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艷
所謂互動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教師和學生雙邊主觀能動性,教師個體與學生個體、教師個體與學生群體以及學生群體與群體之間,相互交流和相互促進的一種教學方法?;邮浇虒W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造愉快、和諧的學習氣氛,給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機會,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教師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師主導作用。
互動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為后續(xù)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經常與學生溝通信息,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因材施教,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提高教學效果;有利于教學相長,促進教師不斷學習相關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教學技能,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一、新師生理念,更換互動意識
長期以來,教師把自己更多地定位為管理者和控制者,為了維持課堂紀律和課堂教學,學生一般不被允許發(fā)出信號,他們要聽從老師的指令,允許做什么,不允許做什么,一旦教師的要求遭到拒絕,便會傾向于用各種方式包括一些消極的方式達到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體性難以發(fā)揮,主動地位難以得到保證,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關系更是難以建立。
為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師首先應轉換其角色。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成為師生良好互動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者,交流機會的提供者,師生互動的組織者和學生發(fā)展的支持者,幫助者。因為教師對學生的作用的影響,只有通過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和反應才能產生積極作用。教師要樹立起“一切為了學生”的觀念,尊重學生,全方位地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通過教師的“教”喚起學生的“學”,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比如我在教學《最后一課》時,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的閱讀題:(1)找出文章描寫環(huán)境的語句,體會這些描寫在表現文章中心思想方面所起到的作用。(2)找出表現文章中心的語句。(3)查字典,給加點字注音。這些問題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腦,在聯(lián)系前面所學到的知識,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只用一課時,學生學得既輕松,又愉快。
二、合作,創(chuàng)導生生互動
在教學中,教師 可以改革課堂座位模式,可以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均衡的小組,讓學生分別圍坐在一起,教師以學生活動小組為單位,有計劃地向小組提出一定的集體活動任務,指導各小組學生互相幫助,互相交流,為完成共同的任務而積極合作,以達到促進學生介入交往、自覺參與。改革課堂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出現教師怎么教,學生就怎么學的現象。因此必須改革教師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建以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為主體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改革課堂教學模式,以“組織教學——復習舊知——講授新課——鞏固新知——布置作業(yè)”為形式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也存在著一些弊端,如在教與學的關系上,容易陷入教師為中心,書本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強調知識性教學,忽視學生能力和個性的發(fā)展。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可以深入到學生中,與學生零距離接觸,這樣既便于學生間交流討論,又便于師生間互動。
三、有效提問,激活學生思維
提問是師生交流的手段,是師生互動的平臺。一般教學活動中,師生都能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實現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但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1)問題比較直觀,缺少思考價值。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只要有技能,而提出問題需要有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教師的提問,首先應該在的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處選擇一個最恰當的問題進行發(fā)問,提問的內容應根據學生已有水平和思維能力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形象到抽象,逐步逼近問題本質。提問要有思考價值,能夠鞏固已學知識、啟發(fā)思維活動,引起對所學內容更深層次的思考。其次,教師的提問要形式多樣,可將問題設計成填空選擇題或判斷改錯題等多種形式,以增加學生對問題的深刻認識。提問既可師生對答,又可進行生生互答,教師在適當時候點撥提煉,也可以由學生向教師進行提問,提高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再次,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接近問題本質的情景,在學生觀察、實驗、猜想、推理、反思的過程中的關鍵處、矛盾處、對比處,抓住疑難點、興趣點、模糊點,適時提出問題,為學生指明探索方向和思維途徑。最后,教師的問題要具有發(fā)散性,以擴大學生思維的空間和課堂有效互動的空間。問題可讓學生有多種解決策略、思考方向、操作方法的選擇,由此產生更大的互動空間和需求,增強的互動的需要性和有效性。
四、科學評價
科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討論交流進行全面清晰地歸納,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明確學習主題。從基礎知識的學習到整篇課文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基本能力訓練實現科學評價。 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思想體系,學會評析、學會歸納??傊?,科學評價對于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能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影響,有利于激勵學生的內在動因,有利于強化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我們應該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來實現師生互動,如果我們在課堂上重視并善于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那么就能充分發(fā)揮這一教學策略的有效作用,從而達到我們預期的教學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