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摘要:鋼琴學習中的“習得性無助”現(xiàn)象值得鋼琴教師注意,盡早識別這種“習得性無助”并在教學中采取相應的對策,讓學生的鋼琴學習由消極轉為積極,進入良性循環(huán)。本文分析兩個學生的在鋼琴學習中的“習得性無助”真實案例,并對學生的具體問題采取相應的教學對策,消除“習得性無助”以建立良好的鋼琴學習狀態(tài)。
關鍵詞:鋼琴教學 “習得性無助” 案例分析 對策
“當經(jīng)歷過不可控事件后,有機體認為它們對于未來的事物將會失去控制時,它們的動機、情緒以及學習可能會出現(xiàn)失調的狀況。這一現(xiàn)象被稱為習得性無助。”①
鋼琴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進度是教師要考慮的首要問題,超越學生能承受的程度和功利性的學習進度有可能造成學生的負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碰到不能超越的障礙,總是無法成功就會形成無助感。若是鋼琴老師并沒有發(fā)現(xiàn)這種狀況,繼續(xù)以此種方式持續(xù)教學,或伴以批評和指責,則會造成學生鋼琴學習主動性減弱,自筆者效能感降低,情緒沮喪,甚至抗拒鋼琴學習或挫學,造成學生鋼琴學習上的“習得性無助”。
鋼琴學習中的“習得性無助”現(xiàn)象值得鋼琴教師注意,盡早的識別這種“習得性無助”并在教學中采取相應的對策,讓學生的鋼琴學習由消極轉為積極,進入良性循環(huán)。本文分析兩個學生的在鋼琴學習中的“習得性無助”真實案例,并對學生的具體問題采取相應的教學對策,消除“習得性無助”以建立良好的鋼琴學習狀態(tài)。
案例1:學生A需要參加高考,為了準備高考的曲目進行學習。在經(jīng)過了幾個月的教學后,學生A開始堅決地拒絕鋼琴,表現(xiàn)為厭學和對抗。要求的曲目中有巴赫《十二平均律》中第二首賦格,教師在教學中直接要求學生進行雙手演奏,而學生A認為雙手根本配合不起來,情緒沮喪,但教師并沒有調整學習方法也沒有關注學生的情緒,而是堅持要求雙手演奏,甚至怪罪其不認真進行批評教育。學生之后被拜托到筆者手上上課,了解情況后發(fā)現(xiàn)學生A已經(jīng)在鋼琴學習上形成了“習得性無助”現(xiàn)象。學生在持續(xù)的無法完成賦格的演奏和言語上的批評指責后對鋼琴學習失去信心,情緒沮喪,抗拒練琴。
教學對策:首先,在心理上給予支持,幫助學生客觀分析目前演奏學習情況及心態(tài)形成的原因。賦格的學習首先高于目前她擁有的視奏水平,多復調本身在直接視奏中具有較大的難度。在這種較大難度的情況下無法完成直接視奏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
其次,給予學生技術方法上的支持。在無法達到直接演奏的情況下,應調整學生的練習方式,分解動作較低難度系數(shù)。(1)分解聲部。每個聲部先分離出來,單獨練習。要求學生邊彈邊唱,熟悉每一聲部的主題樂句。(2)分析結構??v向結構:三個聲部分別在哪里。兩個和三個聲部如何重疊。橫向結構:賦格由三部分組成,呈式部,發(fā)展部和再現(xiàn)部。賦格的呈式部就是由主題在每個聲部呈式一遍組成?!俺适静坎捎孟壬虾笙碌捻樞?,并有兩個節(jié)拍清楚、頗有生氣的對題和一段由首部動機(右手)與第一對題的倒影(左手)構成的小尾聲?!雹诎l(fā)展部是由主題的變形發(fā)展,分析清楚每個部分是主題的倒影,分裂等形式能幫助學生分清發(fā)展部的結構。再現(xiàn)部是由主題再現(xiàn)組成。(3)與教師合作分解演奏。復調的教學需利用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分解演奏,這一環(huán)節(jié)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不同聲部交替及重疊的音響和規(guī)律。也是單手練習與雙手練習之間過度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先將三個聲部完全分解,教師演奏其中一個聲部,學生演奏另一聲部。學生在演奏一個聲部時,教師同時演奏的音響最初可能會影響到學生這一聲部的順利演奏,但這正是學生適應多聲部音響的重要過程,在這種合作中,多聲思維正在教師的幫助中慢慢建立。(4)合手練習漸進原則。多聲部演奏可以先從兩個聲部一起演奏開始,慢慢的增加到三個或四個聲部。把復調進行縱向分解,然后以漸進增加的方式疊加練習,符合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
經(jīng)過心理疏導和技術支持,學生順利的完成復調的學習,主動性增強,興趣大增,并且從最開始討厭抗拒復調到最終喜歡上復調??梢?,鋼琴教學中的“習得性無助”現(xiàn)象由不得當?shù)慕虒W流程引起,只能由相應的心理疏導及技術支持糾正。
案例2:學生B小學開始學習鋼琴,剛開始處于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曾經(jīng)在省級鋼琴比賽上獲獎,熱愛鋼琴演奏。后來教師加快了學習的進度,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可是學生B卻失去了熱情,慢慢開始拒絕彈琴,拒絕優(yōu)秀。初一轉到筆者這里學習鋼琴時,剛開始幾周,完全無法連續(xù)演奏。彈奏哈農的第一條都是彈幾個音就開始停下來甩手、搓手,然后又繼續(xù),演奏幾個音后又重復前面的動作。演奏樂曲也是一樣,斷斷續(xù)續(xù),不停地重復停下來甩手,搓手的動作,好像無法連續(xù)演奏是手不夠靈活,不夠熱的緣故。作為鋼琴教師,筆者第一反應就是認為這個學生回去根本沒有練琴,上課在敷衍老師。一個月后筆者嚴厲批評了他,覺得這個無法連續(xù)演奏的狀況就是因為沒有認真練習。結果發(fā)現(xiàn),這種斷斷續(xù)續(xù)的狀況仍然沒有改變。調查他練琴的情況發(fā)現(xiàn),這位學生已經(jīng)被鋼琴演奏上的“習慣性無助”所困擾。一個從小學習鋼琴曾經(jīng)喜愛演奏的學生不可能在認真練習后還無法連續(xù)演奏任何鋼琴曲片斷。經(jīng)過了解,之前的鋼琴老師在教學中有較多的負面言語,學習進度設置過快等造成了目前的狀況。學生鋼琴演奏時表現(xiàn)出極度緊張、缺乏自信、興趣減弱,他演奏時總是停下來往回看,總以為自己彈錯了。
教學對策:在認識到學生B已經(jīng)在鋼琴學生上形成了“習得性無助”現(xiàn)象后,筆者開始對其進行心理疏導。首先,建議他放松思想,不要總是擔心彈奏出錯,避免一點小錯誤就馬上中斷演奏,鼓勵其完整演奏。筆者在教學中也會盡量的不干擾整體演奏,出現(xiàn)錯誤時不馬上打斷指出,而是等完成演奏后再指出。他之前演奏無法連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也跟過渡追求完美有關,極端到?jīng)]出錯也強迫自己停下檢測。因此,打破這種心理上的極端完美主義以及強迫現(xiàn)象是心理疏導的關鍵。
其次,肌體上的放松也需要同時進行。由于學生B已經(jīng)在演奏狀態(tài)上展現(xiàn)出比較頑固的習慣性緊張,改變起來也比較困難。他總是聳肩,演奏時,肩部屬于緊張狀態(tài),口頭提醒效果欠佳。針對這種比較頑固的緊張癥狀,筆者選擇了運用外力來幫助他。他的這種肌肉緊張讓肩部肌肉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自然放松不了。筆者開始在他演奏的時候,用手指按摩肩部。就像平時的保健按摩一樣,用指力推開他那長期習慣性繃緊的肌肉。當筆者用手指用力推開他收緊的肌肉時,他聳起的肩膀終于往下沉了。下沉的肩膀也一樣可以演奏,而且會演奏得更好。每次剛開始就會用這種方式,讓他感受演奏時放松的狀態(tài)。也提醒他在家練琴時時常找找這種放松的感覺??梢宰约河檬职匆幌录绨颍部梢砸议L幫忙。一個月下來,他已經(jīng)可以慢慢的不用聳肩演奏了,雖然還有很多其他的技術問題需要調整,但這個頑固的肌肉緊張得到緩解之后,已經(jīng)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
經(jīng)過心理和肌體上的放松訓練,學生B已經(jīng)慢慢能夠較好地完整演奏,對鋼琴學習的自信及興趣也得到恢復,學習能力增強。
可見,鋼琴教學中的“習得性無助”只要用心關注,一般不難發(fā)現(xiàn)。當教師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無助現(xiàn)象,就應當采取相應的教學對策——心理疏導、技術支持等。鋼琴教師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起到關鍵的作用,只有適時幫助學生避免“習得性無助”才能建立起良性的學習狀態(tài),完善鋼琴教學。
注釋:
① [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史蒂文邁爾,馬丁塞利格曼:《習得性無助》,戴俊毅譯,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0。
②林華:《我愛巴赫-巴赫鋼琴彈奏導讀》,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