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玉明
(三峽大學(xué) 民族學(xué)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梯瑪歌》是一部以土家語為載體、世代口耳相傳的土家族原始宗教歌曲,是土家族巫師“梯瑪”在敬神祭祀活動中所演唱的敬神之歌?!短莠敻琛烦~固定,即興演唱的內(nèi)容較少。梯瑪在唱誦 《梯瑪歌》時還伴隨著一定的儀式活動。這些儀式主要有祭祖先、趕鬼驅(qū)邪、還愿、求子、求雨、送亡人等。在法事活動中梯瑪要使用各種法器,邊唱邊舞。最常見的法器有八寶銅鈴、司刀、牛角等,亦可視為 《梯瑪歌》的伴奏樂器。因此,《梯瑪歌》也有能配合梯瑪舞蹈的韻律結(jié)構(gòu)。
《梯瑪歌》之所以能夠世代傳承下來,夏海蕾認為 “信奉神靈和梯瑪至高無上的權(quán)威是梯瑪神歌長期傳承的根本原因。”[1]其實,我們認為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 《梯瑪歌》唱詞具備了民歌傳承所需要的元素——適合演唱、記憶和傳誦的形式特征。在 《梯瑪歌》產(chǎn)生后的很長時間里,它都僅以口頭傳承,而無書面文本。如此龐大的架構(gòu),要通過口頭語言流傳下來,必定需要一定的技巧。這一技巧就是通過各種修辭方法將唱詞進行加工,從而適于記憶演唱和朗誦。
本文以彭榮德、王承堯整理譯釋的 《梯瑪歌》為文本,分別從語音、詞語等方面對 《梯瑪歌》中所使用的主要修辭方式進行分析研究?!疤莠斵o中,有土家語,也有漢語,有時兩種語言混用?!盵2]92因而我們所分析的修辭不僅體現(xiàn)在土家語唱詞中,也體現(xiàn)在漢語唱詞中。
押韻,又叫壓韻,指的是在韻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使用同 “韻”字。凡韻腹相同或者相近的 (若有韻尾,韻尾也要相同)都屬于同一個 “韻”[3]68。押韻這一修辭手法的使用可以使詩歌、戲曲、民歌等語言作品音調(diào)悅耳、和諧,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同時唱誦順口,便于記憶。
在 《梯瑪歌》中大量使用的押韻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①以下舉例,凡土家語唱詞均先列國際音標注音,再列對應(yīng)漢語字詞。:
1.同字押韻,指用同一個字作韻腳的押韻方式。如:
tsan55ka55zau21ti55sa35liau55a21
張 家 算 手 掐 了 啊,
li55ka55zau21ti55ka21liau55wo21
李 家 算 手 掐 了 啊,
手 掐 了 碰 著 了 啊,
tshe21to35ka21mei55ze55to35wo21
大 官 小 員 啊。[4]3
漢語意思是:張先生來運神算,李先生來把手掐。都請掐算了,都說碰上了——那些大神鬼啊,那些小菩薩啊。
在這一例里,句末都通過語氣襯詞 “[a][wo]啊”押韻,這種情況在 《梯瑪歌》唱詞中非常普遍。 《梯瑪歌》的大部分唱詞都粘連了一個襯詞在句末。這樣的處理不僅是為了押韻,進而便于演唱,也是為了加強語氣,烘托祭祀時肅穆、哀婉的氣氛。同時,在該例中若去掉無實義的語氣襯詞“啊”,我們便發(fā)現(xiàn)在該例中句末還押一個 “[liau]了”字,這也屬于同字押韻,只不過是以部分韻腳為同字。
當然,同字押韻也可看做是句末字詞反復(fù)的修辭方式。
2.連行押韻,即一韻到底,也就是從第一句開始到末句都只使用一個韻,中間不能換韻。如:
①野葡萄藤,吊串串。
雞屎藤啊,扯線線。
閻王藤子,起辮辮。
八月瓜藤,結(jié)面面。[5]268
②行親要行兩姑嫂,
行了姑姑又行嫂,
花兒謝了有苞苞,
妹妹去了有嫂嫂。[6]261
③你頭上一戴飛云絲帕,
二戴金簪銀簪啊,
金簪銀簪滿頭插,
金花銀花滿頭花。[7]239
④黃狗吠來汪汪汪,
擂缽擂來叮叮當,
油鹽醬醋一鍋湯,
雜古雜味嘗一嘗。[8]273
例①押一個[an]韻,四句分別以 “串”“線”“辮”“面”結(jié)尾,極具生活情趣和形象性,顯得活潑可愛。例②押一個[ao]韻。三個 “嫂”字和一個“苞”字連起來一氣呵成,極具韻律感。例③押了一個[a]韻。其中第二句利用同韻襯字 “啊”作韻腳以協(xié)韻。例④中的 “汪”“當”“湯”“嘗”則同押一個[a]韻。
值得注意的是,連行押韻的方式在 《梯瑪歌》唱詞中僅出現(xiàn)在漢語唱詞中,帶有漢族民歌的因素,而在土家語唱詞中則難覓其蹤跡,這可看做是土家語修辭手法與漢語修辭手法的一個不同之處。然而原始的 《梯瑪歌》唱詞是純粹的土家語,漢語唱詞融入 《梯瑪歌》是從漢語為土家族人所接受時才開始的。在這里,我們不難看出漢文化的強大滲透力以及文化之間的相互交融與影響。
3.交互押韻,即奇句押一韻,偶句押另外一韻,二者并行不悖。如:
a55sa21wuei55
巖 坎 陡 (懸崖陡),
mo55kho21thiau21
馬 群 跑,
tshe21sa21wuei55
水 流 激 (水流急),
la55mei21tshau21
路 天 遙 (天路迢迢)。[9]33
第一句和第三句押[uei]韻,第二句和第四句押[au]韻。這種押韻方式在 《梯瑪歌》中使用得相對較少。
4.偶句押韻,這是中國古詩詞中一種常見的押韻方式,通常是二四或二四六八句押韻,其首句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如:
①盤子盤子盤對盤,
漁網(wǎng)漁網(wǎng)互相纏,
豬和豬來互相咬,
人和人來抱一團。[10]259
②綠豆悶到鼎罐里,
咕嚕咕嚕罵老娘,
馬豆氣成紅臉哩,
禾眉豆兒乖巧不開腔。[11]271
例①中一、二兩句及最后一句押[an]韻。例②中則是第二句和第四句壓[a]韻。
疊音,又稱疊字或重言。它是指在語言使用中將相同的字或音節(jié)重疊,以達到不同的表達效果的方法。疊音是語音修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 《梯瑪歌》中,也大量地使用了這種修辭方式。
從疊音形式看主要有單聲疊音和雙聲疊音。
1.單聲疊音。
①pu35lu55la55pha21mi21za21
大 號喇叭 快 吹,
la21γei55wu55wu35wu21a21
走 路 嗚 嗚 嗚 啊。[12]24
漢譯:大號排排吹,喇叭嗚嗚叫。
②mo55kei21a21khuei55khuei55khuei55
馬 騾 啊咴 咴 咴。[13]18
漢譯:騾馬陣陣咴咴叫。
③lu21ti51ta35ta21lai21
骨 腳 嘡 嘡 來。[14]130
漢譯:腿骨硬邦邦啊。
④黃狗吠來汪汪汪,
擂缽擂來叮叮當。
油鹽醬醋一鍋湯,
雜古雜味嘗一嘗。[15]273
⑤有一個年輕的尚氏姑娘啊、
好容顏。
你手指尖尖,
眉毛啊彎彎,
你臉巴兒也,
圓圓啊。[16]302
這里的 “[khuei khuei khuei](咴咴咴)、 汪汪汪、叮叮、尖尖、彎彎、圓圓”都屬于單聲疊音。
2.雙聲疊音。
①綠豆悶到鼎罐里,咕嚕咕嚕罵老娘。[17]271
②ji35la55lu55ka21thai21a21
舌 頭 骨 頭 沒有 啊,
lo55lo55li55li21
拉拉雜雜,
膝 頭 骨 頭 沒 有 啊,
phi55pha21li55li55
軟 軟 多 多。[18]58
漢譯:舌頭無骨頭,說話拉雜不老練。膝蓋無骨頭,軟軟磨來軟軟纏。
這里的 “咕嚕咕?!薄袄s雜”都是雙聲疊音。
如果從詞的角度看疊音詞,有如下形式:
AA式:嘡嘡、莽莽 (方言 “飯”)、辮辮、面面、咚咚、叮叮等。
AAA式:嗚嗚嗚、咴咴咴[khuei]、嘟嘟嘟[tu]、汪汪汪、昂昂昂等。
ABAB式:咕嚕咕嚕等。
AABB式:拉拉雜雜[lo lo li li]、光光亮亮、昏昏癲癲、光光耀耀等。
ABB式:當啷啷、肉砣砣、輪筒筒、銅盆盆等
AAB式:噠噠嘀、哩哩啦等。
疊音的作用在于它具有強烈的 “音響”效果。它不僅能夠增強唱詞的節(jié)奏感,使曲詞音韻生動和諧,極富音樂美,還能調(diào)整唱詞結(jié)構(gòu),韻散結(jié)合,便于吟唱者吟誦、記憶。除此以外,疊音詞還有其他的修辭作用,如擬聲摹狀、表義、表情等。
但我們發(fā)現(xiàn)在 《梯瑪歌》中的疊音詞多為擬聲詞和摹狀詞,其中又以擬聲詞為主,如嗚嗚嗚、咴咴咴、咕嚕咕嚕、嘡嘡、嘟嘟嘟、噠噠嘀、哩哩啦等。
詞語,按照語言學(xué)的術(shù)語解釋,包括詞和語,其中詞就是普通的詞匯,而語的結(jié)構(gòu)要大一些,可以是短語,可以是句子,亦可以是語段、語篇。因此,以下要討論的對象不僅有詞,還可能有句子和段落。從 《梯瑪歌》文本看,梯瑪唱詞的詞語修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關(guān)注。
襯詞,又稱為襯字,它不表示實際的意義,多出現(xiàn)在詞頭或結(jié)尾,起著押韻、調(diào)整結(jié)構(gòu)、表達感情、增強語氣、烘托氛圍等作用。
在 《梯瑪歌》中用了不少語氣襯詞,主要有以下幾類:
嘆詞: 啊[a][wo]、 喲[jo][jau]、 咧[lei]、 呃[ai][ei]、 啦[la]、 哩[li][lei]、 歐[ou]、 噢[au]等 。 嘆 詞 在《梯瑪歌》唱詞中隨處可見,其作用在于增強語氣、協(xié)調(diào)韻律、表達情感、烘托氛圍。
象聲詞:咴咴咴[khuei]、嘟嘟嘟、汪汪汪、昂昂昂、當啷啷、噠噠嘀、哩哩啦、嘡嘡、咚咚、嘶啦等。這些詞都是對一些動物及樂器所發(fā)出的聲音的模仿,可增強唱詞的音樂性。
腔調(diào)詞:收歐歐尼[sou ou ou ni]、收歐迷[sou rou mi]、 呃埋[ei mai]、咒揉[tshou zou]、 啊受[a sou]、 呃蒙[ei mu]、 那埋[la mai]、 嗨是[xai si]、 衣來、衣歐、翁羅[u lo]、嗚歇、哄尼、伊嗬嗬等。這些詞都是 《梯瑪歌》所特有的,多用在開頭或結(jié)尾。用在開頭 “起興”有生發(fā)感情的作用,無實際意義;用在結(jié)尾則起著調(diào)整唱詞結(jié)構(gòu)的作用,表示一段唱詞的結(jié)束。
反復(fù),是指 “重疊反復(fù)使用同一詞語或句子的修辭手段”[19]301。它主要有兩種形式,其一是中間沒有其他詞語間隔的連續(xù)反復(fù);其二是中間有其他成分間隔的反復(fù)。反復(fù)這一修辭方法在 《梯瑪歌》中頗為常見。
2.間隔反復(fù):
手 掐 了 不 要 了 我 背 了,
tsi55tsha35za21tsha35lo21tsha35tsha35
豬 好 雞 好 人 好 好,
ka21tsha35liau21a21
都 好 了 啊。[23]80
漢譯:不要掐手了,一切我背了。豬好!雞好!人好!全都好!
②富貴榮華,莫收它。
金銀財寶,莫收它。
前倉得滿啊,莫收它。
后倉得滿啊,莫收它。
養(yǎng)牛成對的,莫收它。[24]198
③討得肉來大家嚼,
討得酒來大家干,
討得粑粑大家扯,
討得蜂糖大家甜,
討得風(fēng)來大家涼,
討得火來大家暖![25]289
例①重復(fù)使用一個 “了”字和 “好”字,有押韻的作用。例②重復(fù)使用 “莫收它”這個短語和例③中對 “討得××大家×”的反復(fù)使用都使得唱詞結(jié)構(gòu)勻整,層次分明,音韻優(yōu)美,唱起來朗朗上
1.連續(xù)反復(fù):
①ze55ze55ze21a21
酒 酒 好 啊。
漢譯:美酒,美酒啊。[20]2
這是強調(diào)酒的味道之美。
②sei21thai21mai21sei55tshai21mai21
屁沒 有 屁 沒 有。
漢譯:只有屁難尋。[21]62
這是個比喻句,有強調(diào)的意思,是說除屁抓不住之外,當擺的全擺上了,因為前面說鴨子肥胖胖,柑子黃橙橙,樣樣都擺全,只有屁難尋。
③三手四手口中收,
手手手手手歐,
收收收收收![22]200
例①重復(fù)使用 “酒[ze]”這個字,強調(diào)了酒之美味。例②連續(xù)使用 “屁沒有”這個短語,就是為了強調(diào) “屁”是例外,從而反襯祭品之全。例③中“手”和 “收”的反復(fù)使用增強了唱詞的韻律和節(jié)奏感。口,同時地利于憶誦。
對偶,是把兩個結(jié)構(gòu)相同、字數(shù)相等、意義相反或相對的句子排在一起的修辭手段。對比,又叫對照,是把兩個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的修辭手法。如:
①kei21tsei21so21lu21xu35je55thai35
他 們 的 神香 敬 到 沒有,
kei21i35tshei55kei21xu35a21thai35
他 們 的 紙錢 敬 到 沒有。[26]3
漢譯:欠了他們的紙錢,沒有燒到堂;欠了他們的香燭,沒有敬到家。
清 水 到 堂,
wuan21suei55tau35thian21
黃 水 到 殿。[27]112
漢譯:清水到了堂,黃水到了殿。
③khe21wu55la55khe21ti55ja55
哪 里 躲 在 哪里追,
khe21wu55la55khe21phai21lai21
哪里 藏 在 哪 里 耙。[28]119
漢譯:你躲得再遠啊,緊緊追你你難逃;你藏得再深啊,刨開地皮,也要把你找。
④日里走路路不清,夜里照亮亮不明。[29]184
⑤腦殼昏昏的,我五釘手!
肚皮疼疼的,我五釘手!
日里瞌睡多多的,我五釘手!
夜頭做夢亂亂的,我五釘手![30]200
⑥三代祖公我不知,四代祖婆我不明。[31]230
例①是個對偶句,“紙錢”對 “香燭”,“堂”對 “家”。例②把清水和黃水作比較,既是對偶句,也是對比句。例③是對偶句,“躲”對 “藏”,“追” 對 “耙”。 例④ “日” 對 “夜”, “走路” 對“照亮”,“路不清”對 “亮不明”,都形成鮮明的對比,既屬于對偶句,也屬于對比句。例⑤實際上有兩個對偶句,前一句 “腦殼”對 “肚皮”,“昏昏”對 “疼疼”; 后一句 “日里” 對 “夜頭”, “瞌睡”對 “做夢”, “多多” 對 “亂亂”。 例⑥則是 “三代”對 “四代”, “祖公” 對 “祖婆”, “我不知” 對 “我不明”。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雖然對偶與對比常常相伴出現(xiàn),但對比句一定是對偶句,但對偶句不一定是對比句。然而不論是對偶句,還是對比句,其結(jié)構(gòu)之嚴整,形式之勻稱,均使 《梯瑪歌》的唱詞更具節(jié)奏感。
排比,是把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密切關(guān)聯(lián)的句子排列起來,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在 《梯瑪歌》中也有排比句。如:
①喊的喊,叫的叫,打的打,鬧的鬧,這一回是有是無?[32]230
②討得肉來大家嚼,
討得酒來大家干,
討得粑粑大家扯,
討得蜂糖大家甜,
討得風(fēng)來大家涼,
討得火來大家暖![33]289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 《梯瑪歌》中排比的運用僅限于漢語唱詞,而在土家語唱詞中,難以見到三句及其以上的結(jié)構(gòu)完全相似、語氣一致并連在一起的詞組或句子。這與土家族其他祭祀歌如 《擺手歌》有所不同。
夸張,是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而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擴大或縮小的方法。如:
①酒水啦[ze35tshe21la21]。[34]16
意為:美酒像水一樣流淌。這句是說敬神的美酒準備得非常充足,多得可以如河水一樣流淌了。
②仙鶴的長腳啊,一步能跨兩三丈。[35]46
仙鶴的腳再長也不可能一下子跨兩三丈,這屬于夸張。
③我日行個三千,夜行他個八萬。搞上過千千萬萬啊,地上連地心,獅子扎地盤——。[36]116這也是明顯的夸張手法,用來嚇?;昶?。
設(shè)問,是 “無疑而問”,明知故問,自問自答。設(shè)問有強調(diào)問題、引人注意、啟發(fā)思考的作用。如:
①正月龍門開的是什么花?正月開的是,夢秋啊花。……二月開的是什么花?二月里開的是,桃花啊?!璠37]262
②硬的硬的是什么樹?唏吼唏吼什么肉?硬的硬的是青樹,唏吼唏吼野豬肉。[38]265
比喻,就是打比方,以此物來喻彼物。漢語的比喻常包括本體、喻體以及喻詞,但在土家語中可以沒有喻詞。如:
意思是:腳桿又瘦又小,像干豇豆那樣。這里把瘦小的腳比喻成了干豇豆。
是把稀疏的星星比成了癩子頭上的頭發(fā)。但這里出現(xiàn)了一個喻詞 “一樣”。
③tho21ku55si21
銅 鼓 送,
si35ti21a21si35lo21
打 獵 圍 獵,
pu35lu55la21pha21si21
大 號 喇 叭 送。[41]76
大意是:銅鼓咚咚咚,大號吹啊,喇叭響,熱熱鬧鬧,猶如圍山趕肉嬉嚷嚷。這是用圍獵時的喧鬧場景以比喻祭祀的熱鬧場面。
起興,是先用無關(guān)的事物引起感情,再說要說的事物。一般用在詩文歌詞的開頭,起著引發(fā)情感、協(xié)調(diào)音韻、調(diào)整結(jié)構(gòu)等作用。
如:在做請神法事和祭祖先時會先唱上這樣一句。
①ze55ze55lai55ai21
酒 好 得 很。[42]13
大意是:好??!美酒舉得高高。
頌神法事部分的唱詞開頭則都必唱這樣一句。
②a55sa21wuei55
巖 坎 陡 (懸崖陡),
mo55kho21thiau21
馬 群 跑,
tshe21sa21wuei55
水 流 激 (水流急),
la55mei21tshau21
路 天 遙 (天路迢迢)。[43]33
以上兩例唱詞的反復(fù)運用在辭格上都是間隔反復(fù)的手法,但在表現(xiàn)手段上卻是沿用了 “起興”之法。
《梯瑪歌》是一部集歌、樂、舞為一體的民間祭祀歌曲,在土家族民間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隨著土家語使用者的減少和梯瑪?shù)匚坏慕档?,主要用土家語演唱的 《梯瑪歌》的傳承面臨著后繼乏人的狀況。2008年4月,《梯瑪神歌》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無疑為 《梯瑪歌》的保護與傳承帶來了轉(zhuǎn)機。更多的學(xué)者開始關(guān)注和研究 《梯瑪歌》這一土家族特有的文化事項。這里,我們主要研究了 《梯瑪歌》的修辭手段,然而在研究修辭手法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 《梯瑪歌》不僅是一部祭祀歌,它還具有不同于一般民間歌謠的美學(xué)價值。
第一,《梯瑪歌》主要是用土家語進行演唱的,演唱形式多樣,時唱時吟,既有對唱,也有合唱。表達的感情也不一樣,時而深沉,時而憂郁,時而輕松,時而歡快,使聽者跟隨著梯瑪?shù)难莩w驗到一個不同的世界。同時,它還有部分漢語唱詞,大量地融入了漢族民歌因素,使不懂土家語的土家人也能感受到祖先的英勇無畏與勤勞善良。
第二,《梯瑪歌》在用詞方面也很有特色。它運用了不少枯燥晦澀的祭祀術(shù)語,在吟唱時給人一種莊嚴和崇高感,營造出了神秘宏大和激動人心的氣氛,使人感受到土家族人民對祖先的尊敬和信仰。它還用了許多明了易懂的生活用語,幽默而風(fēng)趣,以最簡潔、質(zhì)樸的口語式的語言表現(xiàn)出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讓聽眾在感受土家民歌樸實優(yōu)美的同時,體會到土家族人的文化觀念和生命意識。
第三,梯瑪在吟唱 《梯瑪歌》時,伴隨著一定的舞蹈。在舞蹈時會有一些 “伴奏樂器”,如八寶銅鈴、司刀、牛角等法器。因此,梯瑪所跳之舞又被稱為 “八寶銅鈴舞”。邊唱邊跳,同時還有伴奏,不僅增強了吟唱的節(jié)奏感,也增強了儀式的觀賞性和娛樂性,使聽眾融合到這種邊唱邊跳、時而莊嚴肅穆時而輕松有趣的儀式之中。
第四,《梯瑪歌》在唱詞中大量運用押韻、襯詞和反復(fù)等修辭手法,并使整句和散句穿插套用。這種韻散結(jié)合的藝術(shù)手段,使梯瑪在演唱 《梯瑪歌》時生成了一種渾然天成的音韻美,使聽者在祭祀活動中感受到土家族語言藝術(shù)的獨特魅力,并產(chǎn)生一種崇高的情感體驗。從而,也增加了 《梯瑪歌》的美學(xué)價值。
[1]夏海蕾.湘西土家族“梯瑪歌”研究[J].中國音樂,2012(3).
[2][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彭榮德,王承堯.梯瑪歌[M].長沙:岳麓書社,1989.
[3]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9]張偉權(quán).土家語探微[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