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蒙德·馬利克
語言混亂的挑戰(zhàn)在管理學中無處不在。
和其他任何專業(yè)都不一樣,管理這個專業(yè)以混淆、隨意、邏輯矛盾及潮流風行為標志。
這是組織有目的運作的一個主要障礙。它妨礙了人們形成對管理的共同理解和常識、干擾了溝通并導致沖突。
解決組織這一痼疾的方案雖然非常復雜,但可以快速實施并生效。我們可以建立起一個清晰、精確、沒有歧義的術語以及教育和實踐,正如在其他更復雜的科學中可以實現(xiàn)的一樣。這對于一個組織在細枝末節(jié)上的管理兼容性是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達成共識、實現(xiàn)有效溝通、減少摩擦,并在高度復雜的環(huán)境下正常運轉。
高度發(fā)達的專業(yè)都有清晰、明確、通用的定義——就像高度發(fā)達的科學一樣。清晰的術語成就了其不斷進步。
而談到“管理”的話題,情況恰恰相反。在這里,我們有的是現(xiàn)代的巴別塔語言混亂——就像是意大利的蔬菜面條湯,充滿了模糊、矛盾和不清楚的定義。這也是造成正常溝通無法實現(xiàn)、沖突凸顯的原因。
大多數(shù)管理者即使通過了公司內、外部的教育計劃,也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為他們并沒有充分了解這個問題,所以也無法進行對比。
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可以在“管理學”學科中獲得科學、專業(yè)的素質,就像在工程技術研究中、計算機科學、自然科學、法學和藥學這些他們自己的專業(yè)中一樣,畢竟,大學中已經在教授“管理學”這門學科了。
這就是他們接納了流行的混亂術語而沒有質疑它的原因——因為他們錯誤地相信這是一門既定、復雜科學的基礎。
沒有哪個技術大學畢業(yè)的工程技術人員會分不清速度與加速度的確切差異。這是顯而易見的。一個混淆租賃合同和聘任合同的律師肯定會收到辭退通知,因為他的無能將給公司帶來不合理的風險。
但是,在管理學中,這不僅是可以被容忍的,還被認為是一種創(chuàng)新——如果是從英語拙劣地翻譯過來的,更會如此。
從哪里獲得管理學“知識”?
這個問題會讓您發(fā)現(xiàn)一個惡性循環(huán):除了企業(yè)管理,幾乎沒有任何學術研究將管理學科作為一個標準而開展研究——而企業(yè)管理中也一樣充斥著同樣的困惑。在工程學、自然科學、藥學和法學中,沒有留給管理的空間,因為沒發(fā)現(xiàn)有什么必要性,也因為這些研究已經進行了足夠長的時間了。現(xiàn)在有了這樣一個情況:更多的有這些學科背景的管理者進入組織中了——通常還占據(jù)著高位——我將此視為一個巨大的進步。
作為年輕的畢業(yè)生,他們在剛進入這個實踐的世界中時不掌握任何管理知識。
對于他們面對的最初的任務,這沒什么關系。但是他們自己的工作做得越好,就能越快地得到晉升,需要處理管理工作的時機也就來得越快。而那恰恰是他們還沒有準備好的領域。這就意味著錯過了大好機遇。這種情況導致的極端情況是:使一個人成為不那么好的工程師和更差的管理者。
要為他們的初期管理任務做準備,有兩種途徑:一是參加我們的“速度研討會”,在這一學習中會介紹術語的混亂問題;另一個途徑就是完成MBA教育,這一教育可能對很多事情都有益處,但它并不包含太多管理的內容——即使包括,也厘不清管理上的那些混淆概念。
我們還會給這件討厭的事增添新的潮流。每隔一、兩年,就會出現(xiàn)一場新“運動”。比如,德語世界里對“領導”一詞錯誤使用?!爸庇X”一詞也是那些潮流中最常見的要素。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情商”概念被大量引用,并成為綜合教育計劃的一個科目。從沒人驗證過這個概念的準確性和實用價值。這一概念如“雪崩”一般,轟然而至,又倏忽而逝。就這樣,本該好好審視的問題卻沒有經過任何檢驗。那些計劃花費了數(shù)十億錢財,對思維產生了巨大的污染,對行為的影響卻近乎于零。
出版商和媒體對這種趨勢的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沒問題,這是他們的工作。但是這樣的話,固定的術語就永遠不會演化而成。事實上,隨意、矛盾、無關性占據(jù)了優(yōu)勢地位。幾乎每本書的作者都會創(chuàng)造他們自己關于管理學概念的詞匯。但多數(shù)時候,這些行為只是自暴其丑,證明他們自己缺乏管理學知識。
這導致很多頂級專家也僅擁有可憐的一點點管理技能和知識,這個量少到說起來簡直駭人聽聞。德國最大的一家汽車公司的開發(fā)總監(jiān)最近憂心忡忡地告訴我,據(jù)他的了解,最多只有一半的管理者掌握哪怕任何一種管理知識。
調整術語創(chuàng)建兼容性
即使是在最高的執(zhí)行委員會,也還會有對“戰(zhàn)略”和“組織”概念的混淆。十個董事會成員會對這些概念給出7個不同的解釋。這使得專業(yè)的公司治理很難實現(xiàn)。
盡管做一些說明已經可以幫助人們走出迷宮。但是,如果能調整幾個基礎術語,就可以促成清晰、透明、專業(yè)和可靠的溝通。從計算機科學中我們知道,兼容性是可開發(fā)出來的,辦法就是處理好接口、使操作系統(tǒng)協(xié)調——統(tǒng)一更好。在大多數(shù)公司里,幾乎從來沒有談論過管理的兼容性問題——如果還有人想到過要這樣做的話。兼容性是適當?shù)钠髽I(yè)文化最重要的先決條件之一,尤其是在高度復雜的條件下更是如此。
這里,我將向大家展示我自己在過去40年中,在著述和實際工作中是如何使用——還有一部分自創(chuàng)——最重要的術語的。在我所有的著作中,只要有可能,我都會使用圣加侖管理模型中的術語。這一模型的第一代是世界范圍內第一個完整的、面向系統(tǒng)管理的模型。它是漢斯·烏爾里希(Hans Ulrich)教授創(chuàng)建的,并由沃爾特·克雷格(Walter Krieg)確保其連續(xù)性。與此同時,我大量地擴展了模型中的術語,但視其現(xiàn)有的基礎為正確、精確的,并予以維護。
此外,對于20世紀的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的概念詞匯,我也會適時而用,這也是出于連續(xù)性的原因。至于控制論和系統(tǒng)科學術語,我堅持使用一般控制論的詞匯以及管理控制論的創(chuàng)始人斯塔福德·比爾教授(Prof. Stafford Beer)的控制理論詞匯。我進一步發(fā)展了系統(tǒng)控制論的一些術語,尤其是在我的《復雜系統(tǒng)管理戰(zhàn)略》一書中更是如此。
什么是管理?
對管理的定義有很多種可能性,同時也可以對這一重要功能創(chuàng)造一個基本的理解。這有可能是對的,也有可能是錯的,但不管怎么說,多多少少會有點誤導。
我本人的定義是:管理是一種能夠使社會組織和系統(tǒng)有效運行的社會功能。在我看來,管理是保證社會運轉的基本、引導性的力量。沒有它,社會組織不是消極怠工、就是靜止不動,再或就是土崩瓦解。
我將此視為管理最恰當、最通用的定義。我們當然也可以用其他詞匯來說明這些功能,但是,本質的東西是不變的。
但是,這不會改變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現(xiàn)代社會及其組織越來越復雜,如果未能有效運行,它就不可能生存下去。您將會看到,這將導致良好、正確的管理,因為這是組織運轉的唯一出路。
功能是什么?
功能是一個組織實現(xiàn)與其目標相應的性能的能力——原則上是在所有可能的現(xiàn)實條件下,尤其是在高度復雜的情況下以及“21世紀大變革”所帶來的那些困難的挑戰(zhàn)下,都能實現(xiàn)目標的能力。
我的方法原則是定義事物的理想狀態(tài),只有這樣,在實踐中才有妥協(xié)的必要。人不該從一開始就“實用主義”地做事。這可能導致接受錯誤的妥協(xié)。這一方法原則是眾所周知的,如,在工程學中,它導向了所需要的進步。理想的實用主義將被加在另一個點上。
許多人,尤其是有社會科學教育背景的人力資源經理,不喜歡“功能”一詞。因為它讓他們覺得過于機械化和感情冷漠。其實,事實恰恰相反。功能是系統(tǒng)研究和控制論的核心詞匯,包含于“控制”一詞之中。我很喜歡將“功能”一詞按上述的解釋來應用和理解。話雖如此,“功能”一詞有如此巨大的優(yōu)勢,我就忍受它某些語義上的副作用了。
管理是一項關于效力的專業(yè)——效力文化
我早就倡導將管理學作為一個專業(yè)來理解了,因為在很大程度上,它是可教可學的。這樣理解問題就使得管理學不再是個神秘的領域,也打破了人們的固有思維:管理者或是領導者一定是天生的。當然,天生的領導也可能有,我并不否認這一點,確實有些人與生俱來有管理天賦。但是,這種天賦永遠都不足以應對我們大量組織的所有的、各個層次的管理任務。
如何更好地將管理作為一個專業(yè)來理解呢?我的結論是:將它作為效力、成就、應用和執(zhí)行的專業(yè)來理解。這與專業(yè)精神是一致的。這也是我建議在企業(yè)文化中培養(yǎng)效力和專業(yè)主義價值觀的原因。我還要更進一步——人應該在效力和能力中培養(yǎng)出快樂。這可能是使社會和職業(yè)生活統(tǒng)一并防止透支的最佳工具了。
我眼中的管理,以及我所大力將其發(fā)展的方向就是“成功的邏輯與藝術”——對迪特里希 · 杜諾(Dietrich D
良好、有效的管理:從理念到實踐
“理想”的系統(tǒng)原則尤其讓我想要明白一個問題:是否有良好、正確的管理(RGM)存在?它可能是什么樣的?像其他許多事情一樣,管理可能太好、太壞,或正確、錯誤,或專業(yè)、業(yè)余。結論并不容易找到,因為它深埋在誤解和畸變的廢物堆里。就連這個問題本身都在時代的大潮下顯得荒唐可笑。但是,我的回答是一聲響亮的“是的”。解決方法可以在我的著述中找到,并且,由于有我的“效力模型”,這也很容易學到。這也是人們常用“馬利克管理”來代替“RG管理”的原因——對此,我當然沒有任何反對意見。
如果組織要運轉,就必須用正確良好的方法來管理。如果人們想要有效率,也必須用正確良好的方法來管理自己及他人?!罢_”通往效力,而“良好”導向效率。標準的“正確良好”定義了組織正確的功能,同時,也定義了管理者的專業(yè)性,以及管理者職業(yè)實踐的專業(yè)性(“藝術精巧”)。
正確良好的標準也必然定義了管理者的責任和道德,因為這些也是屬于職業(yè)的一部分。這就是醫(yī)生、律師、飛行員從事他們職業(yè)的方法,通常也是每一職業(yè)的原則。為什么管理者就要不一樣呢?
因此,我的管理模型中的全部元素,包括工具和方法,都是按照“正確”和“良好”的標準來選擇、來開發(fā)的。
“Fuhrung”(德語“管理”)、Management(英語“管理”)與領導(Leadership)
多年以來,德語中對這三個術語的錯誤使用是造成巨大混淆和誤導的源泉。我堅持要正確地理解領導,決不妥協(xié),因為現(xiàn)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必要。這也是領導不得被歸為神秘領域以及教唆極權行為的原因。英語中“管理”一詞唯一正確的德文翻譯應該是“Führung”。這也是德語“Führung”再翻譯為“管理”而不是“領導”的原因。只有在極少數(shù)特殊語境下,德語“Führung”才可以被譯為“領導”。但是近來,尤其是近十幾年來,這種翻譯錯誤越來越頻繁的發(fā)生。在此之前,“領導”一詞在德語中基本不怎么用。這也是近來“領導項目”如野火般蔓延的原因,但是它的內容和以前一樣——還是管理的混淆概念。我們改變的只是個標簽,僅此而已。雖然這個話題本身并未產生任何增益,但它確實產生了使“管理”和“領導”兩個詞都系統(tǒng)性貶值的作用——在“領導轉型”的新趨勢下,尤其如此。它既沒有考慮領會真正的領導的含義,也沒有考慮過關于領導的說明。
在英語國家,領導一詞并不常用;而在英語國家以外,這一詞倒是比較常用,尤其在德語區(qū)更是如此。在盎格魯-撒克遜地區(qū),很少有哪個高層管理者會被稱為“領導”;人們通常稱他為“執(zhí)行官”或“主管”。在英語中,導游也不會被叫作“旅游領導”。
在組織中,德語中用到“Führer”一詞還是很謹慎的——這也是對的。人們還是習慣用指向性不太明顯的“Führungskraft”一詞 (這個詞是“Führer”的變體,意思是“管理者”),因為它不像“Führer”那樣包括那么多內涵——盡管它是“Führer”這個詞的直接譯文,意思是無法逃脫困境。
管理可以有多種含意
我會在三種不同的含義下使用“管理”一詞,這三種含義要么有明確區(qū)別,要么基于上下文而有差別。它們是:功能意義上、機構意義上和個人意義上的管理。
功能意義上的管理。如上所述,管理首先是一種功能,是任何類型的組織中都必須具有的功能,有了它,組織才能按目標運轉。這就是所謂的功能維度上的管理。它既不與個人相聯(lián),也與組織要素無關。但是,它確實是由人的特定行為來表現(xiàn),并產生效果的。
機構意義上的管理。其次,我是將“管理”一詞作為一個機構合法的、或是組織化定義的機構來使用的。例如,這包含了上市公司的管理委員會、有限責任公司的管理、一個國家的政府、一所大學的教區(qū)長等等。這是機構維度的管理。它還包括廣義的管理,如管理團隊、領導小組或是合作伙伴會議這些內容。機構獨立于人,但必須通過人的駕馭以實現(xiàn)功能。
任務、責任以及職責、權利和義務以及機構債務都受控于規(guī)則。這包括法律、法令、條款、章程以及契約。
個人意義上的管理。第三,“管理”意味著前述管理機構中的那些人。這是人的維度的管理?!案邔庸芾怼币辉~或多或少指的是人的維度上的管理,它的意思指的是上市公司管理委員會中的人,也可以指廣義的領導班子。
管理組織-管理人員
管理是通過應用來實現(xiàn)其目的的。因此,有將組織作為一個整體的管理,也有對人的管理,不論是對單個兒的人或是對一組人的管理。因此,另一個困境消失了。一個實用的管理概念必要包含二者。它必須包括組織功能的必要元素,因為這就包含了在其中工作的所有人員。因為我們不是一方面應對人員、另一方面應對組織,而是同時要應對組織中的人和涵蓋了人的組織。一旦有人人為地分裂開了整體,關聯(lián)性就消失了——對任何人都一樣。這正是發(fā)生在大部分通常的管理概念上的事實——它們變得越來越沒有關聯(lián)性了。
機構、組織、公司,以及組織的其他類型
管理常常被狹隘地用于商業(yè)企業(yè)。這也是其他組織類型(如診所)的管理者認為管理與他們無關的原因。這是個嚴重的誤解,因為它阻礙了這些機構走向功能性組織的道路。
每個組織都要運轉——因此必須被管理。這里包括醫(yī)院、市議會、大學、中學、協(xié)會以及辛迪加、交響樂團等等。
對于有目的的社會系統(tǒng)的最通常術語就是稱它們?yōu)椤皺C構”和“組織”了。因此,“正確和良好的”管理必須要應用于所有類型的組織,也要應用于各種文化當中。它必須是普遍有效的。發(fā)展這樣一種管理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管理要與其應用的領域保持一致,按組織類型來選擇適用條款是明智、也是必須的。這就是說,我們在教育系統(tǒng)內要使用“校規(guī)”,而不是使用商業(yè)部門使用的“公司政策”,而在診所中要使用“醫(yī)院規(guī)定”。
高層管理
高層管理因此代表了三件事,那就是功能、機構和人員——但是這一次,顯然指的是組織的首腦。高層管理當然與一般管理不同。
一般管理
一般管理是一個通用概念,指的是一個組織可以概括出來的并且獨立于其類型、規(guī)模、業(yè)務領域以及法律形式的設計、控制、發(fā)展功能。一般管理包含了整個組織以及其內在的各個互連部分。
與一般管理相對應的是特殊管理。這一名詞還不太常用,但它表述得非常恰當。例如,一些典型的傳統(tǒng)組織的運作就屬于特殊管理,如生產、營銷、財務、人力資源管理。但是,它們無法推廣應用到所有類型的組織當中去,因為每種類型的機構都要執(zhí)行不同的任務;因此,如果直接將其應用到商業(yè)企業(yè),有可能造成更大的麻煩。
例如,醫(yī)院不生產任何產品,而是有完全不同的功能,相對應的,企業(yè)也不負責治療病人。
此外,一般管理與高層管理也不一樣。高層管理是一個組織中最高層級的一般管理和特殊管理的集合。另一方面,一般管理對于復雜機構各個層級都是必須的,在這類機構中,同樣的普遍性任務和功能也都需要執(zhí)行,且在其業(yè)務部門和子公司同樣如此。
企業(yè)管理、部門管理與職能管理
企業(yè)管理是指將組織作為一個整體來管理。
部門管理指的是對組織中的部分進行管理,多數(shù)情況下指的是對某一作業(yè)領域進行管理,或者反過來說,是對公司中的公司進行管理,或者至少是如此來做。
職能管理也指的是對組織中的部分進行管理,多數(shù)情況下是對某一職能進行管理,如營銷或人力資源等等。
各個層級都既需要一般管理也需要特殊管理,也就是說既需要通才又需要專才。
治理
治理在根本上與正確理解的高層管理的含義相同。治理應該是對一個組織最高機構所賦功能的最佳描述術語——如果它沒有被股東價值主義嚴重扭曲的話。它是最佳術語,還因為它包含了“控制論”一詞的含義。希臘語中“kybérnetes”一詞與舵手是一個含義,到拉丁語,用“gubernator”來表達同樣的含義,從拉丁語又轉換成了英語中的管理者、政府和治理這些詞匯?!妒ソ洝じ缌侄嗲皶?2章28節(jié)中,使徒保羅用kybérnesis來表達“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