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寫作遷移策略是一種重要的作文策略,仿寫是它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選取課文中有模仿價值的段落,進行細致的講解,然后要求學生仿寫,能使“閱讀--模仿--寫作”過程根植學生內(nèi)心。學生在不斷的仿寫過程中,能將大量的寫作知識化為己有,能夠習得許多語言表達的“竅門”,并運用在自己的作文中,聰明的學生還能夠有所創(chuàng)新。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曲譜寫幼年往事的優(yōu)美樂章。在這一膾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詩的筆觸舒卷自如地為人們描繪了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心世界。尤其是描寫百草園自然景色的那一段,多角度寫景,語言生動形象富有童趣,是指導學生進行仿寫訓練的好素材。作為語文教師,教學時應把目光從“理解課文內(nèi)容”轉(zhuǎn)向“學習課文的語言表達”,以讀促寫,提升學生寫作時的語言表達能力。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如下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探尋課文寫景之奧秘,梳理寫景之技巧。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說說作者筆下的百草園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生自由發(fā)言:好玩、好看、有生機、還有好吃的、有趣、是樂園……
師問:是哪些語句讓你體會到這些情趣的?為什么它能帶給你這樣的感受?
(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具體、真切、生動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課堂對話交流后明確:
①抓住事物特點。
如:石井欄“光滑”表明長年累月摸,寫出少年魯迅多次好奇地摸。“伏”字形象地寫出了黃蜂肥胖的特點,“直竄”寫出鳥兒的機靈輕捷和兒童羨慕不已的心理。
②多角度寫景,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齊備。
如: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皆有:碧綠的菜畦,肥胖的黃蜂,油蛉的低唱,覆盆子的又酸又甜等等,作者巧妙運用表示色彩、聲音、味道的修飾語,使描寫生動形象。再如:桑椹,菜花在春末,蟬鳴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與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圖,構(gòu)思極精巧。
③寫景有序,層次井然,條理分明,活潑多姿。
如:“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句式的運用。這樣既全面寫出了想要描寫的景物,又用“單是就”突出重點描寫的內(nèi)容。使得描寫動靜結(jié)合,點面結(jié)合,重點突出,有層次感。
④景中有事,符合兒童心理。例:翻斷磚,按斑蝥,吃覆盆子等活動都符合兒童喜歡玩、喜歡探索的心理。
⑤景中有人,融情入景。童年魯迅在園子里的活動,充分表現(xiàn)出兒童好奇、好知、熱愛大自然的性格特點。
可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描寫百草園自然景色的這一段,作者抓住園中景物的特點,靈活地從多角度寫景,并巧妙運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的句式使寫景有序,層次井然,條理分明,動靜結(jié)合,活潑多姿。一個簡單的園子被描繪成了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年樂園。讀者在閱讀時自然就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傳遞出來的情趣。
二、進行景物仿寫訓練,體會表達之竅門。
對于初一的學生而言,教師準確抓住文本中的“寫點”,充分發(fā)揮文本”以讀促寫“的教學價值,強調(diào)對課文寫法的習得和模仿,體會語言表達的竅門,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在研讀課文的基礎上,筆者指導學生按以下要求進行了景物仿寫訓練。
試著模仿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樣的句式描寫自己熟悉的校園景色。
具體寫作要求:抓住景物特點,靈活巧妙地多角度寫景,并融入自己的感情。
之所以提這樣的要求是希望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能強化對本課閱讀過程中梳理出的寫景之技巧的理解,學會運用它們以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3 交流學生習作,激活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4 雖然學生的層次有差異,但因為有閱讀指導的基礎,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畏難情緒,很快便完成了習作訓練。學生在小組交流后選出優(yōu)秀的習作進行全班交流并品評。學生在小組交流中討論得認真而熱烈。從他們選出的佳作就可以看出習得的效果明顯。
學生優(yōu)秀習作展示:
生1:不必說那道路兩旁珍貴的銀杏樹,寬敞的教學樓,碧綠草地間的羊腸小道;也不必說在樹上長吟卻不見蹤影的蟬,在花叢中忽上忽下飛舞的蝴蝶,在操場上打鬧發(fā)出銀鈴般笑聲的學生。單說那一片小小雪松林,就有著無限的刺激和樂趣。那松林高處是那么的稀疏,接地面的部分又是那么的茂盛。讓人不禁幻想在那里面是不是住著一個會魔法的巫婆,不讓人看見自己。在松林下的那一片草地上,那才是真正的俱全。一只只小螞蚱,在草葉上蹦來蹦去,歡快極了;而且不時還會傳來演奏家——蟋蟀那優(yōu)美動人的歌聲。一陣小雨剛剛下過,瞧,那一只只小蝸牛,也背著它們那沉重的“家”,緩緩地拖著一條半透明狀的細絲帶出來透氣啦!一顆晶瑩的露珠落在它身上,給它洗了個痛快的澡。來到一片嫩葉旁,開始吃它的大餐了,一絲絲的嫩葉伴著剛剛的露水美味極了!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小動物也爬出了洞,出來享受這一切的一切。
生2:不必說高大的松樹,安靜的教學樓,活力的操場,歡樂的宿舍,也不必說靈巧的麻雀,輕捷的貓兒,渺小的瓢蟲和那活力的鳥兒,單是教學樓后面的草地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春天來了,蚯蚓從土中探出頭來,觀察這奇妙的世界。春風一吹,小草也蘇醒了,在春天的熱情和春風的吹拂下翩翩起舞?;▋阂苍谔栒丈湎麻_著花,舒展著身體,一會兒,蜜蜂飛來了,在一朵花上停了下來,一會兒又到另一朵花上,始終圍繞在這一小塊“小自然”中。蝴蝶也盤旋在草地上,各色各樣的蝴蝶都來了。翻開一塊泥塊,偶爾會看見一兩只蚯蚓或蜈蚣,扭著腰,緩緩前進。如果運氣好,你還可以看到珍稀的刺猬呢!這兒始終充滿活力。
從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看,在閱讀教學時抓住“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這一獨特的句式比較品味,依賴語境分析作者運用這一語言現(xiàn)象的好處,引領學生品出這個句式帶來的獨特意境后,再讓學生試著模仿運用這樣的句式來描寫自己熟悉的校園景色。這樣的以讀促寫,學生的思維能很快被激活,習得的表達竅門也能得到有效訓練。學生的習作能讓我們欣喜地看到他們已經(jīng)學會巧妙運用這一獨特句式,使描寫點面結(jié)合,使文章富有層次感,使景物描寫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冬之變化明顯,展現(xiàn)出學生的生活情趣。
4 教學反思:閱讀教學中的仿寫訓練能有效習得語言表達之“竅門”。
5 從仿寫訓練所涉及到的心理要素看,它實際上包括“情感—形象”和“理智—邏輯”兩個方面。同樣是寫校園環(huán)境,同樣的表達方式,從學生的內(nèi)容選擇和語言組織可以看出其不同的思維角度和情感表達需要。習作片段交流時,學生之間的思維及表達又能引起他們的碰撞??梢?,本課的仿寫訓練是真正實現(xiàn)了從“理解課文內(nèi)容”轉(zhuǎn)向“學習課文的語言表達”,引領學生在實踐中體會表達的“竅門”帶來的成功感受,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一位美國的心理學家班杜拉把模仿的功能概括為三點:使原有行為得到鞏固和改變;使原來潛在而未表現(xiàn)的行為得到表現(xiàn);學到新的原來不會的行為。他所概括的后兩點正體現(xiàn)了模仿的源體所引發(fā)的連鎖性思考和延伸作用。本課的教學實踐也充分地體現(xiàn)了這兩點,使閱讀教學的效益最大化。
可見,在閱讀教學時,我們可以依據(jù)文本內(nèi)容,準確抓住語言訓練點,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揣摩、品味、鑒賞課文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句子、段落,來領悟其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精妙傳神之處,依托閱讀教材為拐棍,仿造詞語的構(gòu)詞方式、構(gòu)句方式、構(gòu)段方式進行仿寫仿練。能讓學生在模仿中學習語言的組合形式,在模仿中內(nèi)化語言的表達形式,在模仿中整合表達自己的見聞感受。這樣,不但閱讀課堂教學顯得靈動,以讀促寫也落到了實處。這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習得其語言表達的“竅門”,有效提高學生習作時語言表達能力。
(藍翠英 浙江衢州華茂外國語學校 324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