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瑾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和訓練提高他們的朗讀技巧,有利于發(fā)展其語言,促進其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受到審美教育。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把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呢?我把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分成三個階段:初讀通讀、理解內涵、感知品味。下面我根據(jù)小學語文教學的體會及積累的經驗,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朗讀訓練淺談幾點看法。
一、通讀課文,了解大意
教師在教授新課前,一般先對課文題目進行分析,或者介紹本文作者、時代背景等,有時還播放錄音,提出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以提高學生學習新課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讀課文,使學生有初步的感知,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一般情況下,教師會在通讀課文前事先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通讀,有利于幫助學生讀懂課文。如教學《三峽之秋》一課時,可以提出以下幾個問題: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內容?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時候的景色?通過通讀,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描寫的景致,為分析、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基礎。
二、嘗試朗讀,理解課文
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注意講解和朗讀、老師讀和學生讀、讀句和讀段要有機結合,注意指導學生研究朗讀規(guī)律,并強調基本要求:“不錯讀,不添字,不丟字;不喊讀,不唱讀,不重復?!睂Ω吣昙墝W生,要求他們在朗讀過程中,不應當看一個字讀一個字,而應當看一句話,通過瞬時記憶讀一句話,做到“眼到、心到、口到”。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對文字的運用、內容的描述、感情的表達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后,要求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訓練。
三、示范朗讀,注重語感
小學生的知識面較窄,特別農村地區(qū)的學生,由于地方方言和客觀條件的影響,想把課文朗讀好是有困難的。但是小學生有很強的語言模仿能力,因此只要教師在教學中多進行朗讀示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做好范讀和指導,學生的進步會非常快。教師在范讀和指導學生朗讀時,應把握課文的體裁和背景、語句特點,重視朗讀的感情色彩,注意朗讀語句時哪些字應該重讀,哪些應該輕讀,哪里該停頓,哪里該延長,準確把握文章情感,運用抑揚頓挫的語調,把不同文章讀出不同韻味。
四、反復誦讀,深入咀嚼
對于文質兼美的文章,教師應要求學生反復朗讀,把作者的情感完整地讀出來,深入咀嚼文章的韻味。小學語文教材選用的很多文章多是辭藻優(yōu)美、內容豐富的,應讓學生反復閱讀教材,在讀中體會、在讀中領悟、在讀中升華。如《唯一的聽眾》一課的教學,文中的環(huán)境描寫“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表現(xiàn)出作者當時內心的欣喜與激動;對老婦人語言的描寫“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就在每天早晨?”,表現(xiàn)了老人語言之美、 心靈之美;對老人神態(tài)動作的描寫“老人靠在木椅上,微笑著,手指悄悄打著節(jié)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這些句子不僅文辭優(yōu)美,而且蘊含著深刻的含義,從側面反映出老婦人美好的心靈。因此,讀這些句子時,要通過反復朗讀,深刻體會句子蘊含的內在含義的同時,感受語言文字之美,受到美的感染與熏陶。
五、角色朗讀,加深印象
有些課文的朗讀應指導學生在把握人物性格特點的基礎上,進行分角色朗讀或者有感情朗讀,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深入感悟文本內涵。如《田忌賽馬》一課中,有一段田忌輸了第一次比賽后與孫臏的對話,雖是寥寥幾句,含義卻相當豐富:孫臏一句“大王的馬比你快不了多少”為下文調換出場順序埋下了伏筆;簡單一句“你就照我的主意辦吧”更顯示出孫臏已是深思熟慮、胸有成竹了,田忌的不理解和沒信心反襯出孫臏的足智多謀。在學生把握以上內涵的基礎上,再組織其借助提示語,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表現(xiàn)出兩人不同的性格特點,從而更好地把握文本內涵,加深對人物形象的了解。
六、感情朗讀,品味佳句
在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課文之后,為了使其更深刻地領悟中心,學習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方法,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重點句、段,尤其佳句要細細品讀與欣賞。教師可以提出:這句話應該怎樣讀?為什么這樣讀?反復試讀、體會感情,這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審美的主要途徑。我們的母語很優(yōu)美,原因在于漢語是聲調語言,有抑揚頓挫的變化,有特殊的聲韻規(guī)律。小學課本上選取了許多語言優(yōu)美、意境深遠的散文和古詩詞,都是漢語的精華所在,教師要注重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朗讀這些文章詩詞,讓學生細細品味其中內涵韻味,陶冶情操,提升語文素養(yǎng)。
總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堅持不懈地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朗讀很好地為語文教學服務。會朗讀才能把文章的內涵生動表現(xiàn)出來,這樣的語文課堂才更有活力,才更有利于學生成長進步。
本文是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學科內涵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研究》(課題號GS[2014]GHB0119)主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