fastened to one of the central pillars of the room, and a thing like the weight of a steelyard hanging down from it, which swung to and fro in ceaseless motion… ?(1973:158, vol.1)
該例中的敘述者借用了劉姥姥的視角來觀察“鐘”。小說中的劉姥姥是一貧窮的村嫗,第一次來到名門望族的榮國府,對于只有大戶人家才有的洋玩意“鐘”自然缺乏認(rèn)知,因此她的感知是不可靠的。而此處由于劉姥姥的眼光是在敘述層上運作,因此劉姥姥的無知和不可靠就變成了敘述話語的無知和不可靠。這就是人物的眼光導(dǎo)致的不可靠敘述?!斑@就產(chǎn)生了一種張力:不可靠敘述的敘述者是可靠的,只是其借用的人物眼光不可靠。這種張力和由此產(chǎn)生的反諷效果可生動有力地刻畫人物特定的意識和知識結(jié)構(gòu)”(申丹,2009:76)。原文中的“匣子”和“秤砣般一物”顯然是劉姥姥的眼光導(dǎo)致的對“鐘”的不可靠敘述。楊譯和霍譯都使用了“l(fā)ike”、“of sorts”、“a sort of”這類的表達(dá)方式,兩譯本分別將“匣子”譯為“a box-like object”和“a sort of boxlike object”,將“秤砣般一物”譯為“a weight of sorts”和“a thing like the weight of a steelyard”。這樣的處理是得當(dāng)?shù)模g文不確定的語氣有助于讀者體會和解讀人物敘述的不可靠性,同時譯文的用詞和表達(dá)也生動地再現(xiàn)了劉姥姥的身份和認(rèn)知水平,突出了對這一人物形象的刻畫。
四、結(jié)語
不可靠敘述是現(xiàn)代小說常用的敘事策略,也是當(dāng)今敘事學(xué)界爭論和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不可靠敘述不僅體現(xiàn)在敘述者的敘述話語中,也體現(xiàn)在人物的思想和話語中,即人物眼光導(dǎo)致的不可靠敘述。不可靠敘述具有反諷的修辭效果,有助于刻畫人物形象、強化文本張力和彰顯作品主題。但不可靠敘述晦澀隱秘、難以覺察,因此譯者要在充分解讀原文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文本的語言情境采取靈活的處理方法,盡量為讀者提供解讀線索和空間,使得譯文讀者也能夠擁有和原文讀者一樣或近似的閱讀感受。
〔參 考 文 獻(xiàn)〕
〔1〕 Hawkes, David. The Story of the Stone (Trans.) (Vol. 1/2) 〔M〕. London: Penguin Group, 1973/1977.
〔2〕 Phelan, James. Living to Tell about It 〔M〕. Ithaca: Cornell UP, 2005.
〔3〕 Yang Hsien-yi & Gladys Yang.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rans.) (Vol. 1/2 )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78.
〔4〕 曹雪芹,高鶚. 紅樓夢〔M〕. 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2.
〔5〕 馮全功. 敘事學(xué)視角下的《紅樓夢》中話語英譯對比研究〔J〕. 山東外語教學(xué),2012,(05).
〔6〕 胡國威. 論《紅樓夢》的不可靠敘述〔J〕. 廊坊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3,(10).
〔7〕 申丹. 敘事、文體與潛文本:重讀英美經(jīng)典短篇小說〔M〕. 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9.
〔8〕 申丹,王麗亞. 西方敘事學(xué):經(jīng)典與后經(jīng)典〔M〕. 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0.
〔9〕 韋恩·布斯. 小說修辭學(xué)〔M〕. 付禮軍,譯.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7.
〔責(zé)任編輯:譚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