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云
摘要:在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中,各種道德問題已經釀成了許多悲劇,道德教育的缺失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道德教育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形勢,尤其是對農村中小學校中負責班級單位的班主任來說,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從學校中的班主任作為研究對象,詳細審視并分析了德育工作的不足之處,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構思方案。
關鍵詞:道德教育;農村中小學的班主任;學生;教學工作
一、目前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狀況
1.對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
目前的農村中小學的學校教育中,應試教育依然占據(jù)主流,在應試教育的要求下,教育的一切重點都放在了對成績的追求和對考試分數(shù)的提高上。大多數(shù)班主任因此沉浸在純粹的知識教學中,而且中小學的很多班主任都抱有一種思想,認為學生的年齡還小,思想教育和道德觀念還不值得著重培養(yǎng),等到長大后自然會成型,因而放松了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其實這種思想大錯特錯。學生的道德觀念應該從小就開始培養(yǎng),在成長過程中,除了父母的第一步思想教育,學校就是最重要的道德樹立區(qū)。如果在這個道德教育時期沒有給學生們灌輸正確的思想,以后長大成人的學生就會因道德的缺失而有一種人格上的缺憾,會影響他們未來的發(fā)展。
2.對學生心理掌握不夠準確
農村中小學的班主任一般都由教學工作突出的老師來擔任,但是這類教師在教學工作上往往投入了過多精力,雖然能保證教學質量,但因此也容易忽略學生們的心理成長,也沒有充足的時間去研究了解學生們的內心想法。再加班主任這一職位的壓力大、任務多、責任重,很多年輕的教師都對此崗位敬而遠之,導致許多中老年教師們擔任了班主任,由于年齡差距太大,很容易就產生師生間的代溝,一旦出現(xiàn)這類問題,學生的逆反心理就會隨之而來,尤其以中學為主。這樣一來雙方就連最基本的溝通都很難進行,更不用說思想和道德上的交流活動了。
3.關于德育的理論知識不足
由于區(qū)域的原因,農村中小學的班主任關注的重點大都放在知識教育上,更多的時間都花在研究教學和課堂講課上,沒有去找尋有關道德教育的書籍或其他資料。當學生們偶爾犯了道德上的小錯誤,班主任即使想要進行道德教育,也無從說起,加上平時關注社會教育類的節(jié)目和活動的次數(shù)也極少,無法組成有效的語言來說服學生,致使德育工作效率低下。
二、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具體方法
1.更新班主任的年齡層次
很多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開展現(xiàn)狀不佳是因為年齡的關系,因為年齡老化會帶來一系列的教育問題。學生們面對老齡化的班主任也難免會產生抵觸心理,師生之間也純粹只剩下知識傳播者和知識接受者的關系,學生就會覺得班主任與自己的距離比較疏遠,很難會打開心扉接受班主任的知識教育與道德教育。而且老齡化班主任的精力有限,也未必能妥善管理班級上的眾多事務。因此,更新班主任的年齡層次,縮小教師與學生的年齡差距,讓年輕教師勇于承擔班主任的職務,充分發(fā)揮年輕人新思想、新思維的優(yōu)勢,對學生的道德思想建設將會起到更好的作用。
2.增強班主任的道德教育理念
班主任對思想道德的重視程度對德育工作至關重要,它對整個德育工作的性質起引導作用。讓班主任更多地去了解道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前提。班主任要意識到學生時代對人生的影響力是巨大的,足以改變學生們今后的人生軌跡,班主任只有認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才能進一步增強班主任的責任心和道德教育理念。同時,校方在對班主任進行考核的時候,可以將該班級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文明禮貌等校園日常行為也納入考核的范圍內,令各班班主任都開始認真施行道德教育。
3.做好學對生的研究了解工作
由于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農村勞務工外出打工的現(xiàn)象極為普遍,留守兒童成為農村中小學的主要生源。學生的思想與心理都很復雜。對班級中的學生,班主任要了解每人大致的家庭情況,有一些學生的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又或者暴躁易怒。作為班主任要仔細去了解造成他們不良性格的深層原因,與學生們的家長做好溝通工作。而在一些思想道德上有偏差的學生要作為重點看護對象,有針對性地與這類學生加深關系,對待他們要用親切平和的態(tài)度去交流,解開學生們關于思想上的疑惑,同時,班主任應該努力將自己塑造成學生的好朋友,以一種平等的姿態(tài)去和學生們相處,這樣有利于讓學生更愿意打開心扉。我班的一個學生唐振中,由于父親早逝,母親在外打工,家里無人管教,脾氣暴躁易怒,經常因為一點小事與同學大打出手。我了解他家中的情況后,在學習和生活上更加關心他,幫助他。他逐漸轉變,不再打架了,學習成績也慢慢提高。
4.班主任要以身作則
道德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在進行道德教育時,雖有一套具體的參照標準,但光憑借口述是不夠的。俗話說“言傳身教”,班主任要用自己的行動去向學生說明良好的道德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除了在日常校園生活中時刻強調校內的規(guī)章制度,也要向學生們展示自己道德高尚的一面。班主任可以經常帶領學生們進行道德建設活動,并在活動中身先士卒,以良好的個人形象和模范行為為學生做出表率,在平時的學校生活中也要保持謙和,注意自己的文明禮貌,既然要求學生做到這些,班主任就要自己先做到,這樣才能形成一種道德感染力。我經常教育我班學生做人要講誠信。記得在一次日常行為規(guī)范評比活動中,我曾經許諾如果我們班進入前三名,獎勵每個學生兩根棒棒糖。結果我班得了二名,我也言出必行,結果全班六十多個同學都收到兩根棒棒糖。經過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我班學生的道德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從學生角度觀察德育成果
1.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xiàn)
道德的影響是廣泛的,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就是道德教育成果的縮影,舉例來說,以前在課堂上從來沒有主動發(fā)言的學生在經歷道德教育后突然變得踴躍舉手回答問題,那就說明對他的德育工作是相當成功的。班主任還可以通過課堂紀律的變化來審視自己德育工作的成果。如果上課期間違反紀律的行為明顯下降了,在前段時間內的德育教學也可算初顯成效。
2.學生的校園表現(xiàn)
道德教育要靠思想的潛移默化,然后通過各種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來,學生在日常的學校生活里會有許多課外時間,這些時間不屬于班主任監(jiān)管時段,可以確保道德觀察的真實性。學生們如果在沒有班主任的環(huán)境下還是能表現(xiàn)得恭敬有禮,就說明對他們的道德教育已經進入了心里,形成了一種良好的習慣。
3.學生的情緒控制力
學生面對學習的壓力、家庭的督促、生活的煩惱,很容易形成一種情緒沖動,道德教育正好就是控制學生情緒沖動的法寶,看他們在面臨各種問題時的情緒表達,就能判斷學生們是否真正地掌握了道德教育中的“克制”、“耐心”、“寬容”等品質。如果當學生在遭遇了種種令人不快的學習上或生活上的問題時,能夠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tài)去處理這些煩惱,這就是道德教育帶給他們的成熟。
4.學生的人際關系處理
道德教育的影響更能體現(xiàn)在處理人際關系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得更為彬彬有禮。在校能關心同學,與同學相處更和諧;在家能尊老愛幼,與家人相處更融洽,這說明學生的道德素質有了提高,也就是說道德教育有了一定的成效。
教育要求以人為本,每一種教育都不能做到十全十美,因為學生群體中總是會存在個性與共性間的矛盾,但也正因如此,才需要努力加強道德教育,讓學生們保持自己個性的同時,也能夠和周邊的同學、老師、家人以及未來的生活和諧相處,這便是德育工作最終要達到的目標。參考文獻:
[1]江家燦.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時效性策略研究[J].現(xiàn)代閱讀,2011(22)
[2]佟國龍.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有效策略分析[J].現(xiàn)代閱讀,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