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榮生
(福建醫(yī)科大學 附屬第二醫(yī)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分析冠脈造影心肌橋患者的治療方法及治療效果
卜榮生
(福建醫(yī)科大學 附屬第二醫(yī)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目的:研究分析冠脈造影心肌橋患者的治療方法與治療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3年4月期間通過冠脈造影檢測出的82例心肌橋患者的臨床資料、治療方法與治療效果.結(jié)果:82例心肌橋患者中有2例肌橋處于回旋支,其余80例都位于左前降支.有7例心肌橋近端出現(xiàn)冠狀動脈狹窄,有5例心肌橋所處部位合并冠狀動脈狹窄,有3例心肌橋遠端存在冠狀動脈狹窄.治療心肌橋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有30例患者口服“合貝爽(鹽酸地爾硫卓緩釋膠囊)90mg每天一次”,同時接受β受體阻滯劑與鈣離子拮抗劑兩種藥物輔助治療,結(jié)果顯效7例,有效20例,無效3例,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0.0%.結(jié)論:心肌橋可能會引發(fā)心肌缺血、心絞痛等,冠脈造影是目前診斷心肌橋的金標準,治療方法為多采用β受體阻滯劑與鈣離子拮抗劑治療,效果較好;如有必要可以采用冠狀動脈支架安置術(shù)、外科手術(shù)治療.
冠脈造影心肌橋;心臟;治療方法;治療效果
冠狀動脈心肌橋英文簡稱為“MB”,是一種先天性解剖變異,通常而言當冠狀動脈或者其分支某個節(jié)段走行在室壁心肌纖維之間,被形狀像橋的心肌纖維覆蓋,當心臟收縮時會出現(xiàn)短暫性的管腔狹窄、閉塞,被心肌纖維覆蓋的動脈部分稱作壁冠狀動脈,這一段心肌纖維可以稱作心肌橋[1-2].經(jīng)研究表明,心肌橋和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以及心肌缺血等密切相關(guān),為了深入了解心肌橋的臨床特征,進行有效地治療心肌橋.本文選取我院 82例心肌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治療方法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現(xiàn)臨床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4月期間通過冠脈造影檢測出的82例心肌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齡(36-81)歲,平均年齡(61.7±8.5)歲.所有患者入院之后進行血糖、肝腎功能以及心電圖的一系列檢查.其中有12例患者出現(xiàn)輕微的胸悶、心前區(qū)不適癥狀,4例出現(xiàn)心電圖異常,有3例出現(xiàn)典型的心絞痛發(fā)作,有1例糖尿病,3例有高血脂癥.
1.2 方法
1.2.1 造影方法
對心肌橋的診斷用5FTIG多功能造影導管或者是6FJR/JL型號的造影導管通過橈動脈進行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然后周期觀察每個冠狀動脈節(jié)段.根據(jù)常規(guī)Jukins方法實施冠狀動脈造影,左冠狀動脈至少選用四個以上的投照角度,而右冠狀動脈至少選用兩個以上且相互垂直的投照角度造影,以便讓冠狀動脈各個節(jié)段充分暴露.當發(fā)現(xiàn)患者收縮期血管狹窄但是舒張期恢復正常則定義為冠狀動脈造影心肌橋.其中孤立性心肌橋主要是指在冠脈造影中只發(fā)現(xiàn)心肌橋,卻不合并冠狀動脈其它畸形與狹窄.
1.2.2 治療方法
按照不同患者的不同情況選擇藥物治療、介入治療或者搭橋治療方法.給予患者口服倍他樂克約(12.5-50)mg,每天兩次;或者常規(guī)口服合貝爽(鹽酸地爾硫卓緩釋膠囊)90mg每天一次;或者同時服用兩種藥物治療.
1.3 療效評定
心絞痛分級按照加拿大分級,顯效標準: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或者心絞痛癥狀明顯改善≥2級.有效標準: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減輕,且心絞痛癥狀改善 1級.無效標準: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無絲毫改善或者加重.對全部患者隨訪(6-12)個月.
2.1 冠狀動脈造影結(jié)果
依據(jù)冠狀動脈造影顯示:82例心肌橋患者中有2例肌橋處于回旋支,其余80例都位于左前降支.有7例心肌橋近端出現(xiàn)冠狀動脈狹窄,有5例心肌橋所處部位合并冠狀動脈狹窄,有3例心肌橋遠端存在冠狀動脈狹窄.
2.2 治療效果
82例冠脈造影心肌橋患者中,其中有16例患者未出現(xiàn)明顯癥狀,也未進行特殊處理.其余66例患者采用藥物治療方法,其中有36例患者口服倍他樂克(12.5-50)mg,每天兩次,顯效12例,有效17例,無效7例;有30例患者“合貝爽(鹽酸地爾硫卓緩釋膠囊)90mg每天一次”,同時接受β受體阻滯劑與鈣離子拮抗劑兩種藥物輔助治療,顯效7例,有效20例,無效3例,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0.0%.有7例患者的肌橋狹窄程度超出 75%,或合并有冠脈狹窄,口服藥物后效果不佳;故對其中的6例患者置入支架,1例患者實施冠脈搭橋治療,6例患者實施手術(shù)后胸痛癥狀有明顯改善,剩余1例患者癥狀有所好轉(zhuǎn).
冠狀動脈心肌橋是臨床較常見的冠狀動脈先天性發(fā)育異常,采用冠脈造影方法確定心肌橋這種疾病的概率約為(0.5-16)%[3].并且隨著冠脈造影與冠狀動脈CT的廣泛應用,心肌橋的檢出率和以往相比有明顯提升.通常而言,心肌橋多發(fā)生在前降支近中段,很少出現(xiàn)在左回旋支與右冠狀動脈,這和楊勇[4]報道相符.
不同性質(zhì)的心肌橋患者臨床特征有所不多,大多數(shù)患者并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5].本次研究結(jié)果表明:82例心肌橋患者中有2例肌橋處于回旋支,其余80例都位于左前降支.有7例心肌橋近端出現(xiàn)冠狀動脈狹窄,有5例心肌橋所處部位合并冠狀動脈狹窄,有3例心肌橋遠端存在冠狀動脈狹窄.這說明了心肌橋疾病的發(fā)病原理和患者血管受壓程度相關(guān),經(jīng)研究認為心肌橋引起心肌缺血的原理可能為:(1)心動過速促使收縮期或者舒張期的時間比例提升,引發(fā)冠狀動脈缺血,(2)機械性壓迫冠狀動脈,(3)心臟收縮期擠壓致使冠狀動脈內(nèi)膜受到損傷,進而誘發(fā)血小板小范圍內(nèi)聚集,釋放出促進血管收縮的各種活性物質(zhì),(4)冠狀動脈痙攣,或者心肌橋段血管內(nèi)皮血栓素A合成增加[6].
通過本次研究我們還發(fā)現(xiàn)一些心肌橋患者的臨床癥狀和冠心病的臨床癥狀相似,主要表現(xiàn)為:心肌缺血,胸悶、痛以及心絞痛等各種癥狀,偶爾也會伴隨有心律失常,心悸,非常嚴重且時間較長的心肌缺血進一步導致心肌梗死,或者猝死[7].還存在一部分患者,其心電圖呈現(xiàn)缺血性改變,癥狀發(fā)作時出現(xiàn) ST-T弓背樣抬高或者有相對應的動態(tài)變化,和正常健康人群體有特異性差別,但這種癥狀和冠心病患者的癥狀類似,故常常被誤診是冠心病[8].只單純依靠患者臨床癥狀與心電圖變化來判斷患者是否合并心肌橋,或者心肌橋收縮期的狹窄程度,當前還未出現(xiàn)相關(guān)的研究報道.
臨床醫(yī)師通常認為對于沒有明顯癥狀的心肌橋患者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而對于有明顯癥狀的患者可以依據(jù)實際情況選擇不同治療方法,比如:藥物治療、介入治療或者手術(shù)治療等.現(xiàn)階段,依舊是以藥物治療為主,治療所使用的藥物主要有 β 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等,其中前者可以有效控制心肌收縮,進一步緩解心肌橋?qū)Ρ诠跔顒用}的壓迫,讓心率速度變得較為緩慢,延長舒張期,所以具有明顯改善冠狀動脈血流灌注的效果,但這種類型的藥物可能會對冠脈靜脈引發(fā)的心絞痛產(chǎn)生不良影響,但是非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可以對這種類型的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療方法.本次研究結(jié)果表明:有 30例患者口服合貝爽(鹽酸地爾硫卓緩釋膠囊)90mg,每天 1次,同時接受 β 受體阻滯劑與鈣離子拮抗劑兩種藥物輔助治療,結(jié)果顯效7例,有效20例,無效 3例,治療總有效率高達 90.0%.,說明了心肌橋患者采用這兩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根據(jù)姚鴻立[9]報道,支架治療也是可以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這種治療方法面對的主要治療對象是壁冠狀動脈附件存在有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或者合并有冠脈痙攣、心肌病危險患者,或者是既有心肌橋同時并發(fā)有嚴重臨床癥狀的患者.冠脈搭橋手術(shù)則主要用在心肌橋并合并有近段冠脈粥樣硬化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有7例患者實施介入治療與手術(shù)治療,隨后隨訪(6-12)個月可知,治療效果較佳,但是對心肌患者植入支架治療目前仍存在較大爭議,固然近期治療效果明顯,但遠期療效再狹窄率很高,根據(jù)馬小林[10]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藥物洗脫支架可能會使結(jié)果得以改善.針對采用藥物治療無效的心肌橋患者,還可以采用心肌松解術(shù),但由于受到心肌橋肌約束,壁冠狀動脈走行具有一定的不可預見性,有時候還需要切開很深的心肌,并且室壁瘤出現(xiàn)的可能性較大.同時,冠狀動脈心肌橋這種疾病在臨床上常常遇見,可以引發(fā)心肌缺血,部分病情嚴重的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心肌梗死、猝死或者心律失常等癥狀.一般而言,患者沒有明顯的冠心病危險因素,沒有具體的血清學檢查以及心臟彩超測量數(shù)值,患者的臨床癥狀和冠心病患者的癥狀類似,需要及時地進行冠脈造影診斷,明確病情,進而進行正確治療.
總之,心肌橋可能會引發(fā)心肌缺血、心絞痛等,冠脈造影是目前診斷心肌橋的金標準,治療方法為多采用β受體阻滯劑與鈣離子拮抗劑治療,效果較好;如有必要可以采用冠狀動脈支架安置術(shù)、外科手術(shù)治療.
〔1〕李慧,安冬青,謝 曉柳.249 例冠心病患者冠脈造影的臨床特征分析 [J]. 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4(06):152-153.
〔2〕李峻,唐建金.女性冠心病患者臨床特點與冠脈造影關(guān)系的分析[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9,8(03):89-90.
〔3〕何文,張冬.77 例冠脈造影心肌橋患 者的臨床特 點和治療效果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1,40(29):2974-2975.
〔4〕趙為濤,楊勇.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脈造影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9,8(06):225-226.
〔5〕吳捷華,胡劍平.冠狀動脈心肌橋 165 例冠脈造影特點和臨床分析[J].安徽醫(yī)藥,2012,16(10):164-165.
〔6〕Bourassa MG,Butnaru A,Lesperance Jet al.Symptomatic myocardial bridges:overview of ischemic mechanisms and current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J].J Am Coll Cardiol, 2003, 2(41):351-353.
〔7〕李東,郭新娟,于鐵鏈.心肌橋的影像學診斷進展及臨床意義[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38(11):1048-1050.
〔8〕Diaz-Widmann J,Co x SL,Ro ongsritong C.Unappr eciablemy ocardial br idge causing anterior my ocardial infarction and postinfar tio n ang ina[J]. South Med J,2003,96(4):400-402.
〔9〕姚鴻立,李美蘭.冠狀動脈心肌橋18例臨床診斷和治療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3):712-713.
〔10〕馬小林,李鎮(zhèn).28 例冠狀動脈肌橋患者的冠脈造影特征分析[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2013,34(2):52-53.
R541
A
1673-260X(2014)08-00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