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樹明
鏡頭一:幾名學生在玩耍中隨手扔下幾塊廢紙,看到此情此景的校長把學生叫到辦公室,耐心細致地做著教育工作,而在辦公室門口,一名同學又隨手丟下了一塊廢紙……
鏡頭二:校長在巡查環(huán)境區(qū)衛(wèi)生時發(fā)現廁所拐角的垃圾沒倒,親自找到負責的班級,督促他們打掃。
鏡頭三:一位教師不愿意替一位同組請假的老師兼課,校長正在苦口婆心地與他講道理……
鏡頭四:下課鈴聲響了,教師剛剛離開課堂,教室和走廊立即噪聲一片,校長放下手頭的工作來到相應的班級說教制止……
……
在學校中,隨處可見這樣的管理細節(jié),校長勤于事務,忙于救火,筋疲力盡,而學校中的問題依然層出不窮。由此可見,校長在學校管理中一味地事事勤、處處勤,未必能產生很高的效率、良好的效果,應該“勤”與“懶”張弛有度,井井有條。
一、勤于建設良好的制度,懶于以人管人
作為現代學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無人不知。一套符合校情的、得到全體教職工認同的管理制度,能形成較好的行動參照系,也能形成良好的行為約束機制。因此,校長應勤于建設良好的制度,而不要想著完全依靠自己的權力、人格等因素來管理教師。形成的制度要具有可行性,要能促進教師的發(fā)展。像教師替他人上課、職稱評聘、績效考核等工作,如果沒有可以執(zhí)行的好制度,遇事立刻解決,就無法使教師感受到一碗水端平,不能讓教師感受到每件事有固定的執(zhí)行標準,教師無所依從,校長疲于應付。此時,應制訂相應的學校管理制度,如定出績效考核制度、考勤管理辦法、學生安全管理辦法、高中級職稱聘任辦法等等。這些制度的出臺與落實,擺脫了學校管理的“口說無憑”,既到點又到面,可增強制度的持續(xù)性,體現出制度的生命力。這樣才能實現管理有“法”可依,辦事有“章”可循。“言必行,行必果”,表里如一,讓制度來規(guī)范學校的常規(guī)工作,就能最大限度調動師生員工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制度才不會遭摧殘,才不會自相矛盾而最終不了了之。維護制度的權威還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運行機構,這是權威得到充分體現的有力保障。在執(zhí)行有關制度中,必須統(tǒng)一安排,逐一落實,賦予執(zhí)行人員以權力和信任。學校的各項工作依制度執(zhí)行,校長省力省事,何樂而不為呢?
二、勤于提高團隊執(zhí)行力,懶于事必躬親
作為一校之長,學校的事情千頭萬緒,紛繁復雜。校長如果事必躬親,事事親歷親為,就不能充分發(fā)揮整個團隊的作用。同時也使一些行政管理人員滋生懶惰、推靠心理,整體執(zhí)行力下降。ABB公司董事長巴巴維克有一段精彩的論述:“任何組織的成功都是5%正確的決策加上95%高效的執(zhí)行,沒有執(zhí)行,一切等于零?!焙芏嘈iL很辛苦,制度也很多,但學校工作就是沒有大的起色,原因就在于校長沒有把個人的執(zhí)行力轉化為團隊執(zhí)行力。校長要有部署,更要有工作落實情況的檢查?!都毠?jié)造成的差距》的作者汪中求也說:“中國絕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zhàn)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zhí)行者;絕不缺少各類規(guī)章制度,缺少的是對規(guī)章制度不折不扣的執(zhí)行”。一人之力難敵眾人之力,當校長拖著疲憊的身軀,滿臉倦容地看著學校依然不盡如人意時,可曾反思是自己累壞了自己?
三、勤于形成向上的文化,懶于陷身具體的事務
學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良好風氣,即教師積極向上,學生勤奮好學。一旦形成這樣的環(huán)境,每一位新進入學校的教師,受到感染,就會自覺地改正原有的不良做法,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形成不用揚鞭自奮蹄的局面,而原有教師因后有追兵,也不斷向前。這就是一種文化,文化的力量是無形的,也是巨大的,滲透力極強。校長應通過思想引領、共同規(guī)劃、改革評價等方式勤于創(chuàng)建這種向上的文化,使制度和文化在學校管理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當然,要形成學校文化并使之成為師生的精神源泉,則需要校長深刻的思考和長期的積淀。如果學校工作總是在“追星”,所做的工作總是追求時尚,而缺少精神的獨立性和歷史的傳承、連續(xù)性,那么,看似繁花似錦的背后必定是缺乏文化支撐的蒼白。校長如果使自己陷身于具體、瑣碎的學校事務,就會無暇思考學校的未來、教師的發(fā)展、學生的成長,也就不能真正為學校的發(fā)展做出正確、科學的規(guī)劃,更談不上促進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當然,在學校管理中要腦勤、身子懶。勤是基礎,是前提,是學校良性發(fā)展的保障;然后要善于“懶”,懶是為了給班子成員和老師提供發(fā)展自身潛力的更大空間,懶是為了更好地檢驗學生的行為習慣是否內化為他們自覺的行動,懶是為了當校長不在崗時,學校依然能高效運轉,健康發(fā)展。如果管理者使用好了這個辯證法,一定會使自己的工作越來越輕松,越來越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