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清華 張日松
【摘 要】目的:探討冰凍血小板與新鮮血小板的臨床輸注效果。方法:68例血小板減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礙患者輸注機采血小板,隨機分為兩組,43例輸注新鮮血小板,25例輸注冰凍血小板,觀察輸注后1h和24h外周血血小板計數及出血止血情況。結果:輸注新鮮血小板組與輸注冰凍血小板組在止血效果方面無明顯差異,但在提高外周血血小板計數方面,新鮮血小板組明顯優(yōu)于冰凍血小板組。結論:提倡新鮮血小板輸注,冰凍血小板僅在緊急情況下作為替補供應臨床。
【關鍵詞】新鮮血小板;冰凍血小板;臨床應用;效果比較
【中圖分類號】R_735.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2163-02
血小板輸注是臨床救治出血性疾病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急診及手術患者對血小板輸血的需求量增大,使得機采血小板難以滿足臨床需要。在緊急情況下,只得先輸注冰凍血小板?,F對2013年2月—10月輸注本站供應的機采新鮮血小板與冰凍血小板的部分患者進行了調查分析,現將兩者的臨床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1臨床病例選擇 以血液疾病及腫瘤性疾病伴血小板明顯減少者為主,其中各類型白血病 、再生障礙性貧血 、骨髓 異常增生 綜合征 、 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放化療后的患者及 腦瘤 術中患者等68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輸注新鮮血小板43例,輸注新鮮冰凍血小板25例。
1.2 血小板采集 血小板采用美國血液技術公司中國分公司生產的MCS+血細胞分離機及REF995E血小板耗材制作,獻血者均來自本市志愿無償獻血者,獻血條件均符合衛(wèi)生部《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經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合格、外周血血小板計數≥150×109/L、血細胞比容≥0.36者為供者。按照說明書安裝管路、設置程序,4~7個循環(huán)(循環(huán)血量1800~3000ml),每袋采集容量約250ml,血小板計數≥2.5×1011/L。采集出的新鮮血小板于(22±2)℃振蕩保存,有效期5天;新鮮血小板在無菌條件下,加入5%二甲基亞砜(DMSO),速凍后迅速置于-80℃以下冰箱保存即為冰凍血小板,有效期1年。
1.3 方法
1.3.1 治療方法 血小板輸注前患者做ABO血型及Rh血型鑒定,同型輸注。冰凍血小板使用時先在37℃水浴中融化,然后經輸血器過濾,在患者可耐受的情況下快速輸注,每次輸注一個治療劑量,并于輸注前及輸注后1h、24h分別檢測受血者外周血血小板計數,同時觀察出血情況。
1.3.2 評價標準 根據血小板計數有無增高和輸注后臨床出血癥狀改善情況將療效分為3種:輸注后24h血小板計數上升明顯,無新的出血傾向為顯效;輸注后24h血小板計數上升,臨床癥狀減輕,病情控制為有效;輸注后24h血小板計數不上升或下降臨床癥狀不減或加劇者為無效。
3 討論
本組研究表明,在止血效果方面,冰凍血小板與新鮮血小板無明顯差異,但在提高外周血血小板數量方面,新鮮血小板明顯優(yōu)于冰凍血小板,究其原因可能是冰凍血小板在制備過程中造成保存損傷,在凍融過程中也可能由于纖維蛋白的析出而影響其質量,加之DMSO本身具有的副作用,故不宜常規(guī)使用。近幾年來,國內相繼有冰凍血小板臨床應用的報道,其有效率為85.1%~99.77%[1]。目前國外報道,冰凍血小板技術多用于自體血小板的儲備,在患者需要時解凍輸注,這樣既可減少同種異體免疫反應,又可降低傳播血源性疾病的危險,獲得了滿意的效果。
機采血小板輸入患者體內后,通過血液循環(huán)迅速向出血部位集聚,以達到止血功能。血小板計數越低,出血越嚴重的患者,輸入血小板消耗越快,臨床止血效果相對較好,但血小板計數不一定明顯升高。新鮮血小板以其濃度高、質量好而被病人及臨床醫(yī)生廣泛認可。但新鮮血小板的輸注也受到一定因素的限制,如需要提前預約,制備時間長,保存時間短,難以及時滿足臨床需求。而冰凍血小板輸注前準備時間明顯縮短,可隨需隨取,極大地方便了臨床應用,為各科大出血患者搶救爭取寶貴的時間。目前本站加大新鮮血小板的預約采集力度,增加庫存量,努力提高臨床新鮮血小板的使用率,冰凍血小板作為替補,僅在緊急情況下供應臨床。
參考文獻
[1] 陸典瑞.血小板低溫保存技術的應用.廣州醫(yī)藥,2003,34: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