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鳴
摘 要: 現(xiàn)代高校中,“邊緣”大學生的出現(xiàn)是當今中國大學生學習、教育生活過程中的一個突出現(xiàn)象,其大致有三個方面的表現(xiàn),成因可從心理和學校兩方面予以分析。當代持有這種心態(tài)的大學生對其大學生活、學習甚至社會產(chǎn)生不利影響。
關鍵詞: 現(xiàn)代高校 邊緣人 心理特征
一
隨著高校擴招學生人數(shù)的增多,加上“80后”、“90后”年后出生的學生崇尚個性化的思想,現(xiàn)在的高校校園里出現(xiàn)了形形色色特征的學生,“向一面旗幟看齊”已不再是大多數(shù)大學生心目中衡量自身價值的標準,他們有著看待事物的看法和主見。在這個群體中,“邊緣”學生的出現(xiàn)是當今大學生學習、教育生活過程中的一個突出現(xiàn)象,我一直擔任高校學生輔導員工作,通過和大量學生談心及平時細致的觀察發(fā)現(xiàn),這種學生大致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表現(xiàn)。
(一)沉迷網(wǎng)絡游戲難以自拔
一般大學生剛進校第一學期,只要不是功底太差的學生,則都學得不錯,期末考試也能基本通過。第二學期,一些學生開始沉迷網(wǎng)絡游戲,成績下滑得很厲害。大二時,對學校給出的警告,試讀一年是急在心里又無法控制自己,可以說是已經(jīng)“油”掉了,基本不上課,沒日沒夜泡在網(wǎng)吧里,以為一切可以靠考試前拼。大學里,特別是理工科專業(yè),靠臨陣磨槍根本不行,結(jié)果就很有可能一路亮紅燈。因為無法正常地進行重修考試,一般情況是到了大三下學期,學校要求退學。其實在退學前,學校發(fā)出過試讀警告,可是有的學生總是認為這是學校在嚇唬他們,真的是不見棺材不落淚,明明知道再不去上課就會拿不到畢業(yè)證和學位證,可就是不愿意做,又急又煩,就再次放開玩,學習成績一塌糊涂。其中也有學生受到退學這個刺激,努力自己改正缺點,一下子選了很多學分課,甚至每周六也要上課,想把英語學好,想多考點證書,如果不是學校拿出強硬的舉措,有的學生就會一直這么渾渾噩噩。據(jù)了解,能及時回頭的學生不是太多。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從小到大都是被老師、家長、社會“壓”著讀書,目標就是考試、升學。考上大學后,忽然覺得目標沒有了,學習環(huán)境非常寬松,便茫然不知所措。這好比一個一直被父母抱著的孩子,忽然有一天,父母把他往地上一放,要他自己走路,孩子當然不知道如何邁步。有的慢慢摸索,學會了走路;有的卻跌跌撞撞走了彎路。不少學生進大學時,人生觀、價值觀模糊,對于畢業(yè)后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并不清楚,人生志向嚴重缺乏。他們喜歡張揚個性,又沒有張揚的“資本”,所以很容易迷惘。沉迷網(wǎng)絡游戲便是這些迷惘學生尋找到的一種“寄托”,也可以說是一種所謂的“精神寄托”。
(二)對未來缺乏目標感
一些家長和學校老師認為導致學生不上課主要的“罪魁禍首”是網(wǎng)絡游戲。通過與學生談話,我們了解到,也不盡然。學生對學習、對自己未來沒有目標感。網(wǎng)絡游戲只是一種玩的內(nèi)容,沒有它,他們可能會玩別的東西。因為很多學生從小到大好像就沒有自己喜歡學的東西。現(xiàn)在高考的硬試教育,對所有高三學生來說,高考要考的科目就“有用”,不考的就“沒用”,只把精力放在“有用”的課上,“沒用”的課不怎么學。小學、中學上課時,從不記筆記,也不好好聽,升學考前“突擊”一段時間,總能如愿考上好學校。家長似乎更重視考試結(jié)果。大學志愿也是家長幫著填的。我們在軍訓時經(jīng)??梢月牭酱笠恍律ハ嗔奶鞎r說,早聽說大學怎么自由、寬松,現(xiàn)在進來了就得好好玩玩。高三苦讀時,很多學生都在想進了大學一定要痛痛快快地玩,找工作等到畢業(yè)時再愁。大學里混的“捷徑”很多,如可以找人代點名,可以從學長那里打聽到哪位老師考試比較“寬松”,自覺考不過就給任課老師送點禮……結(jié)果自食苦果。我?guī)Т笕袀€學生就很后悔,小時候沒形成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現(xiàn)在想認真學,卻很吃力。也想好好聽課,可一個半小時里常常走神;想好好記筆記,可就是抓不住要點,很難做到邊聽邊記。有時干脆就不來上課。即便是考進名校的學生,有些人也屬于“會考試,沒想法”。我曾與一位學生交流:“當初是想上哪個學校?現(xiàn)在為什么考上理工學院了?”“不知道,爸媽定的。”“想過將來干些什么?”“沒想過?!庇行W生退學后又重考,甚至“兩進兩出”,令人惋惜。中學教育沒有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沒有教會他們尋找人生目標,到了大學便難以融入新環(huán)境,形成了“渾噩”思想。
(三)因為“過度自由”而耽誤學業(yè)的人多
緊張的高三后,一下走進“自由”的大學,許多同學都不適應,不知道怎么約束自己。經(jīng)常一起通宵聯(lián)網(wǎng)游戲的同學,或多或少學習都受到影響。念文科的可能靠“突擊”過關比較容易,許多人“低空飛過”??墒翘厥鈱I(yè)不一樣,比如美術,平時不多練、多畫,到考試時就是畫出不來,光有點子沒有用。新生唱歌、聚會、網(wǎng)游,為自由而興奮,早把學習置于腦后。加上大學里班級結(jié)構(gòu)松散,實行學分制,大家選課不同,說不定一年讀下來相互都不太認識,管起來確實比較困難。輔導員大多很年輕,有的才剛剛學校畢業(yè),指導有限,何況一個人要兼顧上幾百名學生,確實有時也是鞭長莫及,這樣就更給了一些好玩、自控能力差的學生有機可乘。不少大學生將成績不佳、自己不想上課歸罪于“自由惹的禍”?!斑M了大學,沒人管我們,不知道該干什么?”“干嗎要搞學分制,要自己選課?學校給我們安排好不就得了?!辈糠执髮W生已習慣于在別人安排下生活和學習,即使出了問題也從來不知道從自身身上找原因。
(四)同學之間關系處理不好或不愿和別人交往而成為同學們心中的“邊緣人”
有的同學在家里一直就是父母的中心,什么要求都可以得到滿足,什么事情都是別人聽自己的,形成了不依不饒的個性。到學校后和同學難免產(chǎn)生摩擦。在同一個班,特別是在同一個寢室,這種情況更嚴重。常常為了生活上的一點瑣事就和同學爭吵,甚至大打出手。性格外向的學生會在與同學、室友不斷的摩擦中最后融入這個集體中,而性格內(nèi)向或者個別容易走極端的同學就會在這個過程中因為不愿意改變自己努力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而被淘汰、不被周圍的朋友和同學接受,在這種情況下就會邊緣化,慢慢就沒有了可以值得信賴的朋友,也沒有溝通的同學,獨自一個來去在校園中,同學們也用異樣的眼光看待這些人,無形之中一道看不見的隔閡就隔開了兩個群體,也隔開了本應該融洽相處的同齡人。還有一種學生就是因為家庭條件好,根本就不屑于跟班上的同學交往,獨來獨往漸漸成了同學們心中的“邊緣人”,更成了一般同學心目中另類的人。
二
那么,我們給予這些“邊緣”學生的自由度該怎樣把握?怎樣才能讓這些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目標?我認為可以采用以下三種辦法。
(一)高校導師制值得借鑒
教育界人士普遍認為,大學應該給學生相當?shù)淖杂啥龋绻€是像中學那樣管理學生,那么他們今后到了社會上,面對種種選擇,會更加不適應。但是,自由不等于放手不管,應采用“自由加指導”的教育方式。特別是對于大一學生,指導的分量要大些。國外高校一些做法值得借鑒。大規(guī)模、系統(tǒng)化的新生入學教育不可少,個性化指導很重要。美國斯坦福大學新生一入學,就能從校園網(wǎng)上選擇一位導師。導師每周與學生見一次面,在輕松聊天間了解情況,對學生學業(yè)、人際交往等方面進行指導。國外不少高校還設立了“低年級學生學業(yè)指導辦公室”、“學生未來發(fā)展辦公室”,由資深教師坐鎮(zhèn),對學生開展一對一輔導。前者指導學生如何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選課、如何利用好大學資源等;后者針對學生職業(yè)發(fā)展、深造方向等提出建議。文科比理科好“混”,似乎是國內(nèi)高校的一個普遍現(xiàn)象。為什么呢?文科生考試容易“臨時抱佛腳”。復旦高等教育研究所張曉鵬教授指出,國外的文科生整天忙忙碌碌,看書、查閱資料、寫報告,絲毫不比理科生“自由”。因為學校和老師給予學生必要的約束,如規(guī)定大量閱讀書目并檢查,布置論文、演講等。老師在課堂上僅僅要求學生記聽好講課、做好筆記,課后交一到兩篇論文甚至什么作業(yè)都沒有,讓學生沒有緊迫感,認為有大量的時間。學生根本不會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充實自己?,F(xiàn)在的大學生自控能力、自我約束能力都不太強,在這樣松閑的大學生活里渾渾噩噩“邊緣化”的地度過也就不足為奇了。最重要的是這樣的學生等到畢業(yè)了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大學生活存在問題。
(二)老師不能一下課就走人
不少教育專家表示,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學校要探索新方法,教師要增強責任心,而不是一下課就夾著講義走人。我和本院中文學院一位資深教授交流時發(fā)現(xiàn),他給學生上課,學生的作業(yè)本多達幾十份,但在所批改的每本作業(yè)本上,他都會寫上一句話。有的學生作業(yè)本上內(nèi)容寥寥,他便寫上:“你肯定還有更多的話要說,為什么寫這么少呢?”有的學生表現(xiàn)出對專業(yè)的濃厚興趣,他便寫:“希望你化興趣為動力。”其實每位學生都是可愛的,教師應該對他們負責。復旦大學早已在新生中推出導師值班制度,資深教授坐鎮(zhèn)辦公樓里的“值班室”,為學生解疑釋惑??稍囆邢聛響吡攘龋苌儆袑W生主動上門。后來,導師把“值班室”搬進學生宿舍樓,咨詢、交流就多了起來。不少導師表示:“學生不上門,我們就應該主動出擊?!爆F(xiàn)在大學里很多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都很遠,上課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下課就急忙離去,沒有把上課當做一次和學生交流的機會。更有甚者,學生上課睡覺,全部責任在學生。確實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但除去學生自己的原因之外,老師從來就沒有想過自己上課學生為什么會睡覺嗎?試想如果一個老師的課上得精彩,那么哪個學生會睡覺呢?可能更沒有老師認為,在課堂上有學生睡覺或是不聽課是老師的恥辱。
(三)推行老師和學生的談心制度
現(xiàn)在的大學生成熟年齡和認知能力都比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社會上和校園里的誘惑越來越多,心思越來越重,容易形成各種各樣的心理迷惑和心理疾病。必要的師生聊天和談心是很重要的,哪怕是一次非正式的談話都有可能改變學生的一生,這對心里存在困惑的學生更是起了很好的疏導作用?,F(xiàn)在高校擴招后一個班的學生很多,給老師的談話工作帶來了較大困難。每學期一對一的談話可以不局限地點、不局限形式,只是老師要有意識地了解與學生的談話內(nèi)容,了解學生最真實的想法,事后再把談話的內(nèi)容一一簡要地記錄下來,到用時有據(jù)可查。如果實在是老師不夠或者精力不足就可以實行兩頭談話制,也就是說抓住學習、思想都表現(xiàn)好的和表現(xiàn)不好或者發(fā)現(xiàn)有心理疾病或潛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這兩種學生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就可以說基本掌握班上大部分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只有了解了學生在想什么,才有可能隨時隨地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和學習指導。
總之,無論是輔導員、班主任還是專業(yè)老師,都有責任引導學生樹立人生大目標。到了大學,有的學生設立的目標僅僅是找一份好工作。老師要引導學生想長遠、看未來,使他們的人生目標更加適應社會發(fā)展。雖然前面所說退學的學生只是極少數(shù),但是還有不少學生“掙扎”在退學邊緣,還有一部分學生一直游蕩在校園生活的“邊緣”,我們應該對他們給予更多關注,如果他們都能及時得到引導和告誡,就會少走許多彎路,對他們自己和整個社會都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