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歌,許雁玲
(1.貴州民族大學 法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2.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 圖書館,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我國《刑法》第238條第3款明確規(guī)定:“為索取債務而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以非法拘禁罪定罪處罰?!?/p>
1.2.1 索債型非法拘禁罪是以債權債務關系的存在為前提
索債型非法拘禁罪是行為人為了達到索要債務的目的而非法拘禁、扣押債務人或者其利害關系人,逼迫債務人去履行債務的非法行為。他的犯罪目的是索要自己的債務,所以構成索債型非法拘禁罪是以是否存在兩者的債權債務關系為前提[1]。
1.2.2 索債型非法拘禁罪的目的是索要債務
從犯罪構成上說,索債型非法拘禁罪里行為人非法拘禁、扣押他人不是為了非法侵占他人的財物,而是為了索要自己的債款。因此我們判定一種行為是否構成索債型非法拘禁罪,除了要明確行為人與被害人他們之間是否真的存在債權債務關系外,還要去仔細審查行為人綁架、非法拘禁他人的主觀目的。行為人意圖索要債務,而主觀目的不是將他人財物非法據(jù)為己有的,應該判定為非法拘禁罪。假如行為人把索要債務作為借口,實際上是想為其他不法目的,就不能簡單地認定為非法拘禁罪[2]。
1.2.3 客觀上行為人必須實施了一種剝奪、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為
在客觀方面,行為人的行為是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皠儕Z他人人身自由的行為”是指剝奪他人行動的自由,把他人的行動控制在一個很小的空間范圍內(nèi),并且持續(xù)了一段時間的行為。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行為方式有許多,其中“拘禁”是最主要的方式,“拘禁”是指通過關押、監(jiān)禁、禁閉、軟禁等手段使他人喪失人身自由的方法,拘禁以外也有許多其他方法,比如逮捕、捆綁以及隔離審查等等。并且剝奪他人的人身自由行為必須是不合法的,假如行為人實施的行為是有合法依據(jù)的,那么就會阻卻他行為的違法性,從而不能認定為犯罪[3]。
我國《刑法》第238條第3款中規(guī)定:“為索取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兩款的規(guī)定處罰。”但在司法解釋中,對于“他人”具體指什么,我國并沒有明文規(guī)定[4]。在理論界存有不少的爭議,索債的對象大體分為:
2.1.1 債務人本人
行為人為了索要債務,大部分都是向他的相對人也就是債務人索要,這是索要的一般情況,行為人非法拘禁、扣押債務人后,往往會提出歸還欠款的要求,債務人為了脫身,也就會去積極歸還。
2.1.2 債務人的利害關系人
通過非法拘禁債務人的利害關系人來索要債款是索債的一種特殊情況,行為人利用債務人對利害關系人的擔心來索取債務,行為人往往會向債務人進行威脅,倘若不還債,將會傷及被害人的人身安全??紤]到被害人的安全,他們會及時歸還欠款,以免受到傷害。筆者認為索債型非法拘禁罪的犯罪對象不僅包括債務人本人也包括債務人的利害關系人,索債型非法拘禁是行為人為了索取屬于自己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所以行為人的犯罪對象也是非常明確的,即債務人或與債務人有特定關系的人,只要被非法拘禁的人能引起債務人恐慌并歸還債務即可[5]。
行為人為了索要自己的債務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肯定會利用各種方式來達到他的目的。
2.2.1 誘騙
行為人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有些時候介于雙方勢力的懸殊,他們往往會采用誘騙的方式,把被害人約定到指定的地點,從而實施非法拘禁的行為。
2.2.2 暴力
這是一種很極端的方式,往往會帶有黑社會的性質(zhì),對社會造成一定恐慌,社會危害性很強,在非法拘禁的過程中往往會對被害人造成一定的傷害。
在刑法中,暴力泛指侵害他人人身或財產(chǎn)的強暴行為。其中就侵害人身的暴力而言,主要指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使用其他手段對他人身體、心理等方面進行傷害或摧殘行為。在非法拘禁罪里,是肯定不會缺少暴力行為的。因此,在刑法的規(guī)定中,對行為人毆打被害人造成輕傷或輕微傷的,從重處罰,造成了被害人重傷或者死亡等嚴重結果的,加重處罰,不另定其罪。但當行為人有致他人重傷或死亡的故意,且事實上造成了他人重傷或死亡的,就不再定為非法拘禁罪,而應定為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
在司法理論和司法實踐中,人們關于索債型非法拘禁罪中的“債務”擁有不同的見解:其一,債務是否包含非法債務;其二,索要債務的數(shù)額是否可以超過債務本身;其三,在不明確的債權債務關系中,我們的司法機關又該如何對其行為進行定性,是根據(jù)行為人的主觀心態(tài)還是以客觀證據(jù)。
我們不能簡單地排除非法債務的存在,因為綁架罪和非法拘禁罪在定罪量刑上是有很大區(qū)別的。為了統(tǒng)一定罪判刑,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發(fā)布《關于對索取法律不予保護的債務非法拘禁他人行為如何定罪問題的解釋》中規(guī)定:“行為人為索取高利貸、賭債等法律不予保護的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刑法》第238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彼圆还軅鶆帐欠窈戏?,非法拘禁債務人的,都可能成立非法拘禁罪。
筆者認為這要從非法拘禁罪與綁架罪的區(qū)別來看了,非法拘禁罪與綁架罪都是侵犯人身自由權利的犯罪,在客觀方面非法拘禁罪和綁架罪都表現(xiàn)為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都能夠采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但是我們從兩罪的區(qū)別來看,綁架罪的構成不僅要求行為人侵犯他人人身自由的權益,而且還要求有非法索取他人財產(chǎn)的意圖,在主觀上行為人有著傷害、殺害被害人的可能,使被勒索者迫于對被綁架人生命安全的考慮來交付財物。非法拘禁罪則是以索要屬于自己的債務為目的去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行為人一般不會有殺害或傷害被害人的主觀故意。所以,綁架罪與非法拘禁罪相比,他還侵犯了他人的財產(chǎn)權利。當行為人不再單純地索要債款,而轉(zhuǎn)化為以索要債款為名,實質(zhì)上采取綁架的手段來勒索他人財物的,應定為綁架罪,當行為人向債務人索要的錢財沒有超出債務范圍,或者雖然超出但是超出的數(shù)額并不太多時,就不能認定為綁架罪,而應以非法拘禁罪定罪處罰。
在立法中,應當明確“明顯超過索要之債”的度量,否則,法官很難去掌握這個度,介于法官擁有自由裁判權,很可能類似案件,不同法官,所判的刑罰是不相同的,會對普通百姓造成法院誤判的心理,對我國司法制度產(chǎn)生懷疑,不利于我國司法制度的建設[6]。立法上應該考慮索要超出“債務”本身的錢財數(shù)額與債務本身數(shù)額的比例是否巨大,根據(jù)我國的司法實踐,筆者認為這個比例定在30%到40%比較合適,定得比例稍高是符合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的,也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
在我國刑法中,并沒有明確行為人非法拘禁“他人”的范圍,導致關于“他人”的范圍,理論學界存在不少的爭議,有的認為僅僅是指債務人,而有的認為不僅包括債務人,也包括債務人的利害關系人。司法實踐中,法官也不知道該如何去辦。我國立法應該著眼于司法實踐將“他人”的范圍擴大化,定為債務人或者其利害關系人較為合適。
人身自由,是每個人應當享有的人身權利,但是關于精神病患者和熟睡的嬰兒是否有人身自由的權利,法學界仍然存在不少的爭議。筆者認為,每個人生來平等,我們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不能因為行為人缺乏一定的意識能力而不去保護他們的人身自由權利,我國應該盡快出臺關于此項法條的司法解釋,既解決了理論學界的一個難題,也是我國人權保障的一大進步。
盡管關于索債型非法拘禁罪在我國理論學界和司法實踐中存有爭議,我國刑法并沒有對其有著詳細的論述,我認為我國刑法應該加緊立法的步伐,革新理念,盡快完善這方面的立法規(guī)定,減少不必要的爭議,保障人權的價值追求,進而推動整個法治社會的建設進程。
[1]楊毅偉、何蔚.如何區(qū)分非法拘禁罪與綁架罪[J].法制與社會,2012,(12).
[2]閆永安、王志祥.非法拘禁罪若干問題研究[J].河北法學,2008,(11).
[3]張延武.索債型非法拘禁中“他人”的限定[J].法制與社會,2012,(12).
[4]孫書強.非法拘禁罪中的暴力[J].價值工程,2011,(1).
[5]裴鐘彧,劉根娣.索債型非法拘禁罪的司法認定[J].法治論叢,2007,(5).
[6]張一獻.索債型非法拘禁罪若干問題探析[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