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斌 許耀鋒 汪聚偉 趙 靜 曹新崗 郭 陽
(陜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育部,陜西咸陽 712000)
體育教學、運動競賽、群體活動、體育文化等方面共同構成了學校體育這個有機整體,同時陽光體育運動的目的在于正確引導廣大學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場,走進自然,走到陽光下,自覺、自愿地參與體育鍛煉。陽光體育運動和學校體育目標與任務是一致的,要想實現(xiàn)廣大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幸福生活一輩子”的目標,學校體育的各個方面必須緊密聯(lián)系,相輔相成,這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陜西省5所高職院校的學生。包括陜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財經(jīng)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能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咸陽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學生。
研究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運用《制約體育教學效果的因素》的調查問卷對5所高職院校的2012、2013級約1000名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共1000份,收回978份,回收率97.8%,其中有效問卷935份,有效回收率93.5%,運用Microsoft Excel數(shù)理處理軟件對調查內容進行了數(shù)理分析和研究。
同時查閱自2007年以來幾十篇公開發(fā)表的高校陽光體育運動和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等論文,并對陜西省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體育競賽、群體活動等情況進行研究。并就體育文化、體育教學、運動競賽、群體活動之間的關聯(lián)問題對5所高職院校體育專家進行了深度訪談。
學生對體育文化認識情況的調查如表1所示。學生對體育對人類精神因素的影響沒有足夠的認識,我們看到,消遣娛樂和鍛煉身體排在前兩位,而體育精神卻排在倒數(shù)第二位,說明學生對體育有什么功能、體育精神對人成功要素的影響,理解和認識非常淺顯和偏頗,這說明學生對體育文化的認知非常有限。而體育文化是學生能夠充分、科學地理解體育功能的最好教材。
根據(jù)歸因理論,通過文獻研究和問卷調查并且歸類,將學生不喜歡體育教學的原因歸納成表2。
表1 學生對體育文化的認識
表2 影響教學的因素分析表
從表2可以看到,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教學內容枯燥、過多的時間學習和練習,沒有相應的競爭性、趣味性以及對應的群體活動和比賽過少。而排在第二位的原因是考核內容陳舊,千篇一律,學生較為不滿意。學生存在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得過且過的考試心理。非常明顯,體育教學對學生越來越失去了吸引力。當前制約體育教學效果和發(fā)展的因素,主要是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學到的東西無法讓學生通過體育群體活動和體育競賽以及社會體育去實踐,只學不練,甚至于只練不賽,體育教學并沒有把學生引導到群體活動、體育競賽、以及社會體育中去。體育教學僅僅是為了讓學生通過體育課的考核,并沒有從體育的精神和體育競賽的魅力出發(fā),所以體育教學不能完全承擔起“每天鍛煉一小時,幸福生活一輩子”的重任。
表3 參加校內體育競賽的學生
從表3的可以看到,大多數(shù)學校的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人次大都偏低,體育教育應該面對廣大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說明陽光體育運動組織和開展的情況并不樂觀。
在陽光體育運動的號召下,部分高校對于學生參加陽光體育活動的時間進行了安排,并有部分高校將其納入教學計劃之中,安排了體育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這樣有利于學生積極響應陽光體育運動的號召,但仍有大部分學校,由于場地設施情況或者學生的時間安排、興趣等問題,使得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僅僅是部分或者是少部分人參與;從表3顯示參加的百分率看,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積極性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多數(shù)學生只為應付,或者只求得到體育及格而已,沒有意識到參與體育運動的益處。加之“快樂體育”的提出,更加讓學生覺得體育課只要快樂就行,不需要身體的鍛煉和流汗,部分身體素質差的學生對參加陽光體育運動對自身的重要性更是認識不足。
表4 學校舉辦的各類群體活動形式
從表4可以看到,開展的體育運動項目是以傳統(tǒng)項目為主,鑒于目前情況,應擴大和建設體育場地設施,增設學生喜愛的新興的體育項目,如游泳,網(wǎng)球等。這些社會關注度高的體育項目必然能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同時學校體育能夠成為社會體育的一部份,并為這些體育項目提供相應的支持和服務,使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更好地結合,這樣能擴大學校體育的范圍和影響力。
通過調查了解,得知學校社團都是根據(jù)學?,F(xiàn)有體育設施條件建立的,社團組織的人數(shù)最多87人,最少的14人,一所學校所有體育社團人數(shù)加起來不過600人,規(guī)模有限,對學校體育運動影響力有限。
表5 學校學生組織社團情況
陽光體育運動面對的是廣大學生,所以我們必須把體育文化、體育教學、運動競賽、群體活動作為一個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調動廣大的學生積極參與。所以,筆者認為以陽光體育為抓手,必須從多方面入手。首先把體育精神放到體育教育的首位,它是體育教育的靈魂,同時要把體育精神貫穿到體育教學、運動競賽、群體活動當中,把體育教學運用到運動競賽、群體活動當中,用體育競賽、群體活動來考核體育教學的成績,用體育精神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和意志品質。這才是體育教育的終極目的。而體育文化必須要有載體,那就是體育教學、運動競賽、群體活動,通過這樣的載體,才能使大學生切身感受到體育文化,特別是體育精神的魅力。
⑴制定四位一體的陽光體育運動方案,開發(fā)和舉行豐富多彩體育競賽和群體活動,建立體育教學、體育競賽和群體活動三站一終點的結合的模式,這個終點就是每天鍛煉一小時。體育教學雖然是學校體育的主體,但是它完成不了陽光體育所提倡的大多數(shù)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幸福生活一輩子”的目標。所以必須把體育教學延伸到體育競賽以及群體活動中去,使更多的學生去實踐、在實踐中去考核每一個學生,最終達到陽光體育運動的目的要求。
⑵大學時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時光,體育文化對學生形成體育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強體育文化的建設,對大學生人格的完善和智慧的增長大有裨益,特別是將體育與文化、教育相結合,這是宣傳體育精神的根本途徑。在教材組織與編寫、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規(guī)范中,挖掘本學校體育明星的精神,榜樣的力量起著引領和宣傳作用,使體育明星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達到體育精神的教育目的。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講授、討論以及組織觀看錄像等形式展開教學和宣傳,滿足當代大學生對體育人文精神的渴望與實踐。
⑶學校長期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一方面要對陽光體育運動的文化內涵進行充實和豐富,使“陽光體育運動”具有感染力,另一方面要對體育教學、體育競賽、群體活動進行整合,鼓勵校內體育賽事,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相結合,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自己將來畢業(yè)后還能加入到社會體育當中去,使陽光體育運動具有感召力,這樣才能使學校的體育充滿活力。
(4)打破學校體育常規(guī),逐步推廣校內、外不同層次的體育教學、體育競賽、群體活動,在現(xiàn)有的條件下,先將某個體育項目條件較好的進行實驗,以點帶面,全面開花。同時在體育競賽、群體活動中,有教有學;在體育教學中,有賽有練。以賽代練、以賽促進教學,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整體。
⑸積極吸引社會資金。學校體育場館設施是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要條件,學??蓪ν忾_放有償使用,學校的運動會和運動隊均可冠名和贊助。凡是體育愛好者付相應的費用,也可投入到大學的體育競賽以及群體活動當中,使社會體育與學校體育緊密結合,這樣能提高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的互補性。
⑹擴大和建設體育場地施設,增設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項目,如游泳、網(wǎng)球等體育項目。隨著我國新興體育項目的興起,學校增設網(wǎng)球、游泳等體育項目,這些社會關注度高的體育項目必然能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同時學校體育成為社會體育的一部份,并為這些新興的體育項目提供社會服務,使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有機結合,提高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接觸面和擴大學校體育的范圍。
⑺形成新的教學考核評價體系??茖W的考評不僅是一種評價方法,還是一種激勵因素。體育教學考評應該把參加體育競賽以及群體活動作為評價指標,學生參與的學校和社會開展的各項體育賽事和群體活動都可作為學生體育成績評價的內容,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到陽光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對教師的考核,以所教的學生能否在社會體育比賽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參加比賽場次的多少以及群體活動的參加時間作為考核體育教師教學成果的指標。這樣才能達到“每天鍛煉一小時,辛福生活一輩子”為體育理念。
當前,以陽光體育運動為抓手,深化學校體育改革,只有把體育文化、體育教學、運動競賽、群體活動進行整合,使廣大學生走進體育,讓學生了解體育運動的過程和規(guī)律,認識到體育內涵的真正價值,產(chǎn)生對體育積極的情感體驗,以及參與體育的興趣和體育鍛煉的愿望,從而磨礪體育意志,培養(yǎng)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1]李楠.成都市高?!瓣柟怏w育運動”開展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D].碩士學位論文,四川師范大學,2011.3.
[2]唐建華.普通高校陽光體育運動長效機制構建初探[D].碩士學位論文,湖南師范大學,2010.5.
[3]秦勇.體育文化教育與大學生終身體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3):73 -76.
[4]焦勇.陽光體育運動下高校體育教學的困境及教學改革探析[J].科技界,2012,(26):12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