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最早知道的來自福建的開發(fā)商,一定是大名鼎鼎的世茂,十年前在黃浦江畔打造的世茂濱江花園,如今是外灘對岸的風景線;十年后又要在佘山邊弄一個深坑酒店,那又是全世界的獨一無二。必須承認,這么多年來,世茂一直都很出風頭,以至于我們都幾乎要忘了它的出生籍貫。第二個走進上海購房者視線里的,應該是建發(fā),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在建發(fā)·江灣萃之前,這個來自福建的地產品牌已經在上海耕耘多年,這也是個來自福建的老牌實力房企。出現引人注意的變化是在2012年,那一年,在上海還名不見經傳的陽光城集團把其管理總部遷至上海,當上海地產媒體記者受邀前往福州對陽光城集團進行深度考察時,面前是一群老朋友,總裁陳凱、集團營銷中心總經理王鋒、集團品牌宣傳負責人尹瀟……毫無疑問,在此之前,陽光城集團已經就地產業(yè)務“進軍上?!弊龀隽酥苊艿牟渴?,包括在上海挑選最優(yōu)秀的人才。于是我們毫不驚異地看到,陽光城集團一到上海就四面出擊,先后攬下了美蘭湖、川沙、張江等多幅地塊,在上海市場里積極地開拓著屬于陽光城的天地。
令人驚異的是2013年。繼陽光城集團高調進軍上海市場之后,來自福建的地產開發(fā)商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在上海。融信、泰禾、正榮,還有比陽光城集團更早的金輝,紛紛以可以想見的最高調的姿態(tài),昂首闊步地闖進上海房地產市場。驚恐不定的上海地產人私下里將這一變化稱作“福建幫入侵”,站在他們的角度上,我們發(fā)現這樣的變化所導致的后果值得同情:財大氣粗的“福建幫”拿地似乎不計成本,泰禾把寶山高境的地價炒到了20000元/平方米以上,直逼當地在售的新盤價格,融信一到上海就接連攬下了包括大虹橋地塊在內的兩幅優(yōu)質地塊,正榮在美蘭湖、大虹橋以及金山,都有斬獲,甚至蘇州獨墅湖板塊的優(yōu)質土地,也被正榮收入囊中。金輝也搶先在已是“自貿區(qū)”概念的臨港新城進行商業(yè)地產上的布局……2013年,“福建幫”在上海房地產市場掀起了巨浪,他們將如何深刻影響上海房地產市場的格局?他們來上海到底意欲何為?市場有傳言說福建幫進入上海的一大目的是“洗錢”——如果這不是事實,那就更顯得我們自身是那樣的膽怯和自閉。作為主人,我們理應歡迎所有有志于到這個城市里謀求最大發(fā)展的企業(yè),不管他們來自何方。
前一陣剛去美蘭湖看過陽光城·花滿墅和金輝·蘭湖美域,看得出來,兩家人都很用心,試圖用更高的品質和更平和的售價來獲取認同,這種對于購房者的友善態(tài)度無疑值得贊賞。我們愿意相信所有來自福建的開發(fā)商,都會用這樣的姿態(tài)來面對上海市場,上海的購房者。
最曖昧的轉型萬科的明天
一直以來,地產江湖只有一個大佬,名叫萬科。萬科2013年完成了令人恐怖的1700億元以上的銷售業(yè)績,在人類地產史上創(chuàng)造了空前的成功。
萬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以純粹的城市住宅供應商自居,除住宅開發(fā)之外,絕不觸碰其他所有的地產開發(fā)形式,這是萬科創(chuàng)始人王石多年來津津樂道的萬科定位。及至萬科進入郁亮時代,萬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依舊堅持聲稱“對商業(yè)地產不感興趣”,而與此同時萬科在商業(yè)地產領域中進行的一些小規(guī)模、實驗性的開發(fā),也僅是因為“拿到一塊純住宅用地越來越難”的現實所導致,這無論從看上去還是聽上去,實在包含有太多不情不愿的委屈。
問題是,萬科在抱怨和委屈的同時,卻在積極謀劃著某種轉型。在2013年的某個夏夜,上海萬科所舉辦的品牌發(fā)布會上,上海萬科新任的總經理孫嘉除了宣布其住宅產品戰(zhàn)略外,更宣布了一個重要消息:萬科集團現有的土地儲備中,有600萬平方米的商業(yè)地產建筑體量,而其中的100萬平方米,將由上海萬科來主導建設及經營。在品牌發(fā)布會的最后,萬科董事長——在美國游學的王石先生的視頻亮起,他在白宮前高興地祝賀上海萬科品牌發(fā)布會成功,我們有理由認為他一定是在全面了解發(fā)布會內容之后,給出的評價,也就是說,當初這位聲稱“只做住宅”的地產大佬,很豁達地接受了萬科順應市場發(fā)展而做出的重大轉變。而其身后的白宮,是全世界的權力中心,老王這是要暗示些什么嗎?
這當然也意味著萬科的轉變已經開啟,事實上其在非純住宅領域方面的開發(fā)早已開始?!?049”是萬科在上海2010年世博會上亮相的招牌,所有的展示都與環(huán)保和綠色生態(tài)有關。世博會之后,“2049”轉身成為了萬科的商業(yè)地產品牌,首次的落地是在萬科五玠坊——那個三林地區(qū)(現在地產業(yè)內的人們都更愿意稱它為“后世博板塊”)最高端的大平層樓盤,那是一個大約1萬平方米的社區(qū)商業(yè),已經運營了不短的時間了,每次去,感覺人流量似乎并不多,但似乎也不能因此草率地認定它就是慘淡的。
幾乎是與商業(yè)地產同步開展的,是萬科在地產領域里的各種嘗試:進軍養(yǎng)老地產和旅游地產領域、與鐵獅門合作在美國開發(fā)住宅并以此為標志開拓海外地產市場、在萬科良渚進行社區(qū)銀行方面的探索……人們發(fā)現,萬科的轉變居然是全方位的——然而這似乎只是開始。
2013年夏天,全國地產媒體記者云集古城西安,和郁亮一起在大明宮跑步,在此之前聽他談登珠峰的感悟一直談到深夜;秋天,郁亮來到上海,與數千名來自產品供應商、媒體從業(yè)人員及上海萬科員工一起,繞著東方體育中心跑了一大圈,創(chuàng)造出“跑步售樓”的全新營銷模式;到了冬天,郁亮宣布萬科未來的發(fā)展是要成為“城市配套服務商”,在他進一步的解釋中,萬科可能會在未來承接城市垃圾處理中心等公共建設設施的建設與運營,這顯然大大超過了房地產商業(yè)開發(fā)的領域,郁亮說這一想法得到了董事局主席王石先生的贊賞,我們也認為這樣的發(fā)展方向符合萬科的企業(yè)個性與思維邏輯。
隱約間,我們看到萬科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