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華+朱霞
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作文水平直接關(guān)系到語文成績的高低,作文教學也成為語文教師的重頭戲。然而,仔細觀察當前的作文教學狀況,許多不良的作文教學現(xiàn)象不得不引起教育界的關(guān)注。
當前,有相當一部分中學語文老師對作文教學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或者仍停留在過去的教學習慣中。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幾乎成為三無產(chǎn)品——無系統(tǒng)、無計劃、無章法。傳統(tǒng)的作文五步驟(命題——習作——上交——批改——發(fā)還)教學進一步的僵化,導致作文教學走進死胡同。一些語文教師,本著教學熱情,也對作文教學下一番功夫,但其收獲并不明顯,漸漸對作文教學失去信心,使作文教學陷入困境。還有一些語文教師,以為作文水平提高關(guān)鍵在于不停的練筆,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寫了十幾篇作文,苦不堪言,作文水平卻不見有所進步。與此相反,有些教師一學期也沒上幾次作文課,教師和學生省心了,作文成績逐漸下降。更有小部分教師,作文課上寫個題目就不管不問了。這樣作文教學幾年下來,學生作文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造成學生害怕作文寫作,一聽到要上作文課就頭疼,一看到作文題目就心亂如麻,一提筆就力不從心。寫出的作文更是初看很傷心,再看很痛心。學生見作文如臨大敵,避之不及。老師上作文課如履薄冰。師生苦不堪言?!墩Z文課程標準》對寫作的總目標做出了這樣的規(guī)定:“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奔聪Mㄟ^作文課使學生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但這些教學現(xiàn)象,卻讓學生“無言以對”。作文教學的這些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實在是教育之痛,語文之痛。
面對如此的作文教學現(xiàn)象,我們不得不深刻反思:當前的作文教學病在哪里?怎么救?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當今作文教學問題重重、進步緩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一、首先是愈演愈烈的應試教育惹的禍,這是問題的根源。
在應試教育的機制下,成績壓倒一切,造成了師生普遍的功利主義心態(tài)。當然這種功利主義也深受整個社會的功利主義侵蝕,導致師生將學習的目的集中在提高考試成績上。成績成為衡量學生的一切。這嚴重扭曲了學生學習的目的,也改變了學校教育的初衷。學校應該是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而不是培養(yǎng)一架架考試機器。作文能力的提高與學生的基礎(chǔ)有關(guān),在短時間里很難提高,而基礎(chǔ)知識和閱讀訓練卻能有效提高成績。在一切向分數(shù)看的束縛下,教師自然而然得做出取舍。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對課文力求講深講透講全,而對作文就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下足夠的功夫。功利主義盛行,不但使教育陷入泥潭,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只是考試機器而沒有個性和思想的人,更使得學生的寫作水平停滯不前。
應試教育害了學生,也害了做應試教育受害者的語文教師。應試教育背景下培養(yǎng)出來的教師作文能力普遍較差,寫不了好文章。當前不少中學語文教師遍是從應試教育下走過來的,他們自身也深受應試教育的摧殘,要么裝聾作啞無動于衷而無所作為,要么深受其害而不能自拔,仍把成績看成首要教學目的。這是多么嚴重的惡性循環(huán)教育現(xiàn)象。教師自身作文能力的薄弱,自身底氣的不足,平時忽視對自身文學素養(yǎng)、寫作水平的鍛煉和提高,導致作文指導與講評捉襟見肘。又怎么能教好學生作文?教出好文章呢?復旦大學附屬中學黃玉峰老師在與記者答問時指出,當前語文教學的失誤在“不讀書”。在筆者看來,這里的不讀書,不但包括學生不讀課外書,也包括教師在內(nèi)。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缺乏寫作素養(yǎng),如何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好在當前仍有許多老師,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改進語文教學,在應試教育的陰霾下,努力開拓出一片藍天。
二、其次是模式化、僵化的傳統(tǒng)作文教學步驟。
傳統(tǒng)的作文五步驟(命題——習作——上交——批改——發(fā)還),應用得當,可以有效的訓練學生。但是,把傳統(tǒng)的作文五步驟模式化,而缺乏改造,必然會走向僵化。第一,作文命題的模式化,缺乏創(chuàng)新。幾代學生寫同一個作文題目,或者一個題目從小學寫到高中。這應該是幾代人的不堪回首的共同記憶。作文出題根本沒有考慮時代特征,做不到與時俱進。第二,教師在作文命題時候常常傾向于自己的個人感情、愛好、認識范圍,并把大人的經(jīng)驗“強加”給學生,很少顧及學生的需要、興趣、知識能力。用成年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干涉了學生的寫作自由空間。第三,作文指導流于形式,停滯于表面,沒有深入、細致、實用的指導。這個環(huán)節(jié)是重要一關(guān),但是往往被教師所忽視。第四,作文批改流于形式,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評語公式化,缺乏創(chuàng)新,應付于上級部門的檢查,敷衍了事。其結(jié)果往往是學生拿到發(fā)下的作文就“啪”的一聲扔到抽屜里。認真的教師會看著心痛,但是也沒有反思問題原因所在。不認真的老師早已默認學生這種消極行為。慢慢的教師和學生都沒有當一回事,作文能力談何提高。第五,作后講評的模式化、簡單化,蜻蜓點水式講評。更有老師認為講不講都一個樣子,更有甚者干脆省去了講評環(huán)節(jié),把時間放在文言文及現(xiàn)代文閱讀上。
愈演愈烈的應試教育是導致學生作文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在這個病原體下,教師的作文教學就容易走向僵化,從而影響作文教學的效果。
再次是語文教材本身的不合理,重視閱讀而輕視作文訓練以及作文教材的無連貫性、循序性。
人教版教材到了七、八年級才安排作文指導,但是這種指導缺乏循序漸進、逐步深入的教學原則,違背了教育規(guī)律。在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上,理論性過強,在學生在缺乏生活體驗和寫作經(jīng)驗情況下很難對作文產(chǎn)生興趣。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沒了,作文寫作就只是一種應付,而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接受,是被逼無奈下的產(chǎn)物,是畸形發(fā)展的怪物。中學語文教學在設(shè)計上體現(xiàn)的是“閱為本位”,作文訓練附在閱讀課后,也沒有系統(tǒng)的作文教材,只是作為語文學習的附屬品。學校和老師不重視,學生就更不用說。忽視過程,違背規(guī)律,只重視結(jié)果,其后果可想而知。在寫作訓練方面,看似每個單元都有《寫作 口語 綜合性學習》版塊的穿插,但是編排的順序,一般只考慮到本單元課文教學內(nèi)容,有很大的隨意性,沒有系統(tǒng)性,缺乏嚴謹性。而實際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隨意性更大,主觀上加以修改,或者是為了教學進度,直接跳過作文訓練環(huán)節(jié)。沒有合理、科學的教材;沒有連貫、循序的作文教學;沒有層次性和階段性;不合理的寫作訓練;不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這些勢必影響到學生作文的進步。endprint
三、最后是培養(yǎng)共性扼殺思想個性的不良風氣。
一個沒有個性和思想的人只能算是一個平庸的人,一個沒有個性和思想的國家很難想象其在世界上立足。當前的學校片面的強調(diào)共性發(fā)展而忽視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和塑造。個性是一個人的獨特之處,是反映其性格、愛好、興趣上的特點。而長期以來的作文教學,只注重學生的共性特征塑造,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如出一轍,在對生活的感受、對材料的選擇上、對語言的運用上等表現(xiàn)出驚人的相似。忽視個性和對個性的扼殺最終使學生的作文毫無新意,死氣沉沉。共性思想在作文教學上的過分強調(diào)導致作文思想的單一性。教師要求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健康,思想要端正、健康,要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道德等,往往把作文提高到政治性質(zhì)的高度,這就嚴重的損害學生的個人思想的表達。例如,現(xiàn)在初中生寫植物散文,學生的選材很統(tǒng)一,都是傳統(tǒng)文學中積極向上的形象。一個班級都是梅蘭竹菊四君子,松柏、荷花、白楊樹等等。而這些很多都是沒有親身所見之物,作文卻能寫出為某種精神所感動,文章末尾少不了一段是勉勵自己要學習這種精神。虛假的拔高思想高度,而無個人的情感體驗、個性愛好和思考。這樣虛情假意的文章卻往往得到老師的青睞,就因為思想性的正確。扼殺個性的風氣沒有剎住,不但作文思想空洞無意義,而且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也是沒有個性的殘次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強調(diào)的是人的培養(yǎng)。這個已經(jīng)喊了多少年的口號,但是真正落到實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通過對作文教學中不良現(xiàn)象的思考,以及從師生兩方面的客觀分析,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尋找解決問題的一些途徑。
針對上述現(xiàn)象中的中學語文教師而言,首先要從認識上高度重視作文教學。人為的弱化或者是逃避心理以及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都需要加以改正。只有教師自身認識到作文的重要性,才會有改變的動力。所以,這一點雖然是老生常談,卻是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的職責所在。
其次是作文教學思想的改變。很多老師意識到作文教學的重要性,也想走出作文教學的困境。但以往的一些教學思想仍然是一把枷鎖,束縛著教師的教學步伐。這時候,教師一定要下定決心,改變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僵硬思想,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改革,結(jié)合學生實際需要,在作文教學上探索一條新的道路。這是一個十分急迫的任務,也是一個漫長的改進過程。從重視作文教學到改變教學思想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所以,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調(diào)整好教學心態(tài),用長遠和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作文能力提高。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無計劃行事。這時候就需要一些教學方法的探索,可以參考一些優(yōu)秀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方法。
再次是教學方法上作改變。
第一,要注重制定切實可行的作文教學計劃。教師應根據(jù)語文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的作文教學的比重和要求,結(jié)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制訂符合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實際的教學計劃,認真實行。根據(jù)每一個階段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生能力目標,有計劃地,循序漸進地訓練各種題材的學生。
第二,教師要重視語文課本教學和作文教學有機的結(jié)合,課內(nèi)知識和課外知識的自然結(jié)合。
第三,用各種方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興趣,讓學生帶著寬松、愉快、自愿的心態(tài)去寫作文。使學生真正的喜歡作文課,喜歡寫作文。
第四,改變作文命題、作文批改、作文講評過于單一化和形式化做法,手段更加靈活多樣。
第五,注重學生的生活實踐、積極開展作文第二課堂。
第六,教師要注重自身修養(yǎng)的提高。一方面,要加強文學作品的閱讀,能把閱讀作為自己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而不是純粹的知識積累。另一方面,要善于學習他人的作文教學方法和經(jīng)驗。
從害怕寫作的學生方面上講,首先是學生要培養(yǎng)自身的寫作興趣愛好。興趣永遠是學習的最好的老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來獲得寫作興趣。
第一,根據(jù)自身愛好閱讀小說作品,從中激發(fā)自己的寫作靈感和興趣。
第二,觀賞不同主題的電影。觀賞電影也是一種“閱讀方式”,通過影片體會人生百態(tài),在思想碰撞中思考電影所要傳達的思想感情。
其次有了興趣愛好,還必須養(yǎng)成一些有助于寫作的學習生活習慣。
第一,注重生活積累,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學會觀察和思考問題。
第二,學會仿寫作文,在仿寫的基礎(chǔ)上寫出屬于自己創(chuàng)造的文章。
第三,養(yǎng)成包容開放的思想,在各種思想沖撞中思考問題,尋找答案。
第四,大量的閱讀文學作文,特別是優(yōu)秀的名著的積累閱讀,發(fā)現(xiàn)寫作特點和規(guī)律,找出寫作技巧和方法。
再次是掌握寫作的方法。比如,寫作前收集素材最有效的辦法是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寫作中應注意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寫作后還要養(yǎng)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分享感受。通過自身的寫作經(jīng)驗,去總結(jié)一些寫作技巧。寫作技巧可以幫助自己更好的表達思想感情。
最后是要善于思考,做一個有個性有思想的人。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我思故我在,一個有個性有思想的人,才是真正完整意義上的人。而一個有個性有思想的人,才能寫出有個性有思想的好文章。
參考文獻:
[1]葉圣陶作文論.葉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郭根福.明確“寫作”課程目標,改革初中作文教學[J].新作文:中學學段,2004,(05).
[4]畢建海.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之應具生活化[J].學苑教育,2009,(07).
[5]黃玉峰.多種結(jié)合改善作文教學[J].上海教育:2003,(09A).
[6]林松鶴.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三大癥結(jié)[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4,(22).
[7]吳菲菲.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現(xiàn)狀及初中作文教學序列性策略[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7,(02).
(朱立華 朱霞 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 2002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