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朋鋼
摘 要:情感交流與開發(fā)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突破口,也是促進語文教育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感;問題;前進方向
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語文教學所承擔的責任不僅僅是語言工具的傳遞,更是人文性最大化的延伸。語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練兵場”,語文教學的責任之一就是要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讓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通曉人情的冷暖,豐富學生的精神內(nèi)涵。
一、課程特點和情感教育的關系
語文教學的特點是包羅萬象、豐富多彩,畢竟學習的對象即文本都來自于生活,甚至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都可以找到生活中的原型或者例子,這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比擬的。語文學習都是以生活現(xiàn)實為素材,緊扣生活的主題,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是教會學生怎樣做人、怎樣生活甚至怎樣為人處世。
語文課堂也是靈活而多變的,因為對于生活的理解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感受,并沒有唯一的答案,所以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可以暢所欲言。如:筆者在教學蒲松齡的《狼》時,本來狼是狡猾、可憎的,學習這篇課文也是讓學生明白對待像狼一樣貪婪狡詐的惡人時要機智、勇敢且不能心存幻想。但筆者又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站在狼的角度想,你會想到什么?學生們議論紛紛,有學生提出狼之所以如此也是其生存的需要,有學生說狼狡猾何嘗又不是聰明的體現(xiàn)呢?也有人提出難道我們不應該學習狼鍥而不舍的精神嗎?如此,不僅傳授了知識,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更讓學生學會了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
還有一種情況是大多數(shù)語文老師都存在的,尤其是班主任語文老師:語文課容易變成班會課!因為課本中有著太多與現(xiàn)實環(huán)境重合的事例和道理,每當講完一篇課文,語文老師總是忍不住把這些道理有所延伸地傳授給每個學生。比如,我在教學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這一課時,面對作者求學時的艱辛與勤奮,我就想到坐在這教室里的孩子,盡管有著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但卻身在福中不知福,相當多的人都不知進取,根本不及作者之萬一。
二、現(xiàn)實教學中的問題
盡管情感教育是語文學科教學固有的特點,但是,總的教學卻不盡如人意,長期以來的傳統(tǒng)教育更多的是給學生灌輸一種應試模式,只為追求高分,除此以外的事情卻不在教師的考慮范圍之內(nèi),所以,我們看見更多的是語文教學中枯燥的課堂、生硬的模式、死板的教案、無趣的教學,原本豐富多彩、靈動歡快的語文教學變得生機不在。這不僅僅是我本身在自己時日尚淺的教學中的體會,也是在觀察、學習語文教學中的所得;同樣,但凡是大家名家,他的語文教學必然是生動活潑,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給學生帶來情感上的享受,為課堂帶來難以名狀的樂趣。
所以,情感教育的失敗其實就是語文教育的失敗,也是整個教育體制的缺憾;學生獲得高分并沒有實質(zhì)的意義,只能說明他對知識理解了或者是背熟了,但若不明白做人的道理以及生活的原則,即便掌握再多的知識,也不能學以致用,甚至會危害社會。甚至過多地強調(diào)分數(shù)和考試,而忽略語文當中的情感拓展,對于孩子創(chuàng)新能力的開發(fā)也會產(chǎn)生致命的影響,畢竟語文課堂上最容易調(diào)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只要開口,只要有任何的思想和想法,在語文課上講出來都是無傷大雅的。
但現(xiàn)實中的問題仍然是沉重的,有多少的語文老師教授給學生的都是“標準答案”,有多少語文課堂都是抄、寫、練、背,有多少作文都是千篇一律且有了固定的模板,有多少學生認為語文是無聊的“休息時間”……
三、前進的方向
問題的存在就是為了要去解決它,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就是傳遞知識的同時更要傳遞給學生足夠的情感和道理,學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發(fā)揮,勢必會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至于成績則不言而喻了。所以,筆者根據(jù)自己的實踐和陋見,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好語文學習中的情感教育:
1.課堂上
基礎的知識當然不能省略,而除此之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則可相應地穿插情感教育在里面,并達到活躍課堂的目的:
(1)課堂導入要生動有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往往一個成功的故事能夠引起學生本堂課甚至是本學科的興趣,而且越是貼近生活的導入越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這也是情感滲透的第一步;有些老師甚至從導入開始就把課堂交給了學生,正是因為成功的情感導入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和強烈的興趣。
(2)課堂內(nèi)容要充實有序
我們當然不能苛求課堂教學做到十全十美,但學生的注意力能否集中,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于老師的講課水平,而只要我們能讓學生有感同身受的感覺,這節(jié)課就算是成功了。所以語文教學一定要充實而富有感召力,不能講大而空的理論,否則學生會感到厭煩和疏懶;課堂的流程要有序,就要做到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情感的滲透也必須是由淺及深,尤其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接受能力比較弱,一開始就能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情感思路走,這樣課堂就會比較順利,學生也會樂意接受教師的引導,也能吸收情感上的指揮。
(3)課堂總結(jié)要升華提煉
一節(jié)語文課40分鐘的確是很緊張,所以,很多老師就覺得課堂
或者書本上的內(nèi)容只要講完了,總結(jié)拓展或者課堂延伸之類的就不講了,留給學生自己理解。這其實是錯誤的觀點,就比如是燒到90度的熱水,馬上就要燒開了,但此時我們卻熄了火,那么這水便不再升溫了。一堂課即便是所有的環(huán)節(jié)都很完美,若最后的拓展延伸不能將課堂的情感教育進行到底的話,那無疑就是虎頭蛇尾;
此時的學生也需要情感方面的提升,如此,他們才能加深對課本的理解,對于情感的把握才能透徹。
2.課外
現(xiàn)代的中學生閱讀量之少讓人悲嘆,而且與日新月異的時代變化和信息爆炸的年代已經(jīng)脫了鉤,這在很大程度上與語文教學的思路是分不開的。一個會閱讀的孩子必然對于字詞、語言欣賞、文章的結(jié)構(gòu)等領會較深。怎樣去引導孩子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這是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
在課外閱讀的教學和引導上,并不是意味著課內(nèi)和課外是分開來進行的。比如,語文教學中已經(jīng)要求了學生應該閱讀的名著內(nèi)容,在課后都有相關知識的說明,一個學期大概是兩三部名著。而且應該在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中給學生更高的要求,在適當?shù)姆秶蜁r間內(nèi),應該要求學生多讀一些跟課文有關的文集和名著,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消化課本的知識,也增長了孩子的見識,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對語文興趣的培養(yǎng)也會提高不少。
四、余音繞梁
語文教學任重而道遠,情感教育的培養(yǎng)也非一朝一夕之功,
正所謂“教無定法”,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特色。但追根溯源,我們應該把情感教育的培養(yǎng)放在教學的日程表上,我們應該自覺承擔起學生前進道路上領航人的責任,我們更應該以情感教育來推動自己的教育教學,也為自己的進步加入不竭的推進器,達到我們“教學相長”的最佳效果。
(作者單位 東莞市光明中學)
?誗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