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娟
【摘 要】語文學科對學生而言,不論是什么階段都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單憑課堂上教師的講授是很難學好的。在語文學科中積累這一環(huán)節(jié)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將著重討論積累對于語文學科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語文 積累 意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1.034 語文是一門比較寬泛、綜合的學習,對于語文這一學科,并不是在短時間內(nèi)的學習就可以見效的。個人覺得語文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積累這一環(huán)節(jié)從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語文是一個在時間上跨度比較大的學科,不同于歷史、政治。不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突擊,考試時就能取得較理想的效果。因此,語文學科的學習需要加大對積累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重視度,切不可忽視積累的作用,否則只會是黑匣子掰棒子,一路掰一路丟,結(jié)果等同于做無用功。
積累對于語文學習都有哪些作用呢?
(一)可以使學生的基礎更穩(wěn)
語文學科的學習不外乎字、詞、句,而對這些知識的掌握需要靠的是記憶。如果說語文是門簡單的學科也對,因為很多知識記住了,成績就能上去;倘若語文是門很難的學科,也言之有理,因為很多知識點都沒見過,編也沒法編,因為你是不具備編字詞的本事的。
例如:教師學習一首古詩,能有什么好的學習方法呢?在理解的基礎上的學習相對會輕松很多,但是,如果只是單純的理解了,不去記憶,考試時能書寫出來嗎?當然沒那么簡單,從某種意義而言,記憶便是一種積累的方式,而且是最行之有效的積累方式。語文是門很寬泛的學科,需要掌握的東西也很多,這在某種程度上就加大了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難度。很多學生都會對很基礎性的東西不屑一顧,甚至覺得天天把時間用在掌握基礎的知識上沒有一點挑戰(zhàn)性可言。其實,應該這么想,基礎才是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基石,如果你的語文成績沒有很好的基礎做保障,好比是空中樓閣,是經(jīng)不住任何打擊的??赡苡行W生覺得自己語文能力不低,偶爾一次兩次的考試也能再班級前列。確實,這說明這類學生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沒有用功與努力,尤其是小看了積累這一環(huán)節(jié)??偠灾瑢τ谡Z文的學習,積累是不可少的一環(huán),只有通過積累,加大自己的基礎能力的提升,才能使自己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穩(wěn)步提高。
(二)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很多時候,學生自己無意間的積累,在某種條件下凸顯出來,這會在某種程度上大大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尤其是對那些學習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而言。作為語文任課教師,可以用這種方法提升后進生的自信心,漸漸的將他們拉近優(yōu)秀生的大部隊之中。在平時與學生進行談話時,可以建議他們注重積累的作用,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多多積累,不要總抱著積累了就一定要通過考試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學生應該把積累轉(zhuǎn)變成對自身能力的一種提升方式,用這樣的心態(tài)去對待積累,不僅自己可以無負擔,反而會受到更好的效果。
(三)可以擴寬學生的知識面
坦白的說,積累不僅僅包括在課堂上短暫的積累,而應該放到更大的環(huán)境中去積累。比如:學生課下看得課外書,參加一些實踐活動等等都是積累的很好的途徑。學生注重積累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不僅僅能夠提高語文學科的成績,更重要的是還能夠擴寬自己的知識面。隨著時間的積累,慢慢的會變成一個博學多才的人,漸漸的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積累是一個良好的習慣,這個習慣能夠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那么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如何讓學生充分發(fā)揮積累的作用?教師應該做哪些努力?
(一)轉(zhuǎn)變教學思想
作為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課程教授的時候要轉(zhuǎn)變自己的思想,不能凡事都得面面俱到,學習是一個自主的過程,就像素質(zhì)教育所倡導的理念一樣,教師必須要轉(zhuǎn)變教師觀,摒棄以往的教教材的觀念,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身的作用,使學生轉(zhuǎn)變自己對于學習的看法,變被動為主動,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明白,自己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將所有學生的學習都事實過問,教師必須將學生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他們的人格,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調(diào)動學生積累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也是一樣,對于語文學習中積累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認識也是這樣。教師應該想方設法使學生重視積累這一環(huán)節(jié),產(chǎn)生自己主動積累的欲望??梢栽谡n堂上讓一些平時善于積累的學生做做演講,講講自己是如何通過積累提高自己的成績的,如何通過積累獲得人生的自信的,如何通過積累改變自己的。相信有了榜樣的作用,學生的興趣會大大的提高。
在調(diào)動學生積累能力的同時教師應該遵循哪些原則呢?
(一)自主原則
素質(zhì)教育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引導者,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在與學生講授積累的重要作用時,自己應該注意語氣,注重角色的轉(zhuǎn)換。不要總以高姿態(tài)和命令的語氣與學生談話,這樣會讓學生產(chǎn)生反感,反而不利于學生對自己建議的接受。因此,要讓學生從內(nèi)心深入認可積累、接受積累,而不是當作教師的任務去完成,這樣被動的接受是很難取得效果最大化的。
(二)循序漸進原則
對任何事物的接受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可能很多學生對于積累這個環(huán)節(jié)覺得無趣,甚至會反感,因為他沒有技術含量,也沒有什么挑戰(zhàn)性。對于這樣的想法,教師作為過來人應該理解,所以更應該設身處地的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事情??赡芷鸪鯇W生不認可積累的作用,但是教師可以慢慢的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積累,通過教師的講解讓學生恍然大悟,這樣的方式方法更易于學生接受?;蛘呓處熆梢栽诮虒W中涉及一些和積累有關的活動,讓學生改變對積累無趣的看法,俗話說的好“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教師肯非心思,相信讓學生接受并愛上積累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
(三)隨時性原則
積累的最高境界就是將其融入到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生活中處處都是學問,只要有學問的地方就有積累存在的價值。學生應該將學習的概念放大,雖然是語文課程,但是學科間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有相互關聯(lián)的。學生在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倘若可以一起促進其他學科的發(fā)展,那么何樂而不為呢?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將積累的隨時性灌輸給學生,讓他們隨時都將積累的功能開放,并不是只有在課堂上才做好積累的準備。當然,最好是有個自己的小筆記本,都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可能學生暫時不這樣覺得,在這點上,教師可以以任務的形式布置給學生,這種強制性措施對學生是有益無害的。一旦學生領悟了積累的真諦,就會慢慢習慣成自然,打開自己學習的大門,接受新東西就會輕松很多,知識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變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對于學生的成長是非常有利的。
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要充分重視積累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將積累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化,通過積累這一環(huán)節(jié),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