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近幾年國際油價的大起大落,頻繁波動,加之我國石油領域價格改革的推進,國際油價波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成為關注焦點。本文從通貨膨脹、總產出、國際收支三個方面細致分析了國際油價沖擊的影響,并從調控生產行為、完善石油儲備體系建設、保證出口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三個角度給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國際油價 通貨膨脹 石油儲備 出口可持續(xù)
一、引言
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到要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推進石油領域價格改革,逐步放開競爭性環(huán)節(jié)價格。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全部交給市場,政府將不進行不當干預。國內石油價格與國際油價息息相關,國際油價的波動造成的沖擊直接影響著中國經濟,因此全社會的視線轉移到了國際油價上,近幾年國際油價劇烈的波動讓人毛骨悚然,國內學者開始關注其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不利影響。
圖1為1988年1月到2014年4月美國WTI原油現(xiàn)貨離岸價與歐洲Brent原油現(xiàn)貨離岸價的走勢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具有階段性,且有加劇趨勢,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08年的6月到09年2月達到最大波動幅度為70.8%。雖然引起國際油價波動的因素根據(jù)所處階段的不同而各有不同,分為供需因素、投機因素、偶然因素、地緣政治因素等,但是國際油價波動對我國經濟運行的影響是直接而深遠的,并且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其影響程度逐漸加大。國際油價的波動到底會怎樣影響我國的經濟運行呢?
二、國際油價波動影響中國經濟
(一)通貨膨脹方面
國際油價的波動對國內經濟的影響體現(xiàn)在通貨膨脹上。當國際原油價格上升時,國內原油價格和國內油氣產品價格基本同比上升,但時間相對滯后。一方面,國內原油價格的上升使得國內有機化工類產品價格上升,塑膠、橡膠、化纖等工業(yè)中間品價格上升,以塑料、橡膠、化纖等為原料的加工企業(yè)產品價格會上升,如生產加工、農業(yè)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等,因此會直接導致消費品價格指數(shù)升高;另一方面,國內油氣產品價格的上升使得原材料購進價格上升,由此會引致交通運輸業(yè)價格、用油工業(yè)品價格、居民燃氣價格等的上升,由此也推高消費品價格指數(shù),加劇通貨膨脹。
針對國內情況,政府會對成品油價進行適當干預,加之我國大型石油企業(yè)均為國企,政府的補貼可以彌補國際油價上漲導致的虧損,國際油價的沖擊效果也許不是那么很明顯。但是,國際油價的持續(xù)上漲所帶動糧食等其他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不容忽視,這往往導致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二)社會總產出方面
國際油價的波動引起的供給沖擊和需求沖擊直接影響到社會總產出的規(guī)模。
總供給方面,國際油價的波動通過作用于生產環(huán)節(jié)的原材料、工資等的變動導致總供給曲線的移動。當國際原油價格上升時,國內原油和油氣產品價格上升,導致石油投入減少,石油供給產生逆向沖擊,供給沖擊導致產能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的下降,短期內產出降低,收入下降而失業(yè)率上升,收入的下降又導致消費支出減少,作用于長期的社會產出下降。從工資的角度看,石油價格上升導致的原材料和勞動投入的減少,使得均衡工資的下降。Hamilton(1988)[1]提到油價沖擊是勞動力資源重新配置的誘發(fā)因素之一。油價下跌,石油生產部門對勞動和資本需求會隨之降低,而石油需求部門的需求會增加,反之亦然。短期內資本的流動性相對偏低,而勞動力因為其招聘、培訓等轉移成本比較高而流動性也偏低,由此會造成失業(yè)率的上升和資源利用率降低??傊?,石油價格的上漲同時也會導致真實工資的降低。
總需求方面,包括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兩個方面內容。Hamilton(2005)[2]認為,石油價格沖擊通過兩個方面影響宏觀經濟,一是居民消費,二是企業(yè)投資。真實工資的下降使得消費者減少了對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外的消費需求,而油價的波動增加了價格的不確定性,理性的消費者處于觀望階段而不去消費。同時油價沖擊也會影響消費支出的結構。例如,油價上漲,家庭或許會取消購車計劃。最后,油價的持續(xù)波動會對消費者心理產生影響,甚至會抑制消費欲望。從企業(yè)投資需求角度來看,原材料購進價格、用油工業(yè)品價格、交通運輸業(yè)價格、以塑料等為原料的加工企業(yè)產品價格的上漲均會推高生產成本,直接導致企業(yè)利潤率降低,廠商的投資需求降低。生產成本和生活成本的提高也會導致實際余額的下降,居民的投資水平隨之下降,長期社會產出水平下降。
(三)國際收支方面
我國是石油進口大國,但是因為我國的石油定價機制與其他國家并不相同,國內油價調整會存在一定的時滯,國際油價波動對我國進出口的影響因此而區(qū)別于其他國家。
進口方面,首先,國際油價上漲導致購買力從石油進口國到石油出口國的轉移,國內的消費需求下降,進口減少,需求的下降需要更低的價格水平達到新的均衡,但是由于價格黏性的存在,會使得產出的進一步下降。其次,國際油價上升導致我國的支出增加,乘數(shù)的作用會使得產出水平成倍降低。
出口方面,首先,定價機制的不同使得國際油價上漲,國內油價短期內保持不變,原材料價格等出口商的成本均保持不變,我國出口商的產品在國際上競爭力增強,出口增多。國際油價的波動與我國出口在短期內是同方向的變動。其次,我國出口商品中低端商品占比很大,產品附加值低,國際油價的波動對這些出口企業(yè)影響不大,因為提高出口商品價格對這些企業(yè)造成的不利影響要遠遠大于油價上漲帶來的虧損。最后,國際油價上升會使得石油出口國的收入提高,收入的提高增強了購買力,可以購買更多中國出口的商品,造成出口需求升高,我國出口額增加。
三、相關的應對之策
(一)調控生產行為控制通貨膨脹
通過本文的分析,國際油價的波動帶來的通貨膨脹屬于成本推動型通脹,國際油價波動通過影響生產成本的傳導影響物價水平。頻繁地使用貨幣政策工具雖然短期內可以緩解通脹壓力,但并不是長久之計,而且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國政府控制通貨膨脹應從生產領域入手,通過調控實體經濟的生產行為來采取措施。第一,可考慮建立完善的價格調整機制,建立完備、統(tǒng)一的價格調節(jié)規(guī)則,而不是采取相機抉擇的方式。當國際油價波動時,根據(jù)波動程度,綜合考慮外生變量的沖擊,建立模型計算出價格調整的幅度。第二,建立有效的預警與評估系統(tǒng)。要充分考慮物價指數(shù)存在的滯后效應,建立預警與評估系統(tǒng),作出正確的預判,充分發(fā)揮物價調控政策的作用,完成“穩(wěn)物價、抑通脹”的長期目標。第三,加快技術改進,降低石油這一單一能源的依存度,開發(fā)新的能源,努力實現(xiàn)產業(yè)轉型。
(二)完善石油儲備體系建設,增強安全保障
一個國家的儲備體系是國家安全保障的基礎,是重中之重。第一,建立石油儲備體系,可以緩沖國際油價波動的沖擊,穩(wěn)定供求關系,調整均衡價格。當國際油價走高時,因為石油儲備體系的存在,可以延長國內調整油價的時滯,適度的干預供給,做到油價調整的幅度可控,保障國內產出水平,穩(wěn)定經濟增長。第二,石油儲備體系的存在是我國能源安全的根本保障。針對我國國情,應考慮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需求設定不同的石油儲備計劃,并把石油儲備問題視作國家戰(zhàn)略,以應對戰(zhàn)爭、自然災害等突發(fā)事件。
(三)保證出口可持續(xù)發(fā)展,平衡國際收支
本文分析得出國際油價的沖擊對出口是正向傳導,因此我國應該在提高進口、降低貿易順差的同時,做到出口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第一,政策導向方面促進進口的政策扶持,保證出口商的利潤空間,在油價上漲時候,穩(wěn)定價格水平,做到出口量的穩(wěn)定增長。第二,優(yōu)化出口商品結構,鼓勵高附值的商品出口,逐步提高出口商品在國際的競爭力。另外,需大力加強對石油出口國的出口力度。第三,制定嚴格的法規(guī)杜絕、遏制在國際油價波動時的囤積、出口套利等投機行為。
參考文獻
[1]Hamilton J.D.Aneoclassical model of unemployment and the business cycl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8.
[2]Hamilton J.D.Oil and the macro-economy[A]. 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Economics,2nd ed.[C].London:Palgrave MacMillan Ltd.,2005.
作者簡介:曹駿飛(1990-),男,漢族,北京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金融和石油經濟。
基金項目: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科技創(chuàng)新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