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文,王偉
(山東黃河河務局工會,山東 濟南 250011)
實踐黨的群眾路線 改進工會工作作風
王勤文,王偉
(山東黃河河務局工會,山東 濟南 250011)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克敵制勝的三大法寶之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會干部肩負著代表和維護職工利益的神圣職責,因此必須要時刻保持警醒,牢記和遵循黨的群眾路線,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做職工群眾的知心人、貼心人,發(fā)揮好聯(lián)系黨和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
黨的群眾路線;工會工作作風;職工利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們黨的群眾路線的經典表述,它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獨創(chuàng)。
群眾路線是我黨的根本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是我們黨長時期在敵我力量懸殊環(huán)境里進行革命活動的無比寶貴的歷史經驗的總結,是毛澤東思想三個活的靈魂的一個基本方面。
當年我們黨在帶領人民以武裝斗爭奪取政權的道路上,與廣大人民的關系可以用血肉聯(lián)系和魚水關系來形容,黨的群眾路線顯現(xiàn)了巨大的凝聚力量,使我們革命力量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fā)展壯大起來。
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創(chuàng)建晉冀豫革命根據(jù)地時,鄧小平同志曾深情地說:“人民是一切的母親,是對敵斗爭一切力量的源泉”,只有來自人民的堅強支持,才使革命力量抵御了日寇的“圍剿、掃蕩”和連年大災荒。
1949年淮海戰(zhàn)役勝利后,陳毅同志曾無限感動地說:勝利是山東人民用小車推出來的。解放上海后,軍隊進入大上海夜宿街頭,對市民秋毫不犯,市民由衷熱愛解放軍,擁護共產黨,這為恢復穩(wěn)定社會秩序、促進上海重建奠定了重要基礎。
在戰(zhàn)爭年代,為何黨與人民的聯(lián)系如此水乳交融,親密無間?那是因為中華民族危難當頭,黨與人民的利益高度一致,大敵當前,非死即生,故而各階層力量結成空前一致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聯(lián)盟,向著共同敵人拼死一博。才能殺開一條血路。而今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國家富強,社會繁榮。黨的地位歷史性改變以及社會結構,社會環(huán)境的深刻變化,給貫徹執(zhí)行群眾路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驗。正像建國前夕,中共中央機關進京之前毛澤東同志所告誡的那樣,我們黨進駐北京是“進京趕考”,還說“我們決不當李自成!”這一嚴正告誡,今天聽來都是振聾發(fā)聵,發(fā)人深醒。
重讀郭沫若于1944年3月19日發(fā)表的《甲申三百年祭》,會更加深刻地領會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的重大意義。
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在反明的武裝斗爭中,嚴明軍紀,廣施民惠,“迎闖王,不納糧”,贏得了群眾擁戴。義軍以野火燎原之勢,打下北京城,推翻明王朝,建立大順政權。但是義軍首領進京后,“紛紛然,昏昏然”,為勝利而陶醉,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他們一是大肆搜刮民財,縱情享樂。二是不聽忠言,殺害忠良。三是脫離民眾,政策失誤。結果是大順朝只存在113天,就被吳三桂聯(lián)合清兵擊潰,敗走西安,不久一代農民領袖李自成被殺于湖北九宮山。這個歷史的教訓說來十分沉痛。郭老這篇作品曾經被毛澤東同志推薦為黨的延安整風文件,因為其具有防止共產黨人驕傲自滿、蛻化變質重要警示意義。
當前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又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那就是“為民務實清廉”。為民,是貫徹群眾路線的目的;務實,是貫徹執(zhí)行群眾路線的途徑;清廉,是貫徹執(zhí)行群眾路線的保障。三者相互關聯(lián),缺一不可。為民是宗旨。如果沒有務實,為民就成為空洞的口號;沒有為民,務實就失去方向。清廉是共產黨員人的本色,堅守清廉,反對奢侈,心系群眾,艱苦奮斗,老百姓就會擁護。因此在新形勢下,清廉是黨的群眾路線的生命線。
結合我們企業(yè)工會工作的實際看,黨和國家賦予工會的職能,可以歸結為要發(fā)揮“橋梁、紐帶”和維權服務等重要作用上。十八大以來,黨對工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習近平同志在“四.二八”講話中指出,“工會工作要順應時代要求,適應社會變化,善于創(chuàng)造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把竭誠為職工群眾服務,作為工會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全心全意為廣大職工群眾服務,讓職工群眾真正感受到工會是“職工之家”,工會干部是最可信依賴的娘家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和改善對工會的領導,支持工會開展工作。”習近平還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發(fā)揚勞模精神,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不圖虛名,不務虛功,堅決反對干部群眾反映強烈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四風”,以身作則,帶領群眾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充分詮釋了新時期黨的群眾路線與工會工作的最佳結合點,明確指出了各級工會在新時期的天職所在,為廣大工會干部樹立了工作標桿和尺度。
據(jù)相關調查,一個時期以來,部分企業(yè)工會干部作風不實,或無所事事,虛于應付;或憑經驗辦事,不愿做艱苦細致的群眾工作,以致不能取得廣大職工的信賴和擁護。全總工會領導同志曾經一針見血指出,當前工會工作的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群眾”。工會脫離群眾的表現(xiàn)有多種。歸納起來,最主要的是逐漸滋生的工會的行政化傾向。
工會行政化傾向就是把群眾組織的干部“官員化”了。各級工會本來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職工之家”,工會干部是維護職工利益的服務者。一旦官員化,官腔官調,就很容易高高在上,兩眼朝天,忘記自己的職責,彎急職工群眾的利益和疾苦。職工想見你就存有顧慮,就會疏遠你??朔M織行政化的問題的良藥首先是各級工會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為民務實清廉”宗旨意識,自覺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眾中間,永遠牢記“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永遠與職工群眾打成一片。下基層,要深得下去;對職工訴求,要聽得進去;服務職工,要有誠心和實效。工會干部要多結交基層職工,多結交企業(yè)職工,多結交困難職工。
近期參觀沂蒙紅色教育基地,充分體會到沂蒙精神是山東人民革命精神的集中概括,同樣是我們黨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沂蒙人民在戰(zhàn)爭年代無私無畏地愛黨愛軍的可歌可泣事跡感天動地,同樣是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生動教材。它告訴我們當前大力弘揚沂蒙精神,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必須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人民利益作為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從而才能為我們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密切黨群關系提供強大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動力。
企業(yè)工會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深入學習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和習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學習全總十六大精神,主要圍繞“四風”擺查,深化認識,查找差距,明確方向,打牢轉變作風的思想基礎,確保全體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在活動中受教育轉作風見實效。增強新形勢下對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深刻理解和貫徹落實的自覺意識,永遠植根于人民群眾,永遠不脫離人民群眾,從而保證我們黨和國家的宏偉事業(yè)千秋萬代向前發(fā)展。
總之,群眾路線是我們黨克敵制勝的三大法寶之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會干部肩負著代表和維護職工利益的神圣職責,因此必須要時刻保持警醒,牢記和遵循黨的群眾路線,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做職工群眾的知心人和貼心人,發(fā)揮好聯(lián)系黨和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
(責任編輯:張希宇)
D412.6
A
2095—7416(2014)01—0041—02
2013-11-26
王勤文(1963-),女,大學學歷,濟南市黃河河務局工會政工師。王偉,男,大學學歷,山東黃河河務局工會副主席、高級政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