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歡
一直以來英語是高考的三大主科之一,但最近北京市和江蘇省出臺的英語高考改革方案在社會各界產(chǎn)生了很大反響。筆者作為高中一線英語教師喜中有憂,現(xiàn)對可能的題型變化試做簡要的分析。
一、英語教學現(xiàn)狀分析
縱觀亞洲,“英語熱”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日本和韓國也都在持續(xù)升溫。和中國一樣,日本也是“應試英語”,盛行靠死記硬背學英語,考試過后便忘得一干二凈。韓國也有“全民學英語”的熱潮,按照韓國《2014年度高考體制改革方案》,英語在高考中的比重更大了,和語文、數(shù)學、探求這三門課并列,有學者仔細比較了中韓高考的英語試卷,認為韓國高考英語的難度遠大于中國。
隨著全球化的推進,英語已經(jīng)不可避免地成為“準世界語”,其他語種的比重日益減少。欲融入世界的中國進入有史以來最重視英語的時期。平日所說的外語基本上指的就是英語。
現(xiàn)在學生的英語水平比20世紀90年代以前的學生確實高許多,這有利于擴大對外開放,增進國際交流,推動經(jīng)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但是,過度重視英語,全民過度學英語,也出現(xiàn)一些不良的后果,例如:從小學到高中,英語占用學生的學習時間最多,實際上成為第一主科,其重要性已大大超過語文和數(shù)學。這種高度重視英語的現(xiàn)象,向下延伸到幼兒園,向上延伸到大學教育和碩士、博士生的入學考試,一直到晉升教授的職稱考試。
二、大眾評說的價值
充斥于各種媒體關于英語高考改革的討論,也夾雜著不少個人情緒化的宣泄。比如,公開討論中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學了這么多年英語,還是“啞巴英語”。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認為,這實質(zhì)上是在拿英語學習中的“聽說”能力來否定英語的“讀寫”能力。
針對北京高考改革的話題,鳳凰網(wǎng)推出了“你如何看待北京高考改革”的問卷調(diào)查。雖然網(wǎng)絡調(diào)查未必全面反映民意,但它很大程度上是接近民意的。網(wǎng)友“一邊倒”地支持北京2016年高考改革,其中主要原因可以試著概括為四點:第一,民族國家情緒的內(nèi)在發(fā)酵,覺得是中國人就該學漢語,而英語的地位不必重于漢語。第二,學了那么久的英語很多時候沒有派上用場,感覺學了白學何必浪費時間。第三,受了多年的英語教育卻無法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失敗的英語教育總該改革了。第四,高考壓力如此沉重,減輕外語的負擔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三、改革的宗旨:回歸應用性、工具性的本質(zhì)
此次英語學科改革的目的是要突出語言的實際應用,回歸到學科應有的位置上,突出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及課標的基本要求,降低英語學科分數(shù)在高考招生中的權重。也許有人會擔心,減少了英語在高考中的分值比重,是否會使學生平時更加不注重學習英語。其實大可不必如此顧慮,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做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只有大約5%的大學生能實現(xiàn)無障礙英語交流,可見之前如此重視英語教育也收效不大,而英語教育在中國的失敗都是應試教育惹的禍。
高考改革并不是對以往實踐及經(jīng)驗的全部否定。我認為,北京高考改革對英語最有意義的是消除了英語的應試教育弊病。高考放松對英語的應試要求,一方面可以減輕考生在高考中英語科目的巨大壓力,而另一方面一年兩次考試算最高分則可以減少同學們因發(fā)揮失常帶來的不利影響。
四、高考英語改革可能出現(xiàn)題型的變化
1.聽力考試內(nèi)容會趨向于托福、雅思聽力測試形式或者國家四、六級英語考試的形式,難度和現(xiàn)在相比會有所增加。因為從突出語言實際應用的角度考慮,聽說層面的考察力度應該會相應提升。之前更多傾向于客觀選擇,改革之后主觀題的部分(例如回答問題)應有所提升。聽力的分值也會占據(jù)較大的比例。因此,中小學對聽力教學方面需要有相應的強化(結(jié)合最終題型來制定),除了配備講義,聽力設備、外教、錄音機等也需要補充。
2.單獨考語法的部分會逐步弱化,現(xiàn)在的單項選擇題的權重將降低,但是語法在閱讀、作文中都會有所體現(xiàn)。
3.完形部分考查力度會下降,分值也會相應有較大變化。作為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完形,一直讓眾多學子頭疼不已,并紛紛呼吁降低完形的比重,從英語考查的方向來看,完形的比重會進行下調(diào),或者將現(xiàn)有的完形改成主觀填詞的部分,一部分考察語法,另一部分考察詞匯。
4.閱讀部分的比重應與現(xiàn)階段持平,在類型方面可能會加入泛讀或者精讀,客觀選擇的部分會弱化,主觀答題部分會出現(xiàn)。而在現(xiàn)有的改革下,對于單純的做題的考查會減弱,而對于英語深層方面的理解會加強。因此,在之后的閱讀講義設置中可以選用一些英美的散文等,在文章之后設置一些詞匯的學習,文章篇目理解方面的練習。
5.作文部分:現(xiàn)階段高考作文有兩篇(情景作文和開放作文),在新階段,作文方面變化會較大,一種可能是在現(xiàn)有的情況下只選擇一種(情景和開放);另一種可能轉(zhuǎn)型為應用類文體的寫作(便條、E-mail等)。
6.口語部分:現(xiàn)階段口語考查考試內(nèi)容為:第一部分,讀一篇文章其中一段。第二部分,結(jié)合文章回答問題(背著文章回答問題)。第三部分,口頭作文。從現(xiàn)有的改革來看,口語的考查力度應會提高,但是占用的份額可能性并不高。
7.翻譯題:翻譯能夠考查一個學生的英語的綜合能力,但現(xiàn)階段翻譯的判分規(guī)則判定難度較高,所以在本次100分中所占份額的可能性并不高。
實際上,高考改革的目的從來都是明確的,就是擺脫應試教育。但各地的改革方案中,降低英語科分值、取消聽力題目甚至取消英文科考試的做法,卻有病急亂投醫(yī)之嫌。如果真要拿英語開刀,不如讓考試形式更靈活,增加口語、聽力兩項內(nèi)容的分值,簡化筆試題目,或者參考美國SAT考試,一年多考,取最高分的做法。
改革英語考試科目不等于英語不重要,而是還原英語學科的本來面目,該重視的院校和系科更重視,不必那么強調(diào)英語的院校和系科就實事求是地降低一些要求。除了涉外專業(yè),高職高專對英語不應有過高的要求。總之,高考英語科目改革不足為奇,我們還是應該用平常心看待,不必大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