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約稿
孔子與官書制度(上)——孔子對書籍傳播的歷史貢獻 ………………………………………………… 劉光裕(1.1-12)
孔子與官書制度(下)——孔子對書籍傳播的歷史貢獻 ………………………………………………… 劉光裕(2.1-11)
“歐戰(zhàn)”與中國的現(xiàn)代性……………………………………………………………………………………… 丘為君(3.1 -6)
“文學濟南”:百年濟南文學的空間現(xiàn)代性審美建構(gòu) ……………………………………………………… 張麗軍(4.1 -7)
當代中國協(xié)商民主的政治價值和制度化建構(gòu) …………………………………………………………… 包心鑒(5.1-14)
大學教育基金投資管理研究 ……………………………………………………………………… 孫國茂,陳國文(6.1-15)
協(xié)同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研究
高校發(fā)展必須依靠創(chuàng)新驅(qū)動 ……………………………………………………………………………… 郭建磊(1.13-17)
大眾化高等教育環(huán)境下育人職能分擔的探索與思考 …………………………………………………… 張碩秋(1.18-22)
高水平行業(yè)大學產(chǎn)學研協(xié)同創(chuàng)新網(wǎng)絡(luò)特征與聯(lián)結(jié)機制研究 …………………………………………… 王幫俊(1.23-29)
歷史學研究
楚簡《詩論》作者再審視——附論《毛詩序》的作者問題………………………………………………… 王紅霞(1.30-37)
出土文獻與古書反思——從上博簡《中弓》之刑政思想說起 … ………………………………………… 秦 飛(1.38-41)
論明遺民姜埰及其《自著年譜》 … ……………………………………………………………… 吳 航,張 文(3.33-37)
政權(quán)變遷下的梁末北遷士人羈旅心態(tài)淺析 ……………………………………………………………… 洪衛(wèi)中(3.38-42)
辛棄疾、黨懷英決蓍分手原因探析………………………………………………………………………… 聶立申(3.43-47)
兩宋東南地區(qū)漕運直達法比較研究 ……………………………………………………………………… 張 勇(4.18-22)
清代夫妻沖突述論 … ……………………………………………………………………………… 程 方,馬曉雪(4.23-30)
媒介與權(quán)力:詹姆斯一世時期的印刷媒介管制…………………………………………………………… 陳金鋒(4.31-35)
李提摩太:山東丁戊奇災中的最大贏家——以李提摩太在山東傳教策略的轉(zhuǎn)變?yōu)槔?… ……………… 李玉寶(5.43-47)
秧歌與政治動員——以20世紀三四十年代華北根據(jù)地為中心 ……………………………… 崔一楠,李群山(5.48-52)
略論秦代社會保障體系的構(gòu)建…………………………………………………………………… 張 弘,呂成震(6.31-35)
庚子勤王前后康有為致邱菽園信札 ……………………………………………………………………… 張人鳳(6.36-41)
規(guī)范·培訓·認同:民國時期店員的職業(yè)建構(gòu)探究……………………………………………………… 巴 杰(6.42-46)
文學語言學研究
復興大潮與雅俗合流——明代中后期文言小說散論 …………………………………………………… 王恒展(1.42-47)
論簡·奧斯丁小說《勸導》的現(xiàn)代意識…………………………………………………………………… 葛麗娟(1.48-52)
關(guān)于宮廷戲曲研究的思考 ………………………………………………………………………………… 黃 卉(2.22-26)
美華文學研究綜述 ………………………………………………………………………………………… 陳學芬(2.27-32)
可控與非可控——現(xiàn)代漢語方式狀語的語義類研究 …………………………………………………… 王麗彩(2.33-37)
論趙寶剛“話題電視劇”的性別構(gòu)建……………………………………………………………………… 劉傳霞(3.16-20)
懷柔文化政策影響下的清初詞風嬗變——以朱彝尊、陳維崧為中心 … ………………………………… 李明軍(3.21-27)
第二語言習得社會認知視角研究 ………………………………………………………………………… 梁愛民(3.28-32)
麥田中的身體:電影《白鹿原》的美學實踐和革命意象…………………………………………………… 高秀川(4.8-12)
稱謂語使用的語境動因——以《紅樓夢》中平兒的語言為例 ………………………………… 程 偉,陳 琛(4.13-17)
雅正通奇:李衍柱先生和他的五卷文集《林濤海韻叢話》 ……………………………………………… 王一川(5.15-17)
論中國當代舊體詩詞的復興 ……………………………………………………………………………… 楊守森(5.18-21)
英語動詞化語法隱喻的認知研究 … ……………………………………………………………… 邵新光,孫巖梅(5.22-25)
詩學話語中的“熟悉化”發(fā)微——以“練字”為中心的考察 … …………………………………………… 袁 勁(6.16-20)
論莫言小說創(chuàng)作中“土”的意義——讀小說《生死疲勞》………………………………………………… 許丙泉(6.21-25)
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漢譯………………………………………………………………………… 侯長林(6.26-30)
政治學法學研究
戰(zhàn)爭形態(tài)演變與中國國家戰(zhàn)略安全 ……………………………………………………………………… 李興斌(1.53-61)
社會主義協(xié)商民主制度產(chǎn)生與發(fā)展的歷史考察 ………………………………………………………… 邢樂成(1.62-65)
美國司法實踐中的歷史解釋 …………………………………………………………… 楊 健,楊再揚,吳 煦(1.66-70)
國際體系和平變遷的動力 ………………………………………………………………………………… 王海騰(3.58-62)
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shè)的思考 ……………………………………………………………………… 樊 釘(3.63-67)
論我國非刑事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限制與保障 ……………………………………………………… 楊士林(4.36-43)
我國偵查人員出庭作證價值分析 … ……………………………………………………………… 袁曙光,張 靜(4.44-48)
哲學研究
網(wǎng)絡(luò)輿論的民意屬性及其訴求三維度——網(wǎng)絡(luò)輿論民意屬性的政治倫理審視 … …………… 王常柱,高曉宇(1.71-75)
全日制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倫理困境及其超越 ……………………………………………………… 蔣馨嵐(1.76-79)
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及其方法論意義——基于馬克斯·韋伯的理性二分法 … ……………… 王彩云,鄭 超(2.48-53)
一段濃縮機實質(zhì)上起到水力分級作用,應該盡可能多地將大于0.045 mm粒級沉淀下來,并保證底流中小于0.045 mm粒級產(chǎn)率小于40%,為沉降過濾式離心脫水機創(chuàng)造必要的工藝條件。該設(shè)備的入料、底流、溢流的粒度組成見表2,以此計算出各粒級在底流中的分配率,并繪制出分配曲線(見圖2),該廠的一段濃縮機工藝指標見表3。
論柏拉圖“理想國”的政治哲學…………………………………………………………………………… 侯典芹(2.54-58)
現(xiàn)代性的文化本質(zhì) ………………………………………………………………………………………… 陳 瑩(2.59-63)
政治道德與功利內(nèi)容的統(tǒng)一——柏克的道德觀及其現(xiàn)實啟示 ………………………………………… 段微曉(2.64-68)
經(jīng)濟學管理學研究
組織視角的價值觀擴展:概念、模型與模擬 … ………………………………… 杜培林,張 麗,杜英欣,徐 偉(1.80-86)
團隊學習對企業(yè)軟實力的影響機制探究 ……………………………………………… 王文祥,韓靜軒,高文河(1.87-90)
縣級學生資助中心的政府規(guī)制缺陷及其完善 ………………………………………… 丁立波,張沂紅,李幫義(2.69-72)
“實體一站式政府”與“網(wǎng)絡(luò)一站式政府”研究綜述 ………………………… 唐 權(quán),楊立華,梁家春,麥艷航(2.73-77)
省會城市群經(jīng)濟圈建設(shè)與濟南工業(yè)發(fā)展 ………………………………………………………………… 馬黎明(3.68-73)
金融廣度:指標選擇與政策建議 ………………………………………………………………… 安強身,呂安民(3.74-79)
農(nóng)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礙與制度重構(gòu)——基于新型城鎮(zhèn)化的場域分析 ……………………………… 王守智(4.69-74)
企業(yè)競爭新方式:網(wǎng)絡(luò)競爭——企業(yè)網(wǎng)絡(luò)理論的綜述 … ……………………………… 南星恒,楊 靜,曲培烊(4.75-79)
技術(shù)變革視角的產(chǎn)業(yè)部門分類——Pavitt產(chǎn)業(yè)部門分類法評述及啟示 ……………………… 李志強,劉經(jīng)東(4.80-84)
區(qū)域美食旅游的設(shè)計開發(fā)與評價——以濟南市為例 … ………………………………………… 蔣 婷,朱海濤(4.85-90)
P2P網(wǎng)絡(luò)信貸平臺監(jiān)管研究 ……………………………………………………………………………… 陳 晨(5.72-76)
創(chuàng)新型中小企業(yè)信用擔保體系研究 …………………………………………………… 杭州市檢察學會課題組(5.77-80)
關(guān)于地方特色新型城鎮(zhèn)化道路的調(diào)研與思考——以山東省為例 … …………………………… 張莉莉,景麗萍(5.81-85)
非公經(jīng)濟組織科技工作者職稱評定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 ……………………………… 姜文華,朱孔來,張艷芳(5.86-90)
房地產(chǎn)投資與經(jīng)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安同信,張 婉(6.78-82)
破解文化產(chǎn)品出口“點消費”難題略論…………………………………………………………………… 王曉華(6.83-87)
軟實力研究
歐美智庫眼中的中國軟實力 ……………………………………………………………………………… 王小海(2.12-16)
軟實力視域中的“美麗”概念分析——基于“信息復雜全息人”視角 … ………………………………… 張李良(2.17-21)
試論我國農(nóng)村中小企業(yè)規(guī)范文化軟資源開發(fā) …………………………………………………………… 劉玉來(2.87-90)
科學技術(shù)視閾下的文化軟實力 …………………………………………………………………………… 郭繼文(4.49-54)
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及模型構(gòu)建研究 ……………………………………………… 馬 黎,柳興國,劉中文(4.55-59)
出版與文化
近十年(2002—2012)日本出版業(yè)研究綜述——基于對CSSCI的分析 ……………………… 田建平,郝 冉(2.38-42)
葉嘉瑩的中國身份認同 …………………………………………………………………………………… 張春華(2.43-47)
近代來華傳教士對《三國演義》的譯介——以《中國叢報》為例 … ……………………………… 劉麗霞,劉同賽(3.7-10)
言說他者還是言說自我——從波伏瓦在中國譯介中的一場論爭談起 ………………………………… 成紅舞(3.11-15)
《史記》民俗研究綜述……………………………………………………………………………………… 董德英(3.48-52)
曹操詩文中的飲食文化 …………………………………………………………………………………… 張?zhí)m花(3.53-57)
教育學心理學研究
辨識我國教育改革的制度困境——基于要素分析的視角 … …………………………………… 劉福才,劉復興(3.80-84)
中國高等教育體系等級規(guī)模結(jié)構(gòu)演變研究 …………………………………………… 姜 巍,高衛(wèi)東,周保華(3.85-90)
幼兒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基本特征與維度構(gòu)建……………………………………………………… 魏淑華,王 琦(4.60-64)
從教育測量學看全國職稱外語考試改革 ………………………………………………………………… 孔 祥(4.65-68)
從清末到民國:我國大學章程建設(shè)的歷史探微…………………………………………………………… 張繼明(5.53-57)
公共領(lǐng)域視野中的公民道德教育困境 …………………………………………………………………… 張 婷(5.58-62)
慕課:大學自修學分制的“新窗口”——基于慕課與大學自修學分制的結(jié)合 … ……………… 韓 宏,屈昌雷(6.57-64)
大學生政治認同感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教育對策研究 …………………………………………………………… 金家新(6.65-71)
郊縣學前兒童錯誤信念的發(fā)展及其個體差異 … ………………………………………………… 董及美,倪玉菁(6.72-77)
社會學研究
新生代農(nóng)民工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能力的多中心治理模式研究 ………………………………… 田書芹,王東強,牟 芷(2.83-86)
論職業(yè)福利與農(nóng)民工的住房保障………………………………………………………………… 張世青,王文娟(5.63 -67)
試論慈善權(quán)實現(xiàn)中的政府治理 …………………………………………………………………………… 劉康磊(5.68-71)
“西方當代音樂創(chuàng)作”筆談
談現(xiàn)代音樂的新趨勢 ……………………………………………………………………………………… 王廣宇(5.26-29)
折中主義音樂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折中主義可彌合現(xiàn)代音樂與聽眾的裂痕 …………………………… 李如春(5.29-32)
德國當代音樂創(chuàng)作特征探究 ……………………………………………………………………………… 齊麗花(5.33-35)
20世紀德國頻譜音樂的溯源與發(fā)展……………………………………………………………………… 左丹婷(5.36-38)
法國當代新音樂創(chuàng)作狀況概覽 …………………………………………………………………………… 范洪濤(5.39-42)
藝術(shù)研究
濟南大學藏漢浮雕與漢畫像的象征意義及其觀念世界 ………………………………………………… 蔡先金(6.47-52)
模仿·再現(xiàn)·表現(xiàn)——近現(xiàn)代西方繪畫風格的三次捩變 ……………………………………………… 陳 健(6.53-56)
書評
在比較研究中尋找契合點——評《塑造論哲學研究——從美國哲學的視角看》… ……………………… 郝 麗(3.封三)
法律與政治的交融 ——讀強世功教授的《立法者的法理學》 …………………………………………… 章天彧(4.封三)
唐五代科舉史料研究的又一補正力作——王洪軍教授《登科記考再補正》評介 … ……………………… 馬建紅(5.封三)
“金融業(yè)綠色轉(zhuǎn)型”的重要探索 ………………………………………………………………… 盧新德(6.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