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蓮
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chǔ)學科,它以古今中外典范的書面語言作品為媒介,以啟迪并發(fā)展學生智力為根本目的。在小學階段,語文是學生學習的最重要的一門課程,同時也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重要基礎(chǔ)。那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小學生在新課改的潮流中更好地學好語文?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讓學生知道語文的無窮魅力
熱愛語文的人都會感到,語文魅力無窮。語文的魅力,在于她的廣泛性:上至天文時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蕓蕓眾生,包羅世間萬象。
走進語文,人們會感受到名著文化的熏陶和溫馨的人文關(guān)懷。品味語文,絲絲入扣的問候與關(guān)懷融化了人的煩惱與憂愁,點點滴滴的積累與記憶成就了人生的飛躍。走進語文,觸摸每位學習者的歡樂與哀傷,語文獨特的視覺期待著你。一篇散文,在纏綿悱惻中體會肝腸寸斷的凄苦;一首詩歌,在含蓄凝練中讀出超脫凡世的清遠;一部小說,在潮起潮落中成就驚世駭俗的向往。吟一首短詩,博得滿堂喝彩;寫一篇美文,贏得一片青睞;問一個問題,收獲無限精彩。
二、向課堂40分鐘要質(zhì)量
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戰(zhàn)場,所以我們在課堂上一定要把握好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要精心設(shè)計和構(gòu)思,這樣才能帶領(lǐng)學生在知識的殿堂里遨游。所以我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循規(guī)蹈矩固然是好,永遠都不會出錯,如果在處理生字時,永遠都是教師在滔滔不絕地講解,學生低著頭在下面記筆記,那么這樣的課堂對于學生來說是乏味的,對于教師來說更是缺乏創(chuàng)新的。我們不如換一種方式,比如,讓學生來講解生字,講一講自己對這個生字的理解,也許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表現(xiàn)欲。又如,我們在讓低年級的學生為生字組詞時,不妨換種問法:“你能為課文中的生字找到好朋友嗎?”我想教師這種語言上的新奇和創(chuàng)造也許更能拉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語文的距離。再如,我們在處理童話單元時,可以讓學生親自去講童話,或者動手做頭飾結(jié)合小組去表演童話,那么在此過程中我們不但幫學生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教師再給予適當?shù)脑u價,又能達到提升學生集體榮譽感的良好效果。當然,在高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教師更可以利用多媒體等直觀的教學手段,來豐富自己的課堂,充分調(diào)動學生多方面的感受,幫助學生把艱澀難懂的知識變成生動形象的聲音圖像等等。這樣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更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科長久不衰的興趣。
三、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shè)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對教師最有益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只有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產(chǎn)生了興趣,才會認真地把它學好。這說明,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強大的動力。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才會有非常強烈的求知欲,才能主動學習。所以,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深切體會語文的課堂趣味,教師應善于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吸引學生。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shù),用動靜結(jié)合的畫面向?qū)W生展示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這樣可以極大地豐富課堂教學的表現(xiàn)手法和方式,使課堂教學內(nèi)容豐富多彩,生動鮮活,易于學生理解。另外,生動的畫面、悅耳的音樂使學生愿學、樂學,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繼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如在教學《搭石》一課時,可以用多媒體呈現(xiàn)人們擺搭石和協(xié)調(diào)有序過搭石、清波漾漾、人影綽綽、背老人過河的畫面。這樣不僅可以向?qū)W生直觀地展示搭石的特征,還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畫面美及鄉(xiāng)親們淳樸善良的人性美,這樣更能吸引學生,易于學生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實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提升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就是實現(xiàn)全體學生的共同參與。因此,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應當注重小組成員的合理搭配,處理好組內(nèi)優(yōu)等生與學困生的學習關(guān)系。當然,教師應當對學困生給予鼓勵,增強其信心,使其以放松的心態(tài)去融入學習小組,讓他們踴躍發(fā)言,摒棄畏懼心理。
例如,在教授《驕傲的孔雀》一文時,我就進行了分組學習,使學生集思廣益,說出自己對孔雀的做法的認識,讓他們懂得孔雀錯在哪里,應當怎樣改進,并將這些道理與學生實際進行了很好的聯(lián)系。
五、勤練筆
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寫作。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品讀文本的能力的基礎(chǔ)上,還要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是有些學生提筆就頭疼,不是沒話可說,就是沒得可寫。其實要培養(yǎng)寫作的興趣并不難,就是一定要寫真實的生活,哪怕是一個片段,一個鏡頭,一種心情,一種想法,都可以寫進作文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寫真話,寫自己的真實想法,先不要拘泥于形式和格式,只要“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即可。這樣學生在習慣性的小練筆過程中就能不斷地積累寫作的素材,更能通過與教師的不斷交流獲得更多的寫作心得和寫作經(jīng)驗,時間一長,寫作也變得輕松簡單多了,寫作的興趣也會在師生的反饋中得到不斷提升。
六、表揚與批評相結(jié)合表揚要及時
當下學生特別是小學生都處于一種“三分熱度狀態(tài)”,有時他們做了好事,教師沒有及時表揚,就有可能使他們產(chǎn)生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因此,我們應該抓住時機及時表揚,對他們的行為給予肯定,并且要趁熱打鐵,伺機鼓勵他們做更多的諸如此類的好事情,強化他們好人好事的意識。表揚要有專門性、針對性。表揚要有專門性,也就是說表揚要注意時間、地點。恰當?shù)臅r間地點,會讓學生心中的自豪感更加強烈;表揚要有針對性,就是表揚要準確,不能亂表揚,要把范圍控制在一定程度內(nèi),要讓被表揚者明白自己是因為做了哪件事而受表揚,而不是大范圍的表揚,那樣就失去了表揚的意義了。表揚還要有延時性。延時性是指被表揚者要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有被表揚時的那種自豪感,乃至延伸至以后的生活學習中。表揚的激勵作用要在整個集體中保持著相當長的時間,讓自豪感擴散到每個角落、每個時刻。當然,遇到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也要適時地批評。批評要有準確性。批評要準確,就事論事,不能因為這次犯了點錯就連之前的優(yōu)點也變了味而一起批評。批評要到位,詳細分析闡明其中利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爭取讓被批評者自己主動承認并下決心改正錯誤。批評要有激勵性,不能傷及自尊。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中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批評應該是激勵,鼓勵改正錯誤,而不是挖苦甚至變相體罰。學生還處在青少年時代,我們要讓他們有積極向上、開朗樂觀的心態(tài)。另外,教師還要注意先批評后表揚。有些學生僅僅因為犯了點小錯,或者是根本無意識地犯錯,往往會遭到教師的嚴厲批評,尤其是成績差的學生往往會遭到如此“待遇”。這種做法嚴重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久而久之他們也就習慣了,如此不但不會讓他們明白錯誤,反而會使他們走向犯更大錯誤的歧途。
以上是我在實際教學中的一點自我見解,有什么不足之處請諒解。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一直總結(jié)經(jīng)驗和教訓,以達到在思想上提升自己,增強教育教學能力。
教學是一門學無止境的藝術(shù),需要教師不斷地反思與提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師應本著“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的理念,在教學中不斷完善、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向著“更好”邁進。
(責編 張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