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陽 楊紅櫻 云南省大理州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671000
艾滋?。ˋ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 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性疾病,當前我國HIV流行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在一些高危人群中尤為嚴重。其傳播途徑有3條: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
血液傳播途徑與臨床輸血和接受血液制品等相關,為了預防醫(yī)源性感染,了解患者接受血液、血液制品前和術前的HIV感染情況,筆者對患者輸血、血液制品前和術前血清樣本用ELISA法進行HIV抗體篩查,對陽性標本進行兩種金標法測定,同時隨機抽取30例陰性對照標本也進行兩種金標法測定。對陽性標本和對照標本送檢HIV確證實驗室用WB法進行確證實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標本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輸血或手術患者的標本43 800例分離血清后用ELISA法檢測HIV抗體,初篩陽性228例,另隨機抽取30例陰性結果的標本。
1.2 試劑 HIV ELISA試劑盒(珠海麗珠試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膠體金試劑(上海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膠體硒試劑(美國雅培公司生產(chǎn))。
1.3 儀器 Muhiskan MK3酶標儀和洗板機為熱電上海儀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
1.4 試驗方法 用抗-HIV ELISA法檢測全部標本,對陽性標本再用兩種金標法復檢,三種檢測結果只要有一種為陽性,均判為初篩陽性,獲陽性血清228份,隨機抽取30例陰性結果的標本用兩種金標法檢測,并送檢此258份血清至云南省大理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HIV確證實驗室進行確證實驗。以上各項試驗操作及結果判讀均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和試劑說明書進行,所有試劑均在有效期內。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Excel2003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確認結果陽性即認為感染HIV病毒,陰性即認為未感染,在此基礎上得出ELISA法和兩種金標法的真實性指標(見表1)。ELISA法無漏檢作為初篩批量檢測方法是一種較好的方法,但其特異性為98.84%略低于兩種金標法,兩種金標法與確證方法的符合率都很高,可達到99.22%,科華無金標漏檢,雅培金標漏檢率為5.7%(見表2),用金標法對其陽性標本進行復查,可以得出與確證方法相近的結果,與馬金旗報道的基本一致。
表1 258例ELISA法、兩種金標法和確證法檢測結果分布情況
表2 ELISA、兩種金標法與確證方法的符合率(%)
抗-HIV檢測是一項較為特殊的檢測,會涉及患者隱私、工作人員的職業(yè)防護和暴露的評估、國家傳染病防治等許多方面。出現(xiàn)假陽性會給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甚至會引起醫(yī)療糾紛,假陰性會漏檢感染者,不利于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早控制病情。HIV無癥狀感染期可長達6個月~10年,最后發(fā)展為艾滋病,出現(xiàn)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多器官、多系統(tǒng)損害,合并各種條件致病菌、寄生蟲、其他病毒感染,或并發(fā)腫瘤等。5年死亡率約為90%,死亡多發(fā)生在出現(xiàn)臨床癥狀的2年之內。血液傳播途徑與臨床輸血和接受血液制品輸注相關,如果輸入被HIV感染獻血員的血液或血制品可能會感染HIV,即輸血感染HIV,為了區(qū)分是輸血或血液制品前還是進行輸血、血液制品等診療活動后導致的醫(yī)源性感染,患者進行輸注等診療活動前應做抗-HIV抗體的檢測,這樣既可以保護相關工作人員,也可以減少醫(yī)療糾紛,維護醫(yī)院利益,還可以早發(fā)現(xiàn)感染患者,以便治療及控制疫情。選擇敏感性、特異性都高的檢測方法有助HIV感染的診斷和防治,HIV抗體的檢測是最主要的檢查方法,也是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規(guī)定的初篩實驗室的檢測方法??梗璈IV ELISA法特異性、敏感性都較高,特別適合批量標本的檢測,可以作為臨床大批量標本HIV抗體的初篩試驗;金標法不僅特異性、敏感性高,而且操作簡便、快速,不需要其他醫(yī)療設備,試劑便于保存(一般室溫保存),每人份試劑均進行獨立包裝,且每人份均帶有質控帶,非常適合于標本量少、醫(yī)療設備匱乏的基層醫(yī)院的檢測,對ELISA法檢測出的陽性標本進行復檢,能較快確認標本HIV陽性可能性,評估職業(yè)暴露的風險程度。兩種方法可相互結合,及時對患者做出診斷,及早采取措施保護職業(yè)暴露人員。任何一種試劑都有窗口期,不可能100%特異性和敏感度,檢測的同時應進行自愿咨詢,有接觸史和高危人群,一次檢測陰性情況下,用不同試劑應在6~18個月之間進行多次隨訪檢測,爭取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盡量減少漏檢率。
[1] 陳焱,陳曦.湖南省艾滋病流行現(xiàn)狀與流行趨勢分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5,6:42-44.
[2] 劉競,劉鳳霞,馬金旗.受血者輸血前血液傳染指標檢測及自知率調查的意義〔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3,13(6):78-79.
[3]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guī)范〔S〕.(出版單位不詳),2009:5-18.
[4] 陳焱,陳曦.艾滋病防治技術手冊〔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236-237.
[5] 栗群英,錢江龍,馬義.酶聯(lián)免疫法與金標法檢測抗-HIV的比較〔J〕.成都軍區(qū)醫(yī)院學報,2003,5(5):14-15.
[6] 馬金旗.兩種HIV抗體檢測方法與確證方法比較〔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3):80-81.
[7] 張卓然,倪語星.臨微生物學和微生物學檢驗〔M〕.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8:396-397.