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
【摘 要】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聽”作為信息的輸入,是說的基礎,是讀、寫、唱、對話的條件。學生具有良好的聽力理解能力,才能更快更多地獲得準確的信息,才能通過“聽”擁有更廣闊的英語學習途徑。由此可見“聽”在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它是首當其沖的,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英語 環(huán)境 興趣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1.015 提高聽力不僅有利于說、讀、寫這三項技能的發(fā)展,又為開展日常交際打下堅實的基礎。但對小學生而言,聽力往往又是難度最大的。傳統(tǒng)的教學長期重視讀寫訓練,而忽視聽說的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基礎、心理狀態(tài)也影響了他們聽力的發(fā)展,語言環(huán)境的缺失也使得學生聽力能力相對薄弱。如何改變這一現(xiàn)狀,讓中國學生告別“啞巴英語”的學習狀況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英國著名語言學家P.格里說過:“初學者更需要天才教師的技巧。”教師在英語的啟蒙階段的作用是巨大的。
聽力教學就是培養(yǎng)學生獲得和理解信息的能力。語言學研究表明:說的能力與聽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先聽得懂,然后才能表達得清。學生需要對內容情節(jié)、對沒有聽清楚的內容進行猜測;找內容的大意;抓關鍵的細節(jié)等。這些技巧在英語聽力教學中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幫助學生提高聽力能力。如何幫助學生提高聽力能力呢?
一、重視語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
英語作為小學生的第二語言,平常生活中并沒有聽說的環(huán)境,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聽英語、學英語的環(huán)境,教師應該堅持盡可能地用英語教學,包括問候、課堂用語、評價、布置作業(yè),并且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盡可能說英語,不要擔心學生做不好,事實證明,用不了多長時間,學生完全能聽懂你的指令、要求,甚至還能學會你的一些用語。對于那些剛開始接觸英語課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將常用的課堂用語用英語說一遍,再重復一遍漢語,讓其慢慢適應。有的話可以借助表情、姿勢、動作、手勢幫助學生聽懂。只要教師堅持每堂課都用,經常說,反復做,長此以往形成習慣,師生配合越來越默契,教師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口語熟練程度,學生可以逐步養(yǎng)成聽英語并用英語思維的習慣,不斷提高聽的能力,收到教學相長的良好效果。
課外,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地利用一切機會用英語會話,鼓勵收聽、收看一些少兒英語節(jié)目,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身的聽力水平。
二、提高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學生對聽不感興趣,可以說是聽力教學的最大障礙。因此,教師應當在培養(yǎng)學生對聽的興趣方面花大力氣,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興趣。
小學英語聽力的培養(yǎng)宜視聽結合。這里的視聽結合是指利用實物、圖片、簡筆畫,教師的動作、表情、投影等直觀手段來創(chuàng)設情境,模擬情景。因為有些聽力內容較難,學生跟不上所聽內容的語速,聽不懂,學生當然不感興趣。這時教師適時地出示一些提示性的圖或肢體語言,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模擬情景,都可以起到輔助理解的作用,降低聽的難度,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昕的欲望和熱情。
小學英語聽力材料的內容應是有選擇性的。問卷調查表明,學生對各類材料的偏愛比例是:小故事83%;英語歌曲80%;人物介紹32%對話72%。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由于小故事有情節(jié),學生容易接受;而對話一般較貼近生活,也較易理解;英語歌曲則因為其旋律優(yōu)美、歌詞簡單、容易模仿跟唱而頗受學生歡迎。學生正處在求學的最佳時期,教師盡量滿足學生的興趣要求,讓他們接觸一些健康有益的英語小歌曲,聽一些短小精悍的幽默故事,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對聽的興趣,又開拓了視野,陶冶了情操。
三、掌握聽力教學的一些策略
無論是英語中式化,還是一味盲目地聽英語,又或是不按正常速度聽英語等,這些現(xiàn)象都只能阻礙小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提高。
1.堅持運用全英教學。
小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教師一定要堅持課堂教學主陣地,重視常規(guī)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切實落實語言基礎知識。作為教師除了要掌握地道流利的英語口語,還要引導學生置身于英語的海洋,逐步掌握連讀、重讀、失去爆破等句子朗讀技巧,從而達到熟練應用的程度。這樣做的同時也能擴大學生的語言輸入?,F(xiàn)代語言教學理論認為語言輸入量越大,語言的輸出才會相應提高。當輸入達到一定的量時,學生的語言能力便會產生質的變化。對于缺乏自然英語環(huán)境的小學生來說,平時的課堂教育是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堅持用英語授課可以直接幫助學生練習聽力。
2.加強學生學法指導。
詞匯量的大小是衡量聽力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但是只機械地記憶詞匯是無多大效果的。據(jù)研究表明,一個單詞出現(xiàn)在30種不同的語境中比只在一個語境中重復出現(xiàn)30處的記憶效果要好,印象要深刻。在聽力訓練中對于那些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單詞,要求學生準確發(fā)音,正確拼寫,并能在聽力過程中正確理會。同時,向學生介紹一些單詞的簡單構成規(guī)則也是非常有用的。良好的學習方法是英語學習成功的保障。因此,在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掌握學習聽力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習技能。圖示法、聯(lián)想法等有利于強化學生的記憶能力,引導學生在平時應用,提高記憶效果,為聽力的提高打下基礎,使他們在聽力學習中由被動變成主動,即由“學會”變成“會學”。
3.注重循序漸進教學,訓練英語聽力的速度。
聽力速度直接關系到聽力水平的提高,因為一道題沒跟上而慌亂,導致連錯幾題的情況并不少見??茖W訓練聽力速度就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這能使小學生逐漸適應新知識的接收方式,從而樹立起聽的信心。但是,人為地將語速放慢,并不利于聽力的提高。而且,如果速度過于緩慢,反而會令大腦的反應變得遲鈍。在聽力速度訓練中要抓住速度這個主要矛盾,采用語法及詞匯比較淺顯而語速正常的有聲材料。
4.模仿地道的英語,訓練學生朗讀的語感。
教學中讓學生大聲朗讀英語,通過聽覺、視覺和大腦的相互作用,將單詞牢牢地、清晰地印在腦子里。朗讀是一種運動記憶,像騎車、唱歌、彈琴一樣,一旦被掌握就很難忘記,以至于成為永久性記憶,所以經常練習講英語是很重要的。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聽、說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說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聽的能力。如果學生不聽英語的話,那么他也就不會講英語。因此,教師應明確要求學生在家要經常聽錄音,并鼓勵學生收看“大耳朵、智慧樹”等少兒英語節(jié)目,模仿那些地道的英語,包括語音、語調、重讀、非重讀音節(jié)及連讀等等。這對提高學生聽力水平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