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玲
(蘭州商學院隴橋學院,甘肅蘭州 730101)
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的工具,語音就是語言的物質外殼?!罢Z音是在人類人腦神經(jīng)支配下由發(fā)音器官發(fā)出的負載一定意義并能為人們所理解的聲音”(邢福義,2005)。由此可見,語音在英語習得中占據(jù)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是否很好地掌握了英語語音是衡量英語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漢英兩個音系系統(tǒng)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毋庸置疑,以母語為漢語的英語語言習得者在習得英語語音問題時肯定會受到母語的負遷移影響。方音,這一在漢語語言中占有不可小覷地位的地域語言,對英語習得者的負遷移影響就更加突出了。方言是民族語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區(qū)的人們使用的語言(黃伯榮,1988)。天水方言屬北方方言區(qū)西北方言中甘肅方言。天水方言根據(jù)其內部差異,可以從地域分布上分為四大塊:冀縣話(包括今甘谷、武山兩縣)、秦城話(包括秦城區(qū)、北道區(qū)、禮縣一部分、徽縣一部分)、成紀話(包括秦安縣、靜寧縣部分地區(qū)、莊浪縣部分地區(qū))和清水話(包括清水縣、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由于中國英語習得者自身的方言對英語發(fā)音的負遷移影響較大,因此,研究方音對英語語言的影響就很有必要了。
大量的語言語音對比分析研究表明對比兩種語言系統(tǒng)包括語音、語法、詞匯系統(tǒng)的異同,找出難點并“對癥下藥”有益于語言習得者更好地習得第二語言,是一種較科學的學習方法。同樣的道理,比較甘肅天水方言和英語語音的異同有助于天水方言區(qū)學生更好地找出自己的“語音問題”,更好地提高他們的英語語音水平。
本文將通過實證性的研究著重探討天水方言對英語習得者英語發(fā)音的影響。在此基礎上,筆者將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以求更好地改善天水方言區(qū)英語習得者的發(fā)音狀況。
參與實驗的學生是來自甘肅某獨立學院非英語專業(yè)天水方言區(qū)的大一本科生,共35人,均表示愿意參加本次錄音實驗。所有實驗對象長期生活在天水方言區(qū)。這最能反映方言對他們語音的負面影響,也能更好地反映語音問題。錄音前筆者參考了相關資料設計了科學的語音錄音資料。為了能夠全面且真實地測定出實驗對象在語音方面存在的問題,筆者設計的錄音資料包括了英語語音中的所有元音、輔音的知識要點。隨后,筆者選擇安靜、無噪音的錄音場地,使用高保真的錄音筆進行錄音。最后,筆者采用了語音分析軟件Praat分類分析了所收集的錄音語料并與語料標準發(fā)音進行了對比。從而更清楚地分析總結這些實驗對象在語音方面存在的問題。
借助語音分析軟件Praat的分析結果表明,天水方言區(qū)的英語習得者基本能夠正確地朗讀英語單詞,但也存在一些典型的英語語音問題。具體問題如下:
1.2.1 漢語聲母(n)和(l)不分對英語輔音[n]和[l]習得的影響
天水學生的方言發(fā)音中將往往(n)和(l)不分。當這兩個聲母與齊齒呼韻母相拼時,他們能夠將(n)和(l)區(qū)分清楚。如n和iu相拼時,他們沒有混讀的現(xiàn)象。但在其他情況下,他們常常不能將這兩個音區(qū)分開。如“奶”和“來”不分;“蘭”和“男”不分。這對英語發(fā)音中的[n]和[l]發(fā)音產(chǎn)生了負遷移影響。他們往往將英語語音中的[n]和[l]不分。如將英語單詞lock讀成knock,將slow讀為snow。但錄音分析結果表明有一種情況除外,當英文單詞的結尾字母是n時,天水方言區(qū)的學生基本都能正確地讀出這些英語單詞的發(fā)音,如man,can,pain,coin等。這可能是由于在英語中,n可以以結尾字母存在,而漢語中的聲母n不能以結尾字母存在的原因。因此,天水方言區(qū)的英語習得者往往能正確讀出鼻音在末尾的單詞,而對鼻音在首字母位置的單詞不能很好地把握。本實驗得出的這一結論和蔡蘭珍(2012)的觀點有所不同。她認為天水方言區(qū)的語言習得者是將自己方言中的發(fā)音習慣直接遷移到英語語音的習得過程中,不論鼻音在首字母還是末尾,他們都不能準確地發(fā)音。
1.2.2 天水方言對舌側輔音習得的影響
英語舌側輔音的發(fā)音有兩種,分別是清晰舌側音[l]和含糊舌側音[?]。發(fā)清晰舌側音[l]時,舌尖及舌端應緊貼上齒齦,舌前向硬腭抬起,氣流從舌的一側或兩側泄出,聲帶振動。而發(fā)含糊舌側音[?]時,舌端緊貼上齒齦,舌前下陷,舌后上臺,舌面形成凹形,氣流在此凹槽中產(chǎn)生共鳴,發(fā)出響聲,聲帶振動。由此可見,清晰舌側音[l]和含糊舌側音[?]的發(fā)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前文所述天水方言區(qū)習得者往往將清晰舌側音[l]發(fā)成鼻輔音[n]。此外,錄音分析結果也表明這些習得者也不能很好地掌握含糊舌側音[?]。這可能源于在漢語普通話和方言中不存在像英語那樣出現(xiàn)在詞尾或輔音前的含糊舌側音[?]。因此,方音習得者在學習這個發(fā)音時有很大的困難,不能正確地發(fā)這個音。例如他們不能正確地發(fā)pull,girl。
1.2.3 zh,ch,sh與 z,c,s的混讀對英語語音的影響
錄音分析結果也表明此次受試對象不能準確地朗讀音標[?],[?,[?]。例如受試對象將錄音資料中的這些英語單詞bridge,choose和short讀錯。在天水方言中,翹舌音zh,ch,sh往往發(fā)成平舌音z,c,s。所以,這些受試對象采用方言的發(fā)音方式去朗讀英語中聽似相似實則迥然不同的語音。
1.2.4 漢語拼音中u可以輔音化(v)
英語中[u]屬于元音,其發(fā)音特點是,舌頭靠后且升到最高,雙唇收圓收小,音是從雙唇和軟腭之間產(chǎn)生的。而[v]屬于輔音唇齒摩擦音,其音是由下唇輕觸上齒,氣流由唇齒間的縫隙中通過,摩擦而產(chǎn)生的。兩音中都有嘴唇的參與,但發(fā)音的部位卻不同。在發(fā)[v]音時伴有輕微摩擦現(xiàn)象,而[u]就沒有這種輕微的摩擦現(xiàn)象的發(fā)生。天水方言區(qū)的英語學習者往往將英語中的[u]音發(fā)成漢語中u的輔音化形式(v)。例如將book,woman錯發(fā)成[bvk],[vm?n]。此外,受漢語拼音中 u可以輔音化(v)的影響,天水方言區(qū)的英語學習者往往將英語中的音標[w]和[v]混讀。英語中發(fā)半元音[w]時舌后部向硬腭抬起,舌位較高,和/u:/相似。而這些學生往往混淆后元音[u:]和[?]?;谝陨系脑虺痔焖窖缘挠⒄Z學習者往往將wise錯讀為[vaIz]。從圖1中可以看到四條較為明顯的線條,代表著該單詞發(fā)音的四條共振峰(分別由f1,f2,f3,f4表示),共振峰的形態(tài)和語圖中的灰色陰影線條(即音強)是相重合的,前兩個共振峰,即f1和f2就足以劃分不同的音素。wise的字母w為圓唇音,且發(fā)音時舌位靠后,嘴唇扁平,反映在共振峰上應該是共振峰線條底部的陰影線條較為稀疏(圖1所示)。圖2中的共振峰底紋顏色較深,提示天水籍學生將[w]唇齒摩擦濁化為[v]。
圖1 wise的正確發(fā)音語譜圖
圖2 wise的[w]被濁化后的語譜圖
圖3 聽感上雙元音動程充足的game
圖4 聽感上缺乏雙元音動程的game
1.2.5 (ei)和(ai)的混讀對英語雙元音習得的影響
天水區(qū)的學生往往混淆(ei)和(ai)的讀法,將(ei)錯讀成(ai)。例如將“一百元”誤發(fā)成“yi bai yuan”;將“草莓”錯讀成“cao mai”。英語中雙元音[aI]和漢語中復韻母(ai)的區(qū)別,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區(qū)分英語中的雙元音[eI][aI]。例如多數(shù)受試者將pain誤讀為[paIn]。此外,受漢語拼音(ei)的影響,這些受試者不能完全正確地發(fā)雙元音[eI]。他們容易受到方言的影響,在發(fā)[eI]時常常不飽滿,存在省力的影響,往往以發(fā)漢語拼音(ei)的方式發(fā)[eI]。例如他們就不能夠飽滿清晰地朗讀英語單詞game。但在英語中音標[eI]為雙元音,發(fā)音時應注重前重后輕,前長后短的特點。天水方言中的韻母發(fā)音缺乏滑動過程,而英語中的雙元音在發(fā)音的聽感上具有動程,受其影響,天水方言區(qū)的學生往往將雙元音發(fā)成了單元音。以天水籍學生朗讀的game語譜圖為例,字母a的音標為長元音[eI],是典型的雙元音,但是對比圖3和圖4,可以清楚地看到圖4中該單詞的雙元音發(fā)音明顯缺乏滑動過程。
⑴熟知方言特點。英語教師應了解英語和天水方言各自的發(fā)音特點,對比分析天水方言對英語語音負遷移的作用,清楚天水方言是在哪些方面影響著天水方言區(qū)英語習得者的語音水平的提高。從而全面把握他們出現(xiàn)語音問題的根源,進而能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的方法消除方言對英語語音的負遷移影響。
⑵借助發(fā)音分析軟件。英語教師可利用語音分析軟件Praat讓學生更為清晰明了地了解自己存在的語音問題。這就避免了傳統(tǒng)的語音跟讀的局限性。時至近日,絕大多數(shù)英語教師在訓練學生的英語語音方法是讓學生反復地跟讀、模仿。這種方法固然有效,但因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容易令學習者感覺枯燥,使他們失去學習語音的興趣。而借助語音分析軟件可使學習者很清楚自己的英語發(fā)音是否標準,從而能夠有的放矢地糾正自己的語音問題。
⑶采用豐富多樣的語音教學形式。單一的語音教學法容易使語音學習者失去興趣。英語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和設備,形象生動地呈現(xiàn)英語音標的發(fā)音特點、發(fā)音方法、舌位、口型及氣流的變化。這樣學生可以直觀地,準確地了解各個音標的發(fā)音部位,從而能夠正確地掌握發(fā)音。此外,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相應的游戲,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很自然地掌握英語語音。比如游戲“找錯”。在做這個游戲前教師可以先錄下學生的朗讀資料以便上課使用。然后上課老師播放這些錄音及標準讀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積極地找出錯誤的發(fā)音。一方面,學生可通過這種方法了解自己的語音錯誤并改正,另一方面這種方法也不會使學生失去面子,增進生生、師生之間的關系。當然,這也提高了語音教學的效率。所以,英語教師豐富語音教學形式是非常值得的。
綜上所述,天水方言對英語語音習得起著一定的抑制和干擾作用,成為語音習得的一大障礙。教師必須重視母語方言對英語語音習得的負遷移影響,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便有效地改善方言區(qū)學生的英語發(fā)音狀況。
[1]Odlin,T.Language Transfe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2]蔡蘭珍,田梅芳.天水方言與英語語音的對比及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12,(05).
[3]何善芬.漢英語言對比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4]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M].甘肅人民出版社,1988.
[5]桂燦昆.兩個語音系統(tǒng)的主要特點比較[J].現(xiàn)代外語,1978,(01).
[6]王桂珍.英語語音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王婭娣.甘肅各地方言對大學英語語音教學的影響研究[J].大陸橋視野,2012,(04).
[8]邢福義.普通話培訓測試教程[M].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9]楊德祥.甘肅方言的基本語音特點及其對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J].蘭州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