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胡王 霞
(1 廣東省遂溪縣婦幼保健院,廣東 遂溪 524300;2 廣東省遂溪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東 遂溪 524300)
某鎮(zhèn)2001年霍亂疫情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報告
陳 胡1王 霞2
(1 廣東省遂溪縣婦幼保健院,廣東 遂溪 524300;2 廣東省遂溪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東 遂溪 524300)
目的總結分析遂溪縣黃略鎮(zhèn)2001年霍亂疫情流行病學特征,進一步探討以霍亂為主的腸道傳染病防控的有效措施和方法。方法應用現場流行病學方法進行調查;糞便標本采集、霍亂弧菌培養(yǎng)檢測及外環(huán)境、密切接觸者樣本采集檢測。結果流行病學調查:進食海產品的病例占發(fā)患者數的85.19%。采集密切接觸者檢材173份,檢出霍亂弧菌陽性16份(9.25%),外環(huán)境取材送檢185份,均未檢出霍亂弧菌。經采取對患者積極救治、密切接觸者隔離觀察、預防服藥、家庭消毒、健康教育等措施后,疫情迅速控制。結論對發(fā)現的可疑或確診病例進行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對密切接觸者嚴格采取隔離觀察、預防服藥、家庭消毒、健康教育等措施是控制霍亂疫情非常必要而有效的。
霍亂疫情;調查;分析
2001年5月20日遂溪縣人民醫(yī)院報告了黃略鎮(zhèn)2001年首例霍亂病例,主要表現為無痛性腹瀉、米泔水樣大便,采集糞便標本送遂溪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檢測,檢測結果為0139群霍亂弧菌。隨后腹瀉病例報告不斷增加,截止2001年9月27日黃略鎮(zhèn)共發(fā)生了81例霍亂病例,對當地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造成嚴重的影響。為進一步查清以霍亂為主的腸道傳染病的原因,明確其傳染來源、途徑及探討其防控的有效措施和方法,現將2001年黃略鎮(zhèn)霍亂疫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如下。
1.1 對象:對象為2001年遂溪縣黃略鎮(zhèn)霍亂病例81例。
1.2 方法:采用急性腹瀉病例流行病學調查逐人現場調查參照王隴德《現場流行病學理論與實踐》[1]、糞便標本采集、霍亂弧菌培養(yǎng)檢測參照衛(wèi)生部《霍亂防治手冊》(第五版)[2],外環(huán)境及密切接觸者樣本采集檢測參照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國霍亂監(jiān)測方案(試行)》[3]。
2.1 基本情況:黃略鎮(zhèn)地處廣東省遂溪縣東北部,東臨湛江港,北鄰遂溪縣城,西至東坡荔園度假村,南接湛江市郊,距遂溪縣城7公里,距湛江市區(qū)4公里,總面積為149平方公里,下轄21個村委會,151條自然村,總人口9.4萬多人,其中農業(yè)人口近9萬人。位于東經110°15',北緯21°23',屬臺地平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北部的烏蛇嶺為境內最高點,海拔135米。雷州青年運河橫貫南北,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共有耕地面積8萬多畝,近海灘涂2.8萬畝。西部是赤土,東南部有少量淀海鹽漬土,其余均為少質土和黃粘土。自備井水是農村居民的主要飲水方式,農村廁所主要為三級化糞池。
2.2 疫情概況:2001年5月20日遂溪縣人民醫(yī)院報告了黃略鎮(zhèn)2001年首例霍亂病例,主要表現為無痛性腹瀉、米泔水樣大便,采集糞便標本送遂溪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檢測,檢測結果為0139群霍亂弧菌。隨后腹瀉病例報告不斷增加,截止2001年9月27日黃略鎮(zhèn)共發(fā)生了81例霍亂病例,檢測結果由0139群轉向以稻葉型為主,其中0139群1例、稻葉型80例。臨床表現:患者均具有較典型的霍亂臨床表現,主要是腹瀉、黃稀水樣便或米泔水樣便、噴射性嘔吐,一般為先瀉后吐,無發(fā)熱、腹痛、里急后重和膿血便。具體見表1。
2.3 三間分布
①發(fā)病時間:首例發(fā)病時間是5月18日,最后1例為9月25日。各月份發(fā)病數分別是5月1例、6月37例、7月14例、8月24例、9月5例,6~8月為發(fā)病高峰期。②發(fā)病地區(qū):疫情分布在19個村委會和1個機關單位,占所轄21個村委會的90.48%。其中禮部12例、文車9例、許屋7例、九東7例、殷屋6例、南亭4例、塘口4例、新村4例、支屋4例、北合3例、高碧3例、深溝3例、冷水3例、坑尾2例、平石2例、塘圍2例、顏村2例、黃愛1例、茅村1例、交管站1例、圩1例。③人群分布:81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48例;學生7例,農民70例,商業(yè)1例,無業(yè)人員1例,散居兒童1例,其他1例。年齡最小7歲,最大84歲,主要集中在30-79歲年齡組,共63例,占總數的77.78%。
2.4 流行病學調查
①暴露因素調查:對所有病例的可疑食物進食情況進行調查分析,進食海產品69例、非海產品10例、未加熱食物2例,進食海產品的病例占發(fā)病人數的85.19%。②生活習慣及飲水方式:黃略臨海村委會有6個,群眾多以海產品為主要餐肴。自備井水是農村居民的主要飲水方式。③密切接觸者和外環(huán)境調查:采集密切接觸者檢材173份,檢出霍亂弧菌陽性16份(9.25%),經積極干預均未發(fā)生二代病例。外環(huán)境取材送檢185份,均未檢出霍亂弧菌。
表1 遂溪縣黃略鎮(zhèn)霍亂確診病例臨床表現
3.1 疫情性質:黃略鎮(zhèn)在1993年曾發(fā)生過霍亂疫情暴發(fā),至2001年的8年間無霍亂病例報告。2001年黃略鎮(zhèn)的霍亂疫情屬地區(qū)性暴發(fā)。
3.2 疫情特點:本次疫情81例確診病例中,0139群1例,稻葉型80例,疫情具有突發(fā)性、散發(fā)性特點,病源難以查找。王愛民[4]報道對散發(fā)性霍亂之監(jiān)測工作應加以重視,應增加淡水產品類的檢驗監(jiān)測,以便全面及時掌握疫情,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
3.3 依據沿海地區(qū)霍亂近50年來的流行,大部分是以海產品作為主要傳染媒體之特點[5]。本研究流行病學調查對所有病例的可疑食物進食情況進行調查分析,進食海產品的病例占發(fā)患者數的85.19%,與上述說法基本一致。
3.4 綜合防控措施對霍亂為主的腸道傳染病的流行控制是有效的,腸道傳染病是經糞口傳播的傳染病,傳染源主要是患者和帶菌者。主要是通過污染水、食物引起暴發(fā)流行,經手或日常生活接觸一般引起散發(fā)。改善農村地區(qū)的衛(wèi)生狀況和生活習慣[6],加強“三管一滅一宣傳”工作,把住病從口入關。對發(fā)現的可疑或確診病例進行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對密切接觸者嚴格采取隔離觀察、預防服藥、家庭消毒、健康教育等措施是控制霍亂疫情的非常必要而有效的。
[1] 王隴德.現場流行病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4.
[2] 衛(wèi)生部疾病控制司.霍亂防治手冊[S].5版.1999:10-21.
[3]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國霍亂監(jiān)測方案(試行)[S].2005-08-22.
[4] 王愛民.湛江口岸霍亂疫源監(jiān)測[J].旅行醫(yī)學科學,2000,6(1): 35-36.
[5] 鄧耀先.南亞地區(qū)0139菌霍亂疫情及防治意見[J].中國醫(yī)藥衛(wèi)生學術文庫,l997,2(1):625.
[6] 曾亞雄,謝建民,邱仁祖,等.2005年衡陽市霍亂疫情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7,14(4):1083-1084.
R181.8
B
1671-8194(2014)17-03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