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然
(安圖縣第三中學,吉林 安圖 133600)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注重“愛”的作用
安 然
(安圖縣第三中學,吉林 安圖 133600)
愛的作用無極限,如對學生的愛,使學生健康成長;對課堂的愛,使課堂充滿激情與活力;對同事的愛,使工作和諧且有凝聚力等,所以愛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特別是《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將發(fā)揮積極的作用,或許能解決語文教學在實施新課改中遇到的困難或困惑。作者結(jié)合語文教學實際,談談愛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初中語文教學 愛 作用
愛的作用無極限,如對學生的愛,能使學生健康成長;對課堂的愛,能使課堂充滿激情與活力;對同事的愛,能使工作和諧且有凝聚力等,所以說愛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特別是《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將發(fā)揮積極的作用,或許能解決語文教學在實施新課改中遇到的困難或困惑。我結(jié)合語文教學實際,談談“愛”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如有不妥之處,請有關(guān)專家、同仁批評指正。
語文教師都有不同程度的感覺,就是學生成績提高緩慢,需要學生長時間地積累、訓練,方能厚積薄發(fā),有時教師花費很多精力給學生講析,往往收效甚微,這說明語文較之其他學科來講有一些弱勢。教師要幾年如一日地繃緊自己的神經(jīng),生怕哪個環(huán)節(jié)、哪個階段有一點兒閃失,工作壓力非常大。某些語文教師認為選擇教語文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失誤,心理極不平衡,帶著這種心態(tài)教學語文,其效果不言而喻。我認為,既然選擇做語文教師,就不能計較個人得失,必須熱愛語文、熱愛語文教學工作。唯有如此,語文教師方有激情上好語文課,課堂上才能“煽情”,從而使得課堂充滿活力、富有生氣,這不僅是能力的問題,更是職業(yè)道德問題。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保?]人文性就是要求教師關(guān)注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有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不同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語文教師必須認真地研究他們,根據(jù)他們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教學的策略,有針對性、有步驟地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并把他們時時置于新的起跑線,讓他們感到奮斗過程的無限美好。這就要求教師熱愛學生,使學生認為老師有親切感,在心靈上和老師拉近距離,認真執(zhí)行老師的策略,有什么疑難才能主動請老師解答。值得指出的是,熱愛學生不是要老師迎合學生。很多學生愛玩,對他們來說,老師的要求越少越好、越低越好。老師必須做到嚴寓愛中、寬嚴有度,讓學生在語文能力、思想素質(zhì)等方面有所提高。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囵B(yǎng)學生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熱愛語文學科很關(guān)鍵。一些學生最明顯的弱勢是閱讀量少、語文知識面窄,這除了與條件差有關(guān)外,更有來自家庭、社會乃至學校方面的原因:“家庭、社會往往認為學生學語文多一點時間或少一點時間無關(guān)大礙。一些非語文教師認為學生平時說的是漢語,寫的是漢字,學語文很輕松.應該騰出時間主攻其他學科,所以給學生布置了很多課外作業(yè),學生就沒有或很少有時間來課外閱讀文學作品?!保?]我認為語文與其他學科是上下級關(guān)系,因為任何學科都要借助語言文字思維,語文學科是為其他學科開路的先鋒,是基礎(chǔ)性的知識。語文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的語言文字往往是深刻含蓄的,并與時代合拍,學生理解運用起來非常困難。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讀課文、看課外作品往往不求甚解,浮光掠影,蜻蜓點水式地掃描,語文成績往往不理想,時間長了,厭學語文的情緒愈來愈重,使語文老師苦不堪言。語文老師必須以自己豐富的知識、精美的課堂語言、生動的表演藝術(shù)感染、熏陶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覺得學好語文會把自己平時想說而說不出來的話很精確地表達出來。我認為訓練學生最切實有效的辦法是老師在課堂上適時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并讓其他學生點評、質(zhì)疑和補充,教師要在節(jié)骨眼上及時介入,進行小結(jié),以幫助學生歸納與提升。這就要求教師精心預設教案,而且做到緊扣文本內(nèi)容,不能無的放矢,隨便給學生提問。設計的問題要有梯度,有討論價值,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因為學生的語文能力是有差距的,要讓回答問題的學生感到稍一動腦筋就能言之成文。比如講“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先組織學生觀看英法聯(lián)軍焚掠圓明園的影片,然后讓學生描述畫面內(nèi)容,第二步是讓學生針對影片談感受,第三步是談作為現(xiàn)代中學生應當怎么做。這樣學生一定會融入課堂之中,成為課堂的主體,同時對其成功地進行思想教育。
書面作文必須要求學生“以我手寫我口,以我手寫我心”,讓學生把作文當做情感的傾瀉,如魚鯁在喉,不吐不快,產(chǎn)生強烈的表達欲望。比如以“讓世界充滿愛”為話題作文,先讓學生觀看殘疾人修自行車、孤兒淪落街頭乞食、貧困山區(qū)兒童渴望上學等需要愛關(guān)注的畫面,然后讓學生討論,發(fā)表看法,教師引導,最后讓學生書面作文,學生定會有強烈的表達欲望,做到有話可說、言之有物。當然,培養(yǎng)學生熱愛語文、喜歡作文的過程是要經(jīng)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
此外,還要求學生閱讀中學生必讀的中外名著。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書目,并對作品的內(nèi)容進行介紹,指導學生閱讀,看完還要求寫心得體會,并把看書所得運用于日常日記、作文之中。于是不斷地閱讀、寫作,寫作、閱讀,形成良性循環(huán),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其樂融融;愛上語文,其樂怡怡。
語文三維目標之一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核心是要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目的是讓學生健全、健康地發(fā)展,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質(zhì)。語文教師必須認真發(fā)掘、提煉文本中的人文素材,將“愛”的教育滲透語文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中。
首先,教育學生必須熱愛家鄉(xiāng)。學生生于斯、長于斯,是會有深厚的感情的。七年級下冊(人教版)專門安排了一個綜合訓練,教師先組織學生討論,介紹家鄉(xiāng)的特點,包括風土人情、名勝古跡,學生一定會如數(shù)家珍,全身心投入。教師歸納:正是家鄉(xiāng)的乳汁哺育我們成長,家鄉(xiāng)又如此之美,我們沒有理由不熱愛她,而最好的表現(xiàn)就是現(xiàn)在要努力學習,將來去建設家鄉(xiāng)。最后要求學生以“我愛家鄉(xiāng)”為話題作文,譜寫愛的心曲。
其次,教育學生要熱愛班集體和學校,班集體和學校是大熔爐,是鍛煉、培養(yǎng)學生成材的地方。一個人必須融于集體,小我服從大我,脫離集體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要鼓勵學生多為班集體做事,積極參加學校和班上組織的各項活動,為班集體和學校爭取榮譽;還要教育學生互相幫助,共同搞好學習。特別是對學習困難、殘疾人和家庭經(jīng)濟境況不好的學生不得歧視,要對他們平等相待,熱心關(guān)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隨時、適時滲透,還可以專門組織“我為班級添光彩”或“我愛班集體”的演講活動。需要指出的是,搞活動不能走過場,必須務實。
再次,愛國主義教育。古人有言,“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無有國,何以有家”。作為炎黃子孫、華夏子民,熱愛自己的祖國是天經(jīng)地義、不容置疑的,這要與“五愛”教育相配合,不能空洞說教。文本當中的愛國素材很多,如阿爾封斯·都德的《最后一課》,像小弗郎士那樣一個平時愛逃學的學生在韓麥爾老師的愛國情感的感染下,油然產(chǎn)生對祖國的愛、對普魯士侵略者的恨。當代學生應具備更高的思想覺悟,熱愛自己的社國。特別是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可以說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在進行這個單元的綜合訓練時,必須先讓學生在課前有所準備,以把愛國主義英雄的故事講得生動感人。之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每個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發(fā)表看法。最后圍繞“世界何時鑄劍為犁”的主題自擬題目作文。還有“蘇州園林”所在的說明文單元,通過多媒體視頻展現(xiàn)祖國的山水園林、名勝古跡,讓學生感到祖國確實美好,沒有理由不熱愛她。
最后,愛人類。這是愛的最高境界。如《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雨果對圓明園的贊美,對英法聯(lián)軍強盜行徑的譴責,體現(xiàn)了雨果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品格。正是他熱愛人類、熱愛人類藝術(shù),才有了這一番慷慨陳詞。還有《紅燭》、《親愛的爸爸媽媽》等文,都是極好的素材。文本之外的,如中國志愿軍戰(zhàn)士抗美援朝,當代歌星譚晶晶作為和平使者赴國外演唱,呼吁人類和諧相處,建立真正的地球村。課內(nèi)外結(jié)合,多方面實施,真正讓學生沐浴在愛的教育之中。
新課程中對學生“愛”的教育遠不是我說得盡、道得完的,自覺有淺薄之嫌,在此僅僅是為了拋磚引玉。但我堅信:唯有愛在心中,愛在課堂,方不愧于語文教師。
[1]教育部.2013年9月《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版.
[2]何紅.新課程理念下 語文課堂教學的困惑與對策淺談.黑龍江語文教學???第二期: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