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風
摘 要: 文章通過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實驗現(xiàn)狀的分析,探討了如何在實驗中引入?yún)⑴c式教學模式,并從課前設計、課上實施和課后完善三個方面討論了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措施。
關鍵詞: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 實驗現(xiàn)狀 參與式教學模式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各高校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所涉及內(nèi)容是當代大學生必須掌握的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操作技巧。作為該課程重要組成部分的實驗教學,一般由教師在課堂上先分步講解、演示各操作步驟,然后學生上機實踐。因為該課程的一些教學內(nèi)容學生在入學前不同程度地學過,所以往往會出現(xiàn)一部分學生在教師講解、演示操作步驟時認為所學內(nèi)容過于簡單而不屑一顧,但在實際操作時又問題較多。因此,面對這種情況,讓學生真正參與教學,就能顯著提高教學有效性。
一、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實驗的現(xiàn)狀
1.實驗內(nèi)容單一淺顯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實驗依附理論課程,按理論教學時間進度進行開設,實驗內(nèi)容主要以驗證型實驗為主,深度和廣度有所限制,只是把理論課程上所講的操作、方法、技巧零散地羅列出來進行驗證,其實驗過程單調(diào)、零散、不系統(tǒng),缺乏實際應用針對性,實驗大部分仍停留在鞏固、消化、理解理論教學的水平上。學生很難將這些內(nèi)容有機地結合進行綜合運用,實驗教學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久而久之必然導致學生逐步失去應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將失去上實驗課的興趣,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利。
2.實驗內(nèi)容缺乏趣味性
目前我校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內(nèi)容較先進,從原來的Windows XP、Office2003升級到Win7、Office2010,網(wǎng)頁制作采用Dreamweaver CS5等,內(nèi)容較先進,但實驗內(nèi)容還是沿用之前版本的形式,針對新版本的拓展內(nèi)容較為欠缺,實驗內(nèi)容缺乏趣味性,難以吸引學生,導致學生積極性低。
3.實驗形式主要以個人實驗為主
由于實驗內(nèi)容主要是驗證型實驗,實驗規(guī)模較小,實驗形式主要以個人實驗為主,學生只是被動的操作,難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分組協(xié)作意識。
二、參與式教學模式
參與式教學法是以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行為特征及發(fā)展規(guī)律為依據(jù),以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為前提,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學生的發(fā)展需要,使學生在情感、思維、行動等方面積極、主動、愉悅地參與學習過程,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主動參與和主動發(fā)展機會的一種教學法。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學是一種師生雙向互動的實踐活動,教學過程不是教師單向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不僅是一個認識的過程,而且是一個師生相互交流與合作、相互啟發(fā)與提高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僅局限于教師的講授,以課堂面授為中心,而且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度,讓學生有機會在學習過程中思考、體驗與建構,更把同學之間的交流與影響、集體學習與研討作為必要的補充。建立在參與式教學基礎上的學生自主學習并不是孤立無助的自學,而是老師指導下的有主動有主見的學習,置身于濃厚的學習氛圍之中,提高對學科的學習興趣;建立在參與式教學基礎上的教師教學,是一個不斷反饋、不斷修正、不斷提高的過程。
三、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實施
參與式教學模式在很多課程的教學中實施過,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因為不同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和性質(zhì)各不相同,針對參與式教學模式所采取的具體措施會有不同的側重,所以,應根據(jù)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結合各自課程的特點,提出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筆者將圍繞課堂教學活動,從課前設計、課上實施和課后完善三個方面探討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措施。
1.課前設計
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教師必須在課前認真鉆研、恰當選題和精心設計。并不是所有的內(nèi)容都適合參與式教學,因此課前要認真準備,恰當選題并精心設計是參與式教學模式的首要任務。
由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由一個個相對獨立的知識模塊組成,因此應當選擇那些適宜學生以項目組為單位組織的知識模塊,從而以分工協(xié)作的方式參與知識模塊內(nèi)容的設計與應用,既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又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主體,而不是被動接受。
筆者將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根據(jù)其內(nèi)容特點,選擇四部分內(nèi)容進行以團隊協(xié)作方式進行的參與式教學,這四部分內(nèi)容分別是:Word文字處理綜合應用、Excel電子表格綜合應用、PowerPoint幻燈片制作軟件綜合應用和網(wǎng)頁設計綜合應用。每一部分都有相應的參與式教學方案的設計(方案包括組織形式、任務和評價等)。
2.課上實施
課堂教學是整個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是體現(xiàn)學生對教學的參與程度、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合作狀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設計了完整的參與式教學方案后就是課上實施,學生根據(jù)事先分好的團隊(每一個團隊4至5人)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教師采用基于問題的任務解決方案設計,將一個個較為宏觀的問題拋給學生,學生扮演類似實際工作中項目組的某個成員的角色,通過團隊合作分解任務、解決問題、培訓(要培訓其他學生,將自己設計的問題解決方案培訓教會其他同學)、演講。如:Word文字處理綜合應用部分可以讓學生設計一個板報,教師只給出一個主題引導(如笑話集錦、花卉展覽、旅游地介紹等),格式要求也比較宏觀(如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圖文并茂等);學生則要根據(jù)教師要求進行具體設計,設計包括格式設計、內(nèi)容設計,這些設計要形成文檔,所要提交的要有格式設計文檔(包含哪些格式)、內(nèi)容設計說明文檔(所完成的內(nèi)容主題)和最終設計的板報。因為教師的要求較宏觀,所以每組學生設計的內(nèi)容沒有重復,只有主動參與進來才能完成最終的設計。
參與式教學方案的設計賦予學生更多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出發(fā)點到目的地的路不是教師領著手走過,而是學生探索著到達,這期間教師僅僅是起到引導和糾偏的作用。
3.課后完善
盡管教師已經(jīng)大幅度地減少了課堂講授,已將大部分時間交由學生自主設計,但畢竟課堂教學的課時數(shù)有限,如上所述的一個板報設計還是無法在課上完成,所以學生可以利用課后時間自主完成,然后通過郵件發(fā)給教師。教師對收到的綜合實驗予以評價,根據(jù)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判別,將不符合要求,或者設計過于簡單的實驗發(fā)回讓學生重新完善。有時一組學生的這樣的一個綜合實驗要反復三四回才能達到不錯的效果,而在這種反復的過程中教學相長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完善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逐漸領會教師的意圖,學會自我設計,而越往后的綜合實驗學生完成得越出色,往復修改的次數(shù)越少,學生竟有我們意想不到的分解任務、設計內(nèi)容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這種學生主動參與式的師生互動教學模式不僅會使教師產(chǎn)生更多的教學感悟和體會,而且會改變傳統(tǒng)的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總而言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實驗的參與式教學模式構建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對自己的角色進行準確定位。如此構建而成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實驗參與式教學模式,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從根本上被調(diào)動起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簡毅文,陳超,畢月虹,尚春鴿.“參與式”教學模式初探[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2009-7.
[2]胡緒英,何明瑞.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課程的設計[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5.
[3]周栩.關于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課程的思考[J].時代教育,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